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狼疮是一种皮肤结核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常从儿童或少年时期开始发病,病程缓慢。本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杆菌可经皮肤损伤处或鼻及口唇黏膜侵入皮肤,也可由破溃的淋巴结、骨关节结核灶直接或经淋巴管蔓延至皮肤,或者内脏结核经血液播散至皮肤。寻常狼疮好发于面部,皮肤基本损害为粟粒至豌豆大的狼疮结节,红褐色,半透明,微隆起于皮面,结节表面薄嫩,触之柔软,结节可融合成片。皮损可自愈形成瘢痕,也可破溃形成溃疡,溃疡中间或一侧形成瘢痕治愈,边缘或另一侧不断外扩,致组织毁坏而毁容。已愈瘢痕上可再生新的狼疮结节,再溃破形成溃疡,致本病迁延不愈。治疗方法主要是早期、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清除体内潜藏的结核灶,此外还可以辅以中药治疗或局部对症治疗。寻常狼疮形成的结节、溃疡及愈合后的瘢痕会损坏面容,影响美观。瘢痕收缩还可能造成功能障碍,从而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早期、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皮肤损害症状,治疗效果较好。但愈合后可能会遗留瘢痕及功能障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寻常狼疮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外文名

lupus  vulgaris

症状表现

特征损害为许多苹果酱色结节和斑块,不规则扩展,形成瘢痕,破坏组织,病程持续多年等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显状部位

颈部

多发人群

儿童和少年

就诊科室

  • 皮肤性病科、感染科

病因

  • 寻常狼疮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引起的。感染的途径如下。

  •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皮肤破损处进入,如跌破、撞破、文身和接种卡介苗等皮肤破损处。

  • 也可由鼻及口唇黏膜扩展到皮肤,如用带菌的手指挖鼻孔。

  • 淋巴结或骨关节结核结核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蔓延到皮肤。

  • 内脏结核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经血流播散到皮肤。

症状

  • 寻常狼疮好发于面部,以颊部最常见,其次是臀部及四肢,黏膜也可出现。

  • 皮肤基本损害为粟粒至豌豆大的狼疮结节,红褐色,半透明,微隆起于皮面,结节表面薄嫩,触之柔软。

  • 有时很多结节互相融合,形成大片红褐色浸润性损害,直径可达10~20厘米,表面高低不平,触之柔软,有大片叶状鳞屑覆盖。

  • 有的结节自愈后形成瘢痕,有的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

  • 溃疡开始可以仅见于单个结节,溃疡中央或一侧形成瘢痕自愈,但边缘或另一侧不断向外扩展,可形成大片溃烂。

  • 愈合后形成高低不平的条索状瘢痕,瘢痕收缩可造成功能障碍。

检查

  • 诊断寻常狼疮需要做的检查主要有皮肤科检查、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

  • 皮肤科检查

    • 用探针刺入结节,观察是否容易贯通及出血;用玻片按压结节,减少局部充血,观察结节是否出现苹果酱色的变化,通过这些检查了解结节的特征,可以初步诊断。

  • 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

    • 试验结果如为阳性,说明过去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标准。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取部分病变皮肤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可见到典型的结核结节,可以确诊。

诊断

  • 诊断寻常狼疮,主要依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以及皮肤科检查、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依据如下。

  • 常自幼年发病。

  • 基本皮肤损害为粟粒至豌豆大的狼疮结节,红褐色,半透明,微隆起于皮肤表面,结节表面薄嫩,触之柔软。

  • 用探针探查时,稍用力即可刺入,容易贯通及出血(探针贯通现象)。用玻片压诊,结节呈淡黄色或黄褐色,如苹果酱颜色,即“苹果酱结节”。

  • 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证明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萎缩或肥厚;真皮内有成群的上皮样细胞及少数郎罕巨细胞构成结核结节,结节中央可有轻度或没有干酪样坏死,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不能查见或只偶尔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鉴别诊断

  • 与寻常狼疮症状相似的疾病有瘰疬性皮肤结核、疣状皮肤结核、溃疡性皮肤结核、结核样型麻风、盘状红斑狼疮、基底细胞癌、结节病、结节性梅毒疹、深部真菌病等。仅通过症状不易区分。

  • 如果出现了面部或其他部位结节、溃疡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医生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诊断及鉴别这些疾病。

治疗

  • 寻常狼疮的治疗主要是早期、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清除体内潜藏的结核灶,此外还可以辅以中药治疗和局部对症治疗。

  • 抗结核药物治疗

    •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 抗结核药物久服可能会引起耐药性或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听神经损害等不良反应,应遵医嘱规范服药,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复诊。

  • 中药治疗

    • 许多中药对结核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增强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合并肝功能异常时,更适合结合中药治疗。

  • 局部治疗

    • 对于初起时较小的皮肤损害,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刮除术。

    • 也可以向皮损内或在皮损四周做环形皮下注射,注射异烟肼、链霉素、普鲁卡因等溶液,有一定效果。

危害

  • 寻常狼疮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十分影响美观,严重者可出现大面积皮肤溃烂,愈合后形成瘢痕,损坏面容。

  • 瘢痕收缩可造成功能障碍。

  • 患者常因面容受损而承受很大心理压力,出现自卑、焦虑情绪。

预后

  • 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皮肤损害症状,治疗效果较好。

预防

  • 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皮肤创伤。

  • 尽量不文身。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 不要用手指挖鼻孔。

  • 如有结核病,如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肺结核、肾结核等,应该积极进行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