泾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咸阳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东与三原、高陵区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因西咸新区管理体制调整,2022年底实际管辖云阳、桥底、三渠、中张、兴隆、口镇、王桥、安吴8个镇和泾干1个街道,面积6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6559万人(含共管区),政府驻地为泾阳县泾干街道中心街190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泾阳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英文名

Jingyang County

面积

606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

地理坐标

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44′57″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陕西省

所属市

咸阳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个街道、8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610423

人口

31.6559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含共管区)

方言

属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区

民族

以汉族为主

GDP

124.29亿(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17715元(2022年)

著名景点

郑国渠旅游景区、泾阳龙泉公社等

邮政编码

713700

政府驻地

泾干街道中心街190号

电话区号

029

火车站

永乐店火车站

简介

泾阳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河流均属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泾河、冶峪河、清峪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泾阳县历史悠久,战国晚期,秦置泾阳县,西汉改为池阳县,隋改名咸阳县,北宋属陕西路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明、清属陕西布政司使西安府,此后地域未再变化。民国时相继属陕西省关中道、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17日,泾阳县解放,属陕西省三原分区。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5月起泾阳县属陕西省咸阳专区,1983年10月属咸阳市至今。

泾阳县经济体量较小,2022年经济总量居咸阳全市第10位,以茯茶、奶畜、果品、蔬菜“黑白红绿”四色产业,建材、食品加工及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2022年泾阳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4.29亿元,三产比为35:17:48。境内有咸旬高速、西咸北环线、包茂高速、新西铜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铁路和关中环线,国道G211、G312、G108,省道S208、S105等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泾阳县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有郑国渠首遗址、泾阳崇文塔、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郑国渠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安吴青训班纪念馆和泾阳龙泉公社等人文景区,张家山风景区、泾水、仲山等自然景区,有泾阳砖茶、泾河号子、泾河竹马等非遗项目。安吴镇安吴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2023年,泾阳县郑国渠旅游风景区、龙泉公社景区入选“品味关中民俗感悟千年农耕”之旅主题路线;泾阳县入选“世界非遗”与“北纬33°”茶邂逅之旅主题路线。

名称由来

泾阳县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中部,“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泾河下游。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晚期秦置县,因治所位于泾河之北,古以水之北为阳,得名泾阳县。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夏、商(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泾阳县属雍州。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属畿内。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前770年-前750年,为犬戎占据;前750年-前646年属东周地;前646年-前256年属秦国,其中前424年-前415年为秦国国都。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晚期秦置泾阳县。今县域西北部为云阳县辖地,东南部为弋阳县辖地。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并六国,行郡县制,京都咸阳所在地关中不称郡,沿用周朝掌管京师的官名——内史为名,今县域泾阳、云阳、弋阳县属内史辖。前207年,项羽三分关中为雍(都废丘,在今兴平)、塞(都栎阳,在今西安市阎良区)、翟(都高奴,在今延安),史称“三秦”。泾阳县地属塞。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灭塞,设立河上郡,九年(前198年),复设内史,今县域泾阳、云阳、弋阳县分属河上郡、内史辖。惠帝四年(前191年)改泾阳为池阳县,景帝二年(前155年)内史分为左、右内史,四年(前153年)改弋阳为阳陵县,池阳、云阳、阳陵县属左内史辖。元封五年(前106年),加强中央集权,划分全国为14个行政监察区域,在京畿范围的称为司隶校尉部。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右内史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史称“三辅”,池阳、云阳、阳陵县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辖。

新莽天凤元年(14年)分三辅为六尉郡,二年(15年)改阳陵为渭阳县,池阳、渭阳、云阳县属烈尉郡。

东汉时沿袭西汉地方行政制度,渭阳复名阳陵县。今县域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池阳、云阳县和京兆尹阳陵县。

三国时曹魏划分全国为12个州,池阳县(今县域东南部阳陵县辖地及西北部云阳县辖地并入池阳县)属曹魏雍州冯翊郡。

晋及十六国时,266年,今县域属西晋雍州扶风国池阳县;316年起,属前赵雍州扶风郡池阳县,后赵因之;352年,析池阳复置泾阳县(辖区为今县域东南部和咸阳市渭城区东部),属前秦司隶校尉部咸阳郡池阳、泾阳县,后秦因之;419年起,属西夏南台。

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泾阳入石安县,属雍州咸阳郡(治所在今县城)池阳、石安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分池阳县北部置云阳县,今县域北部属雍州北地郡云阳县辖,东南部属石安县辖,余境属池阳县辖;景明二年(501年)分石安县复设泾阳县,辖区为今县域东部,西部属池阳县辖,北部属云阳县辖。西魏因之。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并池阳县入泾阳县,今县域北部属宜州云阳郡(治所在今口镇长街村)云阳县辖,南部属雍州咸阳郡泾阳县辖。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撤销咸阳郡及石安县,辖地并入泾阳,直属雍州。同年,撤销云阳郡,今县域北部属宜州云阳县辖。九年(589年)泾阳县改名咸阳县,十一年(591年)咸阳县迁治咸阳故城西1.5千米,今县域南部复设泾阳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将咸阳县废入泾阳,属京兆郡泾阳、云阳县。

唐初依隋开皇旧制,罢郡为州,改京兆郡为雍州。武德元年(618年),属雍州泾阳、云阳县。贞观元年(627年),整治地方行政区划,划全国为十道,实行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度,今县域南部属关内道雍州泾阳县辖;北部因云阳县易名而改为池阳县辖,八年(634年)复为云阳县辖。天授二年(691年)设鼎州(治所在今口镇长街村),云阳及今县城南部属鼎州辖。久视元年(700年)鼎州废,复属雍州辖。开元元年(713年),京都和皇帝幸临的州改设府(相当于州),雍州因之改为京兆府,属关内道京兆府泾阳、云阳县。二十一年(733年),增设京畿道,属京畿道京兆府泾阳、云阳县。

五代后梁时,今县域属大安府泾阳、云阳县;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属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

北宋初(960年)袭唐制,分全国为13道,属关西道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路下设府、州、军,府、州、军之下设县,府、军非常制,故行政建置仍为路、州、县三级,今县域属陕西路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熙宁五年(1072年),置永兴军路,属永兴军路京兆府泾阳县、耀州云阳县。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属京兆府路京兆府泾阳、云阳县。

元初(1206年)对行政区划进行较大调整和改革,除首都周围的县由中书省统辖之外,将全国划分为11个行中书省,形成省、路、州(府)、县四级制。至元元年(1264年),并云阳入泾阳县,二年(1265年)并泾阳入高陵县,三年(1266年)分出复置泾阳县。皇庆元年(1312年)直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

明清时期

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直属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明史.统一志》载:“泾阳属西安府”。

公元1644年,建州女真族(满族)爱新觉罗氏乘机灭明朝建立清朝,都北京,沿用明制。泾阳属陕西布政司使西安府。清朝中期,将徐家寨,史村划归咸阳。此后,地域未变。清朝末年,陕西回民在太平军和捻军的影响下,于同治元年(1862)首先在华州(今华县)举义。之后,大荔、渭南、临潼、高陵、三原、泾阳等地的回民亦相继奋起,烽火遍及渭河两岸。 清廷调遣荆州提督多隆阿、雷正绾等统兵入陕,镇压回民起义,三原回民起义终告失败。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3年(1914年),省县之间设道,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16年(1927年),渭北爆发反冯之战,县城守军张九才与冯军宋哲元部发生激烈对抗,不敌后缴械;在泾阳县城徐家堡,民国17年(1928年)取消道制,地方行政区划为省县两级制,直属陕西省;民国20年(1931年),为强化反动统治,镇压革命力量,国民党设置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937年),经中央同意,安吴青训班成立。安吴青训班在泾阳的两年半时间里,共办班14期,组建连队127个,培训学员1.2万多名。民国28年(1939年),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17日,泾阳县解放,属陕西省三原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起属陕西省咸阳专区;1953年1月起属陕西省渭南专区;1956年10月起直属陕西省;1958年12月与淳化、三原、高陵一起并入三原大县;1961年9月恢复泾阳县建制,属陕西省咸阳专区;1969年10月属咸阳地区;1983年10月属咸阳市至今。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位于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44′57″。泾阳县东与三原、高陵区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泾阳县南北宽27千米,东西长37千米,因西咸新区管理体制调整,现实际管辖面积606平方千米。

泾阳县

气候

泾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冬季(1月)最冷为-20.8℃,夏季最热(7月)为41.4℃。年均降水量为548.7毫米,最多降水量829.7毫米,最少为349.2毫米。日照时数年平均为2195.2小时,最多(8月)为241.6小时,最少(2月)为146.2小时。无霜期年均213天。

地质

地层

泾阳县地层区划属陕甘宁盆地边缘分区和汾渭分区。地层主要为古生代地层和新生代第四系地层。

古生代地层以寒武、奥陶系石灰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寒武、奥陶系出露于嵯峨山及西凤山、北仲山等山区,构成山丘的主体。嵯峨山一带为暗灰色中厚层结晶灰岩,含有燧石条带及团块。西凤山一带则为中厚层灰岩与页岩互层,页岩为灰绿色并夹薄层泥质灰岩。二叠系县境内仅见有下二叠统,在口镇冶谷出露。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及云母页岩,不整合于奥陶系灰岩之上。

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在县境内分布广泛,成因复杂,有洪积相、风积相及河流相等,其时代主要以岩相特征、地貌单元与地层层位关系,并参考有关资料划分。下更新统冲洪积层于县境内仅见于泾谷出口一带,岩性为亚黏土、亚砂土及砂砾石层。中更新统冲洪积层于县内很少出露,分布在黄土塬70米以下,厚约100米,岩性为亚黏土、亚沙土,沙层夹有砂砾石层。风积层为一浅灰黄色黄土层,夹有多层古土壤,以其中所夹的第五、第七层古土壤为界,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总厚60~70米,上部厚25米,中部厚15~20米,下部厚20~25米。上更新统洪积层为浅灰黄色、褐黄色亚黏土及亚沙土,总厚度30~40米,分布在龙泉至泾河之间的老洪积扇中。冲积层主要分布在王桥镇泾河三级阶地及蒋路乡老洪积扇下部,岩性为浅黄色亚黏土及薄层砂砾石,砂砾层在王桥一带,厚7~10米,东部二级阶地以亚黏土及粉细沙为主,一般厚40余米。风积层广泛分布于县境内黄土丘陵、黄土塬及老洪积扇之上,岩性为浅灰黄色粉土质黄土,夹1~2层古土壤,厚约10~15米。全新统洪积层分布在龙泉乡、蒋路乡及白王镇一带,构成一级洪积扇主体,岩性为浅褐色亚黏土、亚沙土,底部含有砂砾石,白王镇崔黄一带夹有砂砾石层,厚40~45米。冲积层分布在泾河、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之上,岩性以亚黏土、亚沙土、沙和砂石层为主。亚黏土为褐黄色,砂砾石多为灰岩,一般砾径为5~10厘米,分布较稳定。

构造

泾阳县位于关中地堑北缘与鄂尔多斯向斜的接触部位,地质构造受祁吕贺“山”字构造、新华夏构造及秦岭纬向构造的影响,形成出露的构造形迹,有东西走向的断裂构迪及北东走向的褶皱和断层,隐伏的构造有泾河断裂、扶风-礼泉断裂及永乐-零口断层等。其中嵯峨山南麓断层属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一条大断层,沿嵯峨山南麓分布为一方向近东西走向的张性断层(正断层),在口镇冶峪河可见清晰的断层面,倾向正南,倾角50°左右。在山底何村东部山坡上可见局部的断层三角面,断距在300米以上;西凤山褶皱轴向呈北东向,是一个发育于寒武、奥陶系石灰岩之中的两翼不对称背斜构造。地层产状北翼陡,南翼缓,上覆有下更新统洪积相砾卵石层,已胶结成岩;王桥-鲁桥隐伏断层为一隐伏于新生界松散堆积物下部的断层,沿王桥、桥底、蒋路、龙泉乡至三原县鲁桥镇一带分布。该断层构成泾阳县河流阶地与黄土塬和洪积扇裙的分界,使黄土塬和洪积扇裙高高突起,且和二级阶地呈陡坎接触,下伏基岩为奥陶系灰岩。泾河及扶风-礼泉断层是两条交会于泾河的性质不明的隐伏断层,泾阳断层走向北西,沿泾河分布。礼泉-扶风断层隐伏于北赵村至东扫、街子村一线的新生界地层之下。

地形地貌

泾阳县位于渭河地堑北缘中段,岐山至富平断裂带两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北部和西北部系嵯峨山、北仲山、西凤山及黄土台塬,山区面积9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2.4%;中部为冲洪积平原,自西向东逐渐展宽降低,大部分海拔400米左右,地势平坦,面积50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4.5%;南部为黄土台塬,位于泾河以南,塬面开阔,海拔为430-500米,面积18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3.1%。区内北部山区老龙峰最高,海拔1620.8米,东南泾河河谷地桃花村最低,海拔361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县境内地表水有泾河、冶峪河、清峪河共3条过境河流,均属渭河水系,年入境客水总量19.8亿立方米。地下水包括基岩裂隙水、承压水和潜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口镇以西北仲山地区;南部黄土台塬黄土层以下的中、更新统洪积层沙及沙砾石中含有承压水,埋深120米以下,水头20米左右,贮量很小;潜水分布广泛,以接受县内各项垂直渗漏为补给来源,是当前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下水资源年均8306万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25.8%。

  • 泾河

泾河源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自谢家沟入境,张家山出谷,东南流至桃园村附近出境。县内河长77千米,流域面积634平方千米。张家山断面以上流域面积4312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8.6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64.1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9200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0.7立方米/秒,年输沙量2.74亿立方米,平均含沙量141千克/立方米。张家山谷口建有著名的泾惠渠引水枢纽,设计引水能力46立方米/秒,为泾阳县地面灌溉的主要水源。

泾阳县

  • 冶峪河

冶峪河系渭河二级支流,全长77.8千米,总流域面积541.3平方千米。冶峪河自三王沟入境,口镇出谷,沿北部黄土台塬北界东南流,水磨村以下横切冲洪积平原北部,东注清河。县内河长27.3千米,流域面积45.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539万立方米,平均流量0.445立方米/秒,年输沙量38.77万吨,平均含沙量27.6千克/立方米。

泾阳县

水利

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有水库5座,总库容2344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座,为黑松林水库;小1型水库4座,分别为贾河滩水库、官山水库、张家山水库、文泾水电站;有一个大(Ⅱ)型灌区泾惠渠灌区,自泾河自流引水,总面积1180平方千米,2022年底灌溉面积达146.5万亩。

  • 黑松林水库

黑松林水库位于淳化县城东南之大店村附近,为泾阳县唯一的中型水库。1958年9月修建,1959年6月竣工。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7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690万立方米,年均输沙量65.8万吨,设计库容143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9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中型水库。水库枢纽由大坝、输水洞和溢洪道组成。

泾阳县

  • 泾惠渠灌区

泾惠渠灌区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Ⅱ)型灌区,辖咸阳、西安、渭南三市的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闫良、富平六个县(区)48个乡镇。灌区北依仲山和黄土台塬,西、南、东三面有泾河、渭河、石川河环绕,清河自西向东穿过。灌区东西长70千米,南北宽20千米,总面积1180平方千米。灌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程350~450米,地面坡降1/300~1/600,是典型的北方平原灌区。

泾阳县

土壤

泾阳县的土壤有黄土、垆土、红土、沼泽土、褐土、岩石、砾石、潮土、淤土共9个土类、17个亚类、37个土属、81个土种。其中主要土壤:黄土分布于塬面局部低凹地、壕地、塬地、沟坡以及山前老洪积扇地带,山前缓坡地带亦有分布,面积262044.3亩,占土地面积的22.3%,有白土、黄土和淤土3个土属;垆土分布于县境内南、北黄土台塬的广大地区,面积222016.3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8.9%,有油土、垆土性土两个亚类,共有4个亚类,即普通灌淤土、潮灌淤土、湿灌淤土及盐化灌淤土;红土分布于山间坡地以及山前沟谷陡坡地上,面积36927.4亩,占土地面积的3.16%,有红色、二色土两个土壤;沼泽土大部分分布于河渠两岸以及靠近村庄的壕地内,面积3634.12亩,占土地面积的0.31%。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第三次全国国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泾阳县有:耕地32703.89公顷,其中水浇地30477.78公顷、旱地2226.11公顷;园地9331.25公顷,其中果园8053.38公顷;林地10736.36公顷,其中乔木林地2075.06公顷、灌木林地1365.56公顷;草地6761.32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51.97公顷;湿地153.64公顷,全部为内陆滩涂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288.03公顷,其中建制镇2392.37公顷、村庄8400.5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098.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98.35公顷。

矿产资源

泾阳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灰岩、粘土、铁、大理岩、白云岩、石英砂岩、沙砾石矿等近10种,其中石灰岩矿资源量最为丰富,已探明储量599亿立方米,大理石矿总储量为52万吨,粘土矿总储量为242.68万吨。主要矿产石灰岩分布在泾阳县北部山区;粘土广布县境,资源总量很大。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有57座矿山(含闭坑)。按矿类分类,全部为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山。按矿山规模划分:大型矿山2个、中型矿山1家,小型矿山1家。开采方式均为露天开采,按生产现状划分:生产在建矿山3家,占矿山总数的5.3%,政策性关闭及历史遗留矿山54家,占矿山总数的94.7%。

水资源

  • 地表水

全县地表水水资源总量为19.2328亿立方米。地表水中自产径流量0.2518亿立方米,年径流深32.3毫米,过境客水量18.9810亿立方米。其中泾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8.6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64.1立方米每秒,最大洪峰流量9200立方米每秒,最小枯水流量0.7立方米每秒;冶峪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539万立方米,平均流量0.445立方米每秒;清峪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63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0立方米每秒。

  • 地下水

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306万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25.8%。地下水有基岩裂隙水、承压水和潜水。岩裂隙水分布在口镇以西北仲山地区,在徐家山、宋家山一带呈悬挂泉出露,水量与降水量正相关,最大的宋家山泉,流量不超过3.6吨每小时。位于张家山口断层线上的筛珠洞泉水,出口标高453米,涌水量1400吨/时,水温22℃,是整拿山区巨厚隆起的石灰岩山体内的裂隙、孔隙及纵横交错的断层破碎带中所贮存的水,因泉源深厚,流量不受雨量控制。该泉水已汇入地面水。在南部黄土台塬黄土层以下的中、更新统洪积层沙及沙砾石中含有承压水,埋深120米以下,水头20米左右,贮量很小。潜水在泾阳县分布广泛,以接受县内各项垂直渗漏为补给来源,是当前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平原区埋深大部分为2-10米,靠近黄土台源地带埋深大于10米,但不超过25米,局部低洼地埋深小于1米。

森林资源

泾阳县森林可分为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林三类。主要树种有刺槐、油松、泡桐等超过14种。其中以刺槐、油松、杨树为主的用材林主要分布于北仲山林场,总面积9250亩;以苹果、葡萄、柿子为主的经济林主要分布于白王、兴隆、口镇等地,总面积50860亩。森林蓄积量为169734.9立方米。2019年泾阳县森林覆盖率为32.07%。

生物资源

泾阳县的粮食作物有谷类、豆类、薯类共3种。其中谷类包括小麦、大麦、玉米、糜、谷和荞麦;豆类有大豆、豌豆、扁豆、绿豆、红豆等;薯类有马铃薯、甘薯。主要经济作物有纤维、油料、药材、蔬菜等。其中纤维作物有大麻、棉花;油料作物有油菜、芝麻、芥子等;药材植物有防风、柴胡、黄芩等;蔬菜作物有萝卜、白菜、菠菜等。另外,还有经济林木包括苹果、梨、桃以及烟草、花卉等。家养畜禽有牛、驴、马、骡、猪、狗、兔、鸡等共14种,其中毛皮动物十种,肉用动物十余种,药用动物近十种。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泾阳县

泾阳县

泾阳县

泾阳县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主要有4类。兽类包括兔、黄鼠、狗獾、狐狸、狼等。禽类包括绿头鸭、潜鸭、大雁、石鸡、画眉等。虫类种类繁多,仅农田害虫及其天敌就有147种,隶属2纲42种。水生类有鲤科有鲤鱼、鲫鱼、餐条等,鳅科有泥鳅、花鳅等。泾阳县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大鸨共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大天鹅、黑天鹅等11种。

植物

泾阳县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束植物62科156属202种,种类最丰富为菊科14属27种,其次为禾本科23属25种,泾阳县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生大豆。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共15株古树和一处古柏树群。其中古柏树群位于安吴镇,面积19.23亩,共508株柏树,树龄都在110年以上。

泾阳县

生态功能区

  • 泾河湿地公园

泾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泾阳县城以南,地处泾河流域下游。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野生脊柱动物5纲26目54科163种,其中以鸟类资源最为丰富,14目34科113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大鸨共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大天鹅等11种;鱼类3目6科19种,两栖类1目8科18种,爬行类3目4科9种。湿地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62科156属202种,种类最丰富为菊科14属27种,其次为禾本科23属25种,植物群落主要以阔叶林植物群落和湿地植物群落为主,湿地植物群落主要有芦苇群落、菖蒲群落、眼子菜群落和浮萍、紫萍群落。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两种湿地类型,总面积874.91公顷,湿地面积735.5公顷,湿地率84%。泾河湿地公园划分为五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传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2018年1月,泾阳泾河湿地公园成功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泾阳县

自然灾害

泾阳县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冰雹、干热风、暴雨、霜冻等6种自然灾害。 从灾害的年内变化看,5-9月灾害频繁。其中,干旱发生率占41%;长、中、短连阴雨多发生在8、9、10三个月,占55%;冰雹多发生在6-7月,占73%;干热风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均每年3-4天;夏季大风占36.3%;暴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7月最多。从灾害的地域分布看,各种灾害在泾阳县各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白王、口镇等沿山地区和北部塬区,灾害发生频繁,危害程度严重,尤以干旱、冰雹、暴雨、大风突出。

1988年7月,泾阳县出现历史上罕见的长期大雨、阴雨天气,全月降水量228.0毫米,倒房1256间、树7334棵、电杆268根,死亡3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下辖1个街道、8个镇,政府驻地泾干街道中心街190号。行政区划代码为610423,区号029,邮编713700。

泾阳县行政区划

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下辖镇/街道

下辖政区详情

泾阳县

610423

1个街道

泾干街道

8个镇

云阳、桥底、三渠、中张、兴隆、口镇、王桥、安吴

资料来源

政治

泾阳县现任主要领导

机构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泾阳县委员会

书记

拓巍峰

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张宣朝

泾阳县人民政府

县长

郝瑞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泾阳县委员会

主席

刘海燕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至2023年10月17日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1.6559万人(含共管区),城镇人口11.3360万人,农村人口20.3199万人,城镇化率为35.81%。全县户籍人口328629人(不含共管区,原8镇人口)。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64194人,占总人口的19.53%;乡村人口264435人,占80.47%。按性别分,男性172465人、女性156164人。其中,0-17岁人口57354人、18-34岁人口73987人、35-59岁人口127578人、60岁以上69710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2208人,死亡人口2067人,迁入人口887人,迁出人口1675人,出生率6.97‰,死亡率6.53‰,自然增长率0.45‰。

民族

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汉族汉族占比超过99.9%,有回、彝、藏共11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60人,彝族35人,藏族10人,蒙古族5人,维吾尔族2人,苗族16人,壮族12人,布依族8人,朝鲜族1人,满族12人,侗族4人。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在县内呈杂乱居住。

语言

泾阳方言属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泾阳境内方言的主要分化是太平、蒋刘、高庄三乡古汉语泥母洪音字北京读[n〕声母的读作〔l〕声母,与古来母合流;太平等乡称母亲为“〔mγ51〕”,称祖母为“〔nia35nia31〕”。口镇等处称肚脐为“巴劳劳〔pa31lau35lau31〕”,白王称人家为“人家〔nie35〕”,哪里为“达里〔ta35.1i〕”也很有特点。具体特点如下:泾阳方言有26个声母、48个基本韵母、40个儿化韵母;方言共4个单字调,轻声在外。与北京单字调相比,泾阳方言也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但除阳平调值相一致外,其余均不一致。古入声字分派到了北京4个调里且以去声调为最多,分派到泾阳方言平声调里且阴平调为最多。古入声全浊字在泾阳归阳平,其余字归阴平,少数例外;连读变调时主要是两字组连读发生变调。

宗教信仰

泾阳县内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活动场所为文王庙,位于泾阳县王桥镇东街村;佛教活动场所包括振锡寺、北源寺,分别位于泾阳县王桥镇东街村、兴隆镇侯庄村;基督教活动场所为泾阳县基督教总堂,位于泾干街道。

道教

西汉武帝元猗六年(前117年),泾阳县建有供奉道教始祖玄帝的庙宇。唐时,泾阳县有北帝、北极、紫徵三处宫(观)。宋初,改北帝宫为北极宫,主持法师登坛设醮,仗剑立化,肖像俨存。 金时,今县西中张乡许家堡南建有延寿宫。元至元年(1246-1295年),今县北蒋路乡安吴堡建有迎祥宫,龙泉乡苏家村建有铄阳观,龙泉乡毛家村建有元都观。明时,今县东北雪河乡武寨府建有孙真人洞。清时,泾阳县建有关帝庙、城隍庙、文昌阁等,民间信奉门神、财神、灶神、土地神等。

泾阳县

佛教

佛教在县境传播至少有1600余年历史。唐代,佛教发展形成高潮。元和年间(805年-821年),县北嵯峨山建有振锡寺,今太平乡建有宝泉寺,王桥镇社树村建有东公寺。明清时,佛教又有发展,清代,许多地方都建有观音庙、菩萨庙。80年代后期,佛教活动在境内又重新兴起。佛教活动包括嵯峨山涝池洼每年农历七月举行的为期三天的盂兰盆节会以及西北白王乡等地群众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在西凤山进行的为期三天的佛教朝拜活动。

天主教

天启五年(1625)春,泾阳县人王徵邀请西班牙人金尼阁为其家人洗礼,并在家里开设教堂。自此,天主教在泾阳县开始传播。明末清初,天主教开始传播到泾阳县其他地区。1982年,各教会教民开始重新聚会活动,共有教徒2000余人。

基督教

 20世纪30年代初,在三原教书的王明轩,在其家中开设基督教堂,自此基督教传入泾阳县。泾阳县基督教总堂始建于1908年,位于县城二条街,1920年为中华基督教泾阳支会驻地,占地约1.5亩,房间20余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没收。1984年经县政府批准开放,由县委统战部、县民政局与教会协商购买县前四明巷村饲养室归还给教会作教堂,占地0.6亩,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由于信教群众人数不断增加,信教群众自筹资金,于1996年12月底购买了位于县城东关南环路东段7亩地,新建1座工程造价90万元、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左右的礼拜堂。

经济

综述

泾阳县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4.29亿元,增速列全市第12位,经济总量居全市第10位。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8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5%;第二产业增加值21.6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7%。第三产业增加值59.7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8%。三产比为35:17:48。第一产业中特色产业“四色产业”生产基础良好,有茯茶、奶畜、果品等多种特色农产品;第二产业类型单一,以水泥建材和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以文化旅游为主。

第一产业

泾阳县第一产业以茯茶、奶畜、果品、蔬菜等“黑白红绿”为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南粮中菜北果”的农业生产布局和“四廊四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202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8亿元,其中农业36.22亿元、林业0.24亿元、牧业6.37亿元、渔业0.0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93亿元,主要特色产品有茯苓砖茶、奶山羊、肉羊、蛋鸡、奶牛、生猪、鹌鹑、水产葡萄、西红柿等。咸恒农业等10户企业被认定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茯茶、牛乳、西红柿等共8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朵恩、奋斗柿等7个品牌纳入全省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度获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和茶业百强县、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全省优质葡萄产业基地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西北地区绿色食品供应枢纽。

泾阳县是中国茯茶之源,“泾阳茯茶”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目前泾阳县茯茶生产企业大约70家左右,从业工作人员约2万人左右。其中,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茯茶生产企业。茯茶公用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百富和右任故里茯茶公司获评全国茶业百强企业,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茶业百强县,并获评“三茶统筹”先行县域。泾阳县依托茯茶研发中心和茯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大力推进茯茶生产标准化、清洁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发展茯茶龙头企业,2025年茯茶目标年产量将达到4500吨。2023年上半年,泾阳县茯茶产量1220吨,产值2.6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3个,累计完成投资5902万元,百茯福茶公司完成社零总额450万元。

泾阳县是陕西西红柿第一大县,2022年种植面积达10.7万亩,年产量63万吨,产值12.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占全县GDP近十分之一。2018年以来,泾阳县从荷兰、以色列、德国、日本等国家及山东寿光等地引进西红柿品种177种,主栽品种35种,其中包括普罗旺斯、德贝利、粉达利等。泾阳县依托1个研发中心(西农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1个种子企业(桑农种业)、3个试种基地(泾云、绿盈盈、绿植),建立了3大育苗中心、15个专业育苗点,每年育苗能力1.5亿株。经过多年精心孵化,泾阳县西红柿产业已成功实现从引种、试验、育苗、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并开展了“泾阳西红柿名特优”和“泾阳县西红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工作。

泾阳县

泾阳县

泾阳县

第二产业

泾阳县第二产业以建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为主要产业。202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45亿元,28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6.7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45亿元。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0户,完成总产值2.4亿元。主要工业产品有装配式住宅构件、新型墙体材料、建筑保温材料、奶粉乳品、酿酒、肉制品、新能源汽车及光伏零部件、生物制剂、疾病诊断试剂等。县内建材行业重点企业有冀东水泥、中昊建材等;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包括雅泰、秦川、佳和等乳品企业;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包括神电电器、嘉瀚机电、临空光电子产业港等。截至2022年底,全县有科小企业45家,规模企业32家,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万家法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18.3个,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占比29%,申请省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项目5项。

第三产业

泾阳县第三产业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及临空生鲜冷链物流服务业、科创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产业。2022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9.7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83亿元,其中商品零售总额完成35.8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完成营业收入12.98亿元。截至2022年底,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基本成形,建成镇级运营中心7个、村级服务网点133个,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到97.6亿元。泾阳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全景泾阳”品牌,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郑国渠旅游景区及安吴青训班纪念馆、泾阳龙泉公社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多次荣膺“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累计接待游客2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

重要企业

  • 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5年,位于王桥镇西南一千米处的泾河河畔,占地600亩,现有职工358人。2018年7月29日公司获得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认证证书、2018年8月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2021年工业总产值125444.43万元,销售收入125237.77万元,上交税金52594.00万元。

  • 陕西雅泰乳业有限公司

陕西雅泰乳业有限公司位于泾阳县王桥镇,占地60000平方米。2019年12月2日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联合授予“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9月9日被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陕西省第六批省级质量标杆企业”。 2021年1月被咸阳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义办公室授予“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2021年8月被泾阳县慈善协会授予2020年度“助力脱贫”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工业总产值18026万元,销售收入16526万元,上交税金236万元。

  • 西咸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西咸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位于泾河新城高泾大道,占地200亩。咸恒公司多旗下拥有“咸恒青砧”“咸恒海棠”“E型果树开角器”等众多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系列产品。咸恒公司园区内目前已引进国内外近百种珍稀海棠品种,公司开发、应用海棠最新科研成果,挖掘、传承海棠文化资源,已建成北方海棠品种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保存与研发基地。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9所,其中普通中学18所,小学81所。专任教师2889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542人,小学专任教师1347人。在校学生38353人,其中普通中学14713人,小学23640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3%。普惠园占比为98.63%,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9%,义务段和高中段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省“双高双普”县。2021年,味经中学获评全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先锋小学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口镇中心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成人教育“社区百姓大舞台”项目入选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建成“红色基因传承大中小幼共育工程”实践基地9个。

  • 味经中学

泾阳味经中学坐落于陕西省泾阳县城,前身为“陕甘味经书院”,始建于1873年,距今149年历史,校友有辛亥革命元老和书法家于右任、水利专家李仪祉、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分析专家高鸿、鲁迅研究院副院长和诗人雷抒雁。截至2022年底,味经中学共有180名教师在职,在校学生共2323人。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底,全县共有医院22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民营医院是7个;卫生院12个。医院、卫生院病床2053张。全县护士共计1621人,医师1084人(有证件)。2022全县全科医生217人(国家网注册),每万人拥有的全科医生数为6.8个。2022年,建成泾阳县康复中心,分级诊疗县域内就诊率达93.9%,11家镇卫生院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150户家庭成为全省首批“健康家庭”2.67余万人享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评全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

泾阳县主要医院

名称

等级

地址

泾阳县医院

二级甲等

泾阳县北极宫116号

泾阳县中医医院

二级甲等

泾阳县泾干大街345号

泾阳县妇幼保健计生中心

二级甲等

泾阳县泾干大街36号

科技

2022年,泾阳县取得省级项目1个70万元,市级项目4个100万元,县级科技计划项目共48个220万元。泾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被评为咸阳市首批市级技术转移优秀示范机构,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301.53万元。全县科小企业45家,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万家法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18.3个。各类专利数量1101件,其中外观专利416件,实用新型专利455件,发明专利230件。申请省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项目5项。设立科创基金1个,涉及金额达到3亿元,拟投资项目1个。秦创原(泾阳)创新促进中心挂牌成立,雅泰乳业星创天地获评全省优秀等次,秦创原驱动高质量发展经验在全省宣传。2022泾阳县本级科技投入为374万元。

泾阳县

文化

泾阳县有县级图书馆1座,县级文化馆一座,县级博物馆一座,泾阳大剧院、综合档案馆于2022年底相继建成。截至2022年底,全县开展了“送福送春联进农家”活动,制作“大美泾阳,幸福新春”文化活动集锦8期;举办网络元宵灯谜竞猜、春节民俗展、在线阅读等活动6期;举办诗歌朗诵等系列活动11场次。6月份承办了第三届咸阳市文化艺术节“追忆红色历程 传承革命精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最美秦腔在泾阳”巡演111场次,影片展映1633场次;文艺巡演150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话剧《国茯》成功公演,长篇小说《茯酽》获评市级精品文学作品;组织非遗“五进”活动5次。出台《泾阳县农村移风易俗倡议“六章”》,全县148个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建成“泾阳家风馆”,设立“乡亲议事大院”436个。

  • 泾阳县图书馆

泾阳县图书馆是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创建于1974年,位于县城中心街四明巷11号,占地1538,建筑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期刊资料6万册,年征订报刊、杂志100余种,年接待读者6万人次。馆内设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文献采编室、多功能室等7个科室。承担着搜集、整理、收藏、借阅图书资料,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 全县共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镇基层服务点13个,村级服务点231个,建成"农家书屋"231个,镇级电子阅览室13个。图书馆承担着全县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镇、村基层服务点,业务辅导、设备维护、资源更新、人员培训等业务。

体育

泾阳县有体育场一座,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位于泾阳县中心街361号,总占地面积约50亩,有综合训练馆一座,足球场一块,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1个。另有全民健身口袋公园、县体育场、脉搏篮球馆、MT明天轮滑训练中心、锐利斯综合训练馆等体育设施。2022年泾阳县举办全民健身日文体展演活动6场次;改造提升口镇山底何村非遗传习所等10个文化广场舞台,为安吴镇安吴村等6个村配送体育健身器材各一套;成立了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跆拳道协会等4个体育协会,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期,培训体育指导员70人;举办了泾阳县“精英杯”第七届跆拳道邀请赛等活动5次;成功举办了“我要上全运”百场马拉松2021泾阳郑国渠风景区半程马拉松赛。泾阳县运动员王沛宣参加全国十四运雪橇比赛,荣获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9枚;组队参加咸阳市十二届青少年运动会,获金牌53枚,取得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环保

2020年,泾阳县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垃圾11万吨、沟渠9661千米,绿化道路150余千米,兴隆镇仲麓村、桥底镇阴郭村等4个村获评全国森林乡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6天,排名全市南部8个县(市区)第一。泾河、冶峪河河道治理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泾阳县荣获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34个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综合试点县之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管机制被列为全省示范典型,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2021年,泾阳县完成王桥镇污水扩容站及湿地建设项目;完成3处入河排污口整治;改造2个村污水处理站、3处黑臭水体;排查排污企业200余家,发现问题500余个,整改完成452项,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起,查封1起;新增植树造林2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07%,获评全省绿化模范县;创建省级和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6个,“泾阳引入市场化服务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难题”入选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99.1%。

2022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参加在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724人,退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586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4804人;不满60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9430人,满60岁以上领取待遇68127人,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保险人数28.7万人。2022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征缴费9279.33万元,其中企业3187.84万元,机关6091.4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13166人,工伤保险15244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32户216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84.4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569户9427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104.65万元。泾阳县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一个,床位数300个(云阳中心敬老院),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个。 

交通

综述

泾阳县城距西安市40千米、咸阳市28千米、西安北客站20千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0千米,咸旬高速、西咸北环线、包茂高速、新西铜高速等4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有9个高速出入口;咸铜铁路和关中环线、G211国道、S208省道等交通网络纵横交错。泾阳县区位优势明显,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全部,秦汉新城、空港新城的部分在泾阳县境内。县城毗邻西安、咸阳两大古都,属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区域,大西安的组团城市。

泾阳县

公路

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公路总里程1380.43千米,县道97.57千米,乡道91.06千米,高速公路75.83千米,国道20.66千米。境内有咸旬高速、西咸北环线、包茂高速、新西铜高速等4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国道G312、G108、G211穿过;有省道S105、S208。全县主干道共20条,总长234.8千米。

铁路

泾阳县有永乐店火车站,位于泾阳县永乐店东侧,距咸阳35.8千米,内设5股道,总面积20886平方米,属四等客货运站,担当列车接发摘挂作业。另有阎良至机场城际铁路、西安枢纽第二货运北环线路、长武-旬邑-淳化-阎良城际铁路三条铁路处于规划建设中,彼时将于泾河新城附近设立泾阳北站。

泾阳县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底,全县有汽车站一座,共设置110辆通村客运车辆,27条通村运营线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截至2023年8月,泾阳县有出租车公司4家,营运车辆共120辆;另外泾阳县公共交通客运有限公司有营运车辆共80辆。

文化

概述

泾阳县历史悠久,自战国晚期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文化乃古京畿文化之大系,民间艺术受宫廷文化、都市文化影响较深。境内有郑国渠首遗址、泾阳崇文塔、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等遗址遗迹。郑国渠首遗址是全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安吴青训班旧址是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更有泾阳砖茶、泾河号子、泾河竹马等众多非遗项目。 泾阳县内特色美食有泾阳凉皮、让恰、泾阳油糕等,特产有茯茶、奶畜、西红柿、葡萄、鸡心黄柿子等。截至2023年9月,泾阳县有1个中国传统村落安吴村。

饮食

泾阳县主食以白米、细面为主,玉米、小米为辅,兼食荞麦、豆类等杂粮。习惯一日三餐:早饭一般为玉米糁稀粥、沫糊、蒸馍或锅盔;午饭(俗称晌午饭),以面条为主,有汤面(俗称“连锅面”)、干面之分,间或擀臊子面、打搅团;晚饭(俗称喝汤),一般以馍为主。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菠菜等。肉食以猪肉为主,鱼、羊、牛、鸡肉次之。泾阳县地方特色美食有泾阳凉皮、让恰、水盆羊肉、泾阳油糕等。

  • 泾阳凉皮

泾阳县

凉皮是泾阳的风味小吃,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凉皮的制法多、品种繁。食时将其晾凉切条,加入焯熟的绿豆芽,加入精盐、芝麻酱、醋、蒜水、香料、辣椒油等即成。制作凉皮是用面粉加水和在一起成稀汤,浇在铁质的圆形锣锣里,在沸水中蒸熟。由于吃者众多,凉皮经营者也将其发展成用直径1米的大锅载以数层蒸笼进行制作。

  • 让恰

泾阳县

让饸也叫“穰饸”[ranghuo、ranghe],是陕西省泾阳县方言,本意是软活,绵软的意思,让恰的特点就是色泽鲜艳、口感绵软。让恰是泾阳的独有菜品。在泾阳县,有“无让饸不成宴席”的俗语。每逢过年过节,或是红白喜事,“让饸”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制作原料为冷馒头、精五花肉、鸡蛋、鲜葱、生姜、香醋、盐等。

  • 泾阳油糕

泾阳县

泾阳油糕色泽红亮,皮酥内软,脆甜芳香,以其形似马鞍,产于龙桥而得名,已有百余年制作历史。制作原料有面粉、白糖、桂花、青梅、青红丝、核桃仁、菜籽油。

习俗

  • 祭祀

四时节令,泾阳县民间有多种祭祀活动,藉以缅怀先祖。春节时除夕傍晚上坟祭祀。元宵节时给先祖上坟送灯盏。清明节时前几天普遍祭扫先祖坟墓,先焚香化纸,再给坟头压纸,最后跪拜叩头。中秋节时多为丧葬未过三年的先祖设灵位献供品祭祀。十月一时还要上坟给先祖烧寒衣,化纸钱。

  • 太壸寺庙会

据《史记》记载,太壸寺为前秦苻坚所建之行宫,唐开元年间改称为太壸寺,与长安东关的青龙寺、小雁塔及泾阳县蒋刘村的荐福寺同为当时讲经传教的圣地。太壸寺在隋朝就有庙会兴起。每逢阴历二月十九,四月初八,从四面八方甚至西安、渭南等地赶来的香客虔诚膜拜。每次庙会期间,太壸寺庙会主持者都提前请有和群众自发前来助兴的各种娱乐活动,有新焰火、锣鼓、秧歌、自乐班等活动。

太壸寺庙会的意义在于,千百年的历史让其成为集寺庙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大众文化,既有殿堂文化的庄严静穆神秘,又有民间文化的淡雅脱俗清新。太壸寺庙会将宗教和神平民化,在此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或者称为秦文化的佛教文化,构成了秦文化的一部分;将文化交流与活动完善的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将民间物资流通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了本地物资交流;庙会从最早的祭祀活动演变为既敬祀神灵,又愉悦身心、交流感情的综合社会活动,促进了当地群众感情交流。庙会程式严谨,内容丰富,是当代窥探关中腹地民俗民情的一个重要窗口,为研究当地群众精神生活和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范本。2003年太壸寺庙会由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阳县

艺术

  • 泾河号子

泾河是咸阳通往泾阳、三原、淳化、旬邑、铜川等地的必经之道。水路运输中的货物流通、客运往来,都需木船载客运货。渡船是一项重体力活,而且是群体性劳动,在摆渡时,所有船工必须动作协调一致才能集中力量,泾河号子也就是由此而来的。因泾河穿泾阳全境而过,水路运输是这里的主要运输方式,因此,泾阳县是泾河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上世纪80年代,泾阳县为了保护泾河号子,派出专业人才走访当年的老船工,记载保留了泾河号子的一些曲目。主要有《泾河船工号子》,《泾河上下车号子》,《泾河调船号子》和《泾河行船号子》等。《泾河号子》是泾河船工们摆渡时为了集中力量、协调动作的一种招呼和应答,但这种招呼和应答因为劳动的创造而成为艺术。它融入了泾河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用声音再现了历史的一段记忆,印证了泾河水运久远而特殊的历史。泾阳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商贸重镇,外来人口繁杂,在物资交流的同时客观上也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流传于泾阳的泾河号子吸纳了泾河流域号子的精华,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泾阳县

  • 关中农耕歌

《关中农耕歌》是关中农民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劳动中,为了调节情绪,抒发情感,解除疲劳,抑或是为了记忆传播一些农活的节令、生产技艺而创作的歌谣。它见证了关中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农耕场景和生产状态,通过歌者对自己的劳作、感情的观察、概括和描述,记录了关中某一历史阶段的农业发展史。它举凡关中物事、农时、耕作技艺等,反映了关中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农业制度与法令、农事节日习俗、农业文化,是关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关中农耕歌所反映的内容,是有对劳动的讴歌,对创造的赞美,对技艺的膜拜以及对大自然的亲近。它是《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歌谣版再现,是一部唱响在黄土地上的关中农民的“创世纪史”。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耕机械渐渐取代了千百年来的手工劳动。古老的生产环节渐渐消失,影响了关中农耕歌的流传。目前面临失传。为了让古老农业的耕作技艺发扬光大,政府和社会给予了很多扶持。

泾阳县

传统村落

  •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位于泾阳县北部,全村有340户。被誉为“天下第一班”、“中国革命青年的摇篮,青年运动史上的丰碑”的安吴青训班就坐落于此。青训班的所在地是清末陕西商帮的代表人物―安吴商妇周莹的旧居。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自1937年创办至1940年奉命撤离,培训学员12000余名,这些学员有的被输送到延安,有的奔赴抗战前线,还有的在革命根据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近年来,安吴村在农村党建、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扶智扶志、集体经济等多方面取得进步,以农业产业为支撑,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农田变产区、村庄变景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遗产,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2023年9月,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被列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泾阳县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有郑国渠首遗址、泾阳崇文塔、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等1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名称

级别

批次

类别

文化/时代

地址

郑国渠首遗址

国家级

第四批

古遗址

战国

泾阳县王桥乡泾水出山口附近

唐代帝陵

国家级

第五批

古墓葬

唐代

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淳化县

贞陵

国家级

第五批

古墓葬

唐代

泾阳县,淳化县

崇陵

国家级

第五批

古墓葬

唐代

泾阳县、三原县

泾阳崇文塔

国家级

第五批

古建筑

明代

泾阳县泾河新城泾河大道崇文塔景区内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

国家级

第七批

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6-1940年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吴氏庄园

国家级

第七批

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6-1940年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望月楼

国家级

第七批

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6-1940年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吴氏陵园

国家级

第七批

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6-1940年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迎祥宫

国家级

第七批

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6-1940年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 崇陵

泾阳县

唐崇陵是唐德宗李适(公元779~公元805在位)的陵墓,位于泾阳县安吴镇蒙家沟村北的嵯峨山之阳。陵园范围横跨泾阳、三原两县。崇陵现存的地面石刻共计38件,西门石狮1件,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有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翁仲、石狮等石刻造像。2001年唐崇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泾阳崇文塔

泾阳县

泾阳崇文塔位于泾阳县崇文乡西太平村东侧,崇文中学院内。泾阳人尚书李世达为倡导泾阳、三原、高陵三县学童努力向学而建,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高83.218米,13层,是我国现存最高砖塔,也是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崇文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竣工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因战乱,寺院被毁,惟留此塔与大门楼。 据《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碑文记载,"县东旧有铁佛寺,在今寺北,年久倾坏,其移而南建,有塔也"。该塔为安葬舍利、存放经书而修,因坐落于泾阳境内,俗称泾阳塔。“浮图杳蔼入青云,渭水泾流远近分。”“久裂不用柱,谁复东南造。削顶刺碧空,迷离云作帽。呼吸风雨声,环曲独龙道。十里长安城,缩来只一隅。下视苍苍色,可畏亦可悼。”这些经典诗句描绘的正是泾阳崇文塔。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为当地群众登塔古会,古会期间兼搞物资交流、信息传递、农事贸易,并有地方戏剧、杂耍助兴。 1957年,崇文塔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

泾阳县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1990年1月建成对外开放,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旧址占地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1088.98平方米。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和广大青年抗日救国要求,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安吴堡创办的一所战时青年训练班。从1937年10月创办至1940年4月奉命撤回延安,历时两年半,共举办了14期,组编了127个连队,培训了1.2万余名学员。旧址现有馆藏文物134件,反映了当时学员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内容。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于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延安干部学院命名为现场体验教学点;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市级30项,县级10项。

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

级别

类型

批次

传承人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

国家级

传统技艺

第五批

陕西省咸阳市

老朱家肉夹馍制作工艺

省级

传统手工技艺

第一批

泾阳县

泾河号子

省级

民间音乐

第二批

泾阳县文体广电局

泾河竹马

省级

民间舞蹈

第二批

泾阳县文体局

泾阳水盆羊肉制作工艺

省级

传统技艺

第三批

泾阳县陕西泾阳友军水盆羊肉餐饮有限公司

泾阳砖茶制作工艺

省级

传统技艺

第三批

泾阳县陕西泾阳泾砖茶业有限公司

泾阳木偶

省级

传统戏剧

第三批

泾阳县泾河艺术团

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

省级

传统手工技艺

第三批

泾阳县

刘氏宫廷御宴传统制作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第五批

泾阳县

王氏传统正骨手法技艺

省级

传统医药

第六批

泾阳县杨赵永宏医院

泾阳裕兴重散茯茶制作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第六批

泾阳县裕兴重茯砖茶有限责任公司

  • 泾阳水盆羊肉制作工艺

泾阳县

泾阳水盆羊肉制作工艺又称“单走”,因烹饪的羊肉用大盆盛放,又因食用时碗大如盆,用以盛汤泡馍,因而得名。据传其起源于秦,秦修建郑国渠,征召民工无数,为了解决民工吃饭问题,主持修建郑国渠的官员想出了一个制作方便又能保存民工体力的饭食,即命人用铁锅煮羊肉,用羊肉汤泡锅盔供民工食用。后经传承发展,民国时水盆羊肉制作技艺成型,风味独特。泾阳水盆羊肉制作工艺有选羊、宰杀、流水清洗、漂肉、氽肉、煮肉、捞肉、制汤、制调料水、切肉等步骤,最后用沸汤将碗里的肉泖三遍,再给汤里加入备好的调料水、香菜末、葱末等。泾阳水盆羊肉之所以久负盛名,馍的制作也至关重要。打馍的程序为发面、揉面、饧面、烙饼。烙饼时,将饧好的面揪成约2两6钱重的面团,揉成小团压扁,擀成小圆饼。后将鏊烧热,饼入鏊内两翻后,改文火,将能立住的饼入鏊下炉膛内烘烤后,即可出鏊。2011年6月,泾阳水盆羊肉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泾阳砖茶制作工艺

泾阳县

泾阳砖茶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明、清时期曾为“陕引”,“甘引”之主要茶品,史有“泾阳砖茶非泾阳水、泾阳气候、泾阳传统制作工艺而不能”之说。明朝初期,湖南安化黑茶作为官茶远销西北。当时,湖南人将安化黑毛茶运往泾阳手工筑制成砖型,故称“泾阳砖”;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泾阳伏茶”;还因其有中草药茯苓之功效,还被称为“泾阳茯茶”;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故称为“府茶”。因泾阳砖茶给泾阳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被泾阳人称为“福茶”。2011年6月,泾阳砖茶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

泾阳县农业发达,地方特产有茯茶、奶畜、果品、蔬菜等“黑白红绿”特色产品,主要有茯茶、西红柿、葡萄、鸡心黄柿子、牛羊奶等。

  • 泾阳西红柿

泾阳县

泾阳西红柿,产于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7°44′57″范围内,分布在泾阳县的泾干街道办、王桥镇、桥底镇、口镇、兴隆镇、安吴镇、云阳镇、三渠镇、中张镇境内。泾阳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环境优渥,温度适宜,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便利,种出来的西红柿皮薄、沙瓤、多汁、口感清甜。

  • 泾阳葡萄

泾阳县

泾阳县是是葡萄种植优生区,种植葡萄历史悠久。近年来,泾阳县的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泾阳县已成为陕西省的葡萄产业大县和陕西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拥有陕西省乃至中国最古老的老藤葡萄树。泾阳县葡萄主要分为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酿酒主栽品种有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等品种,鲜食葡萄主栽品种有户太、红提、夏黑、阳光玫瑰等品种,出产的葡萄果粒大、色泽美、口感香甜。

  • 鸡心黄柿子

泾阳县

鸡心黄柿子是泾阳县名优果品,原产龙泉、鲁桥一带。树冠自然高圆头形,树体高大,枝稀,果实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00克,仿心脏形。果皮橙黄色,无纵沟,果面光滑。肉质细,松脆爽口,味甜多汁,无核。鸡心黄柿子11月上旬成熟,9月中下旬便可采收脱涩上市,也可软食或制柿饼。

风景名胜

综述

泾阳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张家山风景区、崇陵、泾河花海等自然资源和泾阳崇文塔、安吴青训班旧址、口镇宫遗址等人文资源。2023年,泾阳县郑国渠旅游风景区、龙泉公社景区入选“品味关中民俗感悟千年农耕”之旅主题路线;泾阳县入选“世界非遗”与“北纬33°”茶邂逅之旅主题路线。截至2022年底,泾阳县有郑国渠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安吴青训班纪念馆、泾阳龙泉公社、雅泰乳业羊奶小镇等共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郑国渠国家水利风景区、泾阳县博物馆2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22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

主要景点

景区名称

等级

景区地址

郑国渠旅游景区

AAAA

泾阳县王桥镇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AAA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雅泰乳业羊奶小镇

AAA

泾阳县王桥镇

泾阳龙泉公社

AAA

泾阳县安吴镇龙源村

郑国渠国家水利风景区

AA

泾阳县王桥镇岳家坡

泾阳县博物馆

AA

泾阳县南环路209号

参考资料来源

重要景点

  • 郑国渠旅游景区

郑国渠旅游景区

泾阳县

泾阳县

泾阳县

郑国渠旅游景区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千米处王桥镇内,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自然人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郑国渠遗址就坐落在风景区内,它是战国时期秦国兴建的一项大型灌溉工程,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齐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首,是我国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国渠旅游景区按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由一心五区组成:一心即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五区即泾河地质公园区、泾河峡谷漫步观光区、黑沟奇峡区、文泾湖休闲度假区和北仲山后备旅游区。景区紧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文化底蕴深厚。北仲山泾河峡谷自然景观四季景色分明,春秀丽而夏翠绿,秋绚烂而冬苍茫,秀、幽、神、险融于一体,山、峡、水、石皆出于自然。景区八景分别是泾河大峡谷,龙须、龙涎瀑,仲山晴岚,凸碧潭,龙女峰,泾岸观潮,孔雀湾和黑沟。2017年9月15日,郑国渠旅游景区进入试运营,同年12月,郑国渠旅游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泾阳龙泉公社

泾阳龙泉公社

泾阳县

泾阳县

泾阳县

泾阳龙泉公社位于泾阳县安吴镇龙源村,占地15000亩,其中人工生态林8000余亩、经济林6000余亩,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十大乡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龙泉公社依靠流域治理,依托安吴红色旅游,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区。龙泉公社现已开发并形成了民俗餐饮文化展示区、温泉养生区、生态家园区、休闲娱乐区、时令杂果采摘区、原生态养殖区、生态花卉展示区等七大板块。

著名人物

名字

生卒年

简介

秦灵公

(?-公元前415年)

亦称秦肃灵公,战国时秦国国君(前424年—前415年在位)。其父秦昭子为秦怀公太子,早死。秦灵公应为见诸史籍的在泾阳县境内有确切活动的第一位有历史影响的人物

 于右任

(1879年-1964年) 

名伯循,字右任,笔名神州旧主、骚心、剥果、大风、太平老人。祖籍云阳镇斗口村。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大师

席志清

(1881年-1972年)    

乳名“灶记子”,泾干镇都家村人,著名民间工匠。幼年家贫,拜画匠李宝初为师,学习纸扎工艺

 翟三益

(1883年-1975年) 

   字俊卿,俗呼为“翟厨子”、“翟师捏骨匠”,泾干镇炮坊村人,著名民间骨科医师

重要荣誉

授予时间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部门

2019年3月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20年6月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20年10月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2201月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2年12月

蔬菜产业链典型县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12月

全国第七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注释

展开[a]

因西咸新区管理体制调整,现实际管辖云阳、桥底、三渠、中张、兴隆、口镇、王桥、安吴、泾干8个镇1个街道,148个行政村,面积606平方千米。

[b]

数据来源于泾阳县人民政府网,市长信箱中“泾阳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咨询”一信中,无法上传详细链接。在政府网中搜索“回族”二字即可得到该条信息。点击参考文献62,第三条即是。

[c]

数据来源于市民对于交通数据的咨询,因权限问题无法上传链接。在泾阳县官网检索“交通数据咨询”即可查到。

[d]

2020年,“泾阳砖茶”“裕兴重散茯茶”融入“咸阳茯茶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