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原名姑余山,位于烟台市区东南50公里牟平县和文登县交界处,面积109平方公里,横跨烟台、威海两地,属长白山系,崂山山脉,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是中国赤松原生地和天然分布中心,是烟威地区4条河流发源地,是山东半岛重要的生态屏障。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昆嵛山的:位置境域、历史变迁、地理特征、环境问题、开发与保护、风景名胜、相关文化等介绍
昆嵛山,原名姑余山,位于烟台市区东南50公里牟平县和文登县交界处,面积109平方公里,横跨烟台、威海两地,属长白山系,崂山山脉,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是中国赤松原生地和天然分布中心,是烟威地区4条河流发源地,是山东半岛重要的生态屏障。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昆嵛山的:位置境域、历史变迁、地理特征、环境问题、开发与保护、风景名胜、相关文化等介绍
姑余山
烟台市区东南50公里牟平县和文登县交界处
一亿四千万年前
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109平方公里
崂山山脉
923m
昆嵛山诞生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前侏罗纪晚期造山运动,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形成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崂山阶段,岩性为晶洞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距今约0.65~1.37亿年。区内地层主要为新生代第四纪中上更新世的冲积洪积物和晚元古代胶东群第二岩组。昆嵛山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受大陆与海洋气候双向影响,气象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度也较温和。降水汇入黄垒河、汉河、沁水河和母猪河四大水系。昆嵛山是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野生动植物2645种,其中野生植物1388种,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18种;野生动物1257种,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75种;有12种动植物模式标本采自昆嵛山。
公元1167年咸阳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东下至昆嵛山,创立了道教全真教派。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中共胶东特委在昆嵛山领导“一一·四”武装暴动,诞生了同时期中国北方沿海唯一的一支红军武装—昆嵛山红军游击队。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该景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4月,昆嵛山保护区获评重点国家级保护区管理保护成效“优秀”等次,综合成绩排名山东省内第1名、黄河流域第2名。
昆嵛山横亘烟台、威海两地,位于牟平县和文登县交界处,面积10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7°11'50”~37°17'22”,东经121°40'34”~121°48'04”,东西10千米,南北11千米。
昆嵛山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临黄海。西侧以北起牟平城,南经玉林店、水道、乳山下初至乳山口的金牛山断裂为界。行政区属荣成、威海、文登、牟平、乳山等市县。该区为由胶东群变质岩、交代式花岗岩与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的断块抬升山地。在地貌上分低山、丘陵、平原三种类型。低山面积小,主要为昆嵛山(海拔922米)、伟德山(海拔553米)、槎山(海拔539米)。昆嵛山主要山峰呈东西走向,西部呈南北走向。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位于东经121°46',北纬37°15',是境内最高的山峰。昆嵛山为汉水河、沁水河、母猪河、黄垒河的发源地。伟德山位于东部,呈长条状山岭,南北宽6公里,东西长23公里,南北两侧沟谷对称分布,切割山岭呈梳状山脊。槎山位于南部,面海而立,全长10公里,花岗岩山体岩石裸露,节理发育,多悬崖峭壁、异峰怪石。丘陵面积大,分布于低山周围,起状和缓。剥蚀准平原发育,以平岗、浅谷形式起伏于海拔30~60米间。平原面积有限,多分布于沿海,属海湾堆积平原。
昆嵛山横贯山东半岛东部,跨烟台市、威海市,诞生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前侏罗纪晚期造山运动。昆嵛山山体主要为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类组成,岩石坚硬,抗风化剥蚀。因地壳长期上升,并承受外力的侵蚀切割,形成山体高耸峻拔、沟深谷狭的特点。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里称昆嵛山为“海上诸山之祖”,故世有“海上仙山属蓬莱,蓬莱之祖是昆嵛”之说,昆嵛山因此而有“仙山之祖”的美誉。《辞海》(第六版)对“昆嵛山”词条作广义表述:“在山东半岛莱阳市东至荣成市成山角间。略作东北西南走向。长150余千米。”
胶东地区有自成体系的分期谱系,分别是白石村文化——邱家庄文化——紫荆山文化——北庄文化——杨家圈文化的相近文化分期。在胶东原始文化时期阶段,嵛山一带山海相依的地理条件为古人类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昆嵛山周边的文登区、牟平区、环翠区、乳山市等地发现有几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旸谷山、北斜山、西珠塂、西泽水、大宋家、北店子,处于不同的新石器时代分期,表明这一阶段内昆嵛山周边有着较多氏族社会群体的分布。此外,《尚书·尧典》记载了“羲仲宾日”一事。4000多年前,尧帝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4人分别驻于东、西、南、北4个方位之地,观测星象,判定季节。当时尧帝“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羲仲从尧都出发,一路向东,来到了嵎夷的旸谷,测定春分节气。由于古人知识的局限,认为太阳是出自胶东半岛一带,因而有“日出旸谷天下明”之说。据考证,“旸谷”很可能就在今昆嵛山脚下界石镇旸里店村一带,附近与“旸谷”有关的地名还有旸谷山、旸里村、旸里后村等。近年来在附近发现有同时期的旸里古墓群,表明当时这一带已经有相当多的人群活动,说明昆嵛山一带在4000多年前已经有足够规模的社会活动。
夏、商、西周时代,胶东处于东夷文化时期,这一时期的胶东文化经历了岳石文化——珍珠门文化——南黄庄文化这样一个文化传承过程。从牟平区照格庄遗址中有铜锥出土来看,证明这一时期的昆嵛山一带进入到了铜文化时期,生产力相对于从前阶段有了较大提升。据《齐地记》记载:“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国)立此城,以不夜为名。”莱国在原嵎夷地界建立不夜城,可以视为莱国控制原嵎夷地区的证明。昆嵛山以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出现第一座城邑,表明此时的胶东东部地区社会已经发展到相当繁荣的地步。随着齐国力量的逐渐向东推进,齐文化自西向东影响胶东地区,各地东夷文化不断消融,三面环海的昆嵛山一带就成了东夷文化的最后落脚地。其中,昆嵛山西南部的乳山南黄庄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东夷文化色彩,这里被称为东夷文化最后的余晖。
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出兵灭莱,胶东一带正式成为齐国东莱地。由此至前221年田齐为秦国所灭,共有300多年,这一期间,虽然齐国经历田氏代姜、乐毅伐齐等导致巨大动荡的事件,但对胶东影响不大,甚至还对胶东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田氏代齐后,姜齐最后一任国公——齐康公姜贷被放逐胶东沿海,齐康公所居食邑被称为“康王城”,乐毅伐齐时大量齐国公室贵族逃往未沦陷的胶东,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胶东的发展。齐国的一大制度创举是实行“官山海”的盐铁专营制度,推动地方开发,增加国库收入。莱地并入齐国之后,原莱地的渔盐铁之利被齐国充分重视并开发。特别是昆嵛山南部地区的煮盐业与西南部的冶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也为西汉时期在昆嵛山周边同时设立专职盐官(驻昌阳)与铁官(驻铁山)提供了历史背景。齐国治理胶东的300多年里,昆嵛山一带实现了社会的稳定,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十分繁荣,而印证这种繁荣的最好证据,是两方秦封泥。近年来,对秦封泥“昌阳丞印”“东牟丞印”的考古研究实现了新的突破,原本认为建立于西汉时期的昌阳、东牟等昆嵛山周边古县,实际上在秦初已经建立了。秦代设县的重要依据是人口规模,每个秦县通常具备一两万数量的人口,秦初必然是沿袭了战国末期大量的人口规模,才可以在昆嵛山周边密集建立县级政权,也说明了战国时期的昆嵛山一带人口增长数量可观。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一统天下,由此至清末,昆嵛山一带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胶东半岛成为统一王朝的最东部国土,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得到统治者的关注与重视。秦皇汉武多次东巡,均经过昆嵛山区,大大提升了这一带的知名度,留下诸如辇子、界石、辇道山、系马山、停驾山等历史地名,以及龙石晒字、礼让界石等与东巡有关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与同样诞生于昆嵛山区一带的李龙王、麻姑等传说,共同构建了丰富而生动的昆嵛山民间传说体系。
从秦到西汉,昆嵛山周边在原有秦县基础之上,又增设了育犁、不夜等县,育犁县甚至同时设有2名管理治安的县尉,可见人口规模之大。秦汉时,昆嵛山周边盐铁业很是发达,至两汉时,全国设35处盐官,昌阳县有其一;全国设47处铁官,昆嵛山西南部铁山有其一。此外,昆嵛山东部还出土了国内罕见的秦权。综上,均表明了秦时昆嵛山周边社会的繁荣与兴盛。东汉时期,大儒郑玄于昆嵛山南麓长学山讲学,师生上千人,掀起民间耕读热潮,亦可见昆嵛山一带文化教育的繁荣。
隋唐起胶东海运兴盛,赤山口、乳山口等海港是与辽东半岛、江南地区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开展海运贸易的重要港口。昆嵛山的无染寺、六度寺等佛寺成为海运从业者的祈福之地,见证了当时胶东海洋贸易的繁荣。
金元时期,昆嵛山成为道教全真道的发祥地,王重阳与全真七子在此传真布道,为乱世中的民众提供了精神慰藉。明代,面对倭寇的侵扰,明王朝在胶东沿海广设卫所。其中,在昆嵛山周边地区设有文登营,下辖宁海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4卫,以及宁津、海阳、百尺崖、寻山、金山5处独立千户所,再加上星罗棋布的军寨、堡、墩,形成了庞大的军事海防体系。大量军人、军户从全国各地迁入胶东,保卫海疆、开发当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他们保家卫国的精神世代相传,昆嵛山成为胶东海防的历史见证之山。至清代时,卫所虽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基于原有卫所格局而进行的行政区调整,亦对后世昆嵛山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推动作用。
到了近现代时期,昆嵛山成为胶东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于得水等人率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进行了持久的游击战争,红色文化成为昆嵛山最重要的历史印记。昆嵛山革命事业的开展与其后的天福山起义一起,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昆嵛山林场1944年建场,与泰山、徂莱山、崂山林场并称为山东省四大国有林场依托昆嵛山林场,1999年,烟台市政府批准成立昆嵛山市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嵛山保护区,是烟台市最年轻的“行政区”。2010年7月3日,市委、市政府设立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2011年1月17日正式揭牌。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季风显著,雨热同期,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温差较小,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1.6°C,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初霜期10月下旬,终霜期4月中旬,年均相对湿度71%,年均日照时数2642.7小时。
昆嵛山地处胶北古隆起地带,构造处于乳山---威海复背斜西段。主峰泰礴顶处于复背斜的轴部,与背斜的轴部相吻合,形成天然分水岭。
昆嵛山交代花岗岩体为“胶北隆起”区较大的岩体,横跨乳山、牟平和文登3县,呈北北东向侵入于胶东群中。由中粒花岗岩、中粗粒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岩性较简单,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昆嵛山位于华北板块的南东缘,同时又地处环太平洋板块活动带;依槽台学说观点,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级)胶辽台隆(Ⅱ级)胶东古隆起区(Ⅲ级)的东部。昆嵛山属长白山系,崂山山脉。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形成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崂山阶段,岩性为晶洞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距今约0.65~1.37亿年。区内地层主要为新生代第四纪中上更新世的冲积洪积物和晚元古代胶东群第二岩组。昆嵛山林场处于乳山~威海复背斜的西翼,背斜轴自乳山市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林场、文登市的汪疃、环翠区的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北东。由于受多次岩浆活动的影响,其褶皱形态受到严重破坏。该复背斜构造带是一长期隆起区,它制约着地貌形态的变化。主峰泰礴顶正处于复背斜的轴部,与背斜轴部相吻合,形成天然分水岭。岩体主要为岩浆岩,其分布面积占林场总面积的80%以上。林场岩体主要有晚元古代震旦纪玲珑超单元中九曲单元的似片麻状中粒二长花岗岩和郭家店单元的似斑状粗粒二长花岗岩,这两种岩石构成了林场岩体的主要岩性。其次是晚元古代花岗正长岩和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
昆嵛山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深超过300毫米。径流深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至渤海沿岸平原减至150毫米以下。径流集中在汛期6~9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4~86%,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倍比,在9~46之间。昆嵛山为汉水河、沁水河、母猪河、黄垒河的发源地。该区河流多年平均水温为13.0~14.0℃。月平均水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为25.0~27.2℃;月平均水温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0.1~1.9℃。一般每年12月21日左右,河水封冻,翌年2月11~16日解冻开河,多年平均封冻天数在50天左右,最大冰厚有0.25~0.30米。该区地表水水质良好,多年平均矿化度200~300毫克/升。部分河流和水库已遭受较重污染。母猪河等河上游,水土流失较重,年侵蚀模数在500~1000吨/平方公里之间。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一般为1.0~2.0公斤/立方米,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可达2.0公斤/立方米以上。
母猪河,古称“黑水河”“木渚河”,是文登境内第一大河流。母猪河水源来自文登九个乡镇众多支河流。母猪河干流全长65公里,是威海市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母猪河有东西两大干流,东干流发源于正棋山,西干流发源于昆嵛山,它们又被称为东西母猪河。西干流流经汪疃、界石、丁家洼、米山、赤金泊至高家庄;东干流经草庙子、文登城区、麦疃后、周格庄至高家庄。两条干流于泽头镇道口村北汇合,经道口大桥、虎口山至华山盐场流入黄海。母猪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文登地区的农业基地,它养育着数千年来河岸两边的文登人民,因此被文登人誉为母亲河。
黄垒河发源于昆嵛山南麓牟平区曲家口村西北的黄垒口,故名。流经牟平、乳山、文登3地,境内流经下初、冯家、大孤山、南黄4镇,在浪暖口入黄海。全长69公里(境内长48.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651.7平方公里。河流所经之地,上游为低山丘陵区,中游为丘陵区,下游为平原区,整个流域区呈叶状。河床宽度不一,上游牟平黄垒口至吴上100米左右,中游吴上至南黄150米左右,下游南黄至浪暖口200米左右,河口处最宽800米。黄垒河汛期最大流量2173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0.08立方米/秒,属常年性河流,河口水深2.5米。
乳山河,民国时称垛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乳山河,为境内第一大河。发源于马石山南麓的垛鱼顶,流经马石店、崖子、午极、诸往、育黎、乳山寨、夏村、乳山口8镇,全长65公里,平均坡度0.47%,流域面积954.3平方公里,由乳山口湾入黄海。乳山河流域上游属山区,流经马石店和崖子两镇,呈东西流向,河道窄,支流少,水量小;中部流经丘陵地区,呈西北东南流向,河床展宽100米以上,接纳支流骤增,水量变大,流至育黎镇注入龙角山水库;下游流经矮丘和平原区,呈北南流向,河床继续展宽200米以上,至河口宽650米。乳山河最大水深2.65米,历年汛期最大流量2583立方米/秒,最大含沙量8.7公斤/立方米。历年枯水期最小流量0.018立方米/秒,含沙量1.36公斤/立方米。20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3550立方米/秒(1930年),2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2230立方米/秒(1964年)。
昆嵛山体岩石以花岗岩分布最广,片麻岩、石英斑岩有少量分布。土壤为棕壤,PH值为4.5—5.0,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层为中薄层土为主,占总面积的75%。
昆嵛山土壤以棕壤为主,局部有少量的山顶草甸土。质地多为砂壤质,结构疏松,层次明显,腐殖质层厚度变化很大,有机质及养分含量较高,PH值在4.5~5.5之间,呈酸性或微酸性。成土母质是酸性岩类的风化物,通过棕壤化过程,形成了棕壤土类,包括棕壤性土和典型棕壤二个亚类。因保护区经、纬度跨度小,气候变差及土壤的地带性差异亦小,因此保护区土壤是具有地带特征的显域性土壤。在850米以上的山顶还分布小面积的山顶草甸土。土层厚度,阴坡大于阳坡,山脚大于上部,沟夼土层深厚。区内以中(30~60厘米)、薄层土(<30厘米)为主,占总面积的70%。
植物
昆嵛山因海拔高度的变化、气温、降水和风力的差别,形成了垂直的小气候带,不同海拔高度其植物类型也有明显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
一是赤松林、赤松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构成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850米以下。其中,赤松天然林,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干燥、瘠薄的山脊和峰顶。落叶阔叶林中的杂木林分布在较高海拔的陡峭山坡地带,是特有的地带性落叶阔叶林,以栎类为主,包括麻栎、栓皮栎、高壳槲栎、短柄枹、胡桃楸、水榆花楸、坚桦、黄檗、花曲柳等;麻栎林多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的中下部。赤松阔叶混交林,多在水、光照及土壤条件优越的生境,赤松与栎类及多种阔叶树形成不规则的块状混交林,阴坡、半阴坡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阳坡、半阳坡。二是灌丛、灌草丛、草甸等构成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850m以上的山顶部。由于受温度、水分、大风等因子的影响,木本植物生长受抑,形成以旱中生、中生的芒草、狗尾草及石竹、绣线菊等构成的灌丛草甸群落。边缘有锦带花、花木蓝、白檀、大叶水腊等灌丛分布。某些小乔木,由于受西南风影响多呈东北向偏冠。灌丛和灌草丛、草甸三者呈不规则斑块状混生。
昆嵛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61科、536属、1073种(含变种、变型),维管植物115科427属884种。野生种子植物科、属、种占山东种子植物总数的80.1%、67.6%、56.5%,为山东省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7种,分别是:银杏、胡桃楸、中华结缕草、野大豆、水曲柳、黄檗、紫椴。国家Ⅱ级保护真菌1种-松口蘑,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植物有兰科植物8属,共10种。"山东省稀有濒危植物"46种。山东特有植物22种,其中昆嵛山特有植物13种。植物模式标本8种,分别是:胶东桦、胶东椴、胶东景天、山东剪股颖、昆嵛山剪股颖等。
动物
昆嵛山在陆地动物区系中,属古北界。动物群落属于暖温带森林-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在山东省陆栖脊椎动物地理小区区划中属于胶东丘陵区。
昆嵛山有野生动物10纲,47目,225科,1161种。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40种,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54种,采集昆虫模式标本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35种。山东省唯一的毒蛇——黑眉蝮在区内分布较多。有狼、梅花鹿等兽鸟200多种。
昆嵛山林场采用的是传统经营方式,生产木材,引种造林,以林养林。50年代开始,林场相继遭遇了大规模的松毛虫和松干蚧危害,采取了药杀、间伐、隔离、甚至飞机撒药等多种措施,累计耗资118万元,防治55333公顷次。虽然压缩了虫口密度,但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天敌、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物链,森林生态严重退化,赤松大面积死亡。
昆嵛山借力“多极崛起”新战略,拉开生态发展大框架;发力“海呼山应”新优势,构筑优势互补新格局;强化“绿色资源”硬支撑,打造蓝区绿色新高地,以“一心、三带、五镇、七个功能区、十七个居民群落”的“战略布局”,以保护促发展,抓机遇谋跨越,靠互补谋双赢,着力构建烟台东部新区生态旅游的“山海新格局”,全力打造“全球性生态旅游与高端休闲养生目的地”。
2017年,昆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基本完成,现对规划范围进行调整,将原来12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调整为160平方公里。整个规划与文登区城市总体规划相吻合,主动融入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格局中,发挥集群效应,与周边旅游资源实现联动发展。同时,减少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既保护现有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人文自然资源,又充分挖掘昆嵛山的开发利用价值。
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整体路网建设,重点新修改造总长90多公里的“四纵三横”骨干路网。二是完善农家乐、采摘园配套建设。以精品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和帮助昆嵛山周围的农家乐、采摘园等经营业户转变传统服务观念,建立健康文明的旅游服务理念和方式。同时,通过“改厨改厕”、“厕所革命”等奖补资金鼓励双斌农家乐、承君饭店、生辉酒家等部分昆嵛人家在餐饮卫生、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
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政府计划投资500万元将六度寺废弃兵营及周边闲置房屋改造,结合无染寺溪涧风光、原“11·4暴动”指挥部遗址和76师司令部遗址,打造溪涧观光旅游和风情演绎小镇、艺术家采风基地。并通过对柳林庄整体搬迁安置,以景观的概念建设新农村,打造具有鲜明主题特色村庄,并逐步与下库区自然风光对接,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重点利用下水库1.8公里淹没区及淹没区以下2公里泄洪区,打造溪涧漂流项目;将抽水蓄能电站蓄能水库的施工道路建设为新的泰礴顶登顶步道,结合抽水蓄能水库的三个施工用地,设置观景平台。
昆嵛山林场于上个世纪50年底开始植树造林,当时是少量的引种、试种。根据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度、不同土壤条件,逐夼、逐片合理搭配林木种类。采用乔灌混交、乔乔混交、针阔混交、针针混交、阔阔混交等多种方式,将原来80%的赤松纯林变成混交林,累计造林3.8万公顷。进入70年代,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林场人探索对赤松次生林进行改造。1986年,林场开始实行长年封山育林,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严格保护,昆嵛山由原来的赤松纯林变成以赤松为主,以黑松、落叶松、华山松和阔叶树种为辅的不同形式混交林,林相更加整齐、树种结构更为合理。林场自1974年以来就不打农药了,依靠养鸟、搞混交林来维持生态平衡。
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7.2万亩。1999年,烟台市政府批准成立昆嵛山市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烟台市昆嵛山林场为主体的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以赤松为主要保护对象、全省唯一森林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416.5公顷(23.12万亩,84.2%面积烟台管辖),其中核心区6486公顷(9.73万亩),缓冲区4481公顷(6.72万亩),实验区4449.5公顷(6.67万亩)。2010年,烟台市委市政府设立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并在国务院公布的154平方公里范围基础上,增设2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带,将分布在昆嵛山周边36个村划归保护区,组建成立昆嵛镇,由保护区工委管委直接领导管理。2011年1月17日正式揭牌,负责昆嵛山保护区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正处级建制,辖1个镇(昆嵛镇),36个行政村、1.2万人口,面积约174平方公里。2014年3月起,保护区工委管委坚持全民总动员,高度重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每年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一对一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并发放森林防火纪念品,同时开展每年防火关键期机关党员干部“身着迷彩服,臂戴红袖章,手提垃圾袋”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利用防火时间边巡逻值守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做给百姓看,引导百姓干,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全市宣传推广。12月,昆嵛镇南藏家庄村全体村民自发佩戴森林防火红袖章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开创了保护区森林防火大打“人民战争”的全民防火先例。2022年4月,国家林草局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对黄河流域9省区82处重点国家级保护区管理保护成效进行综合评估,昆嵛山保护区获评“优秀”等次,综合成绩排名山东省内第1名、黄河流域第2名。
昆嵛山保护区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先进集体、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森林氧吧等荣誉称号,成功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昆嵛山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
名称 | 介绍 | 图片 |
泰礴顶 | 海拔923米,相对高差800余米,是胶东半岛第一高峰。境内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崮星罗棋布,沟壑犬牙交错,有大崮、小崮、招风崮、枪杆崮、苍山、老铁山等72峰 | |
紫金峰 | 紫金峰位于文登区葛家镇圣经山东南2公里处,海拔257米,因其山形像皇帝所戴“紫金冠”而得名。 紫金峰有东华宫、玉皇阁等古建筑遗迹 | |
石门里 | 石门里景区位于昆嵛山主峰泰礴顶山阴腹地,内含三条大峡谷,谷内瀑悬溪叠、水流奔腾、古树藤绕、枝繁叶茂,谷口汇合处由东西两山夹峙,高岩巨石,横出叠挡 覆压山口,如门掩闭,故曰“石门”。 主要景点:三圣山、水帘洞、三龙潭、雾峰花海、森林氧吧、森林文化博物馆等 | |
九龙池 | 九龙池是在一高约百米悬崖上呈梯列型排开的九个大小不等的天然石池。九龙池水源于山涧泉水,甘甜清洌,清澈见底,终年长流不息,瀑布之长、之大在山东省罕见,故被称为“齐鲁第一瀑”。 主要景点:龙池喷雪、九龙亭、葫芦峰、龙王阁、古木瓜、仙翁石等 | |
无染寺 | 无染寺景区在昆嵛山南麓,人称“江北小九寨”。 主要景点:昆嵛山革命纪念馆、“一一•四”暴动展馆指挥部、江北玉兰王、齐王坟、李龙文化广场、王母娘娘洗脚盆、玉屏池、摩崖神龛、仙女池、帷幄洞等 | |
烟霞洞 | 烟霞洞景区主要有烟霞洞和神清观两个景点,烟霞洞是全真道教的发祥地,神清观是全真教祖庭。 烟霞洞位于昆嵛山西北隅,由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内供奉着“七真人”雕像。神清观位于烟霞洞东300米处。 主要景点:神清观、烟霞洞、铜碑、三清宝殿、五祖殿、七真殿、清风亭、升仙台、孙不二修道遗址等景点 | |
岳姑殿 | 岳姑殿在昆嵛山北麓姑余山上,又称岳姑庙,俗称为泰山行祠。传说为建昌麻姑修炼的地方,麻姑是东晋人葛洪著《神仙传》中的一位女神,五代时期昆嵛山中有了麻姑冢等仙迹,古迹较多是岳姑殿的特点之一。 主要景点:“一一·四”暴动策源地、三官殿、财神殿、月老祠、长寿林、财神山、麻姑冢、岳姑大殿等 | |
旸谷山遗址 | 旸谷山遗址位于文登区界石镇旸里店村北约350米旸谷山上,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墓群,距今约4000—5000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道德经摩崖刻石 | 道德经摩崖刻石位于文登区葛家镇西于疃村北圣经山上,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巨石似新月屹立,高5米,宽15.6米,俗称“月牙石”。阳面阴刻“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146行,6000余字,字径10厘米左右,楷体竖书,落款已模糊 | |
玉虚观 | 玉虚观位于乳山市冯家镇孔家村西昆嵛山脉尼姑顶圣水岩南侧,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也称圣水宫景区。观西北的圣水岩下有金代开凿的玉阳洞及“玉阳洞天”摩崖石刻,废址中有金代“玉虚观”碑,定名为“圣水岩石刻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上古时期
很久很久以前,(元始天尊)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后代被称为东王公(木公、东皇公、东华帝君、扶桑大帝);白发、鸟面、虎尾,载黑熊,隐居于昆嵛山某处石室。(山海经:东荒经)自此便诞生了先秦楚国的祖先神“东皇”,他是掌管天下仙神的第一尊神,后来凡升仙的,要先拜东王公,后拜金母(西王母),方得升九天。
拟定历法
4000多年前,尧帝曾派曦仲到昆嵛山下总结四时和二十四节气的规律,并设天文台,他白天测量太阳角度,晚上观察天空的星象,确定每年的播种和收割时间,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种植作物,拟定了中国最早的历法。曦仲宾日的传说也是从此而来;在古代昆嵛山(旸谷)被认为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升仙台的传说
升仙台亦称棋盘石,位于神清观西南一巨石,高约数丈。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和铁拐李到过这里。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宫姓青年(西柳庄人),带着斧头、扁担到烟霞洞附近的山上砍柴,走到升仙台下看到大石上掉下一个桃子,桃子清香扑鼻,令人垂涎,他很纳闷,因为当时刚刚开春,桃花还未开,怎么会出现新鲜桃子呢?见左右没人,便将桃子拾起来吃了。正吃着,忽然听到大石上有人说话,他要探个究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大岩石,一看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一个身边放着没有底的升,一个肩上背着大酒葫芦,少年便蹲在一旁观棋。一局结束了,两位老人起身笑着对少年说,小伙子,见你仪表堂堂、气宇不凡,何不随我们一同修炼成仙呢?少年婉言谢绝,说自家尚有娇妻在等着自己呢。两位老人听闻此言,相视“哈哈”大笑,笑声未断,人却不见了踪影。小伙子恍然大悟,原来见到的老人竟是神仙,他回身寻找自己的斧头、扁担时,也只看见一块锈迹斑斑的铁块。少年满怀遗憾地回到村庄,却发现山村转瞬间改变了模样,找到自己的新娘时,却发现原来如花的娇妻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妇。
麻姑与昆嵛山
相传过去有位貌美出众,天资不凡的姑娘名叫麻姑。心善的麻姑因不忍役工被皮鞭压迫,为让他们早休息,在天黑时便仿效公鸡叫而惹怒父亲。其父盛怒之下,送她进了牢狱。后来越狱被父亲追赶,追至深谷边,麻姑走投无路,得王母娘娘相助。
过了深谷后,麻姑又在王母娘娘的指点下,乘清风白云走了九天九夜,来到海上一座仙山。这里云缭雾绕,松青柏翠;谷底泉水,穿过坚石巨岩,潺潺声似箫音笙韵。于是麻姑在此处潜心修炼,并精心培育仙果,采集灵芝酿造美酒。数年后,麻姑修炼成仙,选择农历三月三,带着酿好的美酒和采摘的仙桃,升空去拜谢王母娘娘的救生点化之恩。
春秋战国时期,昆嵛山已成为方仙术士聚集布道之地。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使者来过。秦始皇先后三次东巡昆嵛山,寻长生不老之药,留下“龙石晒字”的不朽传说;汉武帝更是和昆嵛山有着不解之缘,他年幼时曾被封为“胶东王”,登上帝位后,曾数次东临封地巡幸昆嵛山。作为“海上仙山之祖”“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的昆嵛山,无以计数的僧家道众和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或传经布道,或吟诗赋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昆嵛文化”。《寰宇志》记载:“大昆嵛在宁海,麻姑修炼处。”道家典籍《仙经》记载:“麻姑于姑余山(今昆嵛)得道上升。”到了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其记传立碑。五代时期昆嵛山中有了麻姑冢等仙迹,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宋徽宗下诏,赐封麻姑为“虚缈真人”,并在昆嵛山立碑。在汉唐之际,山上已是寺观林立,主峰泰礴顶就有三皇宫,其南有禅教寺、无染禅院,北有岳姑殿、神清观,西南有圣水宫,东南有甘泉寺,东有六度寺、金水庵等。
金大定七年(1167年),全真鼻祖王重阳自终南山云游东下至宁海(今烟台市牟平区)昆嵛山,收马钰、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海上七真人)为徒,聚徒讲道于烟霞洞。烟霞洞成为创立教派的“洞天福地”,并先后在宁海、文登、福山、莱州等地宣传“三教合一”,建“三州五会”,创立了举世闻名的道教全真教派,亦称“全真道”。
自1931年12月昆嵛山脚下的文登县诞生了第一个党小组后,革命的火种就迅速向四周播撒,尤其是在昆嵛山及其支脉天福山一带,有胶东“小苏区”之称。1933年初,地处昆嵛山东侧的文登县,已有鞠家庄、倪家产、大界石等3个党支部若干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0余名。是年春,成立了中共文登县第二区委员会。与此同时,位于昆嵛山西南侧的文登县第三区,中共党组织也发展起来,1934年4月建立了中共文登县第三区委员会。在两个区委的领导下,农民开展起反对高地租、高捐税、高利贷的斗争。地处昆嵛山西北侧的牟平县境内,党组织在这里的许多村建立了秘密联络站、联络点。
1935年1月,中共胶东特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发动武装暴动,并在昆嵛山北麓积极进行武装暴动的筹备工作。8月,胶东特委在昆嵛山岳姑殿召开会议,研究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统一了思想。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中共胶东特委在昆嵛山领导了土地革命时期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武装斗争—“一一·四”武装暴动,诞生了同时期中国北方沿海唯一的一支红军武装—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著名作家冯德英的著作—《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以昆嵛山革命斗争为素材写的。
名称 | 作者 |
游昆嵛山记 | 民国·徐祖善 |
麻姑堂记 | 清·宫卜万 |
姑余山记 | 周正 |
游烟霞序 | 清·周大枢 |
游烟霞洞记 | 周正 |
烟霞纪游 | 清·宋克智 |
九龙池记 | 周正 |
龙池放歌 | 清·赵子辕 |
名称 | 类型 |
《苦菜花》 | 电影 |
《迎春花》 | 电影 |
《山菊花》 | 电影 |
《女交通员》 | 电影 |
《婶子》 | 电影 |
参考资料
四纵:(1)米山水库西岸景观路。全长约27公里,建成后将把界晒线向南与309国道连接起来,并通过俚李线向东与临港区汪疃镇实现对接,打通昆嵛山旅游带的南北东西快速通道。(2)上泽线改造。主要对上泽线界石镇境内15公里路段进行大修改造,进一步畅通整个昆嵛山旅游度假区的中心主干路。(3)文莱高速连接线。北起圣经山景区,南接文莱高速,全长约9.8公路。远期规划向南直达南海新区,建成后将把圣经山与南海新区两个景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4)威高生态园与圣经山连接线。全长约13公里,建成后从威高生态园向北可直达圣经山景区。三横:(1)威高路。全长约9.3公里,建成后将缩短生态园与文登城区的距离。(2)刘西线改造。全长约8公里,建成后将通过上泽线,进一步打通圣经山景区、威高生态园的北出口,形成一条重要的景观通道。(3)楚泊线改造。东起界石镇楚岘村,向西直达无染寺景区,全长约8公里。计划2016年进行大修改造并当年完工,将有效解决节假日特别是昆嵛山樱桃节期间景区道路拥堵的问题。(4)规划建设项目区内观光道路,以及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工程。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