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它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已发展为一所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华南农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广东农业实验场和附属农业训练所。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病虫害系合并组建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农业部将高校划归广东省管理。

华南农业大学土地总面积8261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57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学校共有101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有在校生5万余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研究生1.2万余人;有教职工3438人,其中专任教师2634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区情况、校友情况、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华南农业大学

英文名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别名

华农

成立日期

1909年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400004554165634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办学性质

公办高校

主管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8261亩(截至2022年10月)

学生人数

50000余人(截至2022年10月)

教师人数

3438人(截至2022年10月)

前身

华南农学院

现任领导

校长刘雅红,纪委书记陈少雄等

创办者

唐有恒

校庆日

11月10日

知名校友

丁毅、赵善欢、郑儒永等

校训

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校歌

《金色的理想》

主要院系

农学院等

院校代码

10564

国家重点学科

作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

专业数量

101(本科)

博士点

14(截至2022年10月)

硕士点

30(截至2022年10月)

本科生人数

38000人(截至2022年10月)

研究生人数

12000(截至2022年10月)

博士生人数

1408人(截至2022年9月)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前

1909年,近代君子唐有恒筹建广东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即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

华南农业大学

1917年,学校改名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4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1926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学院,1931年称为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

华南农学院时期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华南农业大学

1970年,与湖南林学院合称广东农林学院,后于1977年,又改回华南农学院的名称。197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时期

1984年,改制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

华南农业大学

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4年,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5年学校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2019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2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设有25个学院(部),共101个专业。

院系

专业

农学院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林学、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森林保护、旅游管理、草业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园艺学院

园艺、茶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兽医学院

动物药学、动物医学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科学、蚕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

海洋学院

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包装工程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制药工程

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

人文与法学学院

法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日语

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音乐表演)、表演、广播电视编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教育学院

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园艺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

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408人,外聘兼职教师1200人,折合教师总数为3008人。专任教师结构逐渐优化,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42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9.18%;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234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51%。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院士3人,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55人,珠江学者、广东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10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师资力量

类别

姓名

院士

刘耀光、罗锡文、陈勇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刘耀光、杨增明、唐明、秦启伟、刘雅红、冯耀宇、刘健华、储成才、王应祥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田江、罗春玲、徐振林、沈永义、王少奎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田江、王少奎

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罗春玲

“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

邱宝利、王少奎、蒋爱民、雷红涛、徐振林、陈瑞爱、李守军、黄琼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杨洲、廖明、吴珍芳、邓诣群、聂庆华、雷红涛

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廖明、李建国、刘雅红、杨洲

国家级教学名师

曹广福、骆世明、罗锡文、蒋爱民

南粤优秀教师

王少奎、杨洲、夏瑞、万俊毅、吴珍芳、陈乐天、郭霄峰、蒋恩臣、谭砚文、高岚、

珠江学者

廖明、李永涛、章家恩、李守军、吴珍芳、廖红、邓诣群、潘庆华

国家级教学团队

农业机械学教学团队、农科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学科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有101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作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获批10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作物学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1个)

植物学与动物学

ESI排名前1%学科(11个)

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工程学、免疫学、药理学与毒理学

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

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预防兽医学

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1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广东省一级学科攀峰重点学科7个

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6个

生物学、生态学、畜牧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

广东省二级学科特色重点学科4个

金融学、应用数学、应用化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10个

兽医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低碳农业、智慧农业

国家林草局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

林学、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林草局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

植物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5个

植物病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预防兽医学、生态学、作物遗传育种

广州市教育局重点学科1个

林业工程

参考文献:

教学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截至2022年9月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和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含双语)课程1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在线开放课程1门,共计2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1门;省级一流课程92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57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6门、在线开放课程42门,共计130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主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

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风景园林、园林、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茶学、林学、环境工程、动画

国家特色专业(12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艺、农学、茶学、林学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专业(8个)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

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包装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制药工程、动物药学、水产养殖学、园林、茶学、蚕学、森林保护、材料化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

广东省特色专业(30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包装工程、应用化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生态学、园林、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蚕学、林学、植物保护、农学、园艺、茶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制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化学、水产养殖学

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3个)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材料化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生态学、农学、动物科学、林学

广东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4个)

卓越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兽医师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园艺师人才培养计划

广东省重点专业(5个)

农学、动物医学、园艺、行政管理、动物药学

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2个)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动画

参考文献:

学校交流

华南农业大学组织40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05名广东省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及1300多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组成78支全产业链的服务团队,全程全链服务全省10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服务范围覆盖全国490多个县(区),与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4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稳步推进连南“3+1”对口帮扶,进一步深入融入东西部扶贫协作。

华南农业大学截至2022年9月,已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144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227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成立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加入粤港澳高校联盟,获批2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并牵头发起组建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参加首届“中拉大豆育种、生产、产业国际研讨会”,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巴西、墨西哥等高校共建全球首批“中文+农业科教发展中心”,与墨西哥查平戈自治大学启动西班牙语-汉语交换教学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起源于1909年设立的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图书室。1953年原中山大学图书馆、岭南大学农学院图书馆合并分流,并接纳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藏书和设备成立华南农学院图书馆。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已有17个书刊阅览室,阅览座位2469个,馆藏总量达到979.9万册,其中纸本文献272.6万册,电子资源折合馆藏707.3万册。图书馆于2011年1月获得“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2018年7月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020年6月成功申报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文博馆下辖档案馆和华南农业博物馆两个机构,其中档案馆为“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和“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2020年12月被广东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评为全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华南农业博物馆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文博馆共有馆舍面积5464m²,其中档案馆面积2264m²,藏有华南农学院、广东农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三个全宗。截至2020年12月,档案馆馆藏纸质综合档案12.3万卷(件)、人事档案0.53万卷,本科教学评估材料7万余件。农博馆收展各类藏品共13215件(套)。

学术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期刊。1959年创刊,1980年复刊。双月刊;主要报道农业各学科的科研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植物保护栏目为其特色栏目,曾被遴选为中国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并于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6、2008、2010年连续三届荣获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2014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0年获广东省品牌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14、2015年获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主要刊登经济管理、文史哲类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曾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自此进入国内全部主要核心学术期刊阵营,影响因子连年大幅提升突破2,列广东省同类学术期刊之首。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9月,华南农业大学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级科研平台104个,广东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3个。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设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级科研平台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

农业农村部科研平台

农业部兽用疫苗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鸡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南水稻病虫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农业部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南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甘蔗机械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装备研发专业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

教育部科研平台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航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园艺产品保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科研平台

自然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发改委科研平台

广东省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兽医临床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畜禽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农业航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食品安全检测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兽用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服装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土地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昆虫行为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养殖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宠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微生态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山地果园机械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油茶种植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情信息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现代养猪数据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稻移栽机械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林生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动物病毒载体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水土信息无人机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免疫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6项,实现国家科技三大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大满贯”。2021年,学校共获科技成果奖4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创客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级孵化器。

截至2022年2月,华南农业大学共计获得2990项专利,其中包括“一种提高柠檬香蜂草挥发油含量的栽培方法”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热管式内聚光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等众多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另外还有概念车等多个项目获外观设计专利。

华南农业大学在2023年1月12日发布的ESI学科数据全球机构中排名为926位,共涉及16509篇论文(SCI、SSCI论文),被引总次数为246337次,篇均被引次数为14.92次,高水平论文数250篇,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继续保持全球前1‰。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释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技术及应用、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与应用、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畜禽粪便污染监测核算和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关键技术及应用、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综合利用系列技术及应用、鱼藤酮生物农药产业体系的构建及关键技术集成、农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等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枇杷系列品种选育与区域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无烟不燃木基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桔小实蝇种群持续控制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工厂化农业(园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优质肉鸡产业化研究、南方红黄壤土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果菜采后处理及贮运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

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

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不同熟期优质荔枝系列新品种选育和高接换种技术创新及应用、低质速生材制造高品质复合层积材关键技术及应用、高档优质肉鸡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黄羽肉种鸡禽白血病净化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水稻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创新与新品种创制应用、重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种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研发与应用、兽用原料药物和制剂的研制与应用、高产抗逆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应用、荔枝高效安全生产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控释肥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及应用、四元杂交的种猪新品系选育与产业化应用、重大入侵害虫红火蚁种群控制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及克伦特罗等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新城疫预防与控制的研究、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应用、桔小实蝇种群持续控制的基础及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马岗鹅繁殖活动调控和反季节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稻新质型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及应用、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抗菌新药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的药理和应用研究、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与推广、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梗型亲籼系的选育

广东专利奖

一种水稻空间诱变后代的育种方法、高湿粮食集中干燥系统及其干燥方法、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山地果园货运系统、一种检测克伦特罗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与检测前动物组织的制样方法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山地果园索轨运送技术与装备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控释肥料及其产业化、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原学、分子遗传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稻精量播种技术及关键设备、南方红壤地区旱作农业节水耕作及配套技术体系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华南农业大学荔枝科技创新团队、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料控释技术创建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无籽沙糖橘低投入高效益栽培技术图说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高效瘦肉型种猪及其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水禽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荔枝贮运保鲜配套技术推广

中国专利奖

防治椰心叶甲的农药主剂及用其制成的制剂和使用方法、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进步奖

印楝生态林建设与印楝环保农药的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

校徽

华南农业大学

校徽为圆形,以绿色为标准色,由中、英文校名和字母“A”“U”组成。“A”代表Agricultural,以五条曲线组成,象征学科的多样性和学校不断改革发展。“U”代表University,分以两片绿叶的抽象造型,并与“A”的中圆点结合,寓意人才培养、成长成才;图案下方是学校办学起始年份“1909”字样。

校训

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修德”意指修心养德指人们在思想、道德、品行方面的自身修养“博学”源自《中庸》“五之”教导人们要广泛地学习“求实”由成语“实事求是”演化而来强调尊重事实,如实反映客观实际办事或做学问要实实在在,要严谨“创新”意为在博学、求实的基础上破旧立新,勇于开拓新局面新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校旗

华南农业大学

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左上角印有绿色校徽,中央印有中、英文校名。

校歌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歌为《金色的理想》,由原副校长张岳恒作词,岳晓云谱曲,歌词如下:

《金色的理想》

为了绿色的希望,我们汇聚在科学的殿堂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书山登攀我们知难而上

为了金色的理想,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知行合一、自强不息

学海泛舟我们云帆高扬

啊!白云山下——我们播下绿色的希望

啊!珠江水旁——我们放飞金色的理想

今天,我们是奋发向上的芬芳桃李

明天,我们是振兴中华的国家栋梁

我们是振兴中华的国家栋梁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位

姓名

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雅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广东省监委驻华南农业大学监察专员

陈少雄

党委副书记

邓国安

副校长

温小波、咸春龙、仇荣亮

党委常委、副校长

邓诣群、蒋育燕、钟强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丁颖,1957年,任华南农学院院长;

卢永根,1983年至1995年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

骆世明,1992年出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95年到2006年5月任学校校长;

陈晓阳,2006年5月至2019年1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校长;

刘雅红,2014年07月至2018年12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2018年12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校区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有天河五山校部和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共8261亩土地面积,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57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优美环境。

校友情况

学术界

“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邓植仪,中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张巨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焕镛,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广东林学院、中南林学院教授沈鹏飞,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李沛文,农业教育家、农业科学家唐有恒,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蒋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善欢、刘耀光、卢永根、庞雄飞、郑儒永、林鸿宣,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黄耀祥,广西大学副校长陈保善。

商界

霸王国际集团总裁万玉华,惠州市日升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吉阳,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温氏集团总裁温志芬,F5未来商店”联合创始人林小龙,广州创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雅,广州迈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子森,广州雨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及高管韦六三,彰诚草龟创始人沈文昌。

所获荣誉

197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高校;

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地方高校;

2019年,获批成为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依托单位;

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