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男,1981 年生,安徽科技学院2002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慈恩的:人物经历、研究方向、主讲课程、主要贡献等介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信息

1981年,安徽安庆

母校

安徽科技学院

简介

主要从事于土壤碳循环、土壤质量与环境、土壤发生与分类等方面研究,主持的相关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水库水位反季节涨落对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重庆市土系调查和土系志编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垄作免耕下水稻土有机碳稳定性及腐殖酸特征研究”、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助和面上)、重庆高校优秀成果转化资助项目、中央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等20余项;另外,还作为技术负责人参研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专题“贵州、重庆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研究”和重庆市环保科技项目“重庆市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等课题。目前,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项。

人物经历

2008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并获得土壤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土壤学会理事兼土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

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土壤质量与环境等。

主讲课程

承担《土壤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课程的教学。2008年被评为西南大学第四期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优秀学员。

主要贡献

科研

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与调控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稻土可持续利用机理研究:五千年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质量比较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沿三峡库区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和“西南城乡一体化城郊农业与环境协调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在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旱坡地面源污染物生态工程拦截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D87B10-2)”和“西南城郊环境保育型立体农业优化模式综合示范(2008BABA7B09-03)”、西南大学博士基金“水耕熟化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累积特征的影响(SWU2008045)”和重庆市烟草公司项目等。

近年论文

1.不同气候带水稻土有机碳δ13C和胡敏酸结构特征变化. 土壤学报. 2009, 46(1):78-84.

2.不同区域水稻土的氮素分配及δ15N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2):103-108.

3.耕作年限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和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8, 45(5):950-956.

4.太湖地区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 土壤学报, 2008, 45(5):1000-1006.

5.长期耕作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21(5):72-75,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