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上海政法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以及其后的上海法律专科学校。199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合并,成立上海大学法学院。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政法学院。
截止2022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设有两个校区,分别是青浦校区(校本部)和普陀校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947人,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31人。学校设有13个二级院部,有46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
历史沿革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时期
1984年11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委备案,建立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纳入上海市成人高等学校建制序列,为专门从事成人法学教育,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高等学校。学院由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领导,上海市司法局主管,教学上受上海市高教局领导。校址在青浦县野马浜,占地面积200多亩,总建筑面积26580平方米。1990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院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双专科试点。同年,司法部同意在学院成立中国高级律师、高级公证员培训中心分部。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和上海法律专科学校共管时期
1985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法律专科学校,与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学校隶属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领导,上海市司法局管理。主要为上海培养审判、检察、律师、公证、劳改等部门的法律专门人才,为普通全日制高等法律学校,学制3年。1988年,分设法律、经济法、劳改法等3个系和公共基础课部。
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法学院时期
199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合并成立上海大学法学院,开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1998年,开始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
上海政法学院时期
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政法学院。2008年,上海市司法学校整建制并入上海政法学院。
2011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确认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恢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培养工作。
2013年9月,学校被确立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2014年7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学校为“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2015年8月9日,中国首个“‘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政法学院正式成立。2017年2月,学校入选首批留学中国海外预科教育联盟预科中心。2018年6月8日,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2019年5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2022年10月28日,上海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揭牌成立。2023年2月17日,上海政法学院共同组建的上海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成立。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院部,开设46(含继续教育)个本科专业及方向。
学院名称 | 本科专业(方向)名称 |
法律学院 | 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创新班)、法学(调解方向)、法学(民商法方向)、法学(体育法方向) |
经济法学院 | 法学(经济法方向)、知识产权、法学(涉外卓越律师人才培养试点班) |
国际法学院 | 法学(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
刑事司法学院 | 法学(刑事司法方向) |
警务学院 | 监狱学、社区矫正、法学(法庭科学方向)、法学(海外安全管理方向) |
人工智能法学院 | 法学(AI法学方向)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税收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及法律 |
政府管理学院 | 社会学、社会工作(卓越社会管理人才培养试点班)、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心理学 |
语言文化学院 |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产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英语、翻译、俄语 |
上海纪录片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纪录片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摄像方向)、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广播电视学(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班)、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新闻学(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班)、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新闻学(网络传播与融媒体方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司法政工) |
继续教育学院 | 法学、社会工作、工商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 |
体育部 | 法学专业(体育法专业方向)(与法律学院共建) |
参考资料
师资情况
截止2022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000余人,有专任教师531人,外聘教师22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90%;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22人,占比为41.81%;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506人,占比为95.29%。200余名教师具有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资格,其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中青年法学家(杰出青年法学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浦江人才、曙光学者等。一批专家在中国和国际上重要学会、国际组织担任会长、主席等重要学术职务。学校聘请了中国和国际上学术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200余人为兼职、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职称或荣誉 | 姓名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郑少华、闫立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郑少华 |
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 杨华 |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 郑少华 |
上海市杰出青年法学家 | 丁茂中、王文革 |
全国宝钢优秀教师 | 王文革 |
浦江人才 | 肖卫兵 |
曙光学者 | 姜熙 |
注:以上为部分荣誉教师名单 |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10月,学校有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高原学科。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1个学科位列全国第18位(前9%)。有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
上海市一流学科、高原学科 | 法学学科(含国际法学、行政法学、监狱学、金融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2022年位列全国第18位(前9%)学科 | 法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法律、国际商务、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审计、翻译 |
参考资料
教学情况
截止2022年10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首家本科招生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学校“法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括法庭、监狱、律师实务9个虚拟仿真实验,融贯106所实践教学基地10000余项真实案例,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开展“线下线上—校内校外—多主体间”3维互动交替,9个虚拟仿真实验用于38门课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经济学、经济与金融、审计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广播电视编导 |
全国首家本科招生 | 法学专业(人工智能法学方向)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监狱学、社会工作 |
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法学、工商管理 |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 财务管理、社会工作 |
参考资料
学校交流
截止2022年8月,学校已与83所高校或机构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包括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高校,以及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并与部分院校、机构开展“3+1”“2+2”“2+1”海外实习等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项目,参与海外学习、实习项目的本科生人数达到121人。自上海市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启动以来,学校已经连续五年(2018年-2022年)入选该项目。截止2022年8月,学校累计选拔派出59名学生获得“上海市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项目”资助,赴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实习工作。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学术期刊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原名《法治论丛》(2003年改名为《上海政法学院学报》)。《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是中国最早以“法治”命名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之一。
2006年底,《上海政法学院学报》被南开大学科研评价系统认定为政治、法律类核心期刊。在2008年3月15日《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在所属的政治法律类1269种报刊中排名第25名。根据2011年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分析统计,《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在全部法学期刊中位居第31位。连续六届成为上海市优秀学报(第二届-第七届),2018年11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核心期刊(扩展版),2021年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期刊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北大法律信息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超星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复合影响因子”从2021年的2.428上升到2022年的3.192。截止2021年3月,学报已(拟)开设主要特色栏目及专题有“上合组织法治”“新兴权利法律问题研究”“党内法规研究”“《民法典》的解释和适用”“《民法典》背景下的公司法修改”“刑法修正案十一专论”“数字法治”“国家安全法治”“个人信息保护”等。
馆藏资源
学校图书馆创建于1987年,于2010年建成新图书馆大楼并完成整体搬迁,新馆馆舍坐落于河东校区中心位置。
截止2022年12月,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200个。有纸质图书107.63万册,电子图书17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8.17万册,学位论文282.19万册,音视频8467.0小时,135种报纸,25种文献信息资源库。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4月4日,学校有1个外交部培训基地,1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批准备案建设的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3个上海市研究基地,33个校级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称 | 批准部门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 外交部 |
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 | 最高人民法院 |
东北亚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安全研究方向) | 教育部 |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 |
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 | 上海市 |
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
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4月4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其中包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上海哲社规划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等。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内圆中间是红底六边形,有“上政”字样,外环是“上海政法学院”的英文大写。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旗
学校校旗由校徽与校名组合而成。旗面为白色,校徽居左上角,红色校名居中。

校训
“刻苦、求实、开拓、创新”
学校的校训是“刻苦、求实、开拓、创新”,这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上政学术精神的象征。这一校训,注重充分发挥个性特色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努力使学子们感悟思想、升华精神、创新进取、继往开来。反映在立德树人方面,就是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教育大学生知法、懂法、信法、敬法、畏法、守法,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
校歌
学校校歌是《上海政法学院之歌》,薛锡祥作词,冯云生作曲。
《上海政法学院校歌》
作词:薛锡祥;作曲:冯云生
我依恋你缤纷的天地
感受那春天的色彩
我领悟你赋予的尊严
拥抱明镜高悬的信赖
美丽的校园求知的世界
刻苦求实茁壮成才
美丽的校园求知的世界
刻苦求实茁壮成才
啊美丽的上海政法学院
你凝聚崧泽的真情佘山的爱
你是点燃我梦想的今天
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来
啊美丽的上海政法学院
你凝聚崧泽的真情佘山的爱
你是点燃我梦想的今天
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来
你锤炼我擎天的脊梁
支撑那厚重的负载
你熔铸我公正的魂魄
不辱光荣使命的期待
青春的雕塑成长的磨砺
开拓创新雕琢精彩
青春的雕塑成长的磨砺
开拓创新雕琢精彩
啊美丽的上海政法学院
你凝聚崧泽的真情佘山的爱
你是点燃我梦想的今天
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来
啊美丽的上海政法学院
你凝聚崧泽的真情佘山的爱
你是点燃我梦想的今天
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来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葛卫华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刘晓红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潘牧天 |
党委副书记 | 刘刚 |
党委常委、副院长 | 胡继灵 |
副院长 | 郑少华 |
党委常委、副院长 | 罗立刚 |
注:截止2023年5月16日 |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 历任校长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逄世其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代理党委书记 | 1985.07-1987.09 | 李庸夫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校长 | 1986.02-1996.02 |
潘国和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 1989.04-1996.02 | 潘国和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校长 | 1996.03-2000.10 |
上海法律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1989.04-1996.02 | 金国华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校长 | 2001.09-2005.08 |
徐书庵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 1996.02-2001.02 |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 2005.09-2014.06 |
上海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 1996.03-2001.02 | 周仲飞 |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 2014.06-2016.04 |
刘江江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 2001.02-2012.06 | | | |
上海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 2003.07-2012.06 | | | |
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 | 2005.08-2012.06 | | | |
杨俊一 | 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 | 2012.07-2018.01 | | | |
校区情况
青浦校区
截止2023年4月4日,青浦校区为上海政法学院校本部,位于上海市外青松公路7989号。校区主要承担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学习。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在校本部办公。

普陀校区
截止2023年4月4日,普陀校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三源路175号。原为上海市司法学校,2008年,上海市司法学校整建制并入上海政法学院,成为上海政法学院普陀校区。普陀校区是继续教育学院,主要承担对外发展,联系捐赠和捐款,举办校友联络活动,举办学术培训的功能。

学校排名
上海政法学院在2023年软科中国政法类大学排名第6位。
所获荣誉
201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6年学校被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03年到2017年,学校连续八次(第十一届-第十八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2012-2018年,学校连续四届(2010-2011年度、2012-2013年度、2014-2015年度、2016-2017年度)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2020年学校被评为第二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2020年)。
2021年学校被评为2019-2020年度(第二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