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东,1957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市,博士毕业于匹兹堡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课题组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吴云东的:人物经历、主要作品、科研成果、学术论著、人才培养、社会活动、社会任职、人物荣誉、人物评价等介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肖

出生信息

1957年5月10日,江苏溧阳

职业

化学家

母校

匹兹堡大学、兰州大学

简介

1992年,吴云东受聘于香港科技大学,并分别于2001年和2007年晋升为教授和讲座教授。2010年全职到北京大学工作。2016年至2019年担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从2019年开始,担任深圳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致力于化学反应机理及立体化学、发展蛋白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精确蛋白质力场以及基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药物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吴云东曾2000年的香港Croucher高级研究奖,2008年的汤姆森-路透前沿研究奖,2013年的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福井奖章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吴云东生于江苏溧阳戴埠姚墅村,父母都是小学教师。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里当农民种田。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吴云东考上兰州大学。于1981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兰州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86年,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后,并在该校和德国埃朗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1992年,吴云东应聘到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任教,从助理教授开始,于2001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吴云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0年,获香港裘槎奖。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2004年,开始到深圳研究生院建实验室,与杨震、邓宏魁等一起组建深研院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

2010年,吴云东辞去香港科技大学的教职,回归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及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讲座教授,并担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2011年5月,被重庆大学聘任为文理学部主任。2012年当选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担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从2019年开始,担任深圳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19年被选为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主席。

2022年12月27日,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按照换届要求完成换届,吴云东连任新一届主任。

吴云东

主要作品

论文

发表时间

题名

作者

来源

2020年9月30日

全原子力场的最新发展与天然无序蛋白质的模拟

陈家楠,吴云东

中国科学:化学

2018年1月15日

理论化学家视角中的仪器创制——第181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

徐昕,吴云东,方维海,帅志刚,高飞雪

中国科学基金

2018年1月15日

国内计算化学方法与软件开发

蒋帆;吴云东

中国科学基金

2016年7月1日

准确的蛋白质分子力场的发展

蒋帆;周晨阳;吴云东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

2016年7月1日

淀粉样多肽Aβ40和Aβ42单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刘子叶;蒋帆;吴云东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

2014年8月4日

计算化学与质谱:理想的互动

张欣豪;成贵娟;陈凯;陈萍;孙天宇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

2012年4月13日

铜催化spC-H交叉脱氢偶联的反应机理研究

成贵娟;张欣豪;吴云东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

2012年4月13日

WD40重复蛋白二级结构与顶面热点氨基酸预测

王飏;吴显辉;卓著;游龙翔;吴云东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

2010年6月20日

金属离子溶剂化自由能的理论研究

左春山;吴云东

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

图书

时间

书籍名

出版社

1900年1月

《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研成果

吴云东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分子力场发展,多肽及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基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药物设计。早期与Houk教授提出亲核加成立体选择性的Houk-Wu模型,在金属催化领域,解决了长期争论的Sharpless环氧化反应的机理,在脯氨酰胺催化的不对称Aldol反应方面,与合作者提出Gong-Wu模型,提出oxa-多肽概念,并设计合成出多种结构的oxa-多肽,率先开展了对β-多肽二级结构的理论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23年10月20日,吴云东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40余篇,其中Science(1篇),PNAS(1篇),Acc.Chem.Res.(4篇),J.Am.Chem.Soc.(67篇),Angew.Chem.Int.Ed.(14篇),论文总引用12700余次,H-index=60。

人才培养

2009年,吴云东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被评为教育部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1年12月,吴云东院士为团队带头人的重大疾病化学基因组学团队获评“孔雀计划”重大疾病化学基因组学团队。

社会活动

时间

活动名称

活动地点

2015年07月18日

2015绿色催化技术产学研兰州论坛

兰州

2016年10月27日

才斋讲堂

北京大学

2020年10月19日

第154期大师讲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年12月4日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仪式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3年4月14日

戴安邦学术讲坛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3年6月9日

题为“多肽和蛋白药物发展及分子模拟”的学术报告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3年10月17日

2023年江苏省院士高端科普座谈会

江苏省溧阳市

2023年10月18日

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

江苏省溧阳市

吴云东

吴云东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担任职务

1998年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1999年

世界理论和计算化学家协会(WATOC)科学委员会

1999年

兰州大学客座教授

1999年-2005年

化学学报执行委员会

2000年

贵州大学客座教授

2001年-2004年

南京大学客座教授

2002年-2008年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2年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2002年

理论与计算化学杂志的顾问编辑

2004年

《分子物理学》编委

2005年

《计算化学杂志》编辑顾问委员会

2006 年

《化学研究报告》编辑顾问委员会

2006年

化学学报副主编

2007年

《中国高校化学研究》编委

2008年

《中国科学-化学》编委

2009年

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

2010年-2011年3月

《理论化学会计》副主编

2012年

《物理化学杂志》编辑顾问委员会

2012年

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协会(APATCC)副主席

2014年

《国家科学评论》编委会

2015年

WIREs计算分子科学国际顾问委员会

2019年

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APATCC)主席

参考来源:

人物荣誉

时间

荣誉表彰

1979年

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奖

1982年

化学研究生项目奖学金(中国教育部)

1998年

王宽诚交流学者奖(香港)

1999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0年

Croucher高级研究奖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

2008年

中国卓越研究奖(Thomson Scientific Research Fronts Award)

2009年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优秀教育奖

2011年

香港科学会会员

2012年

安徽省自然科学奖

2013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4年

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福井奖章(Fukui Medal)

2015年

物理有机化学成就奖

2016年

洪堡基金会科学家科研奖

参考来源:

人物评价

尤其在科学界,吴氏家族也诞生了众多的科学人才,他们延续了吴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品质,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绩,为祖国的生产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报道评)

吴云东是个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人,是个不怕困难、不断求索的人。如今,吴云东和他的团队正继续攀登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尽管前面的路又长又远,但他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着,孜孜不倦的向前求索着。(溧阳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