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虫,又称云实蛀虫,全身呈乳黄色,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肪,常见种为锈色粒肩天牛的蛀干天牛幼虫。古代有“一斗米”换一条虫的故事,斗米虫因此得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斗米虫的:命名历史、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寄生情况、主要价值、相关研究等介绍

别名

云实蛀虫

分布区域

山东省、山西省、印度、老挝、缅甸、越南

动物界

昆虫纲

鞘翅目

亚目

多食亚目

总科

叶甲总科

天牛科

粒肩天牛属

简介

斗米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山东、 山西、 河南等省, 国外分布于越南、 老挝、 印度和缅甸等国,斗米虫从云实树根部钻孔,进入树内,专吃树心破坏树木。

该虫富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对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显著作用与效果。

命名历史

斗米虫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华本草》《中药大词典》均有记载,在中国民间应用已有千年历史,在浙江、江西、 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省应用广泛。

斗米虫

形态特征

斗米虫可达 58.0mm,全身呈乳黄色,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肪,咀嚼式口器。

斗米虫

分布区域

斗米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山东、 山西、 河南等省, 国外分布于越南、 老挝、 印度和缅甸等国。

寄生情况

斗米虫寄生在豆科植物云实树干中,一般斗米虫会从云实树根部钻孔,进入树内,专吃树心,对云实的生长发育威胁很大。

斗米虫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斗米虫体内的蛋白质多为易于消化吸收的球蛋白、清蛋白、抗菌蛋白、几丁质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质。经科学工艺加工后,香味浓郁口感好,易入口。斗米虫可作为人类重要的补充食品来源。

斗米虫

经济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斗米虫市场需求扩大, 传统野生来源已满足不了人们需求,可以进行人工饲养以满足人们对斗米虫的需求。中国多家科研机构在斗米虫人工室内饲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关研究

饲养注意

斗米虫为咀嚼式口器,要求饲料有一定的粗糙结构,使食料顺利通过消化道。因此在配制喂养斗米虫的饲料时,应尽量使饲料松散,同时保持饲料的适口性,各配方比例要恰当,保证其发育所需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药用探索

专家表示,斗米虫缺乏正规的临床使用经验,功效没有经过验证,因每个人体质不同,可能会出现蛋白质不耐受的情况,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食用。经研究,对于人工饲养的斗米虫营养成分是否发生变化及斗米虫对各个疾病有效的药用成分究竟是何种物质等都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