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科特拉岛(英语:Socotra;阿拉伯语:سقطرى;名字来自梵语,意为“极乐岛”),印度洋西部一群岛,属也门索科特拉省。位于阿拉伯半岛以南约350公里,非洲之角以东,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索科特拉岛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理概况、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气候类型、经济建设、教育文化、人口民俗、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介绍

别名

极乐岛

所属群岛

印度洋西部一群岛

地理坐标

北纬12.18度~12.42度,东经53.19度~54.33度

总面积

3796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

人口

约5万人(2008年)

最高点海拔

1503m

地理位置

印度洋西部

宽度

50km

长度

132km

外文名

Socotra Archipelago,Socotra,Sokotra

方言

阿拉伯语方言

所属国家

也门

首都

Hadiboh(哈迪布)

种族

阿拉伯人与黑人的混血后代

入选时间

2008年

遗产编号

1263

经纬度

12°30′36″N 53°55′12″E

简介

索科特拉岛由4岛组成,群岛面积3650平方公里,主岛面积3635平方公里。该岛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1800万年,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成了很多特有动植物。索科特拉岛37%的植物(共825种)、90%的爬行动物和95%的蜗牛都是岛上独有的。由于其稀有生物品种多,因此被认为是“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2008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自然遗产

遗产描述

索科特拉群岛位于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是印度洋上四个岛群中的一个,由4座小岛和2座岩石小岛组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构成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线,战略位置重要。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和奇特的植物物种。索科特拉岛的气候非常恶劣,较炎热干燥,致使这里生长着最奇特的植物。在这座岛屿上生存的树木和植物渡过了漫长的地质隔离时期,许多物种具有2000万年历史,例如:龙血树、沙漠玫瑰、锐叶木兰等。这座岛上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该地还是全球大量陆地鸟和海鸟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包括很多受到威胁的鸟类,岛上生活着192种鸟类,其中有44种在该岛上繁殖后代,有85种定期迁徙。索科特拉岛的海洋生物也非常丰富,有253种造礁珊瑚、730种沿岸鱼和300种螃蟹、龙虾和小虾等。由于其稀有生物品种多,因此索科特拉岛被认为是“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

2008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x),索科特拉群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评价

索科特拉群岛位于印度洋西北部,靠近亚丁湾,长250公里,包括4座岛屿和2座位于非洲之角延长线上的小石岛。这处遗址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因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长着有大量独特的动植物,索科特拉群岛上825种植物中的37%、爬虫类动物的90%以及95%的蜗牛种类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未曾发现。群岛上还生活着大量陆地和海洋鸟类(192种鸟类,其中44种在岛上繁殖,85种定期迁徙),包括许多濒危鸟类在内。索科特拉群岛的海洋生物也极具多样性,其中包括253种建造珊瑚礁的珊瑚,730种海洋鱼类,300种螃蟹、龙虾和小虾。

地理概况

索科特拉岛由4座小岛和2座岩石小岛组成,是印度洋上四个岛群中的一个,位于北纬12.18度~12.42度、东经53.19度~54.33度,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构成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线,战略位置重要。

索科特拉岛

索科特拉岛距索马里东南端瓜达富伊角241公里,距也门南部马哈拉省海岸法尔塔克角380公里,距亚丁800公里,行政隶属于也门索科特拉省。海岸线长300公里,总面积365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的3.5倍,相当于巴林国的6倍多。是也门第一大岛,也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岛。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索科特拉岛内陆有哈杰希尔山(Jabal Hajhir),北岸平原狭窄,南岸平原较宽。拥有宽广的沙质海滩和遍布全岛的石灰岩层。内陆为海拔约200-600米的哈吉尔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几乎横跨全岛,中央主峰海拔1,372米。沿岸无良港,西南季风时期船只难以靠岸。山区有少量耕地可以耕种,北岸平原狭窄,南岸平原较宽。

索科特拉岛

索科特拉岛地貌以山区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0米。岛屿中间布有大片大片的丘陵和大大小小的山间谷地。岛上有四块平原:哈迪布平原,穆勒平原,格朗西亚平原和努加德平原。

历史沿革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大陆相连,在大约600万年前,印度洋与阿拉伯海连接处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随着海底火山岩的隆起,索科特拉岛与大陆分离,亚丁湾也逐渐形成。

索科特拉岛

早在远古时代,古印度人就不断到这个岛上获取乳香、龙胆、龙血树、没药、芦荟、麝香猫、龙涎香等珍贵药物,他们把这个岛称之为“幸福岛”。岛上曾发现公元前4000~前3000年石器文化古迹。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处于兴盛时期,埃及法老经常派人到这座岛上收集珍贵药物,重点购买岛上的乳香,为制作木乃伊之用。据说,当时乳香的卖价高于黄金。古埃及人称这座岛为“班赫”岛,意为神奇岛。公元52年,岛民在圣多马的指引下皈依基督教。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13世纪,希腊最著名的草药专家德尤斯古里德斯对这座岛上的珍贵药材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在他的著作中加以记载。后来,他们又把它称为索科特拉岛,意为“远方的市场”。

索科特拉岛

1507年,葡萄牙人来到岛上,帮助岛民摆脱了阿拉伯半岛上伊斯兰教国家的控制,同时将岛作为葡萄牙的军事基地,一方面对也门哈达拉毛省希赫尔等地进行侵略,另一方面为来往于红海与印度洋的葡萄牙舰只提供服务。4年以后葡萄牙人离开该岛,1511年岛民沦为马赫里苏丹国(Mahra Sultanate)的臣民。马赫里苏丹国(Mahra Sultanate)统治该岛和现也门东部地区。

1834年,该岛一度归东印度公司管辖。1886年,英国把触角伸到这里。他们先提出廉价购买该岛,将它并入大英帝国的版图,但这一企图遭到也门当地苏丹王的拒绝。于是,英国殖民军便武力占领该岛。此后,英国人把该岛作为海军禁区,同马赫里苏丹国(Mahra Sultanate)一道归入英国保护,成为英国在印度洋上的重要基地,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结束对南也门的殖民统治为止。

1967年,苏丹国覆灭,索科特拉岛随南也门独立,成为也门的一部分。后苏联舰队曾驻扎此岛,又把它变为苏联在中东的海军基地。苏联解体后,舰队从索科特拉岛撤走。

2011年,索马里海盗利用索岛作为燃油储存基地,以增加航行时间。

行政区划

索科特拉岛原属也门共和国亚丁省,2004年连同附近岛屿归属哈德拉毛省管辖,2012年12月成立索科特拉省。岛屿下辖两个地区:

哈迪布地区(the district of Hadibu),位于索科特拉岛主岛东部,面积约为索科特拉岛三分之二,人口32285人(2004年数据)。首府哈迪布(Hadibu),地区建有索科特拉机场。

索科特拉岛

卡兰斯亚赫和阿布德尔考瑞区(The District of Qulansiyah wa 'Abd-al-Kūrī),包括索科特拉岛主岛西部和周边岛屿,人口10557人(2004年数据),首府古兰西耶(Qulansiyah)。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

气候类型

索科特拉岛气候非常恶劣,气候干燥的原因和沿岸索马里寒流有关,炎热干燥的气候也致使这里生长着全球最奇特的植物。索科特拉岛颠覆了人们脑海中所有对“正常”景色的印象,岛屿景象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或者来自地球远古及未来的某个时期。

经济建设

索科特拉岛上建有机场。枣椰、烟草、畜牧业和渔业是岛上经济支柱。居民多从事捕鱼、采珠和小规模农业,内陆的游牧民饲养牛和其他牲畜,还种植一些农作物。农产品有树胶、椰枣、棉花、烟草、香料和谷物等。出口净化黄油、鱼干、香料、龙血(一种红色树胶,用作涂料)、酥油、鱼和乳香。岛上与附近海底已开始勘探石油。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教育文化

200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也门教育部合作,在索岛的Qalensiah和Hedibu两个地区组织了教育援助项目。

2007年11月26日,也门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UNICEF)举行会议,讨论制定索科特拉岛2007年至2008年教育发展计划。Abdul Aziz Bin Habtor副部长表示,索岛的基础教育面临许多障碍,特别是在女童入学、教学质量、房屋设备和师资质量等方面,亟待改善。他还表示,也门政府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道采取措施,为索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发展规划。

人口民俗

岛上人口以阿拉伯人为主,说索科特拉语,约5万人(2008年)。一项调查显示,岛内居民的不少遗传谱系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该岛民族特有的单倍型类群 J* (Y-DNA)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极为罕见,属于特有的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索科特拉岛的居民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岛上的土著居民,他们构成岛上居民的主体;第二部分为其他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第三部分为来自非洲特别是非洲之角的移民。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这三部分居民基本上都融合在一起。此外,还有古波斯、古罗马和葡萄牙等国的少数移民。

岛上的居民讲阿拉伯语,他们在使用正规的阿拉伯语同时,也夹杂许多方言土语,有些甚至连亚丁人也听不懂,有人称它为索科特拉语。在来自非洲之角移民比较集中的地区,居民既讲阿拉伯语,也讲他们祖先使用的语言。由于气候的原因,岛上居民的皮肤为棕褐色,从非洲迁来的居民肤色更黑一些。

索科特拉岛

居民流行早婚的习惯。这种早婚习俗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由于气候炎热,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在生理上成熟较早;二是古老的早婚习俗相传至今;三是由于贫穷落后,在文明程度低下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早婚的危害不仅缺乏认识,反而习以为常。早婚必然带来早育和多子女的问题,岛上妇女一生中一般要生育5-10个孩子,有的多达15-20个。

岛上还流行近亲结婚的习惯。这种习惯在整个也门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都比较普遍。由于索科特拉岛为未被开发的处女岛,近亲结婚的风气更为盛行。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婚姻都由父母包办,堂兄妹、表兄妹结婚的现象比较普遍。

岛上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允许多妻制,穆斯林男性可同时拥有四个妻子。由于经济困难,条件有限,岛上的多妻现象较少,但岛上存在女性多于男性的问题。很多家庭人口多,靠岛上有限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为谋求生计,成年男子纷纷离家外出打工,只在重大的节假日才回来一趟,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家庭主妇负责抚养老人、照管孩子、操持家务、饲养牲畜、田间农活等。

岛民笃信宿命论。求神、问卜、祈祷、祭祀之类活动盛行。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医疗手段,人若生病便乞求真主保佑,或去求巫师算卜。岛上有很多为减灾避邪而举办的活动。

岛上居民衣着简单,质量差。主要原因在于贫困落后。妇女披长袍,蒙面纱,戴头巾。

岛上的住房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山区游牧民的窑洞。第二类住房为沿海地区的简易民房。这些住房都是低矮的平房,房顶用晒干的椰枣树叶搭成。房子四处透风,在炎热的气候中比较适用。第三种房子是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修建的石头房或土坯房。对当地居民来说,它被列入中上等甚至上等房。昔日作为岛上最高统治者的酋长住的就是这种房子。第四类是钢筋混凝土砖瓦房,为岛上的为数不多的新生事物。

岛上绝大多数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牧生活。文化娱乐活动缺乏。

生物资源

索科特拉岛在600至700万年前与非洲大陆相隔离,这与加拉帕戈斯群岛十分相似,在索科特拉岛上生存着700多种奇特稀有的植物群和动物群,其中三分之一的物种是索科特拉岛所独有的。在索科特拉岛生存的树木和植物渡过了漫长的地质隔离时期,许多物种具有2000万年历史。岛上比较著名的物种有龙血树、沙漠玫瑰、锐叶木兰、没药、乳香等,另外也是全球大量陆地鸟和海鸟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包括很多受到威胁的鸟类。但是由于外来物种,尤其是山羊的不断繁殖,岛上的植物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胁。

索科特拉岛上825种植物中有37%的植物、90%的爬虫动物和95%的蜗牛品种都是世界其他地方见所未见的。索科特拉的高伞型植物都有名副其实的充满幻想、鼓舞人心的设计。

索科特拉岛

索科特拉群岛上生活着192种鸟类,其中有44种在该岛上繁殖后代,有85种定期迁徙,10种独有。独特的索科特拉岛鹪莺、太阳鸟、八哥、白颊鸟、麻雀、扇尾莺和索科特拉岛鸬鹚都可以在这座小岛上看到。

蝙蝠是岛上唯一的原生哺乳动物。

索科特拉岛的海洋生物也非常丰富,有253种造礁珊瑚、730种沿岸鱼和300种螃蟹、龙虾和小虾。索科特拉的海滩拥有非一般的外观。在一些海岸可以一眼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精心构建的沙堡垒。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特色物种简介:

(一)索科特拉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中很独特的植物。它们的外观很独特及奇怪,冠茂密像倒转的雨伞。这种树型可以帮助它们渡过干旱季节,尤其是生长在高山上只有少量土壤的地方。树冠可以提供足够的树荫以减低蒸发,也可以保护树荫下的种子,所以它们一般会生长得较密。它们是常绿树,树汁呈深红色,故而得名。可用于医药、染料,也被用于巫术、炼金术与民间魔法,据说用了龙血能够提升法术的效能。

索科特拉岛

龙血树的形状使其成为找炎热天气下寻找阴凉理想的位置。龙血树的枝干伸向天空,从下面看,它上面就像有很多盘旋飞行的飞碟,从上方看,它显然像一个大大的蘑菇。

一些科学家表示,这座岛屿上特有的生物物种还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威胁。最新的报告表示,该岛上已经没有了自然生长的龙血树幼苗。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二)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外型非常符合外星生物的形象,与其在非洲和阿拉伯大陆的近亲不同。它粗粗短短的的外型适合抵挡季侯风。在悬崖上出现的“沙漠玫瑰”相当特别,直接嵌进石头长出来,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索科特拉岛

(三)埃及秃鹰是岛上最常见的禽鸟,他们憔悴的面容,黄色的脸与索科特拉的奇特风土很相衬;还有其他一些鸟类是岛上特有的,如索科特拉麻雀和椋鸟,可是如今非本土野猫的出现威胁着它们的生存;索科特拉陆地蟹生活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方,它们从不下海,生活在岩石的狭缝里,觅食、交配、产卵都在那里;索科特拉群岛黄瓜树可能是岛上800种植物之中最不普通的植物;索科特拉无花果完全不需要土壤就能生长。

旅游资源

因战略地位显著,岛屿长期以来被他国占领,并作为海军基地使用。这也导致岛屿开发滞后,使这座宝岛一直处于沉睡之中,被人们称为“印度洋上的处女岛”。岛上旅游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设施简陋。

因为也门内战频繁,加上极端的伊斯兰教信仰,许多西方游客对索科特拉岛有所偏见,虽然也门政府已经意识到该岛的独特魅力,但碍于资金短缺,政府仍在寻找适合的生态旅游方法。

除了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外,很少有游客来到索科特拉岛(每年总共不超过1000人)。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旅游条件不够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恶劣,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岛属于也门,也门不仅是个教义森严国家,而且宗教冲突不断,政治不安定,经济潦倒。也门全国的财政收入80%来自于石油收入,但是这个国家的石油储备已经基本被开采完毕。

1991年之前,政府完全禁止任何人,包括科考人员和环保人士登上索科特拉群岛,因为这里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重要。要进入小岛必须先经过也门大陆,但“基地”组织将也门视为新的发展中心,暴力事件不断,同时通过也门作为遥控中心策划了很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另外也门本土的激进武装派别也热衷于绑架外国人并勒索赎金;1994年也门刚刚结束内战,由于苏联提供该国90%以上的武器装备,至今仍能看到很多锈迹斑斑的苏式坦克搁浅在西部海岸上。因此,这个国家绵延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壮观的海景、雪白的沙滩、新奇的生物和翡翠般的海水至今孤独地美丽着,不为世人所知。

也门旅游部副部长奥马尔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但是提醒这里不会有奢华的旅游设施,因为群岛在2008年7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这里不能兴建任何大型人工建筑,任何人不能破坏当地动植物栖息地。但是他强调,前来索科特拉群岛将是非常安全的,他说:“索科特拉是也门最安全的岛屿,这里从未有过任何安全问题,从新闻里听到的将与大家亲眼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索科特拉岛以“索科特拉群岛”为名,于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登录面积410,460ha,缓冲区面积1,740,958 ha。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拥有最重要及显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包含从保育或科学的角度来看,符合普世价值的濒临绝种动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