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简介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
汉哀帝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月17日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
公元6年,刘衎病逝,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
关联年号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年号 | 纪年 | 庙号 | 名字 | 即位时间 | 即位年龄 | 在位 年数 | 死时 年龄 | 世系 | 备注 |
建武 | 公元25 | 世祖 | 刘秀 | 25 | 32 | 33 | 64 | 汉高祖九世孙,父刘钦为南顿令 | 新莽末年起兵,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
建武 中原 | 公元56 |
永平 | 公元58 | 显宗 | 刘庄 | 57 | 30 | 19 | 48 | 光武帝 第四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建初 | 公元76 | 肃宗 | 刘炟 | 75 | 18 | 14 | 31 | 明帝 第五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元和 | 公元84 |
章和 | 公元87 |
永元 | 公元89 | 穆宗 | 刘肇 | 88 | 10 | 18 | 27 | 章帝 第四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元兴 | 公元105 |
延平 | 公元106 | 孝殇 皇帝 | 刘隆 | 105 | 1 | 1 | 2 | 和帝少子 | 即位时,生仅三个月,在位时间实际八个月 |
永初 | 公元107 | 恭宗 | 刘祜 | 106 | 13 | 20 | 32 | 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 | 殇帝死,邓太后策迎刘固进宫,为和帝嗣 |
元初 | 公元114 |
永宁 | 公元120 |
建光 | 公元121 |
延光 | 公元122 |
永建 | 公元126 | 敬宗 | 刘保 | 125 | 11 | 20 | 30 | 安帝子 | 原封太子,后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宦官孙程立以为帝 |
阳嘉 | 公元132 |
永和 | 公元136 |
汉安 | 公元142 |
建康 | 公元144 |
永嘉 | 公元145 | 孝冲 皇帝 | 刘炳 | 144 | 2 | 1 | 3 | 顺帝子 | 在位时间实际五个月(以皇太子嗣位) |
本初 | 公元146 | 孝质 皇帝 | 刘昝 | 145 | 8 | 2 | 9 | 章帝玄孙,父渤海孝王刘鸿 | 冲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昝进宫,封建平侯,即位 |
建和 | 公元147 | 咸宗 | 刘志 | 146 | 15 | 22 | 36 | 章帝曾孙 | 质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志,立为帝 |
和平 | 公元150 |
元嘉 | 公元151 |
永兴 | 公元153 |
永寿 | 公元155 |
延熹 | 公元158 |
永康 | 公元167 |
建宁 | 公元168 | 孝灵 皇帝 | 刘宏 | 168 | 13 | 22 | 34 | 章帝玄孙 | 桓帝死,无子,窦太后与窦武迎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 |
熹平 | 公元172 |
光和 | 公元178 |
中平 | 公元184 |
光熹 昭宁 | | (废)少帝 | 刘辩 | 189 | 15 | 1 | 16 | 灵帝子 | 189年九月,董卓废刘辩为弘农王,190年使郎中令李儒鸩杀之。 |
初平 | 公元190 | 孝献 皇帝 | 刘协 | 189 | 9 | 32 | 54 | 灵帝中子 | 由董卓拥立即位,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废献帝为山阳公 |
兴平 | 公元194 |
建安 | 公元196 |
延康 | 公元220 |
纪年对照
西汉年号
纪年对照表 |
年号纪年 | 公元纪年(阳历) | 元始纪年(农历) | 干支纪年 |
元始元年 | 1年 | 1岁年 | 辛酉年 |
元始二年 | 2年 | 2岁年 | 壬戌年 |
元始三年 | 3年 | 3岁年 | 癸亥年 |
元始四年 | 4年 | 4岁年 | 甲子年 |
元始五年 | 5年 | 5岁年 | 乙丑年 |
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元始元年竟然与公历纪元的元年在时间上大致相当,但必须明确一点:公元纪年是阳历的,而中国皇帝年号纪元则是农历的,农历的“朔望月(阴历月)”与公历的“月(阳历月)”不是一个概念。
相同使用
玄始(412年十一月-428年十二月),或作 元始,十六国时期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年号,共计16年余。
根据《吐鲁番文书》中自北凉玄始十三年起出现相当于十三、十四年的夏国真兴六、七年年号,已经被认为是沮渠氏北凉在玄始十三年(424年)奉夏正朔的结果。同理,北凉亦奉夏国的承光年号。甘肃出土的塔有“承阳二年嵗在丙寅……”字样。由于丙寅为承光二年的干支,所以学者怀疑史籍记载承光为承阳之错误;即使承光没有错误,北凉是用了同韵意义相近的阳字代替了光字。后来北凉奉北魏正朔时,遵照谐音,将“延和”和“太延”分别改作“缘禾”和“太缘”。
纪年对照表 |
年号纪年 | 公元纪年 | 元始纪年 | 干支纪年 |
元始元年 | 412年 | 412岁年 | 壬子年 |
元始二年 | 413年 | 413岁年 | 癸丑年 |
元始三年 | 414年 | 414岁年 | 甲寅年 |
元始四年 | 415年 | 415岁年 | 乙卯年 |
元始五年 | 416年 | 416岁年 | 丙辰年 |
元始六年 | 417年 | 417岁年 | 丁巳年 |
元始七年 | 418年 | 418岁年 | 戊午年 |
元始 八年 | 419年 | 419岁年 | 己未年 |
元始 九年 | 420年 | 420岁年 | 庚申年 |
元始十年 | 421年 | 421岁年 | 辛酉年 |
元始十一年 | 422年 | 422岁年 | 壬戌年 |
元始十二年 | 423年 | 423岁年 | 癸亥年 |
元始十三年 | 424年 | 424岁年 | 甲子年 |
元始十四年 | 425年 | 425岁年 | 乙丑年 |
元始十五年 | 426年 | 426岁年 | 丙寅年 |
元始十六年 | 427年 | 427岁年 | 丁卯年 |
历史大事
• 元始元年:1、王莽加爵“安汉公”。2、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封孔子后裔均为褒成侯。
• 元始三年:东汉史学家班彪出生。
• 元始五年:1、汉平帝病死,王莽代行皇帝职务。2、西汉皇太子刘婴(孺子婴)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