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1952年——2017年4月5日),原名黄祖强,香港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武侠小说作家,曾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

1952年,黄易出生于香港,中小学时期受其外公影响酷爱看武侠小说,1977年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当老师。1986年11月,他以“黄易”的笔名向《武侠世界》杂志寄出了一篇一万多字的征文《破碎虚空》。一年后,小说刊载成功,深受大众喜欢。从此,黄易走上了武侠小说创作之途。1989年他辞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的工作,隐居在大屿山专心从事小说创作。1991年,黄易为改变武侠小说逐渐没落的局面,遂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黄易后续在1994年和1996年先后创作出版的《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备受追捧,并被翻拍成电视剧。黄易尤其擅长创作科幻小说和武侠小说,其科幻小说代表作有《星际浪子》、凌渡宇系列等;武侠小说作品有《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等。

黄易大学在校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在197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奖项“翁灵宇艺术奖”。2012年,黄易在“2012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中,以玄幻新作《日月当空》的240万元年度版税收入首登作家富豪榜,排名第22位并获得“2012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年度武侠宗师”奖项。黄易小说的创作风格深受金庸和司马翎的影响,擅长将科幻、穿越、武侠三者相融合,形成自己独有“玄幻”风格,并且奠定了网络小说类型的基础。黄易创作的玄幻武侠小说至今在网络文学作家中依然地位极高,影响深远。

2017年4月5日黄易在香港中风逝世,享年65岁。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黄易的:人物生平、人物作品、创作特点、人物成就、人物影响、人物评价、人物轶事等介绍

原名

黄祖强

笔名

黄易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中国香港

性别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1952年

去世日期

2017年4月5日

职业

香港武侠小说家

所获奖项

《星际浪子》《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月魔》《日月当空》等

代表作品

“2012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排名22

毕业院校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52年,黄易出生在香港新界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家中有姐弟三人。父亲是船员,外公是大厦保安,他小时候在祠堂读书,因为成绩不好而没有学校收他。其外公是武侠迷,黄易受外公的影响也热衷于武侠小说。1960年,年仅小学二年级的黄易就看完了卧龙生的《仙鹤神针》,最早看金庸的作品是《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六年级的时侯也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但只爱看开头。后来看王度庐的《鹤惊崑仑》,也喜欢司马翎的小说,认为《檀车侠影》《焚香论剑篇》《剑海鹰扬》是其代表作。黄易因沉迷武侠小说而无心学习,中学期间换了四所学校,甚至被勒令退学过。但在中学四年级的时候,黄易特别喜欢他的美术老师,也由此慢慢地萌发了想当画家的念想,并随着时间推移日渐浓烈。努力学习的他于1973年成功考入香港中文大学艺术,次年对《易经》产生兴趣。1977年,黄易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在九龙一所中学当老师,主教英语和美术。1979年,迁家到大屿山,他在香港艺术馆任二级助理馆长。此后数年,先后学习了掌相、星相、八字、古萧、洞箫。1984年,黄易迷上了电子游戏,尤其偏爱策略类游戏,曾连续每天玩十多个小时,这对他后续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武侠创作

初创尝试

创作初期,黄易的作品主要是以连载的方式在《武侠世界》杂志上发表。1987年,黄易以笔名“黄木”先后在该杂志连载了《破碎虚空》和《飞鹰传奇》,1988年又连载了《荆楚争雄记》和《翻云覆雨》。同年11月,他和博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并从此正式确定笔名为“黄易”。1989年,黄易辞去了香港艺术馆的职务,隐居大屿山专心创作。1992年成立了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同年7月正式出版武侠小说。1992年7月之前,他以冒险与幻想相结合的小说为创作主调,并将其独创的小说类型定名为“玄幻小说”。在1987年到1922年7月这不到六年的时间里,黄易先后创作了22部作品。

创作成熟

1992年7月,他在黄易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首部作品——《翻云覆雨》第二卷。同年8月,聚贤馆1990年版《翻云覆雨》第一卷在黄易出版社、重新出版。此后他开始续写原连载作《翻云覆雨》,并将其续写成了长达29卷的巨著。《翻云覆雨》的拓展标志着黄易进入了新时期,超级长篇是他这一时期写作的突出特色,黄易小说的内容题材也不再是带有科幻意味的“玄幻小说”,而是指向“异侠”。1996年1月,《大唐双龙传》出版。以《大唐双龙传》的篇幅、出版周期、历史思考来看,黄易是当之无愧的“九十年代的武侠棋手”

探索发展

从2001年到2005年,黄易创作并连载了小说《边荒传说》。之后从2006年到2011年,黄易只创作了《云梦城之谜》和《封神记》两部作品。其中《云梦城之谜》的线索比较单一,而《封神记》与其早期的玄幻小说风格相似。2012年,出版了一本玄幻新作《日月当空》,正式将版权授权给网站,并创下了黄易小说在内陆出版的记录。2014年到2017年,黄易又连续出了《龙战在野》和《天地明环》两部连载小说。这在一时期写的三部连载小说合称为”盛唐三部曲",主要以大唐“开元盛世”为背景展开叙述。

因病逝世

2017年4月5日,黄易因中风入院,并于当日病逝,享年65岁。

人物作品

小说作品

书名

出版时间

出版社

《月魔》

1988年11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破碎虚空1:迷宫悟》

1988年12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破碎虚空2:神魔决》

1988年12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破碎虚空:天道惊》

1988年12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上帝之谜》

1989年3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光神》

1989年6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湖祭》

1989年9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异灵》

1989年11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兽性回归》

1990年2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圣女》

1990年4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乌金血剑》

1990年6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超脑》

1990年7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荆楚争雄记》

1990年7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超级战士》

1992年3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超级战士:续集》

1992年4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浮沉之主》

1992年7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尔国临格:上卷》

1995年7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尔国临格:中卷》

1995年10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尔国临格:下卷》

1995年11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诸神之战:上卷》

1996年7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诸神之战:中卷》

1996年9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诸神之战:下卷》

1996年11月

香港博益集团出版有限公司

《翻云覆雨》

1992年连载到2006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幽灵船》

1990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惊世大预言》

1990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龙神》

1991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域外天魔》

1991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文明之谜》

1991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迷失的永恒》

1991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魔女国》

1991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灵琴杀手》

1991年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大剑师传奇》

1992年连载到1994年

黄易出版社

《时空浪族》

1994年

黄易出版社

《寻秦记》

1996年7月

黄易出版社

《星际浪子》

1994年连载到1995年

黄易出版社

《大唐双龙传》

1996年1月

黄易出版社

《边荒传说》

2001年连载到2005年

黄易出版社

《云梦城之谜》

2006年

黄易出版社

《封神记》

2008年

黄易出版社

《日月当空》

2012年

湖南人民出版社

《龙战在野》

2014年连载到2015年

黄易出版社

《天地明环》

2015年连载到2017年

黄易出版社

影视改编作品

片名

上映年份

主演

《乌金血剑》

1990年

刘锡明、周慧敏

《大唐双龙传》

2004年

林峯、吴卓羲、杨怡、唐宁、胡定欣

《翻云覆雨》

2006年

林峰、佘诗曼、黄宗泽、陈敏之、郭羡妮

《寻秦记》

2017年

陈翔、郭晓婷、牛子藩、夏楠、赵振廷、陈晨、周文韬

创作特点

黄易的创作很明显的受到司马翎和金庸的影响,他自己也在专访中表示受司马翎和金庸的影响极大。一方面,他借鉴金庸历史武侠小说的写法,另一方面,他袭用了司马翎作品中的人名,以及故事情节的套用。但黄易作为“玄幻武侠”的集大成者,在人物刻画、情节构思、侠文化的内涵等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其最显著的创作风格即他能跨越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并灵活的运用“历史+玄学"模式。另外,他还始终将天道观贯穿到自己的小说当中。

“天道”与武侠

黄易的“天道”包括两个步骤:“体道”和“天道”。首先在“体道”方面,黄易的作品和传统武侠小说一样遵循着“技进乎艺,艺进乎道”的套路,他塑造的人物与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前辈或风清扬老前辈等大致相似。再是“天道”方面,黄易将以前武侠小说中绿林好汉对权位、金钱和武功的追求改变为对天道、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武侠的奇幻世界里融入自己对生命存在的思考。黄易认为,只有武侠小说才能让生命达到最浓烈的境界。在他的武侠小说中,他主要通过传统文化中的诸子和玄学来表现提示天道,从而探索生命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黄易第一本探讨武学与天道的武侠作品是《破碎虚空》,他对这部小说很满意。黄易认为《破碎虚空》是武学与天道融合的最高境界。他在《文明之谜》中曾说:“星体在宇宙浩瀚无边的空间里只占微不足道的位置,虚空才是宇宙的本质,星体不断起始生灭,虚空却是恒久不变……禅偈曰:‘明还日月,暗还虚空。’我们只看到发亮的星体,以为那才是宇宙的代表,其实虚空才是宇宙的真我。《破碎虚空》,只有当虚空破碎时,我们才能超脱宇宙,脱茧而出。我的小说《破碎虚空》便是由此而生。”

科幻与武侠

黄易与文学结缘,始于武侠小说。第一部武侠小说《破碎虚空》刊载成功促使黄易走上武侠小说创作之途。但当时武侠小说的市场几乎被金庸和古龙占据,黄易老板李国威建议他写科幻小说,于是科幻小说《月魔》面世。但当时倪匡的科幻小说大行其道,黄易突发奇想,将武侠与科幻结合,融入东西方宗教和玄学的神秘色彩,并有意识的将小说电子游戏化,结果大受读者追捧。

《星际浪子》中,黄易将故事场景延展到星际空间,置于正反平行空间结构中,人物方舟与外来者展开搏斗的动作设计将科幻与武侠相结合。联邦主席姬慧芙与方舟,前者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后者是个人自在的"浪子游侠”,两类人物形象深度融合,开创了武侠新格局。

历史与武侠

在创作过程中,黄易借鉴了金庸小说中武侠与历史相结合的写法,但不同于金庸、梁羽生等人将历史游于江湖之外,黄易笔下的历史与江湖完全融合为一体。黄易认为将历史和武侠高度融合,能使小说具有真实的感觉,没有真实感,读者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在他的小说里,没有门派互斗的江湖世界,直接是与历史人物交锋相对;主角不只是武功在敌人之上,还必须会统领军队,精通战术。这是黄易独创的风格。

《大唐双龙传》以隋代末年为大背景,寇仲只是一个吃不饱饭的小混混,却能成长为一个能和李世民抗衡的主角,影响天下格局。黄易成功的将“武侠小说”和“历史”相互结合。

人物成就

197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奖项“翁灵宇艺术奖”。

在“2012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中,黄易以《日月当空》24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首登作家富豪榜,排名第22位并获得“2012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年度武侠宗师”奖项。

人物影响

对武侠小说的影响

黄易武侠小说的独特而最有魅力之处便在于他将玄幻的元素融入小说中,给武侠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他的小说彻底打破了现代武侠小说以“侠骨柔情”为中心的基本格局。

此外,黄易还扭转了武侠小说文本的主流结构方式。在金庸之后,武侠小说文本篇幅较小,主要是短篇或中篇,而在黄易之后,大众文学作者受其影响常选择超大篇制的文本架构模式。黄易不仅引领了武侠小说中打斗描写套路的时代变化浪潮,还将时代精神问题引入创作当中,使其作品呈现出多元价值取向的对话性的文本特色。

对网络文学的影响

黄易开创了玄幻、穿越和异侠三大流派,这也是当今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流。黄易另辟蹊径,集科幻、武侠、玄学及超自然力量等元素于一炉,开创了玄幻武侠之风。另外,他还将“穿越”这一设定的模式落到实处,为网络小说贡献了一个新起点,黄易也因此被誉为“网络小说的鼻祖”,如今不少网络作家都是模仿黄易起步的。

对影视的影响

黄易的小说备受大众喜欢,其中一共有四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并收到了较高的收视率,分别是:《乌金血剑》《寻秦记》《大唐双龙传》及《覆雨翻云》。其中,《大唐双龙传》一共被改编过两次。另外,他的作品还为影视剧提供了中的“穿越”元素和“双男主”模式两条创作思路。

人物评价

台湾师范大学林保淳教授:《大唐双龙传》此书最引人瞩目的是有关战争的描写,无论是陆战、水战、平原战、森林战、攻城战、防守战,都描写的历历如绘,激烈而精彩,可谓是开武侠小说中从未有过之奇。

台湾《皇冠杂志》1991年第75卷第1期3月号对黄易有这样一段介绍:黄易,堪称当今香港文坛的奇人!黄易,是继倪匡之后,急速窜升的科幻小说新巨匠!黄易的小说绝对绝对不可不看!

聚贤馆出版社出版人赵善琪:作家黄易近年来冒升迅猛,所著玄幻小说,及异侠小说极受欢迎,甫出版便成为畅销书,超自然搜奇之《惊世大预言》更创下了一个月内连续再版的骄人纪录。

学者韩云波黄易的玄学并不是魏晋玄学中儒道结合的折学之玄学,而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科玄论战,中与科学相对立的玄学。结合黄易的作品来看,就是涉及超物理的或超经验的某些事物,从外表上看是深奥晦涩难于理解和接近的,从内在看则又具有本体论道,的性质,因而具有总体性和根源性。这里的玄学,把玄幻小说:叙事领域拓展到地球甚至宇宙的命运层面,造成一种时空无限、生命无限的叙事奇观,进而成为文艺奇观层面上的幻。

演员古天乐曾发文缅怀黄易:“时光飞逝,我十分尊敬的作家黄易老师,转眼之间已经离开了三年。不过,他的精神已经注入了作品之中,永存大家心中,相信每位喜欢老师的读者,都会像我一样永远怀念他。”

人物轶事

不同的道路

1977年,黄易去丁衍庸老师家上课,当日老师身体不适便睡觉休息了,老师醒来后执意要画画,于半晌时间画下了《午觉册》,并送给黄易珍藏。黄易在看到《午觉册》后,察觉自己无法成为像他那样的艺术家。在黄易看来,丁衍庸是天才,而自己则不是。所以,他走上了与自己艺术专业不同的路,转战小说创作。

被金庸和古龙逼得写玄幻武侠

黄易最尊敬的两位武侠大师是金庸和司马翎,他的写作风格受司马翎影响,金庸和古龙则“逼”他走入玄幻武侠领域。因为当时武侠小说的市场几乎被金庸和古龙占据,黄易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投稿之后,被积压了很久没人理会,所以黄易的老板李国威就建议他去写科幻小说,黄易则废寝忘食,用一星期的时间完成了第一部科幻作品《月魔》,也从此开始了黄易对玄幻小说创作道路的探索。

经常被留级,开除

黄易虽然创作了很多经典科幻著作。但是少年时期的黄易成绩相当不好,并且经常被退学或留级。黄易后面转到新开设的学校读书,第一次的作文就不合格。作为一位文学大师来说,很难有人相信曾经他的作文也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