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1910年11月15日—1996年2月8日),男,汉族,出生于广东丰顺,数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李国平的:人物经历、主要成果、主要论著与诗词作品、诗词作品、社会职务、荣誉与获奖、人才培养、影响与后世纪念、人物评价、人物关系、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李国平

原名

海清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

出生地

广东丰顺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15日

去世日期

1996年2月8日

民族

汉族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专业

数学

毕业院校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最高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主要成就

半纯函数唯一性问题、有理函数表写问题、整函数理论应用、解析函数逼近、数学物理与系统科学等研究中获多项成果;在函数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代表作品

《导体与半导体》《李国平诗词选》《半纯函数的聚值线理论》

简介

李国平1933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1934年到1936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39年到1940年担任四川大学数学系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7年起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1979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1996年2月8日在武汉病逝,享年86岁。

李国平主要从事函数论、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函数论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出版了《导体与半导体》《李国平诗词选》《半纯函数的聚值线理论》等著作。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武汉市甲等劳动模范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李国平于1910年11月15日生于广东省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少时家贫,10岁前读私塾,启蒙老师为丰顺学者李福田。11岁时由伯父李介承带往广州,进当时的南海第一高小学习,后又考入中山大学附中的前身广东省高等师范附中。入学时成绩优异,唯数学仅15分而甚苦。初中二年级开始,得刘君罴授以自学之法,并赠《温德华氏小代数》书,自此酷爱数学。17岁进高一,李国平即自学读完了大学一年级的物理、化学与微积分;高二、三(大学预科)时已选定数学为其终生方向,遂攻读大代数、解析几何,并系统学习了近代分析学。1927年在中山大学预科学习,1929年8月,李国平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大学一年级时,他就开始读四年级的课程。大学期师从赵进义、刘俊贤的栽培。1933年毕业后被聘为广西大学数理系讲师。从17岁进高一到大学毕业的7年时间,他又为生计所迫,半工半读。1929年到1933年在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1933年起担任广西大学讲师。1934年到1936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得到系主任竹内端三及辻正次教授的指导。在此期间,因文会友而与中国数学界的前辈熊庆来结为忘年交。

工作经历

李国平1937年回到中国,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后被选送到巴黎大学Poincare’研究所工作,1939年抗日战争初期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回到中国,1939年到1940年担任四川大学数学系教授。

1940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到1958年受中国科学院委托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1956年李国平教授出席了全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会议,是数学组、计算技术组、半导体组和自动化组的成员,为函数论规划的起草人。20世纪60年代起,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了数学物理与系统科学等,有实际背景和应用前景的新兴数学边缘学科的倡导与探索,身体力行地推动开展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广义的数学物理和系统科学相结合,以实现数学理论研究联系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实际并为之服务。

1961年开始在电磁流体力学中从小扰动电磁流体力学波动方程与传输方程的相似性出发,提出了电磁流体力学波的特性阻抗概念,建立了关于电磁流力学波的工程理论。1965年率先把纤维丛理论应用于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纤维丛的微积分概念以探讨基本粒子的内外运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国平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和蒙受了“里通外国”的不白之冤,被造反派关进了牛棚。1976年在研究地震的弹性波方程时导出了地震弹性波的特性阻抗,探索了地震波传播的工程理论。1977年起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1979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计算机培训中心主任。

1980年主持创办了《数学物理学报》与《数学杂志》,分别任第一任的主编与名誉主编。1983年后又开始作词,并致力于词的研究,认为词非诗余,实为诗综。他始自词觅诗,复又自诗觅词,撰有《词中诗辑要》、《苏东坡诗中词百首》两部著作。1985年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199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与顾问。

人物逝世

1996年2月8日李国平在武汉病逝,享年86岁。

主要成果

科研综述

李国平主要从事函数论、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半纯函数唯一性问题、有理函数表写问题、整函数理论应用、解析函数逼近、数学物理与系统科学等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在函数论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

学科建设

李国平先后创办了中科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及国家科委中南计算中心,创办及参与创办了《数学物理》学报等四种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整函数论与半(亚)纯函数研究

李国平在整函数论与半(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方面,在《日本数学杂志》、法国《巴黎科学院院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在布鲁门塔尔函数型、伐里隆函数型及熊庆来函数型之外提出了构造更为精细、应用更为广泛的新函数型以规则化半纯函数类,并巧妙地结合他本人强化了的Nevanlinna第二基本定理,把若干分散的研究纳入一个总的框架,而且运用统一的方法去处理。简化了复杂的计算使之更为精密、规范,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诸多新问题研究,并得以解决。还研究了整函数序列的完全性,建立了新的半纯函数的唯一性定理。关于半纯函数的有理函数表写、圆内半纯函数的聚结集理论突破了保加利亚学派的局限,实现了理论上的新进展。

准解析函数理论

李国平在法国《巴黎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关于新的准解析函数族”与“关于准解析函数理论的一个基本定理”的论文。给出了关于实数序列规则化和函数族规则化的准则,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新的准解析函数理论,得到了若干新的准解析函数并研究了它们的构造,论证了全纯函数族Hl与准解析性以及傅立叶积分与准解析函数族的关系。

主要论著与诗词作品

主要论文

李国平共发表和完成了学术论文10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论文名称

作者

刊载于

发表时间

關於具特徵函數之非線性常微分方程的新理論

李國平

数学学报

1954年

On  meromorphic functions  of  infinite order.

Li  Guoping

Jap.J.Math

1935年

On the  unified  theory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

Li Guopi Hg

J.Fac.Univ.Tokyosect

1937年

Riesz 氏定理的转化形式

李国平

数学学报

1957年

Cauchy氏不等式的转化形式

李国平

数学学报

1957年

特殊向一般的转化

李国平,郭友中

系统科学与数学

1986年

统计弹性理论

李国平,郭友中

数学物理学报

1984年

解析函数构造理论中两个基本原则及其推广

李国平

数学学报

1957年

推广的Vitali定理(英文)

李国平

数学杂志

1982年

系统的控制、滤波与识别

李国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82年

数学中的一些转化概念

李国平,吴学谋

科学通报

1979年

差分运算及其逆运算

李国平,陈银通,刘怀俊

数学杂志

1981年

出版著作

李国平共出版专著18部。

出版时间

著作名称

出版社

1978年

《导体与半导体》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年

《李国平诗词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李国平论函数论与数学物理》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半纯函数的聚值线理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函数论丛书》

《数学物理丛书》

《十年来的中国科学(数学部分),1949-1959》

《推广的黎曼几何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算子函数论》

《亚培尔函数论》

《n体问题》

《半纯函数的聚值线理论》

《电磁风暴说》

《近代函数论》

《数理地震学》

《数学模型与工业自动控制》(1~3卷)

《算子函数论》

《推广的黎曼几何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微分方程解析理论》

《亚培尔函数论》

《一般相对性量子场论》

《准解析函数论》

《自守函数与闵可夫斯基函数》

诗词作品

李国平撰写了大量诗词,曾自辑所作古近体诗百首为《慕陶室诗稿》,可惜化为灰烬,现存的有《海清集诗钞》数百首。《梅香斋词》230余阙,均为1958年以来的作品,已收入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国平诗词选》之中。

社会职务

时间

职务

1940年

《数学年刊》副主编

1979年

《数学物理学报》主编

1991年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与顾问

《系统工程学报》编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中国数学学会首届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湖北省暨武汉市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武汉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数学杂志》名誉主编

《系统工程与决策》名誉主编

国家科委武汉计算机培训中心主任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数学学科组成员

中国数学会理事、名誉理事

《数学物理学报》主编

荣誉与获奖

时间

奖项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湖北省、武汉市甲等劳动模范

人才培养

李国平代表性学生有有丁夏畦、王梓坤、陈希孺、沈绪榜、张明高等5位院士,中船重工集团第709研究所研究员吴新垣。

影响与后世纪念

  • 李国平铜像

李国平铜像位于武汉大学理学楼旁,落成于2010年11月11日。

人物评价

时任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陈化表示:“李国平先生不仅是一代数学大师,更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

李国平在20世纪与华罗庚、苏步青被称为中国数学界“三大巨擘”。

科普中国网表示:“虽然李国平院士不能再在这片领土上奋斗,但是他留给后人的知识,为学科所做的贡献,他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居高位而严于律己,经风雨而矢志不移的精神,都将继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

李国平的孩子李工真表示:“这位(李国平)学贯中西、文博今古、情怀沸腾、正气浩然的智者,在他86年的漫长生涯中,最热爱的是科学,最看重的是情谊,最同情的是弱者,最蔑视的是金钱。”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介绍

父亲

李省三

务农兼做裁缝手艺

母亲

马壹

务农

前妻

朱耳

夫人

郑若川

浙江慈溪人

长子

李德华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李工真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启蒙师

李福田

丰顺著名汉学学者

伯父

李介承

曾署理开平县知县、任《丰顺县志》总纂

注释

[a]

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b]

创建初曾先后称“武汉数学研究室”“数学计算技术暨自动化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709研究所”,是中国海洋用计算机的主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