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文,男,196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家口市作协名誉主席,中国作协会员,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有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胡学文的:人物经历、主要作品、创作特点、获得荣誉、人物评价、作品评论等介绍

中文名

胡学文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性别

语言

中文

出生地

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日期

1967年9月

职业

作家

职位

副主席

任职机构

江苏省作家协会

主要成就

《命案高悬》获第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逆水而行》获第十三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像水一样柔软》获第十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获《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有生》获首届高晓声文学奖、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代表作品

《有生》

毕业院校

河北师范

简介

胡学文的小说创作始于沽源四中教书期间,处女作《骑驴看唱本》发表于《长城文艺》1995年第1期。2005年11月,胡学文当选河北省第二届“十佳青年作家”。2007年开始,胡学文连续获得《小说月报》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百花奖。2014年8月,胡学文的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5年5月,胡学文的长篇小说《红月亮》获第二届鲁彦周文学奖。2021年1月,胡学文耗时八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有生》登上《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第一名;同年2月,《有生》获得第十七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2020年度长篇小说五佳;同年10月,胡学文获得2021南方文学盛典“年度小说家”奖。2022年,胡学文的《有生》获得首届高晓声文学奖、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2023年,胡学文的《有生》入选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8月7日,《有生》被提名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胡学文,196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他小时候的生活几乎看不到书。仅仅读过的《封神演义》《草原铁骑》《艳阳天》是从同学那儿借来的,但他如获至宝。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张北师范读书。1987年胡学文从张北师范毕业后回家乡白土夭乡中学教书,两年后到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进修,1992年毕业后到沽源县第四中学任教。

写作经历

二十岁出头,胡学文开始了文学创作。胡学文在沽源四中教书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骑驴看唱本》发表于《长城文艺》1995年第1期。1997年胡学文调至沽源县教育局。2000年后,胡学文的创作开始受到关注。2002年因文学创作成绩突出调至张家口市文联工作。次年,胡学文成为中国作协会员。2004年胡学文创作的小说《麦子的盖头》入选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2005年年初,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的铁凝于春节前夕慰问了张家口市作家,在座谈会上,她用“扎实的生活,诚实的写作”概括了胡学文所具有的文学品质。同年7月16日,铁凝主席召开“胡学文小说创作研讨会”,中国当代多位知名文学评论家及省内有关专家、学者、教授、作家参加会议。 这样的高规格、这样阵容的专家队伍,专为张家口作者的创作进行研讨,对于张家口来说还是第一次,这是对胡学文文学创作一个高层面的肯定。同年11月,胡学文当选河北省第二届“十佳青年作家”。

胡学文

2006年,胡学文调至河北省作协。2007年开始,胡学文连续获得《小说月报》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百花奖。2008年10月,胡学文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同年12月, 他当选河北省作协副主席。2011年7月,胡学文来到尚义县大青沟镇担任镇长助理,半年时间,他多角度审视乡村,他走村串户,他听乡亲们的故事,获得认识和思考,在脚踏实地地行走。2012年8月29日,在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以签约形式重点推出“河北四侠”,胡学文位列四侠之首。2014年8月11日,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名单上第一次有了张家口人的名字。胡学文,在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中,以对人的深度关怀,对生存的严肃思考,将思索的笔墨穿越幽暗的现实,直接抵达生命和灵魂层面,显示出对生活的独特领悟,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5年5月,胡学文长篇小说《红月亮》获第二届鲁彦周文学奖。

2021年1月,胡学文耗时八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有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该小说在多项文学重磅评选中胜出,登上“中国小说学会2020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榜首,“《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榜首,2021年1月百道好书榜文学类榜榜首,《南方周末》2020年度十大好书(虚构类)榜首,第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0)榜眼,入选《文学报》2021年1月好书榜,被《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5期转载,被选为第十七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五佳长篇。同年4月胡学文辞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职位,加入江苏省作协,后担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10月,胡学文荣获南方文学盛典的大奖“2020年度小说家”称号。2022年,胡学文的长篇小说《有生》获得首届高晓声文学奖和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2023年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茅盾文学奖进行第五轮投票后,产生了10部提名作品,胡学文的长篇小说《有生》被提名。

胡学文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书籍封面图

出版时间

书籍名

出版社

简介

胡学文

2021年1月

《有生》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有生》是胡学文潜心八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巨制。这是一个起始于接“生”的故事,它以接生了一万两千余人的祖奶为主干,以被祖奶接引到人世的众生为枝叶,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壮阔而又浩瀚的文学世界。小说的叙事时间从晚清到当下,时间跨度有一百余年,被浓缩在祖奶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的讲述中。作者用了足够的耐心向我们讲述百年人生的庞大和细小,写出了大地上活人的难处,写出了一方土地上众人的生命本相。胡学文满怀对故土和乡民的爱,秉持着对乡土文化和国民性的深刻洞察,以民族寓言、生命史诗的宏阔格局和叙事雄心,将笔触深入乡土社会的法礼德道、血缘地缘、权力分配等方面,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在一种宏阔的命运感中,为乡土立根,为众生立命,为历尽劫波又繁衍不息的百年中国立心

胡学文

2013年8月

《红月亮》

安徽文艺出版社

获得第二届鲁彦周文学奖

胡学文

2011年1月

《漩涡》

作家出版社

《漩涡》主要内容:天黑透了,李可躁动的心方恢复平静。没料这个冷漠的女人还真有一手。可以肯定她不是荡妇,这么做必然是受人指使,这个人应该是毛文启。她为什么如此从容?李可被一种很复杂的心情驱使着走出村委会。北滩的夜晚到处是狗吠声,春寒料峭,没个当紧事,村民轻易不会出来。只有那些不安分的……李可脸上又滚过一阵热浪。李可只顾往前走。没防墙角倏地蹦出两条黑影,不由大惊

胡学文

2007年1月

《私人档案》

-

一对小县城的夫妻,妻子杜叶是副县长,丈夫左伟是治安队副队长。两个人性格迥异,但始终维系着家庭……

胡学文

2005年1月

《天外的歌声》

群众出版社

坝上的风硬邦邦的,甩甩胳膊,便撞出铮铮的响声。可惜马天甩不起来了,一只袖子空着,另一只手提着沉甸甸的包……

中篇小说集

书籍封面图

出版时间

书籍名

出版社

简介

胡学文

2023年6月15日

《时间里的母亲》

人民文学出版社

《时间里的母亲》是当代实力派小说家胡学文的一部亲情主题散文,也是他的本散文集。和他的小说一样,这些文章都有着非常茁实的故事和丰沛的细节以及深沉的情感,显示出作者“倾听他人心声”的强大能力。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围绕《时间里的母亲》,记录母亲在时间和记忆里的和芬芳和伤痛,以及对生活和命运的承受;《齿轮》写父母琐碎争吵却又齿轮般相依相存的婚姻实相;《光在遥远处波动》写弟弟;《二舅的村庄》《姑姑》《姨夫》等则是写母亲方面亲人的故事。第二部分则是回顾作家的创作经历——《我和祖奶》追溯了作者文学之路的初养分;《井》《村之鸟》《一座城,一个门》《坐车记》诉说了一方水土如何长养出一种文学;《师范岁月》《追着芳香走》《迷人之旅》《谈诺奖作家》《声音之味》则写福克纳、马尔克斯、萨拉马戈等影响作者踏上文学幽径的名家们,以及作者自己的师范岁月等经历

胡学文

2023年1月

《跳鲤》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夫妻俩谋得了好差事,照顾有钱老板的父亲,原以为鲤鱼跳龙门,结果却是一步一套。人到中年的乔先,面对婚姻的一场场闹剧,该如何收场?午夜窗外的浮影,让马西想起深埋内心的隐罪,他当年干了什么?父亲的车祸,让吴鑫得知自己非父亲所生,他决定去揭开身世之谜。乔医生和妻子貌合神合,与女儿断绝来往,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婚姻走到山穷水尽,相识的纪念日还有多少意义?胡学文以抽丝剥茧的笔触,用六个故事,刻画了小人物的卑微、忧虑、猜疑、自欺、欺人、愤怒、抗争、疼痛、绝望等复杂的精神轨迹。他们的纯厚和偏执中蕴含着强大的人性光辉,折射着朴素的善良和人性

胡学文

2022年10月1日

《隐匿者》

河北教育出版社

《隐匿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胡学文的一部中篇小说集,同时也是“年轮典存丛书”所收录的32部作品之一。

“年轮典存丛书”是中国当代SHOU次以作家代际划分的文学丛书,收录“40后”到“90后”共6个代际、32位作家的207篇短经典,呈现出当代文学经典生长的年轮,也记录下时代巨轮前行的轨迹。

《隐匿者》中收录了《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苦水淖》《隐匿者》等多篇不同时期且风格迥异的中篇小说。

所选作品既有对乡村人物命运的追寻,又有对城市边缘群体的书写;既是此时的人生,也是彼时的内心;既有敞开的坦白,又有隐秘的角落。不同的形式、故事,却有着相同的撕裂、粘合及不绝的余音。胡学文满怀对故土和乡民的爱,将笔触深入乡土社会的道德礼法、血缘亲情、权力分配等方面,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在一种宏阔的命运感中为乡土立根,为众生立命,为人世立心

胡学文

2022年5月

《逐影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逐影记》收录了胡学文近三年来发表的五篇中篇小说:《去过康巴诺尔吗》《逐影记》《内吸》《白梦记》《丛林》。五篇小说聚焦社会底层平凡人物,观照他们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困境,通过现实主义的笔法,挖掘出人物内心深处无以名状的存在焦虑,展示了现代人被异化的精神困境,以此追问与探询的是有关存在与虚无、现实与荒诞、绝望与反抗之间的艺术辩证命题。如《白梦记》描写了吴然因过失杀人入狱,父亲吴子宽为寻求事件的真相而产生的实实在在却无以名状的存在焦虑。作者试图向读者展示,唯有直面苦痛,才能探测世界的本质与本相

胡学文

2021年1月

《断指》

江西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胡文学的一部作品,共13万字,收录了《断指》《杀手》《午夜蝴蝶》《与狼共舞》4篇中短小说。《断指》讲述的是主人翁在他的双胞胎兄弟去世后,父母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他被安排与跟他双胞胎兄弟有婚约的女人结婚,女人丰厚的嫁妆惹来了同村人的侧目,而她的钱财则被认为是不干净的,为了讨好大家,小两口一次一次地用钱“帮助”大家以此来获得好感,但当他们再无钱可外借时,这个女人的悲惨命运还是朝着人们最初认为的方向发展了。胡学文的创作体现了生活积累的宽广度、生命理解的深度和小说艺术的难度。他对乡土中国的书写,对人心人性的透视,都敏锐而诚挚,令阅读者心动不已

胡学文

2020年6月

《一水三浪》

百花文艺出版社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男孩阮平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错位人生。阮平高考期间父亲意外去世,人生从此拐弯。进入肉联厂,走进婚姻,基本上是被动地为生活俘获。选择杀猪看似主动,其实是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非出于真心喜欢;选择与潘美红结婚,是因为道德负罪、恐惧和欲望而非出于真爱;三次出走,也并非因为有明确的人生方向,而是无法忍受令人窒息的琐碎生活。小说在绵密的叙述中,凸显了阮平极具戏剧化的人生,以似真亦幻的叙述手法,表现了个人生活的迷茫与无助

胡学文

2017年8月

《从正午开始的黄昏》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在《从正午开始的黄昏》中,胡学文满怀爱与理解,构建起一条复杂而漫长的心灵隧道,深切触摸着多重角色身份中的生存悖谬和人性的尖锐划痕。环境铺设和心理刻画枝繁叶茂,丝丝入扣,既鲜活丰盈又真切感人。在非线性的跳接式结构中,语感如精灵般跳荡传神,沉郁与灵动、疏朗与密致浑然相融,敞开了汉语写作的一种诗性境界

胡学文

2017年7月1日

《风止步》

作家出版社

-

胡学文

2017年3月

《闯入者》

百花文艺出版社

《闯入者》以大都市深圳为背景,讲述了在技校工作的方全与发廊女温燕在一起,但他们在一起并非全部出自于对对方的爱,而是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他们只看眼前,不问明天,更不去描绘那些遥不可及的未来。 一天,一个因寻女心切而有些错乱的中年女人闯入他们的生活,搅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波和闹剧。方全和温燕不得不面对他们在极力回避着的那些问题

胡学文

2016年7月

《一曲终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穿透灵魂深处的动人小说。胡学文的作品一直具有浓郁的北方色彩和个人风格,而这部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更加贴近时代的脉搏。

《一曲终了》讲述了一则有苦有乐的小城故事。洗衣店老板娘杜小碧的丈夫孟超患病失忆了,她成为他眼中的“妹妹”,城里的修理工马成,成了他的“未来妹夫”。而他,则成为外人口中的“傻子”和茶余饭后的笑料。一个人的迷失,带来周边所有关系的混乱,每个人都面临生活的选择。日子过成了一团糨糊,他还能恢复记忆吗?还能吗?

胡学文

2016年1月1日

《午夜蝴蝶》

中国言实出版社

《午夜蝴蝶——胡学文中短篇小说选》收录了胡学文近年中短篇小说十部,其中,中篇四部,短篇六部。在这十部小说中,既有对乡村人物命运的追寻,又有对城市边缘群体的书写,既是此时的,也是彼时的,既是敞开的,又是隐秘的。《午夜蝴蝶》写一个人午夜的遭遇,《牙齿》写一对男女另类的婚姻,《同谋》写潜伏在生活角落中无处不在的阴谋,《我的婚姻生涯》则是写在混乱与秩序中的生存。所有的指向均不相同,但都关乎人生的困境

胡学文

2016年

《血梅花》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有别于国家叙事震撼人心的宏大呈现,本书捡拾鲜活动人的民间记忆,勾画出普通民众面对侵略的觉醒与抗争。将“人”作为价值尺度,从人类的高度去思考战争,观照人性

胡学文

2015年1月

《奔跑的月光》

中国电影出版社

镇上一个讨饭的傻子跟着宋河回了家,赶不走,甩不掉。宋河想尽办法打发他,可福利院不收,公安局不管,他只好四处张贴寻人启事。不久,有人认领了傻子。刚松一口气的宋河,并不知道,这才是他噩运的开始。傻子的“家人”接踵而至,纷纷上门问他要人。他这才意识到,傻子被冒领了!明明 做了一件好事,却陷入骗局,百口莫辩,难以证明清白,成了人们眼中的“傻子”。为这件好事吃尽了苦头。一生谨小慎微的他,如同吞咽了钢钉,在喉咙里卡着,还要四处恭恭敬敬。与其说这是一个傻子的故事,不如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的荒诞命运。当善良被看作一种人格缺陷,当被现实逼入绝境,当我们,突然不理解所谓的生活,大概才会明白——在这个精明的世界,能够做一个傻子,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

胡学文

2010年11月

《命案高悬》

花城出版社

《中篇小说金库:命案高悬》是一篇好看的小说。悬念的设置,作为小说的传统性技巧,从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尹小梅牵牛进草场吃草,恰好遇见村里的护林员吴响和乡下的副乡长毛文明。毛文明坚持罚款,尹小梅情急之下咬了毛文明的手,结果被强行拉到乡政府去,次日死于医院。尹小梅到底是怎么死去的一直暗恋着她的光棍吴响从此开始了艰难寻访死因的过程。一个胡混女人,生活稀里糊涂的人,在近于爱的诱导之下,行事却是出人意料的认真、执着,令人叹为观止。关于这一命案,小说直到结束仍然没有结论,但是随同情节的展开,乡下人及基层干部的各种心态与面相,已然获得鲜明的呈现

胡学文

2009年5月

《在路上行走的鱼》

春风文艺出版社

《在路上行走的鱼》讲述了: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布老虎中篇书系”精选了当代中国一些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这些小说的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情节感人,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在路上行走的鱼》为系列之一,收录了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专业作家胡学文的六篇中篇小说

胡学文

2005年7月

《麦子的盖头》

百花文艺出版社

入选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胡学文

2005年6月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群众出版社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讲述了一名普通的三轮车司机——刘好身边发生的故事,描绘了刘好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刘好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另一条是刘好与养子刘小好之间的父子亲情。两条线索既各自进行,又相互碰撞。在整部影片中,主人公刘好一直夹杂于这两条线索之间,穿梭往来,左右奔波。一边是对爱情的无限渴望,一边是对养子的深情厚爱,现实中的矛盾,令刘好几度陷入茫然与尴尬之中

胡学文

2004年3月

《婚姻穴位》

群众出版社

-

胡学文

-

《我们为她做点儿什么吧》

花山文艺出版社

-

-

-

《极地胭脂》

-

-

改编影视剧

作品名称(影视剧)

原著名称

影视剧获奖情况

海报

《极地彩虹》

《飞翔的女人》

《极地胭脂》

-

《向阳坡传说》

《向阳坡》

-

胡学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婚姻穴位》

主演冯巩因此片获得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胡学文

《跟踪孔令学》

《大风起兮》

主演范伟凭借此片获得第三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主演马伊琍凭借此片获得优秀女配角奖

《一个勺子》

《奔跑的月光》

第51届台湾金马奖颁奖礼上获得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胡学文

《左伟与杜叶的婚姻生活》

《私人档案》

-

以上内容来自参考文献:

创作特点

写作风格

胡学文的小说具有极为坚硬的实质,深刻而真实地呈现了当代乡村青年的艰难生存和心灵痛苦。胡学文所描绘的人物大多来自底层,是那些不平凡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常被逆境所逼,跌入低谷;但这些人勇敢地与压抑和绝望的命运斗争,甚至在流血中也不放弃。因此,胡学文的小说中蕴含着极为复杂的现实、伦理、人性、命运和性格等纠缠不清的内涵和意蕴。

在胡学文的写作中,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状况是主要的叙事素材,他的小说没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更多地是隐含于其文字之中。然而,当涉及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时,这种时代烙印就变得更加明显了,例如在《一棵树的生长方式》中。这种不经意的时代感存在于作品中,使胡学文的小说更具时代感和情感共鸣。

胡学文的小说以朴素、干净、准确著称,其独具魅力的草原风情与浓郁生活气息令读者深深迷恋。他所创作的小说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坚定与发展,倾注笔力书写当代乡土中国的生存困境,直击生活的痛处,深入探讨苦难的本质,直至揭示生存的极限。

胡学文的小说不追求时尚或超前潮流,却能够踏实、稳健地反映坝上人民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理想。自古以来,守住自己的理想是被人们称赞的品质,然而在今天的社会,要想守住什么实在是很难,这种困难也正是弥足珍贵之处。胡学文在创作中一直坚守自己的理念与风格,他笔下的小人物常常远离喧嚣,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领域和轨迹。虽然胡学文的小说主要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但在描写现实时,他也能够达到一种近乎荒诞的色彩。这些色彩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所具有的不合理性,而且更是作者在艺术上提炼所达到的效果。正是因为贴近现实,小说中的荒诞性才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写作观点

一个作家的写作经常与他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密切相关。有人说,作家的写作是在抒写自己的童年经历。简而言之,作家总有自己熟悉的领地。因此,那个地方更容易引发作家的情感。在这个地方,作家可以无拘无束地想象和思考。正如一棵树需要扎根才能长成笔直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一个作家也需要一个熟悉而亲近的领地来培养和记录他的灵感。

创作观点

故事一定要有创造性

在小说中,我们需要一个充满创意并超越他人想象的故事。作家哈代便是一位擅长创造性故事的大师。他的《彼特利克夫人》讲述了一个平民女子对一个贵族男子的痴迷,她将幻想当作现实,竟以为自己和那个贵族男子生的孩子是自己和丈夫生的。在她即将死去时,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丈夫。起初,丈夫非常震怒,但之后便因此感到无比的欣喜和骄傲。他本就非常讨厌自己的资产家族背景,认为这种血统太平凡。而在他看来,贵族的血统才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他希望将贵族的血液融入自己的家族,改变家谱。

哈代的故事充满了创造性,它深刻地揭示出了人的心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之间,对于上位阶层之间的羡慕和向往,都是屡见不鲜的。然而,在那个时代,愿意让自己的妻子和贵族生孩子,并且认为这些孩子比自己亲生孩子好,这种事情确实少见。正是这种不寻常的情景,较好地刻画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细节是成败的关键

小说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故事的剧情,细节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学文认为,细节是一篇小说成败的关键。在纪录片《风吹红裙》中,一个丈夫的死亡案件最终由县官破案,全靠一个偶然发现的细节——被害妻子的黑裙里面蕴藏的红裙。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一个女人喝酒乱闹,瞪眼怒骂,却唯独害怕停电。后来揭晓,某次矿难中她的丈夫死亡后,无法安葬,只能在冰箱里面静静地“睡眠”。荆永鸣的《大声呼吸》中,两个进城打工的人内心压抑,找不到情绪宣泄的出口,最后只有打车到城外哭泣一场。

故事可以编造,但是细节是假不了的。阅读一篇小说之后,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它的具体情节,但是某一个或几个细节却能够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细节靠寻找,靠经验创造。细节可以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性格特点,以及反映情感、社会环境、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内容。正因如此,细节是促进小说鲜活、生动、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

人物带着故事走

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在于小说需要深刻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在小说中,人物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中心,而非做单纯的过客。历史上的优秀小说,几乎都展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如同看戏时遇到了收票者拒绝入场的情况,不同的人会因性格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坚决要求入场,有的人会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进去,还有的会央求着进场,而还有一些人则会默默接受不能进场的事实。这是因为每个人拥有独特的性格和气质,对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同样,小说中的人物也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体验,才能在故事中奏响主旋律。

语言是小说的血液

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故事的设定、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塑造都需要依靠语言的力量来完成。语言是小说的血液,也是作家创作的武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爬”字的巧妙运用来展示一个人在竞争中的成长,或者通过描述细节来营造出老人孜孜以求的心情。

余华借助奇特的比喻和细节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小说中独特的氛围。例如,他引用波兰作家写的关于煮熟后的螃蟹逃跑的故事,或者通过描写福贵埋葬儿子的那一幕,深刻地描绘出福贵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场景和形象,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的心理。

歌德曾说,优秀的艺术来源于对于特殊事物的描绘和把控。因此,作为写作者,我们需要总是善于发掘那些他人看不到的细节和世界来创作,并添加独特的距离感,以让作品更加突出和卓越。

创作历程

1967年9月,胡学文出生在沽源县。他考入张北师范读书,再入河北师范中文系学习,后回到沽源老家任教。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胡学文开始了带给他无数荣誉的文学创作。“最初创作时,我总是把小说背景放在清末民初,也写当代,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多数在别人的地里刨食。”胡学文这样介绍自己创作初期的状况。胡学文的创作在继续,同时他也不断地吸收文学营养。法国18世纪著名史学家及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的一段话让胡学文深受启发。 “一个人最忘不了的是童年、母亲、土地。”渐渐地,胡学文有了这样的生活感悟。童年快乐,母亲慈爱,土地影响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受在胡学文的心中日渐清晰,并迸发出奇异的光彩。在这之后,胡学文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张垣热土:在心灵飞翔过的天空,在体味和思考过生命意义的老屋,生活的记忆从未有过的真挚而清晰。地域特色十分浓郁的小说《天外的歌声》、《秋风绝唱》、《极地胭脂》、《一棵树的生长方式》等相继问世,被评论家贴上了草原文化的标签。

在明确了写作方向后,胡学文创作了一批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小说。与此同时,胡学文对于文学创作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认识到,地域并不是隔绝、孤立的,它有着超越时空的共性。优秀的作品经年流传,是因为它们都有着对美好和善良的崇尚,对冷酷和自私的摒弃。胡学文在创作中开始有意识地淡化地域特征,而更多地寻找人类的共性。胡学文的小说作品以稳定的质量赢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认可,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创作风格。《私人档案》《命案高悬》等多部小说发表在《十月》《人民文学》等国内一流的、重要的文学杂志上,并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转载。其中的优秀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多个作品还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在文坛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扎根于家乡坚实的土壤,以家乡独有的生活为创作素材,使得胡学文的小说空间充盈着无限的张力。其作品中对人性的恳切思考、对生活细腻扎实的观察体验,营造出的温暖的气氛,较强的表现力和生动传神的语言品质,无不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他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灵动与张扬。

胡学文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得到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冯敏等的一致肯定和期待。他们在河北省作协和《小说选刊》分别为胡学文举办的作品研讨会上,给予胡学文的小说创作一致的肯定和期待。胡学文的作品沉重厚实,繁复多变,摇曳多姿。无论在现实关怀、情感深度,还是叙事上,都呈现出大家风范,用作品确立了自己在当下中国文坛的地位,赢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获得荣誉

作品

作品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时间

获奖结果

《极地胭脂》

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杯佳作奖

-

获奖

《秋风绝唱》

获《长江文艺》2000年度方圆文学奖、河北作协2000年度优秀作品奖、河北省第九届文艺振兴奖

2000年

获奖

《飞翔的女人》

获2002年河北作协十佳作品奖,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

2002年

获奖

《麦子的盖头》

入选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2004年

入选

《命案高悬》

《中篇小说选刊》2006——2007年度优秀小说奖

2006——2007年度《小说选刊》“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奖”

《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

-

获奖

《淋湿的翅膀》

获《小说选刊》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

-

获奖

《装在瓦罐里的声音》

《中国作家》2007年首届鄂尔多斯文学奖

2007年

获奖

《逆水而行》

获2008—2009年度《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

-

获奖

《柳絮》

第二届《红岩》文学中篇小说奖

2011年

获奖

《像水一样柔软》

获《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

2011年

获奖

《隐匿者》

获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

-

获奖

《从正午开始的黄昏》

获《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

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2013年

获奖

《红月亮》

获第二届鲁彦周文学奖

2015年5月

获奖

《血梅花》

全国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7年11月

获奖

《有生》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

2021年1月

第一名

《有生》

第十七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2020年度长篇小说五佳

2021年2月

获奖

《有生》

2021年度中国好书

2022年

获奖

《有生》

首届高晓声文学奖

2022年

获奖

《有生》

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2022年

获奖

《有生》

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

2023年

入选

《有生》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2023年

提名

个人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1年10月23日

2020年度小说家

2005年11月

当选河北省第二届“十佳青年作家”

人物评价

“胡学文是一个勤奋而有良知的作家,他的小说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为文坛营造了一处特殊的风景。”——(中国文学评论家)

“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中,民族寓言、家族史诗如群山连绵,胡学文偏向群山而去,以“有声”写“有生”,他为民族生活底部的、无名的“元气”赋形,他写的是百年事、乡土事,也为后疫情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民族的自我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

“胡学文以大胆的文学想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形象——祖奶。”——(著名评论家贺绍俊)

“作为现实主义乡土文学作家,北方故乡是胡学文创作的起点,也是他重要的精神来源。乡土文学的根是长在土地里的,天生具有生命力。”——(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

“胡学文低调、友善、简朴,对物质生活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对文学却是精益求精。”——(《钟山》副主编贠淑红)

作品评论

“《有生》的重要性体现在胡学文作为一位成熟的、取得很高成就的乡土书写者,通过正面讲述百年中国乡村的《有生》,把我们带入了中国乡土文化的深处,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历史的“前史”,集中体现了胡学文在乡土经验方面充分的积累和理解、思考的与众不同。尤其是《有生》对乡村生活细节的书写,既逼真,又有想象力,还有它体现出的胡学文强大的叙事能力,所以《有生》是“一部有成就的写作”,它让我们直面这样的“难题”:百年中国乡村还有哪些可写的内容。”——(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

“《活着》对死亡的态度是被动承受,而《有生》是主动反抗。小说中的祖奶说过这样的话:死去的家人虽多,但我要接引更多的婴孩到世上。这是两部小说的一个区别。”——(评论家谢有顺)

《有生》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作者在作品中适当融入了象征、意识流,甚至荒诞等现代艺术手法,使小说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蕴含深刻。如如花对花的迷恋、喜鹊对喜鹊的迷狂、乔石头筹建祖奶宫等等,无不带有象征、荒诞甚至寓言色彩。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塑造了人物形象,又大大拓展了小说的疆域,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思想深度,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文汇报评)

“《有生》捍卫了长篇小说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评论家吴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