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古称邛都、建昌,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西昌市总面积2882.9平方千米,2021年常住人口为96.3万,有汉族、彝族、藏族等36个民族分布。西昌市下辖25个乡镇(街道),市人民政府驻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大水井12号。

西昌市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北高南低,自然资源丰富。西昌古称邛都,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名自此始。1986年,撤销西昌县建制,并入西昌市。

西昌是全国粮食大县,以葡萄、玉米制种、油橄榄等为特色产业,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工业以钒钛、成凉、太和三大工业园区为工业经济增长主力,构建形成了钒钛钢铁、新材料等产业集群。2021年西昌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4786万元,人均GDP达65743元。

西昌市是攀西地区交通中心,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昌市有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四种交通方式,形成了“一航一铁三纵一横”为主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西昌市文化古朴,民族风情浓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西昌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人口、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重要人物、对外交流、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西昌市

英文名

Xichang City

别名

邛都、建昌

面积

2882.9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南部

地理坐标

27°53'54"N,102°16'14"E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四川省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辖25个乡镇(街道),其中有7个街道,11个镇,7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513401

人口

73.99万人(2021年末户籍人口)

语言

西昌方言

民族

汉族、彝族、藏族、羌族等

GDP

6304786万元

人均GDP

65743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37273元

著名景点

茅坡樱红旅游景区、安哈彝寨仙人洞等

车牌代码

川W

邮政编码

615000

政府驻地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大水井12号

知名高校

西昌学院

机场

青山机场

市树

蓝花楹

市花

三角梅

名称

西昌市根据地理位置命名,取“建昌故地,且位于川西”之意。古称“邛都”。

历史沿革

先秦至秦汉

西昌古称邛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郡治邛都。东汉仍称邛都县。

魏晋南北朝

邛都县名历经三国和魏晋,历时300余年。

北周天和三年(568),西昌置严州。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六年(586年),将严州改为西宁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嶲州,西昌境内仍存邛都、苏祁(西汉苏示)二县。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西昌被南诏政权占领,南诏设建昌府。后大理国袭其建制。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建昌路,以罗罗斯宣慰司总之 。

明至清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建昌路为建昌府,属云南行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府,设军民指挥使司,领守御所四。西昌市境内有守御礼州后千户所,中千户所,打冲河中千户所和前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建昌卫,属四川行都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名自此始。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初裁西昌县并入宁远府,旋又裁府复置西昌县。民国28年(1939年),国民政府在西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辕,西康省政府在此建立宁属屯垦委员会负责治理宁属各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西昌仍为国民政府军盘据,1950年1月1日,国民党政权在昌另组“西康省政府”,妄图阻止解放西昌。

1950年3月2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西昌解放。4月,西昌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西康省西昌专区专员公署成立,西昌县归西昌专署管辖。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西昌县改属四川省西昌专署管辖。1968年,西昌地区成立革命委员会,西昌县归西昌地区革委会领导。

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建制,西昌县改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1979年凉山州人民政府由昭觉县迁驻西昌县。同年,国务院批准以原西昌县城关镇、西郊、小庙、高枧、马道公社及喜德县之四合公社为辖区设置西昌市,1980年1月1日,正式成立西昌市。西昌市、西昌县并存。1986年,撤销西昌县建制,并入西昌市。时西昌县所辖区、乡(镇)全归市辖。

地理

位置境域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介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南北最长约20千米,东西最宽约43千米,东与喜德、昭觉、普格县为邻,南与德昌交界,西濒雅砻江与盐源县隔江相望,西南一角与盐源县金河乡相连,北同冕宁县接壞。。西昌市幅员面积共2882.9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

西昌市

气候

西昌市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冬半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高空为干暖的南支西风气流控制,冬季温暖。西昌市 12 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6至9 月为雨季,降雨集中,全年93%的雨量集中于夏半年。干季,气候干燥,日间午后气温高,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午后地面风较大。雨季,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日温差小,多阴雨、夜雨。

地质

西昌地区处于地轴中段,地轴由基底和盖层所组成:基底地层是由一套变质程度浅一中深的变质岩和火山岩系组成, 安宁河深断裂以东为会理群,以西为盐边群。基底岩系厚度巨大,褶皱强烈,断裂发育,受褶皱控制、发育于复背斜核部的基性和酸性岩体广泛分布,显示了地槽的发展特征。

盖层由震旦纪至白至纪地层组成。地层间间断频繁,厚度不一,是一套浅海相过渡到陆相湖盆沉积。 盖层中褶皱显得平缓开阔, 而南北向断裂却十分发育,造成该区 “ 南北成条,条中有块” 的、由各块体和块间线性构造结合带镶嵌而成的断块构造。

地形地貌

西昌市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腹地,山河展布、北高南低、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安宁河以东的螺髻山,安宁河、雅蓉江之间的牦牛山、磨盘山呈南北走向,安宁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形成山河南北展布、北高南低的地势。境内雅砻江河谷深切,岭谷高差悬殊,最高点在西昌、普格、德昌三市、县交汇处的螺髻山,海拔 4182 米;最低点在雅者江深切河谷的荞地乡桐子林,海拔 1160 米。大箐梁子与新村附近,同属螺髻山脉,相距仅 5一10 公里,地势起伏高差达200-1000 米。

土壤

西昌市土壤随山体高度变化,有规律地呈带状分布。安宁河两侧的牦牛山、磨盘山和螺髻山山地土壤分布:一般在海拔1600-2300 米为山地红壞,2300一2700 米为山地黄棕壞,2700—2900 米为山地棕壤,2900 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土;螺髻山、牦牛山和磨盘山山地紫色岩层出露地段分布着紫色土类;沿安宁河及其支流两岸受近代流水沉积物的影响,发育成冲(洪)积土;安宁河沿山地带的黄水、黄联、裕隆等乡的老冲积台地还残留着冰水沉积红壞土类。

水文水利

西昌市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共有三条河流,分别为安宁河、雅砻江、山溪河和一个湖泊邛海。主河道安宁河、界河雅砻江均为北南走向,山溪河流呈不对称羽状东西展布,东南有断陷湖邛海,沿安宁河宽谷和湖盆周围地下水丰富。西昌是国家最大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西昌市境内已建成洼垴电站、官地电站、呷榴河电站等大中型水电站,已建成佑君500千伏、裕隆±800千伏等大型输变项目。邛海支渠、河西渠等中小型灌区渠系工程基本建成,在安宁河沿岸形成完善的灌溉渠网。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西昌市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境内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富集,具有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截至2022年已探明矿种103种,储量较大的有60种。其中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中型矿床63处。在主要矿种中,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15亿吨,富铁矿4985万吨,居全省第二位;轻稀土氧化物总量103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铜保有储量136万吨(金属量),占四川省总量70%;铅锌保有储量382万吨(金属量),占四川省总量70%;磷矿保有储量22.5亿吨,占四川省总量的70%。矿区附近还有蕴藏丰富的熔剂石灰石、熔剂白云岩、硅石、硬质耐火粘土等矿产地20余处。

西昌市境内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展、分散金属以及非金属矿藏均有分布。金属矿藏有钒钛磁铁、铜、铅、钽、银、镍、钴、金等十多种。其中钒钛磁铁矿储量居首位,达8.969 亿吨。非金属矿有大理石、花岗石、白云母、石棉、褐煤、无姻煤、白云岩、黄连粘士等,其中除黄连粘士分布于黄连关和小庙乡外,其它矿藏主要分布于牦牛山和磨盘山一带。

森林资源

西昌市拥有林地260万亩、占幅员总面积的60.14%,拥有森林14.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69%,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221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0.1392亿立方米,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飞播林区——东西河飞播林区,被称为国家森林城市。

水资源

西昌市全年降水量达1038.7毫米以上,有地面水储量14.3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4.33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截至2022年,西昌市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油樟、润楠、喜树、西昌黄杉、野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1种(金雕、穿山甲、豹、金猫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0种(白琵鹭、雀鹰、白腹鹞、燕隼等)。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主要分布于邛海——螺髻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泸山省级森林公园、牦牛山林区、东西河飞播林区等区域。2022年初,西昌市高海拔地区鸟类及部分湿地鸟类的总数达到200多种,其中高海拔地区鸟类共记录167种,隶属于11目43科(不含湿地调查鸟类),其中鸡形目共调查10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2种,哺乳类14种。

自然灾害

西昌市境内历来自然灾害频繁,几乎年年有灾,甚至一年数灾。西昌市的主要灾害有干旱、冰雹、洪水和地震等。干旱一般为春季干旱和雨季无降雨干旱,冰雹主要集中在4、5月,西昌市在安宁河地震带上,且安宁河地震仍在活动,因此造成西昌地震多发。

生态环境

截至2022年,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增加至34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最大城市生态保护湿地,多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等荣誉。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4月13日,西昌市辖25个乡镇(街道),其中有7个街道,11个镇,7个乡,市人民政府驻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大水井12号。

街道

北城街道、西城街道、东城街道、长安街道、新村街道海南街道、马道街道

礼州镇、安宁镇、黄联关镇、佑君镇、安哈镇、阿七镇、琅环镇、巴汝镇、川兴镇、太和镇、樟木箐镇

四合乡、开元乡、大兴乡、经久乡、裕隆回族乡、高草回族乡、马鞍山乡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西昌市常住人口为955041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82009人,占50.47 %;女性人口为473032人,占49.53%,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90。城镇人口为636367人,占66.63%;乡村人口为318674人,占33.37%。0-14岁人口为196774人,占20.60%;15-59岁人口为617647人,占64.6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0620人,占14.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5442人,占11.04%。

民族

西昌市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36个民族分布,其中世居民族14个。2021年年末,西昌市少数民族人口22.03万人,占总人口的29.8%。

语言

西昌市的方言主要为西昌方言。西昌方言属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昆贵片,具有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①古全浊声母清化,全浊平声声母变为送气清声母,如“旁糖狂穷茶才”;仄声声母变为不送气清声母,如“被桂备住白直”。②平声分阴阳。③辅音韵尾少,入声无辅音韵尾。还具有西南官话的共同特点,即:n-、l-不分,“兰”、“南”同音。西昌话与云南话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云南话没有撮口呼韵母,把普通话撮口呼韵都念成齐齿呼,西昌话与此相同,例如“雨、以”同音。

宗教信仰

西昌市主要信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五大教,西昌市内分布有五个宗教团体,五处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其中,道教有大庙山道观、玉皇殿等6个宗教活动场所;佛教有泸山光佛寺、观音阁等共13个宗教活动场所。

政治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西昌市委员会 书记

马辉

西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余勇

西昌市人民政府 市长

宋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昌市委员会 主席

曾怀阳

参考资料表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年4月16日

经济

综述

西昌市是攀西地区经济中心,是全国粮食大县,以葡萄、蔬菜、花卉为主导产业、玉米制种、油橄榄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形成了七大支柱产业,建立了八大生产基地和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工业方面以钒钛、成凉、太和三大工业园区为工业经济增长主力,构建形成了钒钛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2022年,第三产业的零售业和贸易业得到发展,房地产业呈下行趋势。

2021年西昌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478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2629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92563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39594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65743元。

第一产业

西昌日照充分,雨量丰沛,所处的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土地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地区。西昌是全国粮食大县,以农业硅谷建设为重点,以葡萄、蔬菜、花卉为主导产业、玉米制种、油橄榄为特色产业,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截至2022年,西昌市多个特色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许可认证,西昌钢鹅、高山黑猪、建昌鸭等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形成了“优质稻、蔬菜、水果、花卉、畜禽、烤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建立了“粮食、畜牧、蔬菜、水果、花卉、林产品、烤烟、蚕桑”八大生产基地,建成优质水稻、玉米制种、特色水果、精品花卉、地方水禽、生态畜牧、绿色蔬菜、“1+X”经果林8个万亩优质产业基地,打造以花卉、葡萄等为主的5大现代农业园区。

在西昌,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2020年,西昌葡萄种植规模10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30亿元,户均收入10万元。

202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3016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5520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813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41公顷。

第二产业

截至2020年,西昌市工业形成了以钒钛、成凉、太和三大工业园区为工业经济增长主力,构建形成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钒钛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高端成长型产业集群;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产业发展集群化、规模化效益凸显,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保持稳定,特色工业体系建立完善。2022年西昌市拥有三个工业园区,即钒钛园区省级工业园区、成凉园区、太和园区。各园区建设开发、投融资、货运物流、技术研发、创业园孵化、信息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8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64户。

202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893036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9.0%。2022年1-11月,西昌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0%。炼焦行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7.2%。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铁矿石原矿产产量为573.96万吨,水泥的产量是118.29万吨,发电量的产量是258605万千瓦每小时,机制纸板产量为15650吨。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西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人力资源产业园园区入驻企业54家,实现营业收入26.79亿元,其中规上企业21家,实现营业收入22.55亿元。至2022年,服务业企业奖励代表主要有西昌攀新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凉山州天牛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

2021年,西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3975万元。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63798万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30177万元。西昌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3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19.9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学年度,西昌市共有各类学校346所(其中民办162所),其中:幼儿园190所,小学116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门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专任教师共11101人。西昌学院是西昌市辖区内的一所综合高等院校,专任教师1071人。2016年到2021年,西昌市高考录取人数逐年递增,万人上线率始终列全州第一。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西昌市共有综合文化站23个,包括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中国·西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博物馆、西昌市图书馆、西昌市文化馆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个点,西昌市境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

科技事业

2021-2022年西昌市共在科技上投入经费11.54亿元,占比29.22%。高新技术企业家达到20人,有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医疗卫生

2021年西昌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个数766个,其中医院2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25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936张,其中医院71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86张。全市卫技人员944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10人。西昌市拥有4家三甲医院,分别为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西昌市人民医院。

社会保障

2021年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6.75万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17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3万人。西昌市拥有西昌市农村中心敬老院、西昌市圣家老年服务中心等7家公办、民营养老院和长安社区服务中心、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城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中心机构。

交通

综述

西昌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处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四大城市交叉辐射区域,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城市群中心城市。西昌市目前有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四种交通方式,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了以“一航一铁三纵一横”为主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成昆铁路、G5京昆高速、G108、G248组成南北纵贯线,G348横跨东西线,通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高速公路为运输大通道核心,改变西昌市对外大交通单一局面;青山机场通航24个城市。

公路

截至2019年底,西昌市拥有道路1893.7公里,路网密度达到了721.2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一条G5京昆高速,境内通车里程71公里,五条国道共通车313.033公里,两条省道153.224公里,县道81.605公里,乡道171.546公里,村道886.127公里,专用道路23.482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163公里,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乡镇100%通油路,行政村100%通公路,行政村100%通硬化路。

西昌市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汽车站客运站共有3个,分别是:西昌汽车东站、西昌汽车客运中心站、西昌长安汽车站(西客站),共开通线路65条,其中每日发长途89班次,短途500班次。截至2022年5月,全市辖区道路达1661.195公里(含县道18条,乡道86条,村道370条),其中乡道481.351公里,村道491.512公里,农村公路1237.439公里。

铁路

西昌境内铁路营运里程0.1029万公里,拥有一个高铁站——西昌南站。西昌地区现有既有成昆铁路,设有西昌北、西昌和西昌南、经久、黄联关5座车站,既有铁路总规模70千米,现状路网密度0.027km/km2。

航空

西昌市的青山机场年运送旅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并已开通至成都、昆明、重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福州、济南、深圳、海口、南宁等多地航班。截至2020年5月,青山机场共有7家航司,开通24条航线,通航24个城市;航站楼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设3座登机廊桥;站坪设1个B类机位、10个C类机位和2个D类机位;跑道长3600米,宽45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1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950吨、飞机起降11579架次的使用需求。

航运

西昌市的内河航道里程为0.0058万公里,但水运方面没有大型通航河流及船舶。2021年,西昌市的航运工作主要涉及雅砻江官地电站库区、邛海景区码头及安宁河建设管理工作,以及邛海景区游客泛海游湖观光需求。

公共交通

2020年,西昌市在已有线路基础上,新增对外高速公路客运线路11条;新增城乡客运公交线路3条,分别为西昌至裕隆回族乡、西昌至大箐乡、西昌至阿七乡的城乡公交线路。全市改造市级客运站点3个、乡镇客运站点6个、农村客运公交化线路19条,投放农村公交377辆、乡村客运车辆33辆,新建乡村客运站牌235个,全市85%乡镇通公交,100%行政村通客车。西昌市的公交系统主要由月城公交运营。

文化

综述

西昌文化古朴,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春秋时期建有邛人部落。从秦汉时期设立郡县开始,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截至2022年,西昌市拥有综合文化站2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其古城建昌城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美誉。西昌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境内有汉、彝、回、藏等36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4个,拥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火把节、彝族年、开斋节等节日,非遗“朵洛荷”“达体舞”“阿惹妞”实景火秀等民俗活动,醉虾、砣砣肉、火盆烧烤等特色美食,还有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南红玛瑙等传统服饰和器物。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1月,西昌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大洋堆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个点(西昌地震碑林、高枧汉城遗址丁佑君烈士陵园及牺牲处、东坪冶铜铸币遗址、大通门、安定门(西昌市)、月华知青窑洞群、西昌文昌宫),西昌市境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

  • 大洋堆遗址

大洋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区西南部的经久乡合营村,安宁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大洋堆遗址发现竖穴土坑墓9座、器物坑24座、黄土坑6座、大石墓2座。出土有铜短剑、陶器和石器。大洋堆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遗存以土坑墓为代表,年代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晚商到西周时期;中期遗存以器物坑与黄土坑为代表,年代大体相当于春秋时期;晚期遗存以大石墓和部分灰坑为代表,年代约相当于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前后。2006年5月25日,大洋堆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1月,西昌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项、县级19项。邛都洞经音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邛都洞经音乐

“邛都洞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音乐之一,因其主要用于谈演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邛都洞经古乐唱词丰富乐器多样,声乐经腔主要有赞腔、忏腔、和腔、大腔四种,由正赞或主赞领腔吟诵经文,众和时唱诵结合。曲调又分调子、打谱等多种形式。文场多用洞箫、笛子、笙、大蟒胡,二胡、川胡、板胡、三弦、阮、二星、包锣、铛锣、勾锣、铛子、碰铃、木鱼、梆子等,武场多用大鼓、大钟、大锣、大钹、勾锣、马锣、大铰、苏铰、堂鼓、小鼓、手鼓等,在以谈、诵、唱、念的方式伴奏不同的经文,讲、念时用木鱼击节,唱、诵时以音乐伴奏。西昌是洞经音乐之乡,在西昌城区及川兴、马道、裕隆、太和、礼州等乡镇相聚传习、谈演,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西昌每个乡镇都有洞经组织存在,且极为盛行。2014年,西昌邛都洞经音乐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饮食

西昌市饮食以川菜为主,融合了多民族的饮食特色,例如渔家菜、尔乌山野生菌、裕隆板鹅、西昌火盆烧烤等;还有彝族特有的美食,例如酸菜洋芋鸡、包谷饭、乌洋芋、崖鹰鸡、包腊等。

美食

简述

图片

西昌渔家菜

用酒灌醉新鲜的邛海虾,加上辣椒、花椒、醋等佐料就可以直接品尝。

西昌市

西昌米粉

西昌的米粉以清真味为主的牛羊肉粉最受大家喜爱,鲜汤米粉端上桌后,食客们按照自己的习惯加入不同的配料,不同的人能吃出各种不同的味道。

西昌市

仓街酿皮

仓街酿皮本是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在20年前出现于西昌,以麻辣著称,深受老城人喜爱。仓街酿皮酿皮Q弹,全手工制作,有冷热两种和大中小三种规格,再配上梗皮、面筋和各种调料,酸辣可口。

西昌市

西昌火盆烧烤

西昌火盆烧烤,传承于彝族民俗的“火盆烧烤”,是西昌美食的一大亮点,源于凉山彝族人家平日里粗犷简朴的民间饮食方式。使用炭火烤制,菜品在烤制的过程中吸收炭香,保留烧烤最原生态的味道,是西昌烧烤区别于其他非炭烤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餐饮文化融合的一个典范。

坨坨肉

坨坨肉是彝家人待客的佳品,传统做法非常简单,将砍成拳头大小坨坨状的猪肉或牛、羊、鸡肉冷水煮熟,用簸箕捞出并撒上盐巴来回簸荡,放入漆器盘里即可食用。

参考来源:

习俗

  •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节日,寓意是用火焰驱虫辟邪,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六月二十六日之间举行。节日一般持续三天三夜,人们会围着篝火,手拉着手跳彝族的达体舞,同时享受彝族美食、当地特产、应季菌类水果等。凉山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和四川十大名节,2006年5月20日,彝族火把节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0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批项目”。

  • 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动,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西昌、布拖、美姑、昭觉、甘洛、喜德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

艺术

  • 朵洛荷

朵洛荷,是彝族火把节之舞。彝语“朵”即火,引申为火把,“洛”为唱,它是每年火把节的主要表演项目,是一种仅限女子集体表演的歌舞形式。彝族姑娘会手持黄油伞,身穿彝族传统服饰,在宽阔的草地上,伴着旋律,踩着舞步,哼着当地彝族歌曲,跳起“朵洛荷”。

  • 阿惹妞

《阿惹妞》是西昌彝族的一首情歌,截至2022年已经发展为彝文化风情实景剧,中国第一火秀。《阿惹妞》集“艺术性、民族性、时代性、观赏性”于一体,体现了彝族特有元素:鹰、水、火、山、年等。既体现出彝族男女的刚柔并济,也体现出彝族特有的文化。

地区象征

西昌市的市树是蓝花楹,市花是三角梅。2020年5月21日,西昌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依法定程序最终确定:蓝花楹为西昌市市树,三角梅为西昌市市花。西昌市目前共种有三角梅176917株,蓝花楹20605株。

西昌市

西昌市

风景名胜

综述

西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拥有A级景区12家,是中国攀西地区阳光度假旅游核心区,境内及周边地区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卫星发射基地等众多景区以及以安哈“螺岭彝风”、樟木“茅坡樱红”等为代表的“乡村十八景”。西昌市截至2023年3月31日拥有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4A景区4个、3A景区8个。

西昌市3A级及以上景区名单

等级

景区名称

数量

4A

凉山州西昌市茅坡樱红旅游景区

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

西昌安哈彝寨仙人洞

建昌古城景区

4个

3A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西昌纪念馆

西昌黄联土林旅游区

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

西昌龙泉人家- 书夫彝寨旅游区

红莓人家

西昌市西乡乡凤凰葡园旅游景区

西昌百花深沟景区

中泽橄榄园景区

8个

参考来源:

重要景点

  • 凉山州西昌市茅坡樱红旅游景区

茅坡樱红旅游景区位于西昌市樟木箐镇丘陵村,占地面积5.52平方公里,2020年茅坡樱红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茅坡樱红景区已经形成以樱桃、脆蜜桃、猕猴桃、枇杷、李子、杏子等水果为支柱产业的休闲观光农旅产业园区,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

西昌市

  • 西昌安哈彝寨仙人洞

安哈彝族旅游景区位于西昌市安哈镇,距市区约30公里,是西昌市13个彝族乡镇中唯一的建制镇。以“健身探险游、生态休闲游、民俗风情游”为特色,是凉山又一新兴的原生态民俗风情旅游重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西昌市

  • 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

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境内,是西昌优势资源富集的典型代表,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邛海泸山景区面积86平方公里,邛海面积34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水质清澈,被市民们称为“母亲湖”。泸山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东临邛海,西濒安宁河,南依螺髻山。泸山山顶有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2座古刹,现存的9座寺庙组成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很多游客。

西昌市

  • 建昌古城景区

建昌古城景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市府街,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零关道的中心,人称“蜀滇咽喉”“西南雄镇”。西昌境内,11个古城遗址星罗棋布,年代最早的始于汉晋,最晚的为明清,其中,建于明朝的建昌古城保存最为完好。建昌古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重要人物

人名

简述

颜启芳

字桂山,号半隐山人,四川省西昌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朝考二等。著有《先德录》、《金丹三百首》、《志所乐斋文》、《读说文》、《寤语拾存》。

马骀

(1886年-1937年)

字子骧, 号企周, 别号环中子, 回族, 四川西昌人。近代画家,著有《马骀画问》、《马骀画宝》。康有为、张大千等为《马骀画宝》题词

华品章

(1902年-1937年)

四川西昌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抗日英雄,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追赠陆军少将。

参考资料

对外交流

序号

名称

交流情况

1

凉山州德昌县、冕宁县、喜德县

2022年,凉山州西昌、德昌、冕宁、喜德四县(市)在交通网络、产业、服务等3类12个项目方面进行同城化发展。

2

四川振兴集团

2022年12月29日,西昌市人民政府与四川振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设置西昌国瑞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3

成都市、重庆市

西昌市州委常委、市委书记马辉深入成都、重庆两地有关企业进行考察交流,谋求地企深度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参考资料

重要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旅游局

2006年12月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

国家旅游局

2009年9月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解放军总政治部

2020年10月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

2019年12月

参考来源:

注释

[a]

行辕,读音xíng yuán,民国时期一级机构的名称。

[b]

会理群,1964年谢振西命名,命名地点位于四川会理一带。会理群为一套浅变质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少量变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上与震旦系或中生代地层不整合接触,下与河口(岩)群整合或断层接触。

[c]

盐边群,1936年常隆庆命名,命名地点位于四川盐边县一带。盐边群为浅变质板岩、千枚岩,下有巨厚的玄武岩,上部夹变质砂岩和碳酸盐岩。与上覆震旦系列古六组不整合接触,下部未见底。由下而上分为荒田组、渔门组、小坪组和乍古组。

[d]

雅砻江(yǎ lóng jiāng)为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称多县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青海省、四川省,于四川省攀枝花东区银江镇沙坝村汇于金沙江。河流干流全长1633km,流域面积128120km。

[e]

邛海(qióng hǎi),西昌市内的一个湖泊,水域面积达3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东有东山、尔乌山,南有大箐梁子,西有泸山;湖长11.5公里,最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深处3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