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英文名:QinHuai River),古称龙藏浦、淮水,秦以后始有秦淮之名。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位于中国江苏省西南部的南京市,为南京最大的地区性河流,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千米,流域面积约2684平方千米。有南北两源,南源出溧水县东芦山,称溧水河;北源出句容县宝华山,称句容河。两河于江宁县西北村汇合,入南京市区后在通济门外歧分为内秦淮和外秦淮,内、外秦淮于西水关外合流,在三汊河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句容南河、中河、北河,汤水河和运粮河等。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秦淮河的:命名、位置境域、历史变迁、地理特征、流域水系及特征、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与保护、风景名胜、相关文化等介绍

英文名

QinHuai River

别名

龙藏浦、淮水

地理坐标

北纬31°35′~32°07′,东经118°43′~119°18′

发源地

溧水县东庐山和句容县宝华山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面积

2684平方千米

流经区域

南京市、镇江句容市大部

主要支流

溧水河、句容河、汤水河等

所属水系

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

年流量

6.95亿立方

源头

句容河、溧水河

河口

三汊河河口

长度

110千米

简介

秦淮河流域为一完整的构造盆地。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其四周山地丘陵的雏形,中间是平原圩区,低山与平原圩区之间是广阔的丘陵高地。秦淮河流域位于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多年年平均气温15.82℃。流域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34-1276毫米,但受季风环流影响,常使年际、季际的降雨量出现明显的差异。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水稻田和旱地)和林地为主。流域土壤种类多样,涵盖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等20余种。气候地理优势孕育了流域内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包含浮游动物13属22种407个操作分类单元、浮游植物85属60种4445个操作分类单元,底栖动物16属17种212个操作分类单元,鱼类53属44种1663个操作分类单元。

秦淮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及生物资源,承担着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景观等重要功能,为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外秦淮是护城河,内秦淮史称“十里秦淮”,沿岸设有夫子庙瞻园、愚园、中华门等文旅景点,素有“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之称。唐代诗人杜牧以诗作《泊秦淮》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朱自清与友人泛舟秦淮河后写下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不仅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厚重历史,更孕育了南京灿烂的历史文明。

命名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秦淮河本是一条天然河道,相传秦始皇东巡时,见金陵(现称南京)上空紫气升腾,认为是“王气”,于是为破金陵“王气”而凿方山,让水流改道向北,穿城而过,流入长江,以此令“王气”顺着长江一泻千里。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称之为“秦淮”,并在唐朝之后流传开来。

位置境域

秦淮河地处中国江苏省西南部,位于长江下游右岸,属长江干流水系。北临紫金山、富贵山、九华山、鸡笼山、北极阁一线山地,南靠牛首山、将军山、韩府山,自南向北流经镇江市句容市和南京市的大部分地区。流域内现辖南京市10个区县,镇江市1个句容市(县),经纬度范围介于北纬31°35′~32°07′,东经118°43′~119°18′之间。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于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南侧汇合,形成秦淮河干流。秦淮干流在南京城东南通济门外九龙桥处分为内秦淮和外秦淮,内、外秦淮于西水关外合流,在三汊河汇入长江。

秦淮河

历史变迁

新石器时代,秦淮河是座大湖泊,河湖不分,河 就是湖,湖就是河,后人称之秦淮大湖。秦淮大湖从上游至下游由3个湖泊群组成,一是以今赤山湖为中心的湖泊群,二是以今百米圩为中心的湖泊群,三是以今东山为中心的湖泊群。3个湖泊群中,以百米圩湖泊群面积为最大,范围东至句容市郭庄,南至溧水区拓塘、石湫,西至江宁区秣陵、禄口,北至江宁区湖熟、方山,湖泊水面面积300多平方千米。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据史料记载,来源于以百米圩为中心的湖泊群。秦淮大湖的3个 湖泊群,高水位时连成一片,洪水自赤山湖泊群,经百米圩、东山湖泊群流入长江,由于平原地区地形也有高低,因此枯水位时各个湖泊群各自为湖。赤山湖泊群与百米圩湖泊群的分界点为句容市赤山,百米圩湖泊群与东山湖泊群的分界点为江宁区方山。

地理特征

气候

秦淮河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的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2 ℃,呈上升趋势。流域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34-1276毫米。雨量地区差异不大,但因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每年季风出现的迟早和强弱的不同,常使年际、季际的降雨量出现明显的差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全年中有3个较明显的多雨期和3个明显的少雨期。其中多雨期为:4-5月上旬春雨连绵,常称为“桃花水”,平均降雨量为189.7毫米;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期,平均降雨量为347.7毫米; 8-9月是受台风影响的秋雨期,平均降雨量205.4毫米。三期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0.6%,暴雨大多出现在梅雨期和台风季节。降雨最少的月份为12月和1月,多年平均雨量仅66.1毫米。全年雨量分配相对集中在作物旺盛生长季节,正常年份雨量能满足水稻、三麦及其他作物生长需要。一般年份水量供需基本平衡。年平均日照2240时,平均无霜期224天。多年平均面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7.6毫米。水面蒸发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年内月最大水面蒸发量一般出现在5-8月份,每月约占年蒸发量的12%,月最小蒸发量出现在1月份,仅占年蒸发量的3%左右,水面蒸发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地质

地质构造

秦淮河流域所在的南京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在区域上呈现三个复式背斜(三隆)、二个复式向斜(二凹)的构造格架:南京市区及市郊的一些剥蚀残丘大致呈北东向分布,形成三段基岩隆起,将南京市分割为南北两个小盆地,纵贯南北的地下秦淮河古河道将这两个盆地联系为整体。秦淮河位于茅山以西的宁镇丘陵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南京凹陷。这一地区的造山运动发生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的燕山运动期。在第四纪上更新世,大量堆积了更新统下蜀黄土,后经抬升,使河谷得到切割,黄土阶地因而广泛发育。秦淮河谷地外围近山麓地带,有较大面积的黄土矮丘。

秦淮河

地层特征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区南部,流域所在的南京凹陷从震旦纪以来长期交替沉积了各时代的海相、陆相和海陆相地层,下三迭系青龙群沉积以后,经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发生断裂及岩浆活动,并在相邻凹陷区及山前山间盆地堆积了白要纪及第三纪红色岩系及侏罗-白垩纪的火山岩系。

秦淮河古河道中沉积物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中期。沉积层按其沉积环境及土层结构组合,可划分为河床相沉积层和漫滩相沉积层。河床相沉积层位于故河道中心的深槽处,水流湍急,沉积物主要为粉细砂层。漫滩相沉积层位于河床左右两侧,水流较缓,沉积物以软黏性土和黏性土夹粉土粉砂为主。河床相沉积底部常见有一层混合土-软-可塑状黏性土混粗砂卵砾石层,厚度一般为 1-3m,粒径及含量均变化极大,强度不高。

地形地貌

秦淮河流域的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地势低平,呈蒲扇形,扇面状的上游坡度较大,且河网颇多,扇把状的中下游长度较长,且过水河道单一,坡度非常缓,坡降在0.1‰左右。由盆地四周向中心的地貌类型依次为山地丘陵、黄土岗地和平原圩区。流域北缘为紫金山、青龙山、大连山等属宁镇山脉的山地和丘陵,高程为300~400m;东缘为三茅峰、枯牛墩、大茅峰等属茅山山脉的山地和丘陵,高程为250~400m;南缘为溧水区中部的东庐山、陈山、秋湖山等以中生代岩浆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的丘陵,高程200~350m;西缘有韩府山、牛首山、云台山等以岩浆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体的山地丘陵。流域盆地内的黄土岗地分布于南北低山丘陵之间,岗地地形较复杂,地表起伏显著,海拔高程10~40m不等。

土壤

秦淮河流域土壤共分6种、13个亚类,30个土属,67个土种,以黄棕壤、黄褐土和水稻土为主。河岸带土壤含水量普遍高,表现出湿润多水的特征,有利于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栖息与繁衍。上游土壤呈酸性,pH为5.74-6.36;中游土壤呈中性到碱性pH为5.74-6.36;下游土壤多呈碱性,pH为7.00-8.00。

生物多样性

秦淮河流域水生生物种类和种群数量较丰富,物种较为常见,没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河道内无人工水产养殖。

动物

流域内浮游动物共13属22种407个操作分类单元,其中以游泳轮虫目(Ploima)和双甲目(Diplostraca)为主,分别占比31.95%、31.42%。底栖动物有16属17种212个操作分类单元,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占比最高,达91.67%。鱼类53属44种1663个操作分类单元,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虾虎鱼目(Gobiiformes)和鲱形目(Clupeiformes)为优势种群,占比分别为69.99%、15.86%和5.42%。总体来看,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呈现性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鱼类多样性则较为丰富。

植物

流域内共检出浮游植物85属60种4445个操作单位,其中优势种群为隐藻门(Cryptomonas)、褐藻门(Ochrophyta)及绿藻门(Chlorophyta),占比分别为46.35%、41.76%和5.85%。上游南支浮游植物多样性均比较丰富,上游北支和下游均呈现多样性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

流域内河岸植被主要受地带性影响,垂直带分布不明显。在落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地区,植被呈现出明显反映纬向地带性的特点。植被分布由北至南略有差异,其趋势为:北部丘陵普遍分布马尾松林,并常见麻栋、栓皮栋、枫香、化香落叶小乔木、糯米椴等落叶阔叶林;至南部逐渐增加常绿阔叶树种和青冈栋、苦槠、冬青、石楠等,西南部一带为竹林集中分布区。各类次生植被中,次生森林面积远大于次生灌丛、草丛面积,次生针叶林面积大于次生阔叶林面积。灌木的种类繁多。栽培植被大多分布于平原圩区与岗地,以大田作物分布面积最大。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秦淮河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之一,长宽各约50千米,全长110千米。其中句容县境河道长约41千米,溧水区境河道长约35千米,两河汇合后的干流长约34千米。秦淮河流域呈蒲扇形分布,全流域面积2684平方千米,其中南京部分面积为1761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65.6%;句容部分面积为923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34.4%。流域内丘陵山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4%,其余为低洼圩区和湖河水面。秦淮河是一个典型的一干多支树状型河道,共有19条支流。其中,句容市境内有3条支流,南京市境内有16条。此外,秦淮河流域内有湖泊8个,占全省湖泊面积的0.21%。

秦淮河

干流河段

秦淮河干流起点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长约34千米,全流域面积2684平方千米。秦淮河武定门节制闸处多年平均流量为15立方米/秒。秦淮河上游由北源句容河和南源溧水河两大支流构成,于江宁区西北村汇合。中下游位于南京市市辖区,至南京武定门外分成两股,一股称外秦淮河,绕城南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由三汊河入长江。一股向西在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内秦淮河,即“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镇淮桥,转向西北过新桥、上浮桥至下浮桥,由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准清桥、内桥、曾桥、文津桥、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秦淮河共有19条支流。其中,句容市境内有3条支流,为句容南河、中河、北河。南京市境内有16条支流,分别为江宁区的汤水河、梁台河、索墅东河、索墅西河、解溪河、云台山河、牛首山河、外港河、横溪河,秦淮区的运粮河、响水河,溧水区的一干河、二干河、三干河、天生桥河,以及20世纪70年代挖成的分洪河道秦淮新河。

主要支流

句容河

句容河,古名破岗渎、上容渎,为秦淮河北源,源出镇江市下管句容市的宝华山。河道全长40千米,河宽25~100米,流域面积1262平方千米,占秦淮河流域面积的33.8%。上游有二支:以句容水库为始的一支河、以北山水库为始的二支河,分别长4.50千米、21.20千米。两支流在句容市华阳镇房家坝汇合,过黄泥坝进入南京市的江宁区境,由南向转西向接纳赤山湖来的句容北、中、南河,在周子圩接纳汤水河,经夏三岔,在同进桥接纳东索墅河,在湖熟镇接纳团结河,经龙都镇接纳胜利河,最后达西北村汇合溧水河入秦淮河。

溧水河

溧水河是秦淮河上游的南源,发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溧水河主河全长6.5千米,流域面积约464.82平方千米。溧水河上段有一、三干河两支流:一干河长22.1千米,承中山水库来水;三干河长11.19千米,承西横山水库来水。溧水河在左岸江宁区又有横溪河汇入,承赵村水库来水,右岸有二干河汇入,承接方便水库和卧龙水库来水。在下段右岸江宁区有高阳河(又称句容南河)汇入,至西北村和句容河交汇后注入秦淮河干流。

秦淮河

天生桥河

天生桥河古名胭脂河,是明朝朱元璋为沟通江浙漕运而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位于南京市溧水城区西南部约4千米处。天生桥河全长15.3千米,南通石臼湖,北连秦淮河,在秦淮河与石臼湖水系分水岭位置有天生桥套闸控制,天生桥河北片汇水在沙河口汇入一干河。

秦淮河

秦淮新河

秦淮新河位于南京市区以南,东接秦淮河,自江宁区河定桥小龙坪,横穿岔路口,经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西善桥街道,在大胜关北金胜村入长江,全长17千米,系人工开挖的秦淮河分支,对老秦淮河起到分流疏洪作用。

主要湖泊

赤山湖

赤山湖是句容河流域的一片天然湖荡洼地,由句容河周边径流与茅山西南部径流交汇形成,经句容河西注秦淮河入长江。赤山湖东西长约4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面积7.80平方千米,湖堤周长16.50千米。湖体由三岔湖区、白水荡湖区、环河三部分组成,全流域面积520平方千米,有大小支流24条,其中句容北河、中河、南河为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均在100平方千米以上。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秦淮河流域属丘陵山区,径流主要由境内降雨形成,无客水汇入。内外秦淮河合流之后的武定门闸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5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为6.95亿立方。流域地表水径流深多年平均为343.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31。受下垫面影响,秦淮河流域地表水径流深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秦淮区径流深最大,为632.6毫米; 江宁区径流深最小,为305.3毫米。同时,受降水和蒸发影响,地表水径流深年际相差、年内分配亦较大。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径流时程与降水量一致,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份),其径流量约占全年的81.6%左右。

水能资源

秦淮河上游建成中小型水库108座,总库容达到3.77亿立方米。中游赤山湖实施“退渔还湖”,内湖5座渔场全部变为湖面,现状赤山湖蓄滞洪区面积为6.3平方千米。下游距入江口13千米处设置武定门节制闸水利枢纽,有6孔平板直升门,设计排洪流量450立方米/秒,引潮流量150立方米/秒。

水质

截至2022年,秦淮河干流水质总体状况为优。6个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为100%。与上年相比,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秦淮新河水质总体状况为优,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均达到Ⅱ类。与上年相比,水质状况有所好转。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河湖不分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期,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当时的古人居住在今句容河江宁区湖熟镇段南岸古代是百米圩湖泊群北岸的丘陵高地。

围湖造田时期

夏、商、周时代,古人开始围湖造田。截至周代末年,三大湖泊群共围成面积为几百亩至万亩的圩区约300多座,形成圩外泄洪引水河道长390多千米。经过围湖造田,秦淮河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河形较乱、差,主支难分,时宽时窄,迂回弯曲,水流不畅畅,特别是百米圩湖泊群与东山湖泊群交界的方山与石硊山之间有一条高埂,影响秦淮河泄洪和引水。公元前211 年,秦始皇东巡途经金陵邑(今南京),下令“凿方山,断长垄”。这项规模较大的拓浚工程完成后,秦淮河河道自上游至入江口基本形成,泄洪与引水比较通畅,时称淮水。三国时代为颂扬该项工程,在淮水前添加一个“秦”字,称之秦淮河。但此时的秦淮河仍是一条河线迂迴弯曲、河宽时宽时窄、河底较高且不平坦、抗灾能力较低的河道。

治理时期

古代秦淮河的治理,主要为漕运而兴办。公元245年,东吴大帝孙权建都南京后,为满足京城物资供应,派兵开凿破岗渎(今句容河),沟通秦淮河水系与太湖水系的漕运航道,并在方山筑方山埭,保持秦淮河水位。公元932年,南唐开凿通济门至赛虹桥段城壕,分流秦淮河洪水,将秦淮河东水关以下段纳入城内,并兴建东、西水关控制闸。公元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避长江风险,开挖胭脂河(即天生桥河),沟通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乃至太湖水系的漕运航道,重建东水关闸,从此秦淮河划分为内秦淮河与外秦淮河,内秦淮河起自东水关闸,止至西水关闸,今称“十里秦淮”。清代和民国时期,多次疏浚秦淮河,加固两岸堤防,保持秦淮河泄洪、引水灌溉和航运三大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秦淮河流域防洪与抗旱能力,按照“上蓄、中挡、下泄”的规划原则,联圩倂圩,缩短防洪战线,全面加固堤防,开展了大规模全面治理。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在丘陵山区大力兴建水库,增加农田灌溉水源,控制洪水下山。20世纪70至80年代,开始开挖秦淮新河分洪道,建秦淮新河节制闸、抽水站和船闸等水利枢纽工程。同时,大力调整圩内水系,发展机电排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20世纪90年代,开展城市防洪工程和标准堤防建设,把城市段秦淮河干流两岸的土质堤防改建成钢筋混凝防洪墙。

进入21世纪,为满足南京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秦淮河干流城市段原为从武定门节制闸至三汊河入江口,河道长12.5km,现已扩大到江宁区西北村至三汊河入江口,河道长35km。针对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2002年开始,对城市范围内的秦淮河干支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集水利、城建、环保、园林、文化等部门携手合作,共同建设生态型美丽秦淮河。截至2015年,已初步建成外秦淮河段景观带。

交通运输

秦淮河作为水运古航道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从三国吴到明代,曾先后使秦淮河水系与金川河水系、太湖水系、青弋江水系、水阳江水系等相连通,形成了以秦淮河水系为主干并沟通皖南、两浙地区水系的水运大交通网络体系。

1985年,秦淮河船闸建成,秦淮河的通江航运功能恢复,并达到国家六级航道标准。经过30多年维护建设,秦淮河航道通航条件有所提高。但因航道等级低,沿线碍航桥梁和局部碍航河段严重制约区域水运发展。

秦淮河航道作为江苏省“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的组成部分,是沟通长江黄金水道和芜申线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的重要联络线。2022年6月24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洪蓝船闸正式通航,标志着秦淮河航道正式恢复全线通航功能。秦淮河航道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通航后可推进南京“王”字形水运网络和区域性航运物流建设,提升长三角航道网覆盖率和连通度。预计到2025年,秦淮河航道货运量将达到1670万吨,相较于公路运输可节约运费2.3亿元,减少碳排放8.5万吨。

秦淮河

水利工程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为增加农田灌溉水源,控制洪水下山,开始在丘陵山区大力兴建水库,共建成中小型水库149座,增加灌溉水源5亿多立方米。1959年,武定门抽水站和节制闸建成, 新增抽引长江水源补给秦淮河的能力50立方米/秒,全面疏浚武定门抽水站至水西门段秦淮河干流。1979年11月,秦淮新河分洪河道工程竣工,经西善桥到金胜村入江,河口设节制闸和抽水站(即秦淮新河水利枢纽)。截至1992年,南京市辖区流域内共修建中小型水库150余座,控制流域面积的734平方千米,总库容4.31亿立方米。截至2022年,秦淮河上游建成中小型水库108座,总库容3.77亿立方米。

秦淮新河水利枢纽

秦淮新河水利枢纽位于南京市雨花台经济开发区秦淮新河入江口处。枢纽包括节制闸、抽水站,鱼道及船闸各一座,为秦淮河流域的主要控制工程之一,与武定门水利枢纽共同担负流域内的南京、镇江两市的江宁区、溧水区、句容市及南京郊区的防洪、排涝、灌溉、水环境改善及航运等任务。枢纽自建成以来,为流域内工农业生产、防洪保安、改善城市水环境等作出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抵御1991年、2015年、2016年秦淮河流域大洪水,1998年、1999年长江洪水,1994年全流域特大干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流域人民誉为“生命站”和“流域守护神”。

秦淮河

武定门水利枢纽

武定门水利枢纽位于城南武定门外,距入江口约13千米处,由泵站、节制闸两座中型水工建筑物组成。节制闸于1960年9月建成,外观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设计,后经加固改造,设计排洪流量450立方米每秒,引潮流量150立方米每秒;泵站于1969年5月建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国内首创“双向X型流道”,设计流量46立方米每秒。50余年来,武定门水利枢纽为秦淮河流域提供可靠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支撑。2009年,武定门节制闸被列入南京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目录,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1年12月,武定门水利枢纽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秦淮河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

秦淮河的水污染问题存在多重因素:雨污合流;污水截流建设滞后;生活污水、工业“三废”处置不当;游船管理不规范;外来水源加重污染;水动力条件不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秦淮河逐渐失去了原有风貌,中下游水体污染问题积重难返。

据2006年水质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秦淮河干流各条支流和圩内沟河水质都在IV类以上,其中劣V类水质的河道长度约占流域河道总长的30%。造成水质污染的污染源有点污染和面污染两个方面。点污染有4个重点地区,即南京市主城区、江宁、溧水、句容3个区(县、市)所在地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水;面污染是流域内 100多万亩农田使用的化肥、农药和乡村工业产生的污水。

河岸生态稳定性较差

作为流域中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河岸带具有水陆交错带的典型特征,可起到拦截和过滤面源污染、稳定河岸、美化环境和物种生境补缺等作用。近十几年来,秦淮河干流两侧建设用地扩张较快,出于城市建设、防洪、固岸、血防等目的,秦淮河两岸陆续实施了护岸工程,护岸形式大部分为草土护坡,护岸植被类型较为单一,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较差,导致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差。

环境保护

综合治理

1983年,南京市政府成立秦淮河清障领导小组,负责秦淮河老河的清障工作。1992年至1999年,先后实施秦淮河最大支流句容河一期、二期治理工程。进入21世纪后,南京市政府投入37亿元综合治理秦淮河,以彻底改变其“脏乱差”状况。2002年,针对外秦淮河的一期治理工程开工。按照“人水和谐”思路,通过实施防洪工程、环保工程、景观工程、 道路管网工程和安居工程等“五大工程”,改善沿线及城市人居环境。2004年9月三汊河河口闸工程竣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外秦淮河(城市河段)枯水期水位,改善河道景观与水质。2007年,南京市启动内秦淮河环境整治工程。2010年,实施秦淮河支流二干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全面整治24.39千米河段。

经过多年治水,2022年1-5月,秦淮河流域南京市域的13个国省考断面累计均值水质全部达到优良,均达到水质目标要求。2022年底,流域内溧水区一干河、江宁区二干河、句容河上段获评“江苏省2022年度幸福河道(段)建设示范工程”。

河湖长制

2017年2月,南京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宁委办发〔2017〕18号),构建了市、区、镇街、村社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秦淮河共有四级河长110名。南京市河长办成员单位包括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园林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分别负责环境风险重点源执法检查、沿河湿地修复、面源污染治理、违法排污(水)专项整治行动。

风景名胜

古往今来,秦淮河孕育了古城金陵光辉灿烂的文化。秦淮风光带精华之所在,在于“十里秦淮”。现经修复的内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是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2010年,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位于秦淮区夫子庙贡院街152号,是供奉和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作为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夫子庙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秦淮河

瞻园

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瞻园路128号,为明中山王徐达府第的西花园,始建于嘉靖年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入清改为布政使衙署,乾隆下江南时,曾驻跸斯园,并取苏轼“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诗句赐名“瞻园”。太平天国时期,瞻园曾为东王府、幼西王府。民国时期,又曾为江苏省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等。

瞻园景区由瞻园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两部分组成。瞻园堂宇阔深,园沼秀异,尤以湖石驰名遐迩,其中以宋徽宗“花石纲”夙负盛名,有“金陵第一园”美誉,与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等并列“江南五大名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太平天国史专题博物馆,是太平天国资料收藏、文物陈列的中心。

秦淮河

愚园

愚园地处南京城西南,东临鸣羊街,后倚花露岗。愚园是清末民初南京最大的私家花园,拥有金陵狮子林之美誉,因园主姓胡,坊间又称胡家花园。“愚园”之名,取“以愚名者,乐山水而自晦于愚也”之心迹,又寓“大巧如拙,大智若愚”之意。

愚园最初设景三十六处。1915年,园主胡恩燮嗣子胡光国进行扩建,面积近3万平方米,增设三十四景,故有前后七十景之说,后历经战乱,园林几度损毁。2011年5月,愚园启动复建。复建后的愚园,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其中文物修缮(铭泽堂及容安小舍)约1266平方米;园林景观约2.4万平方米,愚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并根据现状遗存情况及历史信息分析,恢复愚园三十二景。

秦淮河

白鹭洲公园

白鹭洲公园亦称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为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是南京城南最大的公园。因园内有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石碑而得名。白鹭洲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总面积229.41亩,湖水面积57.35亩。园区集观赏性、娱乐性、互动性为一体,其十大景点中尤以“春水垂杨”、“辛夷挺秀”、“红杏试雨”、“夭桃吐艳”合称“鹭洲春日四景”最为著名。

秦淮河

中华门瓮城

中华门,古称聚宝门,为明都城南京的南门,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至明洪武十九年,因形似陶瓮,又称“瓮城”。1931年更名为中华门,由蒋介石亲书。中华门是古代防御性建筑的代表,布局严整、构造独特,由三个瓮城组成,呈“目”字形结构。整个城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余人,现已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淮河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文德桥南,曾是东吴都城建邺禁军的营房所在地,因当时士兵身着黑色服装,故以“乌衣”为巷名,至今巷内还遗有“乌衣井”一眼。乌衣巷是六朝有名的商业区和王公贵族的住宅区,东晋世家大族王谢家族的代表人物王导、谢安即居住于此。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到此寻访, 留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千古名篇。

秦淮河

媚香楼(李香君故居)

媚香楼坐落在夫子庙来燕桥南端,为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故居。宅院为砖木结构的三进两院式清代河厅河房建筑,由“秦淮八艳”史料陈列馆和李香君故居展室等组成。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以李香君和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出《桃花扇》,高扬其“碧血溅扇”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壮举。该处也是谢晋导演的电影《桃花扇》的拍摄地。

秦淮河

相关文化

秦淮文化

莫愁女传说

六朝时期《河中之水歌》云:“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诗中的莫愁,美丽、善良、乐于助人,以自幼从父亲那里学来的采药、治病本领帮助邻里、扶贫济难。这是南京莫愁女传说的胚胎,也是“莫愁文化”的主要源头。后人为纪念莫愁女,将其所居住的石头城的一处原称“横塘”、“石头湖”的水塘,改称为“莫愁湖”。

值得说明的是,南京莫愁女与莫愁湖是北宋诗人周邦彦传闻之误的结果。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指出:“莫愁者,鄂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近世周美成(邦彦)乐府《西河》一图专咏金陵,所云‘莫愁艇子曾系’之语。岂非误指石头城为石城乎?”根据清代黄如柏《石城考》的记载,石城有二,一处在吴地,因金陵有石头山,依山为城,遂名石头城。另一处在楚地,三面墉基皆天造,正西绝壁,故名石城。而周邦彦在其诗作《西河·金陵怀古》中误将两地混淆。正是因为石城之名的误解,才有人把本为楚人的莫愁女误认为是吴人。

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指的是在明清之际活动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貌俱佳的名伎。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为余怀《板桥杂记》所记。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柳如是、陈圆圆二人,并将她们合称为“秦淮八艳”。

秦淮河

文学作品

体裁

时 代

题 目

作 者

备 注

诗 歌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春江花月夜词》

温庭筠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五代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北宋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王士祯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散 文

现代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于1924年1月25日发表在《东方杂志》。

现代

《秦淮之夜》

(日)谷崎润一郎

本书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于1918年和1926年两次造访中国后创作的散文随笔集,是展现当时中国风貌和了解中日文坛交流史的第一手材料。

小 说

现代

《秦淮世家》

张恨水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民国时期南京秦淮河畔的歌女小春及其一家的遭遇。

当代

《夜泊秦淮》

叶兆言

本书收入了四部中篇小说:《状元境》、《十字铺》、《追月楼》、《半边营》。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年 份

名 称

类 型

导 演

1963年

《桃花扇》

电影

孙敬

2002年

《魂断秦淮》

电视剧

周小兵、朱建新

2011年

《大国手之秦淮风月》

电影

萧锋

2020年

《秦淮河》

电视系列片

夏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