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时期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成立后,满清政府于1902年设立译书局和编书处,随后决定将官书局、译书局和编书处并入大学堂管理,这是北京大学设立出版机构的开端,开创了中国大学设立出版社的先河。著名翻译家、思想家严复任译书局总办,文学翻译家林纾任译书局副总办,译书局主要负责翻译“西学”教科书和其他图书,李希圣任编书处总纂,编书处主要负责编纂“中学”教科书。
北京大学出版部时期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设立出版委员会和出版部,1918年出版部成立,并相继出版了《北京大学日刊》《先驱》《国学季刊》等刊物,以及《中国国际法论》(李大钊、张润之),《诗学》(黄节),《西洋伦理学史》(杨昌济译著),《文字学音篇》(钱玄同),《印度哲学概论》(梁漱溟)等教材和学术专著。1952年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出版部改为教材科,停止了出版活动。从1902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出版机构累计出版各种教材讲义和图书600余种。
北京大学出版社时期
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79年恢复建制,正式建社,出版社由校长领导,在出版业务上受国家出版局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被授予首批“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8年再次被授予该称号。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获评“2001年度全国图书版权贸易先进单位”。
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的《中华文明史(共4册)》、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的《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同年年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图书版权输出先进出版单位”、“2007-200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未来之路》、《联想为什么》入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和“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同年北京大学出版社被评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并获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特别奖”、“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010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注册登记为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完成改制工作,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取得了辞书出版的专业资质。201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成立了新媒体团队,分别与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知乎等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2014年-2021年期间,北京大学出版社5次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截至2021年底,北京大学出版社有371名在职员工,其中85人为高级职称,136人为中级职称;51.48%的职工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出版新书约1千种,出版物覆盖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工程技术类、自然科学类等多个领域;出版社每年重新印刷的图书有2700余种次,图书重新印刷率达到60%;每年印制图书的码洋约9亿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中有45%为学术图书,有35%为大中专教材,有20%为一般图书。

机构治理
管理层
职务 | 姓名 |
董事长 | 夏红卫 |
经理,董事,法定代表人 | 马建钧 |
董事 | 钱明星、汲传波、罗新 |
监事会主席 | 柏丹 |
监事 | 唐少强、陈小红 |
参考资料 |
企业架构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12个编辑部、1个全资子公司,5个控股公司。
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架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 编辑部门 | 经管事业部、法律事业部、文史哲事业部、典籍与文化事业部、理科一编辑室、理科二编辑室、社科编辑室、汉语编辑室、外语编辑室、综合编辑室、职业教育编辑室、教育出版中心、电子音像部 |
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部门 | 党委办公室、内控与法务部、行政办公室、总编室(项目办公室)、市场运营中心、教学服务中心、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出版部、储运部、海外合作部、信息中心、数字出版中心、质量管理部、终审室、校对科、北大书店等 |
全资子公司 |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有限公司 |
控股公司 | 北京未名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燕大元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博雅甲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圣大燕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博雅光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参考资料 |
机构业务
教材出版
截至2021年底,北京大学出版社已出版了130多个系列、13100多种的各类大专、中专教材;近400种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的教材;139种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19种教材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类别 | 教材名称 |
教材类出版物 | 博雅大学堂系列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1世纪经济与管理教材,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21世纪社会学教材,21世纪外国文学教材,北京大学数学教学丛书,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北京大学心理学丛书等 |
学术出版
截至2022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累计承担16种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36种国家出版基金年度项目;承担343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承担60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承担21种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类别 | 著作名称 |
一般学术类 | 《全宋诗》《北京大学数学丛书》《中国文化大观》系列、《文艺美学丛书》《北京大学院士文库》《学术史丛书》《北大名家名著文丛》《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中华文明史》《中国儒学史》《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新结构经济学》等 |
文化传承类 | 《全宋诗》《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儒藏(精华编)》《大仓文库粹编》等 |
古籍类 | 《清代经学著作丛刊(第一辑)》《重归文献——影印经学要籍善本丛刊之<仪礼经传通解>》《日本<论语>古钞本综合研究》《清代宫廷大戏丛刊初编(全十册)》等 |
辞书类 | 《杜登德汉大词典》《汉语印地语大词典》《汉语阿拉伯语词典》等 |
数字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数字网络教育出版和知识服务领域分别发布有“博雅云学堂”在线教学平台、“博雅讲坛”大众学习阅读平台、《大学英语》在线教学平台、“博雅学与练”媒体融合资源服务平台,建立相关数据库、在线课程,出版相关新形态教材。
期刊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有8种期刊。
北京大学出版社期刊 |
《经济学》 |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中国俄语教学》 |
《国际经济法学刊》 |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
《大学与学科》 |
《北京数学杂志(英文)》 |
《语言学论丛》 |
参考资料 |
业务成果
2012年-2021年期间,北京大学出版社荣获各种出版物奖项1169项,其中有38项为国家级,638项为省部级。
奖项 | 著作名称 |
国家图书奖 | 《东晋门阀政治》《全宋诗》《比较法研究》 |
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 《中国文学简史》《十三经注疏》《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修订本)》《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
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 《科学防治战胜非典》 |
优秀教材国家特等奖 | 《微分几何讲义》 |
国家优秀教材奖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笔记〉注释》《抽样论》《法学基础理论(新编本)》《光学》《泛函分析讲义》《分析动力学》《广义相对论引论》《化学动力学基础》《结构化学基础》《近代物理实验》《群论》 |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 《法理学》《印度古代文学史》和《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 |
国家电子出版物奖 | 《电脑学校4(只读光盘)》 |
国家电子出版物奖提名奖 | 《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多媒体家庭版)》 |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 《废名集(全六卷)》《中国儒学史(九卷本)》《新结构经济学》《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共六卷七本)》《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版) |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 《中华文明史(共4册)》《科学的旅程(插图版)》《财富论(第一、二卷)》《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d-Wave Superconductivity(d波超导体)》《水基础科学理论与实验》 |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 | 《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纸》 |
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 《中国儒学史(九卷本)》《南画十六观》 |
中国好书 | 《南画十六观》《人间词话七讲》《国粹:人文传承书》《速读新时代》《西方博物学文化》《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 |
参考资料 |
对外交流
北京大学出版社已同数十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百余家出版社建立了业务往来。截至2021年底,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引进4500余项各种版权,引进了《全球通史》《经济学原理》等作品,1995年引进的《未来之路》(比尔·盖茨)的版权合同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共向境外输出版权2500多项,涉及20多个语种,其中《解读中国经济》输出了7个外文版本,。
企业文化
出版社标识

办社宗旨
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

办社模式
立足北大,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经营方针
教材优先,学术为本,建设一流
社会责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至2021年期间向国家上缴税赋累计5.70亿元,向北京大学累计上交利润3.44亿元,向社会各界捐赠图书码洋累计超过1千2百万元;为重大学术文化工程《儒藏》、汶川地震灾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支持抗击新冠疫情捐款;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时向学校捐赠0.58亿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博雅学与练”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发布超过1000种免费数字资源;“北大博雅讲坛”App开放514个免费视频、4387种免费电子图书,举办121场“博雅讲坛”线上讲座;举办118场“博雅大学堂”云课程战“疫”系列公益讲座。
企业荣誉
时间 | 奖项 | 颁发机构 |
1993年 | 全国优秀出版社 | 中宣部、新闻出版署 |
1995年 | 全国先进高校出版社 | 国家教委 |
1998年 | 全国优秀出版社 | 中宣部、新闻出版署 |
2002年 | “2001年度全国图书版权贸易先进单位” | 新闻出版总署 |
2006年 | “2006最具竞争力行业十强” | 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经济日报协会 |
2007年 | “2006年度全国图书版权输出先进出版单位” | 国家版权局 |
2007年 | “2007-200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商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 |
2007年 |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2009年 | 国家一级出版社 | 新闻出版总署 |
2009年 | “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商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 |
2009年 |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特别奖”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 |
2010年 |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 | 新闻出版总署 |
2011年 | “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 | 新闻出版总署 |
2012年 | “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商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 |
2012年 |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 |
2013年 | “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 | 中国版权协会 |
2014年 |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特别奖” | 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2014年 |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2015年 |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特别奖” | 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2016年 | “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2018年 | “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2019年 | “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商务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 |
2021年 | 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 商务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