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衢州市下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偏南,衢州市西部。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龙游县常住人口为36.72万人。

龙游县地处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龙游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足,四季分明。夏时,龙游境为越地。商周时,建有姑蔑古国。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钱镠以“丘”为墓不祥,由龙丘县改为龙游县。截至2022年10月31日,龙游县下辖2个街道、7个镇、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太平西路28号。

龙游县是浙西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万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年商帮”。龙游县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拥有200多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湖镇舍利塔、余端礼墓等。龙游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游县也是中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截至2021年末,龙游县有国家AAAA级景区龙天红木小镇景区、龙游石窟旅游区、民居苑景区等3个。

龙游县是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传统产业有特种纸、绿色食品、高档家具,战略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为主。2022年,龙游县地区生产总值298.66亿元,在衢州市位列第三,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65∶43.9∶51.5;人均GDP为81937元。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有龙游麻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龙游县的:名称来历、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人口、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人物、城市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龙游县

面积

1143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衢州市西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9°01'56″~119°20'21″,北纬28°44'11″~29°17'52″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浙江省

所属市

衢州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2个街道、7个镇、7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330825

人口

36.72万人(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

方言

龙游话等

GDP

298.66亿元(2022年)

人均GDP

81937元(2022年)

著名景点

龙天红木小镇景区、龙游石窟旅游区、民居苑景区等

邮政编码

324400

政府驻地

太平西路28号

电话区号

0570

火车站

龙游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longyou.gov.cn/外链

名称来历

龙游县原名龙丘,五代吴越王宝正六年(931年),钱镠以“丘”为墓不祥,因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改龙丘为龙游。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夏时为越地。商周时,建有姑蔑古国。

春秋时为越国姑蔑之地。东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姑蔑属楚国。

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太末县,隶会稽郡。

西汉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徐姓族人南迁,龙游成为徐氏的一个重要落脚点迁入,徐姓后衍为龙游第一大姓。王莽即位后(9~24年),更名末治。东汉复名太末;初平三年(192年),析太末置新安县(今衢江区及以西各县)。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又析太末置平昌县(今遂昌县),太末遂专指今龙游县地;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之西为东阳郡,属东阳郡。两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因之。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九年(589年),太末废入长山,长山后改名金华,初属婺州,后属东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州及太末、白石二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州县俱废,并入信安,为信安县地,属婺州。唐贞观八年(634年),析信安、金华复置县,更名龙丘。唐武周垂拱二年(686年),由婺州改属衢州。唐如意元年(692年),析置盈川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衢州为信安郡,属信安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衢州,属衢州。

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钱镠以“丘”为墓不祥,遂改龙丘为龙游。

宋初因之。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有诏讳“龙”字,改名盈川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故名,属衢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衢州改州为路,属衢州路。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改衢州路为龙游府(府治设衢州),隶属龙游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龙游府改为衢州府,属衢州府。

明成化七年(1471年),析清阳乡与金华、兰溪、遂昌县地置汤溪县。

清沿明制。清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兵下金华,龙游县丞弃城而走,清知县张昌期单骑先至,收府库,招抚流亡,龙游纳入清朝版图。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8日,衢州军政分府派兵进入龙游,清知县英厚迎降,龙游属衢州军政分府管辖。

中华民国

1912年,直属于浙江省。1914年,属金华道。1927年,直属于浙江省。

1931年,原浙南红军第十三军成员、共产党员郑秾秘密建立“红二师”,境内有800余人参加。

1933年5月,属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35年8月,属衢县行政督察区。1936年7月,属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属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6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龙游县城,龙游获得解放。1949年6月8日,属衢州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并县运动,1959年12月底,龙游县撤销并入衢县。

1983年7月,恢复龙游县建制,析金华、衢县地复置县,属金华地区。

1984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改属衢州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龙游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偏南,衢州市西部,介于东经119°01'56″~119°20'21″,北纬28°44'11″~29°17'52″之间,东连金华市婺城区,南接丽水市遂昌县,西邻衢江区,北、东北毗邻杭州市建德市、金华市兰溪市。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千米。

龙游县

气候

龙游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回暖早,但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雨热同季,梅汛期雨量集中,出梅后高温干旱;秋季少雨水,经常出现夏秋连旱或秋冬连旱;冬季降温快,有冰冻和降雪。

多年平均气温17.5℃,1月平均气温5.3℃;7月平均气温29.0℃。平均气温年较差23.7℃。生长期年平均333天,无霜期年平均261天,最长达302天,最短为22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76.2小时。0℃以上持续期303天,一般为2月15日~12月14日。年平均降水量1632.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3~8月,6月最多。

地质

龙游县位于江山—绍兴深断裂的两侧。南部属于华夏古陆一部分,北部属于江南古陆一部分。北部经历了晋宁、加里东等构造运动,印支期褶皱最为明显。南部则受两组构造复合影响,呈东西向。燕山期的火山侵入活动形成了仙霞岭,境内的矿产与此有关。晚期的燕山运动导致江山一绍兴深断裂在拉张作用下形成了金衢盆地。喜山期的基性一超基性岩浆活动形成了虎头山岩筒。经过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南北两个不同地层区形成,分别称为华南和江南地层区。地层由老至新均有出露。元古界、古生界分布北部,前震且系陈蔡群分布南部,中新生界南北皆有,白垩系红层,主要分布中部盆地。

地形地貌

龙游县地处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马鞍形。地形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河流。地形以丘陵为主,丘陵占总面积的52%,平原占20.9%,山地占27.1%。主要山脉有仙霞岭余脉、千里岗余脉。境内最高峰位于庙下乡茅山坑,海拔1442米;最低点位于湖镇镇下童村,海拔33米。

水文水利

水文

龙游县境内的河道主要属于钱塘江流域,流域面积1140.7平方千米,占99.8%。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属于钱塘江北源新安江水系,流域面积2.63平方千米,占0.2%。境内河流总长度1427.6千米,河网密度1.3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14.8亿立方米。主要河道有省级河衢江1条,长28千米;市级河灵山港1条,长56千米;县级河芝溪、罗家溪、社阳港、塔石溪、模环溪、士元溪6条,总长143.4千米;乡级河16条,总长1200.2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是衢江,衢江由衢江区盈川潭流出,至湖镇镇邵家村出境,全长28千米,流域面积1053.8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64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灵山港、芝溪、罗家溪等。

水利

截至2021年,龙游县已建成大(二)型水库沐尘水库1座,中型水库高坪桥水库、社阳水库、周公畈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100座、山塘242座,跨区域大型引水灌溉工程2处。其中乌溪江引水工程有11条灌溉干支渠,龙游境内灌溉面积约13.41万亩;铜山源水库东干渠引水工程及15条灌溉干支渠,境内灌溉面积约9.75万亩。其中沐尘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水库库容达1.25亿立方米,每年提供3833万千瓦的电量。

土壤

龙游县土壤总面积147.4万亩,分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5土类,12亚类,43土属,106土种。其中红壤类79.64万亩,占总土壤面积54.03%;黄壤类12.39万亩,占8.40%;岩性土8.54万亩,占5.80%;潮土3.9万亩,占2.64%;水稻土42.94万亩,占29.13%。红壤属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丘陵山地,为多年生经济作物重要土地资源;黄壤土分布600米以上低山,南、北部均有;潮土类分布衢江及其一级支流两岸及江心洲上;水稻土分布境内100米以下河谷平原及低丘岗地,为粮食和一年生经济作物主产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龙游县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截至2019年12月31日,龙游县林地有5.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16%;共有耕地2.17万公顷;种植园用地1.04万公顷;草地0.05万公顷;湿地0.0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96万公顷。

矿产资源

龙游县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资为主,能源矿产匮乏,石煤资源贫乏且已禁采,地热基本处于勘查阶段。截至2020年底,龙游县已发现矿产资源19种,矿床(点)58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9处。金属矿产以铜、铅、锌矿为特色;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普通建筑石料、萤石、砖瓦用页岩岩、磷矿,优势矿产有硫铁矿、普通建筑石料。硫铁矿分布在溪口镇灵山-牛角湾一带,截至2020年底,硫铁矿资源量2207万吨。普通建筑石料矿种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凝灰岩,广泛分布于横山镇、石佛乡及沐尘畲族乡一带。截至2020年底,龙游县保有5家矿山,其中,2家普通建筑石料矿山为大型矿山,剩余3家矿山均为小型矿山。

水资源

龙游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1.16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03亿立方米,均由雨水补给。2021年,龙游县水资源总量为12.6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1450万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52.97升。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龙游县含有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面积达3.8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59.2%,占龙游县总面积的33.2%,域内森林面积超95.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52%;境内有古树名木1265株,涉及香樟、红豆杉、银杏、枫杨等珍贵彩色树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龙游县有野生植物藻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6类,其中藻类2科2种,裸子植物8科17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天竺桂、中华猕猴桃、金荞麦、香果树,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水杉。

动物

龙游县境内有野生动物35种,其中哺乳动物31种、禽类4种,鱼类13科4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画眉、白鹇、勺鸡、白眉山鹧鸪、红嘴相思鸟、豹猫,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

保护地

龙游县拥有一处省级湿地——龙游绿葱湖省级湿地公园,其面积达到2188亩。该湿地公园属于罕见的高山湿地类型,栖息着一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黑麂,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穿山甲、白鹇、苍鹰等。公园内共有1120种植物,分属于207科,其中木本植物有83个科439种,同时草本植物70个科300种。

龙游县

龙游县

龙游县

自然灾害

龙游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寒潮低温、暴雨、台风、地质灾害等。洪涝灾害是最大的自然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4月至8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2年7月1日~4日,普降暴雨,雨量达282.8毫米,境内主要河流、山塘、水库水位猛涨成灾,衢江、灵山港分别超警戒水位2.4和2.51米,沿江两岸村庄被洪水围困。城区大部进水,最深积水3米多,主要街道水深1米多,自来水厂被淹,全城停止供水3天。龙游县20个乡镇全部受淹,397个村受灾,受灾人数达30万人,1.5万人因房屋冲毁无家可归,10人死亡;洪水导致328家工矿企业停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龙游县下辖2个街道、7个镇、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太平西路28号。

龙游县下辖区划

街道

龙洲街道

湖镇镇

小南海镇

詹家镇

罗家乡

庙下乡

石佛乡

社阳乡

东华街道

溪口镇

横山镇

塔石镇

大街乡

沐尘畲族乡

模环乡

参考来源: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龙游县户籍总人口有39.4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9.89万人、女性人口19.5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4%和49.6%,性别比为101.6;乡村人口26.48万人,占总人数的67.1%;城镇人口12.9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2.9%。全年出生人口1823人,出生率为5.59‰,死亡人口3341人,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3‰。截至2022年末,龙游县常住人口为36.72万人,城镇化率为53.37%。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龙游县0~14岁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2.58%;15~59岁人口占60.47%;60岁及以上人口占26.9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20.09%。

民族构成

龙游县是浙江省九个少数民族重点县之一,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以畲族为主。截至2020年末,龙游县汉族占总人口的96.3%,少数民族占3.7%;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有1.12万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3.9%,蒙古、回、苗、壮等31个少数民族人口2150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6.1%;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沐尘畲族乡。

方言

龙游话是龙游县通行的主要方言,属于吴语金衢片。龙游话在龙游县城乡广泛使用。此外,龙游县还有其他外来移民的方言和少数民族的语言。例如,一些人会说温州话、闽南话、淳安话和客话等。温州话主要分布在詹家、湖镇、小南海、庙下和溪口等乡镇;闽南话则主要使用在县南山区的乡镇以及东华街道魏家、龙洲街道的柳村和寺后等村庄。江西广丰话主要分布在龙洲街道和尚桥、方门街、莲湖和小南海镇的吕塘角等地。淳安话则主要分布在东华街道的街路和窑山,罗家乡的缪家,詹家镇的新安,溪口镇的大阳家、大沃口、双港口、杨村和大垄,以及湖镇的新建和联合等村庄。而原籍云和人说丽水话,江山人说江山话,仙居人说仙居话。

宗教信仰

龙游县宗教信仰以佛教、基督教(新教)为主。截至2018年,龙游县共有登记在册的宗教场所45家,其中佛教20家,基督教25家,共有信众1.3万余人。

龙游县部分佛教活动场所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佛教

汉语系

横山镇永丰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脉元村

佛教

汉语系

湖镇三叠岩护国禅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湖镇三叠岩护国禅寺

佛教

汉语系

湖镇镇罗山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湖镇镇大路村北家

佛教

汉语系

灵山毛令公殿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灵山石香炉脚

佛教

汉语系

官谭溪东旗山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官谭溪东旗山寺

佛教

汉语系

官潭龙山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官潭龙山寺

佛教

汉语系

灵山塔山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灵山塔山寺

佛教

汉语系

龙游佛教居士林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东华街道鸡鸣村七弄八号

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龙游县委员会

书记

祝建东

龙游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舒畅

龙游县人民政府

县长

李芝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游县委员会

主席

吴剑锋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05月17日

经济

综述

龙游县是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传统产业有特种纸、绿色食品、高档家具,战略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为主。

2022年,龙游县地区生产总值298.66亿元,在衢州市位列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1.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3.9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65∶43.9∶51.5;人均GDP为81937元。

第一产业

龙游县第一产业以农业、畜牧业、渔业为主。2022年,龙游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11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3亿元。

龙游县农业以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粮食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蔬菜、茶叶等。2022年,龙游县农业产值达10.46亿元,全年粮食产量12.32万吨,油料产量1.54万吨,蔬菜产量15.31万吨。

龙游县是浙江省特色优势畜牧强县,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和牛羊为主,畜禽养殖居浙江省第八位,龙游麻鸡被列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录。2022年,龙游县实现牧业产值11.24亿元。龙游县渔业以淡水鱼养殖为主,养殖品种主要有青鱼、草鱼、花白鲢等常规鱼类和龟鳖、泥鳅、观赏鱼等名优鱼类。2022年,龙游县渔业产值2.62亿元。

第二产业

龙游县第二产业以特种纸、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为主,重点规划了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整体以轻工业为主。2022年,龙游县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78.57亿元,其中:重工业170.32亿元,占45%;轻工业208.25亿元,占55%。主要工业企业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龙游也是浙江山区26县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特种纸产业是龙游县传统优势产业。2022年,龙游县特种纸产业产值达124.78亿元,占龙游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3%。该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金昌纸业每年研发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其主打的人造革离型原纸、相纸原纸、砂纸原纸等新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70%。

高端装备制造是龙游县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高端军民融合装备制造等四个子行业。截至2020年,龙游县共有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共计33家,占该县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4.9%。龙游县建设了龙游超精密制造小镇,集聚了中浙高铁、禾川科技、浙江锠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领军企业。2022年,龙游县高端装备制造产值达34.62亿元,占龙游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14%。

第三产业

龙游县第三产业以国内外贸易、旅游业、金融业为主。

国内外贸易占龙游县第三产业的主导位置。2022年,龙游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52亿元,网络零售额95.51亿元,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1亿元,全年批发业零售额0.80亿元,零售业零售额9.31亿元,住宿业零售额0.60亿元,餐饮业零售额1.21亿元;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6.36亿元,其中,出口54.65亿元,进口11.72亿元。

龙游县是中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2年,龙游县全年旅游总收入20.7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旅游193.1万人次。红木小镇入选了浙江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六春湖入围山区26县“造月工程”名单。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龙游县共有省级开发区一处,即龙游经济开发区。龙游经济开发区是浙江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千米。该经济开发区以高档特种纸、绿色食品和高端家居为主导产业,以高端装备、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区已有食品企业“伊利”和“李子园”入驻,传统美食小吃如“善蒸坊发糕”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开发区的禾川科技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行业的领军企业。截至2021年,开发区共有工业投产企业6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2.59亿元,占龙游县的69.2%;恒盛能源、恒达新材等7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游县有普通高中4所,普通初中1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小学31所,拥有幼儿园56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8.8%,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7.6%;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有516人,初中专任教师874人,小学专任教师146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671人。

  • 浙江省龙游中学

浙江省龙游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创办于1939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名校、全国最佳团日活动单位、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 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综合高中,创办于1956年,前身是溪口中学和湖镇中学。整个校园占地220亩,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教育教学与生活设施,如艺术楼、博览馆、健体馆等。

卫生健康

2022年年末,龙游县共有卫生机构361家,其中医院21家、卫生院15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55张;卫生技术人员2540人,其中,执业医师853人,执业助理医师179人,注册护士1084人。2022年,龙游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1225例,报告发病率为303.22/10万。龙游县主要医院有龙游县中医院、龙游县妇幼保健院、龙游县人民医院。

  • 龙游县人民医院

龙游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总占地42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医院始建于1940年,先后获得爱婴医院、省文明单位、绿色医院等称号。

  • 龙游县中医院

龙游县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成立于1984年,前身为衢县龙游区医院。先后获评“国家级爱婴医院”“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先后获评“浙江省妇幼保健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度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 龙游县妇幼保健院

龙游县妇幼保健院是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医院始建于1984年,前身为龙游县妇幼保健所。医院开设有妇女健康部、儿童健康部、传统医学部等6个业务科室。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游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60家;全年专利授权量127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68件。主要科研机构有衢州市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2022年6月,衢州市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在龙游成立,已集聚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有博士4名、硕士7名,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文化事业

龙游县是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截至2021年,龙游县已建成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3个,农村文化礼堂198个,村文化服务中心64个,农家书屋覆盖100%,特色农家书屋26个、文化广场35个、固定电影放映点42个。龙游县主要文化场馆有龙游县图书馆、龙游县博物馆、龙游县文化馆。

  • 龙游县文化馆

龙游县文化馆是国家一级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于1983年10月正式开馆。位于龙游县龙洲街道文化东路538号,馆舍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设有书画展厅1个,文化剧场1个,舞蹈、音乐、曲艺、书画等培训教室8间。

  • 龙游县图书馆

龙游县图书馆是国家三级图书馆,始建于1984年,位于文化东路534号。设有书库、外借室、报刊阅览室等功能区。

体育事业

2021年,龙游县组织运动员参加了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系列省级赛事,运动员姚羽菲连续两届获得省羽毛球锦标赛女单第一名;举办了2021快乐垂钓钓鱼公开赛(CCF)、中国龙游六春湖山地马拉松赛,承办了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的嗒嗒球、太极拳、舞龙、钓鱼、木兰拳等比赛。截至2021年10月,龙游县已建成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0个,百姓健身房20个,体育小康村升级工程9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8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22年,龙游县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人数为39.4万人,参保率达99.98%;有各类养老机构有15家,床位数2270张,年末在院人数906人,年末特困人员有349人,其中集中供养305人,分散供养44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261人和8701人,其中城镇低保资金支出278.03万元,农村低保资金支出8806.21万元。

人居环境

2022年,龙游县环境空气质量PM2.5浓度年均值为30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89.0%,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水和国控地表水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截至2022年末,龙游县有污水处理厂2座,日污水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7.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地率4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5平方米。

交通

综述

龙游县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交通便捷;地处长三角地区沪杭金发展带上,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交通枢纽,作为沪昆走廊上的浙西县城、金衢丽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衢丽大花园接轨大杭州的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

龙游县已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干线公路为重点,农村公路沟通城乡,与其它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境内所有乡镇实现在30分钟之内上高速公路或国省道。截至2020年底,龙游县等级公路达到1538.7千米,公路网密度134.6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达到79.8千米,一级公路77.3千米,二级公路127.2千米,三级公路45.7千米,四级公路824.4千米;二级及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284.3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18.48%。

高速公路主要有沪昆(杭金衢)、龙丽、杭新景(龙游支线)高速公路,其中沪昆高速公路境内长24.6千米,双向4车道,有龙游一个出口,通往衢州、金华市;龙丽高速公路境内长35.5千米,双向4车道,有龙游南、溪口2个出口,分别通往兰贺线省道和龙丽线省道;杭新景高速公路境内长20.4千米,双向4车道,有龙游北(塔石)一个出口,通往沪瑞线国道。沪瑞线国道过境,境内长30.9千米,双向4车道,其中一级公路长15.8千米,二级公路长15.1千米,通往建德市,衢江区。龙游县另有兰贺线、龙葛线、龙丽线省道过境,其中兰贺线境内长22.5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兰溪市,江山市;龙葛线境内长17.9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兰溪市诸葛镇;龙丽线境内长35.8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遂昌县。

铁路

截至2020年底,龙游县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1千米,铁路网密度6.21千米/百平方千米,复线率69%,电气化率100%。龙游县铁路主要有沪昆铁路、沪昆高铁、衢宁铁路组成。其中沪昆线境内长48千米,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龙游东站(货运)、龙游(客运)2个站,通往衢州、昆明市,金华、杭州、上海市;龙游站(客运)、龙游东站(货运)为三等站,其中龙游站(客运)日均有19列客车停靠,龙游东站(货运)年货运吞吐量130万吨。

航空

龙游县境内暂无在运营机场,根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020年2月28日印发的《浙江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年)(修编)》文件显示,龙游县将建设地方型通用机场。

航运

截至2020年底,龙游县四级航道总里程达到28千米,衢江龙游段四级航道已通航,红船豆枢纽及船闸、小溪滩船闸工程已建成运营,龙游港区桥头江作业区一期已完工。2022年,龙游港吞吐量达到352.89万吨,集装箱8117标准箱。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龙游县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面积15.31平方千米,龙游县262个行政村开通公交线路60条,设置站点1300余个,行政村通达率达100%;城区内有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1个。

人文

综述

龙游县是浙西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万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年商帮”。龙游县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拥有200多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湖镇舍利塔、余端礼墓等。龙游商帮是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剪纸、貔貅舞、麒麟灯舞、硬头狮子等。龙游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12月,龙游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5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34处,县保单位164处;县博物馆收藏文物4258件,其中珍贵文物117件。

龙游县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类别

地址

批次

湖镇舍利塔

古建筑

浙江省龙游县

国保第五批(2001年)

小南海石室

宋至清

古遗址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关西世家

古建筑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绍衣堂和横山塔

古建筑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鸡鸣山民居苑

明至清

古建筑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三槐堂

明至清

古建筑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三门源叶氏民居

古建筑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白洋垅窑址群

东汉

古遗址

龙游县东华街道

省保第六批(2011年)

方坦窑址

古遗址

龙游县东华街道

省保第六批(2011年)

荷花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龙游县湖镇镇

省保第七批(2017年)

余端礼墓

南宋

古墓葬

龙游县溪口镇

省保第七批(2017年)

龙游楼上厅建筑

古建筑

龙游县塔石镇、横山镇

省保第六批(2011年)

志棠雍睦堂

明、清

古建筑

龙游县横山镇

省保第六批(2011年)

石佛探花厅

古建筑

龙游县石佛乡

省保第六批(2011年)

参考来源:

湖镇舍利塔

湖镇舍利塔位于龙游县湖镇镇通济街,是一座以砖仿木的古塔,塔高27.31米。湖镇舍利塔是在北宋嘉祐三年七月(1058年)由江逵重建的。塔身共有多层,每层每面中间设有壶门式壁龛,供奉佛像。塔檐采用了菱角牙子叠涩的设计,层层起翘,具有较大的弧度。每个檐角还悬挂有风铎。塔刹由铁铸成,上面镶嵌着莲花覆钵、瓜楞形宝珠、莲花仰钵以及七重(现存六重)镂花相轮,并通过铁链连接宝盖。湖镇舍利塔在建筑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它采用砖砌演进到砖木结构的设计,使塔的外形更加丰富多样,展现了斗拱、廊柱、平座等富有变化的空间节奏。塔的外部结构完全仿造木构楼阁式结构,枋柱、斗拱、平座、壶门等细节设计精致,比例适度。2001年,湖镇舍利塔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游县

龙游县

龙游县

龙游县

余端礼墓

余端礼墓是“南渡名宰”余端礼的墓穴,位于龙游县溪口镇石墎村周村。墓葬坐南朝北偏东15度,面积约90平方米。该墓为仿南宋木结构房屋墓葬,采用南宋12种不同规格的砖块砌筑和铺设地面。墓四周“香糕砖”铺地面,无其他建筑。墓室为长方形双穴结构,顶部用青石板封盖。墓外形为圆形土包状,并有散水及圆形过道用条砖铺筑。发掘中出土大量仿木建筑构件的砖雕,如柱础、柱子、枋等。另有一方墓志详述余端礼的生平。余端礼墓是浙江省发现的首例南宋高档墓葬,对研究南宋丧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余端礼墓于1997年被公布为“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余端礼墓被列入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龙游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0项。截至2021年,龙游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

项目名称

级别

申报单位

项目门类

公布时间/批次

皮纸制作技艺(龙游皮纸制作技艺)

国家级

浙江龙游辰港宣纸有限公司

传统技艺

2011年(第三批)

龙游莲子酒酿造技艺

省级

浙江硒莲液富硒科技有限公司

传统技艺

2023年(第六批)

龙游小辣椒制作技艺

省级

龙游县铜鸟食品厂

传统技艺

2023年(第六批)

清明祭祖灯会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民俗

2012年(第四批)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三门源古民居营造技艺)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技艺

2012年(第四批)

龙舞(滚花龙)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舞蹈

2012年(第四批)

徽戏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戏剧

2012年(第四批)

金华道情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曲艺

2009年(第三批)

畲族婚俗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民俗

2009年(第三批)

草龙(横山稻草龙)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舞蹈

2009年(第三批)

婺剧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戏剧

2009年(第三批)

麒麟灯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舞蹈

2009年(第三批)

小儿走马灯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舞蹈

2009年(第三批)

脱节龙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舞蹈

2009年(第三批)

龙游发糕制作技艺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技艺

2009年(第三批)

龙游宣纸制作技艺

省级

浙江龙游辰港宣纸有限公司

传统技艺

2009年(第三批)

硬头狮子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舞蹈

2007年(第二批)

貔貅

省级

龙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传统舞蹈

2007年(第二批)

参考来源:

龙游皮纸制作技艺

龙游皮纸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浙江龙游的皮纸制作技艺,发源于浙江龙游,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原料是山桠皮、野棉皮和青檀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流程,共有砍条、蒸料、剥皮等30多道工序;成品制成流程包括榨料、皮料下槽、划槽等工序。制作过程需要使用50多种不同功能的工具,例如山刀、刮皮刀、蒸锅等。龙游皮纸制作全靠手工艺人的肉眼观察和手感经验来把握,例如在捞纸的过程中,他们只能依靠眼观和手感来调整帘床入池的深浅和打起的浪花大小,以保证成品纸的质量。除了制作普通皮纸,这种技艺还可以加工出画仙纸、笺纸、国色纸等30多种不同品种的纸,广泛应用于书画、装帧和包装等领域。2011年,皮纸制作技艺(龙游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横山稻草龙

横山稻草龙是龙游县传统舞蹈,源自南宋时期。传说始祖王烽梦见天上的龙告诉他,要在八月十五舞草龙来解除大旱。王烽按照梦中的形状,带领族人赶制草龙,并在中秋月圆之时舞起了龙灯。果然,下起了大雨,年谷禾丰收。为了纪念天龙的赐水和祈求风调雨顺,族人们每年八月十五舞龙闹中秋,并用祭品如猪、牛、羊等扎成灯以感谢天龙之恩。草龙的长度大的可达26米,小的约10米。主要表演套路有“盘龙”“翻江倒海”“走八字”“头尾相应”等。横山稻草龙于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民俗节庆

清明祭祖灯会

清明祭祖灯会是为了纪念徐偃王而举办的传统活动,起源于龙游县社阳乡大公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包括祭祖和花灯展示两个部分。在活动中,每家都要制作一盏花灯,一般从春节后开始准备。花灯的种类有人物灯、动物灯、植物灯,还有花篮、绣球、长生灯、如意灯等。清明节早上,家家户户将花灯展出在大公殿内外,晚上则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随后进行大规模的灯会巡游。清明祭祖灯会保留了古代农耕祭祀的仪式,展示出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传承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三月三畲族风情节

龙游县沐尘畲族乡畲民在每年三月三日,有对山歌和舞蹈表演习俗。当地畲民大多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广东和福建等地为避战乱,经浙南、浙西南辗转而来。沐尘畲民分布在沐尘、双溪、社里、康源等地。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活动包括山歌对唱、敬茶歌舞、畲族婚礼等内容。演出作品有《木拍灵刀舞》《敬茶舞》《畲山听樵》《畲家排歌》等,另有畲族婚礼演示等民俗活动。

龙游县

饮食

龙游县的主食是米饭,菜肴以蔬菜为主,并搭配豆制品、禽蛋、鱼肉等。当地有制作各种干菜和腌制品的习惯。龙游县的居民喜欢饮用家酿的米酒。他们还有烧粥捞饭的习惯。在烹饪时,通常会加入适量的水,当米粒煮到七成熟时,用笊篱将其捞出并放入饭体中,然后放入灶前的灰塘里,利用炭火的余热进行煨熟以保温。剩下的米饭可以用来炖成稀饭。这些烹饪方式和习惯是当地农家传统的做法。特色美食有龙游发糕、龙游石窟饼、龙游米糊等。

龙游发糕

龙游发糕起源于明代,因其独特的风味和精美的制作而闻名,也因其音谐“福高”而象征着吉利,逐渐成为节日美食。过年过节时,每家每户都会蒸制发糕作为点心或馈赠亲友,展现出独特的风情。发糕的花色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红糖糕和青糕。龙游发糕色泽晶亮如玉,孔细似针,口感糯而不粘,甜而不腻。

龙游米糊

龙游米糊是龙游县代表性汉族特色小吃,被称为“龙游第一糊”,一直是当地居民早餐的主打食品。制作时,将米粉水放到大锅上,加入丰富的底料,肉丝和榨菜,然后将其都铲下来出锅。

特产

龙游县土特产品有龙游小辣椒、志棠白莲、银丝粉干、龙游乌猪、龙游麻鸡、开洋豆腐干等。

龙游小辣椒

龙游小辣椒是龙游县传统蔬菜产品。在乾隆、嘉庆、道光年代,龙游小辣椒由农家自行种植,并制成酱辣椒成为家庭中常备小菜供自己食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龙游有“王正丰”“广和”等6家私人酱坊加工龙游小辣椒,年产量约10000至15000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游小辣椒有似辣非辣,开胃戒腻,味美可口的特点,含胡萝卜素,抗环血酸等营养成分多种。

志棠白莲

志棠白莲是中国四大名莲之一,具有子粒较大、肉质厚、色泽白等特点。它是一种含有丰富硒元素的莲子,在历史上与福建建莲和湖南湘莲齐名,曾是清朝时期的皇室贡品。其中,被称为“太空白莲“的高品质种类曾在2003年和2005年的省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龙游莲子酒

龙游莲子酒是采用龙游县传统手工酿酒技艺酿制而成的产品,以本地盛产的莲子为主要原料,并采用68味中药作为酒曲,加入大小麦等谷物进行酿造。酿造过程分为蒸煮、发酵、蒸馏和储存四个流程,包含了16道工序,如采摘、择料、清洗和蒸馏等。稻秆被用作培菌床,通过交叉镂空堆积进行培养。

风景名胜

综述

龙游县是中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产品以景观型旅游为主,体验型旅游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21年末,龙游县有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AAA级景区7个。

龙游县主要景点

国家AAAA级

龙天红木小镇景区、龙游石窟旅游区、民居苑景区

国家AAA级

姑蔑城生态园景区、龙游花海景区、天池荷花景区、石墎景区、三门源民俗文化小镇景区、漫行大街景区、龙游县吴刚茶博园

*仅列代表性景点,参考来源:

主要景点

龙天红木小镇景区

龙游红木小镇位于浙江省龙游县湖镇镇曹垅村,总规划面积达3.5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小镇采用“制造基地+文化旅游+OTO+现代循环社区”的模式,是集家具制造、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务服务、生态居住等特色于一体的综合小镇。整体布局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块,包括吉恒家具制造基地、中国红木家居文化园、木都商贸区和文化创意园。主要景点有文化园送子观音、太母殿、育恩堂、志诚楼、万姓宗祠和紫檀宫等。2017年底,龙游红木小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龙游县

龙游县

龙游县

龙游县

龙游石窟旅游区

龙游石窟旅游区是一处古代人工开凿的石质洞窟型文化遗址旅游景区,位于龙游县城北部。龙游石窟最早见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的文字记载,年代不晚于西汉时期。1992年,当地4位村民借用水泵连续抽水17天,抽干了一口“无底塘”,使龙游石窟得以露天展示。龙游石窟占地0.38平方千米,分布着36个洞窟,每个洞窟面积在1000至3000平方米之间。洞窟由矩形洞口开始向下延伸,高约30米,顶部呈“倒斗形”,内部有矩形水池和巨大的鱼尾状石柱。洞内四季如春,拥有原始洞口、1至5号洞窟、竹林禅寺和江心洲体育运动休闲娱乐园等众多景观。1号洞西壁上的岩画可追溯到3万年前至新石器时期。3号洞南壁上散布着许多线刻符号,与新石器时期原始瓷器底部的纹饰风格相一致。2号洞南壁上的巨型文字符号与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上的符号风格相匹配。2003年,龙游石窟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龙游县

龙游县

龙游县

龙游县

展开

民居苑景区

民居苑景区位于龙游县东华街道宝塔路,是一处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展示龙游古代建筑艺术。该景区始建于1991年,搬迁复建了26座古建筑,并建有其他配套设施,于2003年对外开放。景区占地约7万平方米,有被誉为清代龙游十二景之一的“鸡鸣秋晓”。搬迁复建的元、明、清时期的宗祠、府第、民居和店铺等民用建筑,以及石板街、水榭、廊桥、池塘等配套设施与原有的青山、碧树、古塔、江水等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主要景点有滋树堂、龚氏民居、高冈起凤厅等几十处。2013年,民居苑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龙游县

人物

人名

简述

释传灯

(1554~1628年)

俗姓叶,号无尽,又号有门,龙游湖镇镇人。僧人,曾主持重建高明寺,著有《天台山方外志》《幽溪别志》

余绍宋

(1883~1949年)

浙江龙游人,民国时期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

何之泰

(1902~1970年)

字叔通,詹家镇人,水利专家。著有《甘肃洮惠渠工程计划》《考察广西水利报告》《洞庭湖水利问题》等

华岗

(1903~1972年)

又名少峰、西园,笔名林石父、晓风等,龙游庙下乡人,革命家,历史学家。著有《1925~1927中国大革命史》《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等专著17部

邱茂良

(1913~2001年)

龙游溪口镇人,针灸专家,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历任中华全国医学会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出版有《中国针灸治疗学》《内科针灸治疗学》《针灸纂要》等著作

城市荣誉

龙游县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来源

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0年7月29日

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北京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

2021年7月

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7月

2021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

浙江省美丽城镇办

2022年2月

2021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浙江省

2022年3月

浙江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村试点县

浙江省财政厅

2022年4月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