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英文名字:Hainan University),又称海大,建校日期是在2007年,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原海南大学联合成立了海南大学。海南大学为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合建的大学,是海南省综合性重点大学。截止2022年10月,该校下设海甸校区(海口市海甸岛人民大道58号))、儋州校区(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城西基础教学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观澜湖校区(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羊山大道52号)4处校区,总占地面积为6066亩。海南大学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

海南大学截止2022年10月,拥有69个本科专业、4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在读学生超过4.2万人,专任教师2600多人。该校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为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海南大学的:学校历史、办学条件、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学校校区、校园环境、学校领导、杰出校友、学校荣誉、学校排行等介绍

中文名

海南大学

英文名

Hainan University

别名

海大

成立日期

2007年

所属地区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

地址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海口市海甸岛人民大道58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教育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省合建高校

占地面积

6013亩(截至2023年4月)

学生人数

全日制学生4.2万人(截至2023年4月)

教师人数

专任教师2700多名(截至2023年4月)

前身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原海南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符宣国

校庆日

每年10月18日

知名校友

韩燕、韩懿莹、郭帆、刘国道

校训

海纳百川,大道致远

校歌

《海南大学校歌》

院校代码

10589

专业数量

69个

学校历史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1954年,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其校址设于广州市。随后,在1956年,机构经过调整,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并受农垦部管理。至1958年5月,研究所迁至儋州,并改称为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1959年7月,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正式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64年,学校研究所扩建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学校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各级组织瘫痪。1969年,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对学校进行了接管。1970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改归广州军区领导,学校被更名为兵团热带作物学校,旨在为兵团培养基层技术人员。1972年12月,广东省恢复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原名称和高等院校体制,并于次年招收工农兵学员。1979年,广东省恢复了学院“文化大革命”前的领导体制。1988年,学校开始实行农业部和海南省的双重领导。1996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原海南大学

1981年,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决定创建海南大学,并向广东省及国务院提交审批请求。1982年,广东省同意成立海南大学筹备委员会。1983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海南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海南大学。1986年11月,师范部从海南大学独立出来,恢复成立海南师范学院。1989年初,医学院独立,成立海南医学院。1990年,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批准海南大学为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1991年,学校设立了理工、农学、经济、法学、文学、艺术、成人教育7个学院,以及社科部、体育部、大学英语部、计算机中心4个公共课教学单位。

新海南大学

2007年8月14日,在教育部批准下,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海南大学合并。次年,学校被列入“211工程”。2011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4年9月,学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成员。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被列为“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20年4月,学校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2022年2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海南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2月,该校共有36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69个。

海南大学学院与本科专业

序号

学院

专业

学制

1

经济学院

金融学

4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2

法学院

法学

/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

4

人文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4年

汉语言文学

4年

传播学学

4年

5

外国语学院

俄语

4年

日语

4年

英语

4年

6

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应用化学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7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生物科学

4年

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年

9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4年

10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4年

11

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

4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年

车辆工程

4年

12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海洋工程与技术

4年

土木工程

4年

建筑学

5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4年,最长不超过7年

13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通信工程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电子信息工程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14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4年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年

软件工程(NIIT)

4年

16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

信息安全

4年

密码科学与技术

4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年

17

热带作物学院

农学

4年

农业资源与环境

4年

18

林学院

林学

4年

园林

4年

风景园林

4年

19

园艺学院

园艺

4年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4年

20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

4年

21

生态与环境学院

生态学

4年

环境科学

4年

22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

4年

动物医学

4年

23

海洋学院

水产养殖学

4年

海洋科学

4年

24

农业农村学院

农艺教育

25

药学院

药学

4年

26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4年

会计学

4年

农林经济管理

4年

物流管理

4年

27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4年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4年

28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4年

土地资源

4年

29

美术与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4年

绘画

4年

30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表演(钢琴方向)

4年

乐表演(小提琴方向)

4年

音乐表演(中提琴方向)

4年

音乐表演(单簧管方向)

4年

音乐表演(双簧管方向)

4年

音乐表演(圆号方向)

4年

音乐表演(小号方向)

4年

乐表演(大号方向)

4年

音乐表演(长号方向)

4年

音乐表演(大提琴方向)

4年

音乐表演(低音提琴方向)

4年

音乐表演(大管方向)

4年

乐表演(长笛方向)

4年

音乐表演(西洋打击乐方向)

4年

音乐表演(二胡方向)

4年

音乐表演(扬琴方向)

4年

音乐表演(唢呐方向)

4年

舞蹈编导

4年

表演(服装表演方向)

4年

31

国际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4年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

4年

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4年

32

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

33

应用科技学院

会计学

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注: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10月,海南大学拥有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海南大学作物学连续两轮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学科12个。

名称

专业

博士后流动站

作物学(1997年)、生物学(2014年)、法学(2019年)、信息与通信工程(2019年)、生态学(2019年)、工商管理(2019年)

注:资料来源

类别

数量

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点

13

法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作物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34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网络空间安全、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林学、水产、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政治学、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

4

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海洋生物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点

1

电子信息

硕士专业学位点

21

金融、国际商务、法律、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艺术

ESI全球前1%

6

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

注:资料来源

类别

学科

学科代码

批准时间

数量

世界一流学科

作物学

0901

2017年

1

国家重点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090102

2002年/2011年

1

植物学

071001

2011年

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培育)

090101

2011年

1

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

特色优势学科(A类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作物学

0901

2017年

1

法学

0301

2017年

1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2017年

1

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

特色优势学科(B类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2017年

1

水产

0908

2017年

1

工商管理

1202

2017年

1

园艺学

0902

2017年

1

植物保护

0904

2017年

1

药学

1007

2017年

1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2017年

1

应用经济学

0202

2017年

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

2017年

1

注:资料来源

优势学科群

牵头学科

学科群名称

对接地方主导特色产业

批准时间

农作物学

热带农业

热带经济作物及食品产业

2018年

法学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产业

2018年

信息与通信工程

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经济产业

2018年

注:资料来源

教学情况

截止2023年3月,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5个)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园林、水产养殖学、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环境科学、植物保护、动物医学、工商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4个)

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酒店管理、行政管理、音乐表演、传播学、应用化学、海洋科学、车辆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药学、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舞蹈编导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个)

诊所法律教育、高级英语、环境经济学、食品工艺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个)

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物理D、诊所法律教育、电视节目策划学、高级英语、环境经济学、材料力学、食品工艺学、细胞生物学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细胞生物学、民事诉讼法学

注:资料来源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3月,海南大学共有专任教师2606人,院士、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4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4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骆清铭

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

杨天若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董勤喜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王宁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骆清铭、罗杰、蔡庆宇、唐朝荣

国家级教学名师

姚建宗、王崇敏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骆清铭、周永灿、姜宏、姚建宗、罗素兰、王崇敏、傅国华、高立志、尹建华、王凤阳、陈庆河、李世杰、王宁、刘谦、周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李勇、罗海彬、胡中民、邵世洋、张家超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骆清铭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骆清铭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张云阁

全国模范教师

王崇敏、邹立刚

全国优秀教师

周永灿、罗邻球、邹立刚

全国先进工作者

罗杰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罗素兰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廖建和、孙绍先、骆清铭、周永灿、姜宏、韩文报、傅国华、杨小波、王崇敏、五中信、姚建宗、罗素兰、刘复生、高立志、尹建华、李德芳、童伟华、蔡东宏、王凤阳、杜锋、金山、胡涛、林国标、李海燕、胡新文、符文英、李嘉诚、李世杰、陈庆河、罗杰、沈重

以上表格信息均来自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海南大学与214所境外友好院校、国际科研机构和高校联盟建立研究合作、学习交流关系,部分具体院校见下表:

国家

院校

加拿大

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

美国

卡罗莱纳海岸大学Coastal Carolina University

巴西

巴西醛保罗大学University of Sao Paulo

澳大利亚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

德国

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Stuttqart U 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法国

佩皮尼昂大学University of Perpignan

瑞典

卡尔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arlstad

坦桑尼亚

桑给巴尔国立大学The State University of Zanzibar

韩国

济州国立大学Cheju National University

日本

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

注:以上信息来⾃海南大学官网“合作院校”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据2023年2月,海南大学自然科学领域共立项项目2226项。海大拥有4项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以及3项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并第一次获得国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

科研平台

海南大学截止2022年10月,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各1个,此外学校还有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5个院士工作站、11个省级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和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基地类别

实验室名称名称

批准/共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直基地

科技部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海南(海南大学)工作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实验室(1个)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口)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

天然橡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绿色智慧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及其深加工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研究站(1个)

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态站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部分)(15个)

李百炼院士工作站、David J Craik院士热带海洋药物院士工作站、Jamal Deen院士工作站、兰玉彬院士工作站、Richard Leaver(李诚)院士工作站

/

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海南省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省科技厅

海南省重点实验室(部分)(14个)

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海南省工程建模与统计计算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科技厅

注:以上信息来自海南大学官网大学官网信息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海南大学图书馆(海甸馆)属海南省建省十周年的重点文化教育项目,面积41242平方米,截至2023年2月,拥有阅览座位3877个,有馆藏文献总量663万册,330万册(纸质文献不含科研用书),333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除此之外,图书馆还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中文数据库,以及SCI、ScienceDirect、SciFinder、EI等著名国际外文数据库。

学术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于1983年12月创刊,为双月刊,由海南大学主办、海南省教育厅主管。该刊物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同时又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并获得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刊物的“南海问题研究”专栏也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还在2021年获得了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期刊类一等奖。从2012年起,为建设高品位的学术专栏,刊物连续推出“中国改革发展研究”“南海问题研究”“启示与理性”“马克思主义研究”“海南文史研究”“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等专栏。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创刊,是季刊,由海南大学主办、海南省教育厅主管。中国外理、工、农、体育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刊物主要发刊范围,提倡科学性、前瞻性、应用性、学术性、原创性。该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奖、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海南省政府出版物政府奖一等奖等奖项。

《热带生物学报》

《热带生物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为季刊,由海南大学主办、海南省教育厅主管。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9年5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更名为《热带生物学报》。该刊于2010年3月开始出版发行,并在2010年后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lnfo)》全文收录,后在2013年8月经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科研成果

海南大学从2008年到2019年,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流动沙丘的固定和绿化用新材料、新结构及其野外实践效果研究,热带水产养殖动物微生物性疾病检测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研究海南大学,高温气固分离陶瓷过滤管材的研制及应用,极值图论的相关度序列理论及其应用等共13个项目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研究,一种补偿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延的新方法,几种鱼鳔的成分分布规律及鱼鳔寡肽的制备技术研究,海巴戟(NONI)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与应用,马氏珠母贝育种和养殖新技术,金、磷酸钙和氧化钛光功能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等共20个项目研究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学校还获得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5项、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2项、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2017年,海南大学的科研成果/专利转化情况有2个,分别为水稻品种特优106海南省区域生产经营权独占许可,以及一种椰子剥衣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2018年的科研成果/专利转化情况有1项,一种共价交联透明质酸气凝胶及其水凝胶以及制备方法。

校园文化

校徽

海南大学

学校校徽由徽志和徽章组成,用盾牌造型作为校徽外形,颜色采用“海大蓝”,代表海南的英文字母“HN”是内部核心标志,与盾牌的U字形结成一体,形成校名英文全称的缩写,标志下方的“1958”是学校创建年份,用大海、椰树衬托,校徽周围是中、英文校名全称。

校旗

海南大学

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颜色是“海大蓝”,校徽与中英文校名上下排列,都是白色字体,中文校名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

校训

海南大学

“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的阐释就是海大人拥有博大的胸怀,秉承开放包容的办学精神和治学理念,面对全人类文化成果都能兼容并蓄,并昭示着海大师生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远大抱负,同时也显示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海纳百川"这一成语起源于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纳”意为容纳;“百川”是指各种江河湖泽。该成语形容海洋深广,能够容纳所有江河湖泽之水,从而象征胸怀与气度的宽广。这一成语内涵三层含义:第一,表达宽容大度的品质;第二,传递招揽人才的愿望;第三,表现培养人才的决心。

"大道致远"一词源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及《文子·上仁》的“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内涵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为人之道方面,鼓励海大师生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付出努力,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其次,为师之道方面,要求海大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广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素养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大义,自重、自爱,自觉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中流砥柱。最后,为学之道方面,督促海大学子秉承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勤奋学习、竞争事业,锐意进取,将自己塑造成具备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强健体魄和坚定意志的国家栋梁之才。

校风

“自强敬业 厚德弘毅”。“自强”,源自《周易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的的运动刚强劲健,读书人更应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同时自强也是成就事业、追求真理的根基与前提。全体师生要具备基本品质,在治学求知、成长成才的正道上,勇猛精进,可成就自我,奉献社会。“敬业”,源自西汉戴圣《礼记 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是对全体海大师生的共同要求,教师要厚培师德,博学笃行、精晓专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校学生也要把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

”厚德”,源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大地气势厚实和顺,读书人也应该涵养德性,容载万物,这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砥砺品德,有良好的道德,追求德业日新、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弘毅”,源自《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须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这不仅是个人成才立业所必备之品格,也体现出”海大人”胸怀梦想、敢为人先,国家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自强敬业、厚德弘毅”,融通古今,内涵丰厚,包括了道德修养、学业追求、理想抱负、意志品格等诸多方面,是海大全校师生员工要一起传承和弘扬的目标境界。

学校校歌

《海南大学校歌》

学校校区

海南大学主要有海甸校区、儋州校区、城西基础教学部、观澜湖校区。

海南大学

海甸校区

海甸校区地处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为海南大学本部。该校区有林学院园林、旅游学院等学院

海南大学

城西校区

海南大学城西基础教学部地处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距海甸校区(校本部)约10千米,占地约500亩。校区主要定位是人文社科类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教育教学基地,有旅游学院、人文传播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7个学院。

儋州校区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位于海南岛的西部儋州市宝岛新村,截止2023年3月,校区占地面积1708.75亩,拥有6个学院,分别是应用科技学院、林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热带作物学院、园艺学院、农业农村,校区拥有教职工400余人,专任教师170余人,13个招生专业,53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

观澜湖校区

观澜湖校区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羊山大道52号,校区用地面积675亩。截止2022年6月,学院设置有国际旅游学院、国际商贸学院、国际影视传媒与设计学院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校园环境

标志建筑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第一标志性建筑是新南门,体现了海南大学“热带、海洋、旅游、特区”四大办学特色。海甸校园坐北朝南,朝向海甸溪,南北朝向的主干道路——纵二路、南门以及广场构成重要礼仪轴线、景观轴线和交通轴线,所以新南门具有重要的精神象征意义,具备鲜明的海大标识功能。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符宣国

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驻海南大学监察专员

郑尉杰

党委常委、校领导

符宣国、骆清铭、梁某、曹兵、叶光亮、郑尉杰、高佃恭、聂清斌、邱锡光、曹宪忠、陈骏、韩淑梅、谭勇、陈明宝、杨志昕

校长

骆清铭

副校长

梁谋、曹兵、叶光亮、高佃恭、聂清斌、邱锡光、曹宪忠(挂职)、陈骏(挂职)

以上资料截止至2023年2月3日

历任领导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院校党委书记

何康

1958~1967

黄星五

1974~1978

吕静环

1972~1974

何康

1974~1978

于光

1978~1981

钟双华(代)

1983~1985

黄宗道

1985~1987

潘衍庆

1987~1993

吕飞杰

1993~1994

陈河楷

1994~1998

马道文

1998~2004

刘康德

2004~2007

院校长

何康

1958~1967

黄星五

1974~1978

肖功久

1973~1974

何康

1974~1978

于光

1978~1981

黄宗道

1981~1991

吕飞杰

1991~1994

余让水

1994~2002

张春发

2002~2004

王庆煌

2004~2007

以上信息截止2023年2月3日

原海南大学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院校党委书记

林施均

1983~1984

季昌邦(代)

1984~1986

林亚珉

1986~1998

许详源

1998~2001

黄国泰

2001~2002

赵康太

2002~2007

院校长

林英

1983~1987

尹双增

1989~1997

许祥源

1997~2001

谭世贵

2002~2007

以上信息截止2023年2月3日

新海南大学

职位

姓名

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黄国泰

2007.09~2010.03

刘康德

2010.03~2016.07

武耀廷

2016.07~2021.08

校长

李建保

2007.09~2018.09

以上信息截止2023年2月3日

杰出校友

学术界

姓名

备注

何康

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奠基人、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首任校长

高扬

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

邓意达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

田洪池

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马玉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研究员

吴紫云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课题组组长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海南大学校友网,截至2023年2月3日,优秀校友众多,仅列举部分

企业界

姓名

备注

王喜雅

凯喜雅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国药器械(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漆桥斌

海南省四川商会副会长

廖广文

前海文旅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东、刘衍英

江西璞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王海兆

北京中税汇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健华

缘道缘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

于桂杰

上海铸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尚松

泰国广垦橡胶(湄公河)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杰

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华控种业科创服务(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耀伦

北京迁移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技术总监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海南大学校友网,截至2023年2月3日,优秀校友众多,仅列举部分

学校荣誉

2012年,海南大学被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高校行列,同年成为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学校之一。

学校排行

2021年,海南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第801到900名,中国位列130名。

2022年,海南大学在全球最佳大学排名1198名,在亚洲最佳全球大学排名359名,在中国最好的全球大学排名14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