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革命故事
赵岐原来叫曹三福,赵岐这个名字是为了逃避敌人的迫害而改的。他的大哥二哥都是在1937年以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6岁的赵岐在两个哥哥进步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参与了地下党组织的活动。那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党组织送信、放哨。”
在赵岐老人看来,自己对党的感情是特殊的,因为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是共产党给了自己家两次“重生”的机会。 1938年,日本鬼子杀进了赵岐的老家,赵岐家的房子被烧光了。就在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时,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们家重新盖起了三间北房。可是好景不长,就在赵岐和两个哥哥积极抗日时,日本鬼子再次将他家中的房子全部烧光。无奈之下,老母亲只得带着赵岐的小弟弟流浪讨饭。后来,又是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赵岐找到了母亲和小弟弟,并重新给他们盖了一间房子,安置了二人。 “是共产党给了我们家两次‘重生’的机会,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党的恩情。”自己亲历的一切,让年轻的赵岐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1938年2月,赵岐带领着本村30多名青年抗日积极分子正式加入了八路军回民支队。参加了回民支队后,赵岐苦练杀敌本领,英勇作战。短短的时间里,他便参加大小战斗几十次,并多次受到部队的表扬。 1938年8月,赵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入党时的情景,赵岐老人记忆犹新。“我是在部队所在驻地的一间民房里举行的入党仪式。”赵岐回忆说,在两位入党介绍人的见证下,在一间挂着党旗的民房里,17岁的赵岐握紧右拳,郑重地宣誓。赵岐说,那是自己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刻,那种激扬澎湃的感觉至今想起来都是心绪难平。入党后的赵岐革命决心更坚定了,虽然这个时候战斗形势越来越严酷。赵岐说,尤其是1941年以后,每个月敌人都会不定期包围村子进行清剿,搜查八路军游击队干部。为了保存实力,赵岐等共产党员们纷纷转到了地下工作。只要一有敌人来,他们就转入早已挖好的地洞内。赵岐说,如果碰上敌人扫荡包围村子时,他们这些藏在地洞里的共产党员可就几天都吃不上饭了。 “在这个时候,老百姓就会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给我们送吃的,他们见了我们就像见了亲人。”说到这里时,老人声音哽咽了,他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乡亲们,没有他们,自己就不会活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