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日(英文名:Nakba Day),是巴勒斯坦国家以纪念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导致巴勒斯坦民族失去土地沦为难民而设立的民族纪念节日。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灾难日的:历史沿革、节日目的、节日时间、节日活动、价值与影响、往届灾难日、相关事件、相关合集等介绍

英文名

Nakba Day

类型

民族纪念节日

时间

5月15日

地区

巴勒斯坦国家

简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近百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此后,巴勒斯坦将5月15日定为“灾难日”。2008年5月8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最高国民委员会负责组织第60个“灾难日”“灾难日”的纪念活动。2011年5月15日,是巴勒斯坦“灾难日”63周年纪念,当天数千名巴勒斯坦人举行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建国纪念日。2018年5月15日,巴勒斯坦各地举行活动,纪念第70个“灾难日”,并哀悼14日在加沙地带边境冲突中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的巴勒斯坦人。2024年5月15日,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纪念第76个巴勒斯坦“灾难日”。

灾难日历史悠久,自1948年中东战争爆发,截至2024年已有76年历史。节日当天,大批巴勒斯坦人会涌上约旦河西岸各城市和加沙地带街头。他们拉响警报,挥舞巴勒斯坦国旗,放飞黑色气球,纪念标志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的“灾难日”。

历史沿革

设立背景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一个阿拉伯人的国家和一个犹太人的国家。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强烈反对,认为决议充满不公并违反了《联合国宪章》。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及巴勒斯坦阿拉伯武装组成的联军向以色列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1949年7月,战争以得到大国支持的以色列全面胜利告终。战争的失利让巴勒斯坦人付出沉重代价,他们不仅错过了建立独立国家的机会,赖以立国的很多领土也被以色列占领,大批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设立过程

在1948年战争中,有75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或被犹太复国主义者驱走。巴勒斯坦的民族叙事将Nakba视为集体创伤(collective trauma),而以色列的民族叙事则将同样的事件视为独立战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以色列把5月14日定为独立日后,巴勒斯坦人将次日定为灾难日。

节日目的

巴勒斯坦国家以纪念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导致巴勒斯坦民族失去土地沦为难民而设立的民族纪念节日。

节日时间

巴勒斯坦将每年5月15日定为“灾难日”。

节日活动

节日当天,大批巴勒斯坦人会涌上约旦河西岸各城市和加沙地带街头。他们拉响警报,高呼口号,挥舞巴勒斯坦国旗,放飞黑色气球,纪念标志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的“灾难日”。

价值与影响

本土影响

Nakba一词极大地影响了巴勒斯坦文化,渗透进了文学、歌曲和网络领域,成为巴勒斯坦民族身份的一个基本符号。

世界影响

联合国于2023年在纽约总部首次正式纪念了这个悲剧性的日子,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在报道时这样总结说:“75年前,以色列的胜利成为巴勒斯坦人的灾难(75 years ago:Israel's triumph became a catastrophe for Palestinians)。”

往届灾难日

2008年5月8日,为纪念第60个“灾难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最高国民委员会负责组织“灾难日”的纪念活动,该委员会当天在拉姆安拉建立了一座象征性的“回归难民营”,展出当初祖先离开家园前居住的房间和用过的物品等,以志不忘回归的永远恒纪念。巴过度政府总理法耶兹为“回归难民营”的对外开放举行了揭幕式,并签署了承诺难民回归的文件。加沙、约旦河西岸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同时举行了1个小时的罢工和静坐。同时,巴勒斯坦人还统一在公众场所悬挂巴勒斯坦旗和代表苦难的黑色旗帜。在拉姆安拉,人们举行游行,用大卡车拉着一把特制的金属大钥匙,钥匙重达10吨,长10米,寓意巴勒斯坦人永不放弃难民回归权。

2011年5月15日,是巴勒斯坦“灾难日”63周年纪念,当天数千名巴勒斯坦人举行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建国纪念日。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5日,巴勒斯坦拉马拉,为纪念地67个巴勒斯坦灾难日,当地民众在以色列奥弗军事监狱举行示威活动,与警察爆发激烈冲突,致使多人受伤。

2018年5月15日,巴勒斯坦各地举行活动,纪念第70个“灾难日”,并哀悼14日在加沙地带边境冲突中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的巴勒斯坦人。

当地时间2023年5月15日,联合国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举行高级别会议,纪念巴勒斯坦“灾难日”75周年。这是联合国首次纪念巴勒斯坦“灾难日”。

2024年5月15日,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纪念第76个巴勒斯坦“灾难日”。“灾难日”的口号是,“尽管我们被杀戮,但是我们依然存在;尽管我们流离失所,但我们终将回归”。

相关事件

2013年6月17日,由阿拉伯驻华使节委员会主办的巴勒斯坦第65个“灾难日”纪念展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和部分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以及众多高校师生和媒体人员等参观了展览。展览包括的图片、版画、瓷器、时装等内容,介绍了巴勒斯坦“灾难日的起源,巴勒斯坦总统、死难者、阿克萨清真寺和耶路撒冷等信息,展览还重点展示了中国和巴勒斯坦领导人之间的友好交流,表现了中国对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的支持。

2023年月15日是巴勒斯坦第76个“灾难日”,约旦河西岸多地当天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参与者们高呼要求结束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人回归故土的口号,呼吁结束战争。集会期间还拉响警报,持续76秒。游行后,游行民众与以军爆发冲突,以军士兵开枪打死一名巴勒斯坦男子。死者是一名20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