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英文: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缩写:SDNU),简称山东师大,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师范类本科高校,主管部门为山东省教育厅。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示范性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还入选了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2020年,学校入围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山东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校园文化、校区情况、校园风景、行政管理、校友情况、学校排名、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山东师范大学

别名

山东师大

外文名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成立日期

1902年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

地址

千佛山校区(登记注册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占地面积

约3850亩

学生人数

在校生共计33787人,其中本科生25375人,研究生8412人

教师人数

在职教职工共计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2119人

前身

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冯继康

校庆日

10月29日

知名校友

郭旭升 、巩志忠等

校训

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

校歌

《山东师范大学校歌》

主要院系

22个学院(部)

院校代码

10445

专业数量

67个本科专业

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截止到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总计约3850亩,其中千佛山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长清湖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学校下设22个学院(部),1个国际艺术学院,开设本科专业共计67个。学校拥有教职工人数2831人,在校生33787人,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历史沿革

学校成立初期

1902年清廷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标志着近代中国师范教育制度正式建立,章程规定师范学堂分为与中等学堂并行的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并行的师范馆。在此背景下,山东巡抚周馥于同年10月,拨款库银1万两,设立山东大学堂附设师范馆,地址位于济南贡院,由候补道方燕年任监督事。

山东师范大学

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分出,正式成立山东师范学堂。次年4月,根据《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的规定,师范学堂实行优级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两种办学方式,不再附设于大学堂和中学堂之中,师范教育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系统;6月,山东师范学堂由贡院迁至泺源书院,山东抚台拨库银2万两建造校舍,增添设备;8月,师范学堂设立附属小学堂。

山东师范大学

1909年12月,山东师范学堂改为山东全省优级师范学堂,学制5年,开办文理等科,分为一、二、三、四类。其中,国文、外语为第一类;历史、地理为第二类;数学、物理、化学为第三类;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为第四类。此后学校在学制和课程上多次修改,并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人。

1944年,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48年1月改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济南解放后,部分并入华东大学教育学院。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人员与山东省行政干校调出的部分人员,在济南城南关营盘街前济南蚕桑学校旧址筹建山东师范学院。此时,学校有专任教师31人、兼任教师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教员4人、助教6人;另有干部16人、职员17人、工人14人。设立国文、史地、教育、数理化、博物、艺体等六个系,招收第一届学生301名,学制定为三年,后因社会急需师资提前一年毕业;全院仅有图书8000多册、显微镜6架、钢琴两架,体育场长不足60米;由田珮之任院长兼党组书记。

1951年7月,山东师范学院从苏州华东革命大学和天津华北革命大学又聘调20多名教师任教,并将原来的数理化系分为数学系和理化系,艺体系分为艺术系和体育系,使得学院由6个系增为8个系;同年,学校图书也增加到5万多册,并确定了千佛山新校址。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在中央教育部“发展师范教育”的方针指导下,山东师院被列为“调入”一类的院校。院系调整后的山东师院由8个系发展为中文、历史、地理、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体育等10个系,教师发展至140多人。

1953年,山东财经学院撤销,校舍和部分人员并入山东师范学院。1955年暑期,山东师范学院全部从济南商埠迁到千佛山下,实现了集中办学。

1958年学校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独立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和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62年重建体育系,1964年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建制撤消,音乐、美术两专业调回山东师范学院。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中文、历史、外语、数学、地理、生物、体育、艺术8个系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9月,学校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同年11月,山东省委正式批准山东师范学院在聊城创办分院。

山东师范大学时期

1981年3月,学校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1983年,学校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正式批准学校为国家教委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1994年,全国第一个韩国语系在山东师范大学成立。

1994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2001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获准设立,学校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同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山东师范大学。

2005年4月,山东师范大学申报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优化管理博士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批准,学校拥有的博士学位授权点达17个。同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成立历山学院;10月,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正式启用。

2007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获准成立教育学、心理学、化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达7个;学校申报的分子与纳米探针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评审,成为学校首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2012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

2014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被确定为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高校。

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长青联盟”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成立,学校成为联盟会员之一。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到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下设22个学院(部),另有1个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各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7个,涵盖教育学、法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工学、理学等多个学科,所设专业学制均为4年。

山东师范大学

学院

专业

学科门类

教育学部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教育学

小学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历史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

哲学系

哲学

哲学

经济学院

金融学(国际联合培养)

经济学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法学院

法学

法学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教育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教育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文学院

汉语言

文学

秘书学

文学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卓越班)

文学

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生)

文学

汉语言文学

文学

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外国语学院

俄语

文学

英语(双语双科)

文学

日语

文学

朝鲜语

文学

西班牙语

文学

英语

文学

音乐学院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校企合作办学)

艺术学

音乐表演

艺术学

舞蹈学

艺术学

音乐学

艺术学

美术学院

环境设计

艺术学

美术学

艺术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

新闻学

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

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学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学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史

历史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统计学

理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物理学

理学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

理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生物技术

理学

生物科学

理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

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地理科学

理学

心理学院

心理学

理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

工学

人工智能

工学

物联网工程

工学

通信工程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学

商学院

工商管理(与美国肯塔基大学联合培养)

管理学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开发与产业运营人才卓越班)

管理学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管理学

财务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人才卓越班)

管理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管理学

行政管理

管理学

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

音乐学(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学

舞蹈学(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学

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学

院系专业信息来源于

师资规模

截止到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有在职教职工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211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41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878人,双聘院士8人。54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工程),7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6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9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5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1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

类别

姓名

双聘院士

郭柏灵、曹进德、于金明、SIU,K.W. Michael、刘康、Peter Smith、Bernhard Hommel、董勤喜

国家“万人计划”人选

唐波、万光侠、魏建、吕文明、唐洲雁、商志晓、张茂聪、张春阳、徐继存

国家级教学名师

朱德发、王玮、李法曾

国家杰青

唐波、周军、张春阳、蔡阳健

全国模范教师

魏建、毛建群、杨守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唐波、孙立祥、张茂聪

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赵彦修、唐波、王传奎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薛成山、张庆刚、辛寅昌、曾庆良、董育斌、何洪斌、李平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部分)

张怿慈、田仲济、魏璁、秦西灿、薛成山、安作璋、赵富贤、陆有铨、陈龙飞、张林泉、李法曾、李师正、姚敦义、朱德发、刘祚昌、王明德、冯存元、王青岳、吴玉麟、田凤翰、赵承福、冯静仪、牟光信、严芝学、张炳炽、庄维石、王春良、夏之放、孙耕田、王南勋、胡乐德、李宗刚、李平、王宝山、何洪彬、张春阳、贾英健、魏建、满宝元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儿童青少年发展教学科研教师团队、分析化学教学科研教师团队

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唐波、曾庆良、何洪斌、董育斌

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

张春阳、周军

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

任宗明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吴义勤、张文新、刘希玉、王敦友、冯献忠、于天龙、陈刚、胡斌、张磊、马长乐、张修国、董育斌、郑元杰、王传奎、江林昌、何洪彬、徐继存、李平、张化祥、徐显秀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吕文明、李娜、李登旺、李华、李伟、高雯、耿琰、李晓迪、高金珉、郝作强、刘本森、陈庆锋、李海涛、韩张华、李璐、鲁飞、牛奔、纪林芹、敖献煜、常晓军

齐鲁文化名家

魏建、张文新

齐鲁文化英才

魏建、贾英健、石玲、赵月斌、万光侠、张宗斌、靳永、贾振勇、张丽军、吕文明、乔翠霞、吴磊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商志晓、戚万学、唐波、石敬民、王传奎、陈德展、董育斌、张文新、吴义勤、刘希玉、韩美、刘弘、周均平、帅相志、满宝玉、李天平、刘培玉、唐汉卫、曾庆良、王宝山、张彩霞、毕华林、徐继存、段培永、张茂聪、张化祥、王卓、李海鸥、李平、谭维智、张春阳、陈庆锋、冯永刚、孔强

山东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

截止到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拥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行列,其中2个学科入选“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另有1个学科入围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设行列。13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等次,24个学科上榜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6个学科居省内第一,6个学科列省属高校第一。

类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美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音乐舞蹈学、美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育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美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艺术

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教育学原理

ESI学科排名前1%

社会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山东省高水平建设学科

教育学、物理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等次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音乐与舞蹈学、化学、美术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学、地理学

教学建设

截止到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拥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7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还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65门;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各1项。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教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音乐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部分)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物理学、生物科学、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地理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编导、教育技术学、美术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前教育、日语、新闻学、统计学、通信工程、行政管理、舞蹈学、金融学、法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汉语言、地理信息科学、生物技术、工商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旅游管理、音乐表演、戏剧影视文学、环境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心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哲学、俄语、朝鲜语、世界史、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管理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

计算机类专业群、环境与地理科学类专业群、光电类专业群、教育学专业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群、音乐学专业群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体育教育、英语、物理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细胞工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世界近代史》《德育原理》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世界近代史》《细胞工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汉语口语美学》《郭沫若的<女神>与<屈原>》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青少年心理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认知心理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现代史》《数学分析》《电视导演》《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普通动物学》《微生物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传播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制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

教学成果

截止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278项。学校还3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合作交流

截止到2023年5月,在国际合作方面,山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首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单位,山东省首批“因公出国审批下沉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唯一具备“免核查邀请主体”资格的省属高校。成功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和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8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百余个,实现了从学分项目到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项目的全链条覆盖。举办中韩、中美2个本科层次,中美1个硕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俄1个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韩国、肯尼亚、巴西、沙特、俄罗斯、加拿大合作建设6所孔子学院(含1所独立孔子课堂)。学校还建设有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

在校地合作方面,山东师范大学与枣庄、日照、禹城、巨野等市县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另外,山东师范大学还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与新疆喀什大学签署了对口援疆协议。

山东师范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截止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拥有图书馆2座,分别是长清湖校区图书馆和千佛山校区图书馆。两个图书馆藏书总计407.5万余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74.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9600余种,33万余册。购置电子图书287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93个。学校馆藏线装古籍20万册(善本古籍1120种,15688册)。有36种和462种古籍分别入选国家和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是全国和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学术期刊

截止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办有期刊共计3本,分别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外语教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是科学技术部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会刊。该期刊创刊于1991年,属于月刊。该期刊是以宣传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的国家级政策指导性学术期刊,同时,该期刊曾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等国内重要检索系统。根据中国知网数据,该期刊(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为:7.598,(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为:5.125。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人文社科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原名为《山东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改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季刊。该期刊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和体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且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地理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天文学文摘》等十几种数据库的刊源。该期刊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被《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属于双月刊。该期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及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文。该期刊是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源刊。该期刊于1999年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评为“全国中心核心期刊”;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6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19年本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称号。

《山东外语教学》

《山东外语教学》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理论性期刊。该期刊创刊于1980年,属于双月刊。该期刊下设有教学研究、翻译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高端访谈、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等栏目,是第一批国内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该期刊于2011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六版)语言、文字类核心期刊,2021年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第9版)语言、文字类核心期刊,2022年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期刊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2022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语言学类扩展期刊。

科研平台

截止到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个示范中心)、6个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等7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培训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类别

名称

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化学成像功能探针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与纳米探针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实验室

逆境植物实验室

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实验室

光学与光子器件技术实验室

动物抗性生物学实验室

医学物理图像处理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绿色化工材料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物流优化与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

山东省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山东省地方史研究基地

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

山东基础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化学成像功能探针协同创新中心

细胞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齐鲁文化传承与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人地协调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太阳能化学转化与储存重点实验室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计算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人类认知与行为发展重点实验室

科学计算与数值仿真重点实验室

地表过程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

以上资料来源于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00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2019年,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自然科学

类别

名称

国家“863”计划

海洋滩涂耐盐植物开发及集成应用技术研究

国家“973”计划

特殊生境资源植物中重要耐盐、耐低温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超强超短激光与强场超快科学中若干重大挑战性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磷矿粉直接法生产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

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分子发射光谱(包括荧光光谱、磷光光谱和化学发光)

减数分裂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和修复中间产物解体方式的选择调控

社会科学

类别

名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近现代文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与研究(1872-1949)

渤海南岸地区考古盐业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基于先秦两汉通假字的上古音韵研究大系

中国礼学大百科全书

中国家庭经济风险测度、成因及外溢性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珍品的发掘、整理、研究与出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研究

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

齐鲁兵学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研究

齐鲁文化传承发展与汉魏六朝政治文化格局研究

齐鲁文化的形成与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研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指标体系与表现水平研究

中国哲学形态发展史研究

日本右翼势力研究

预防和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对策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部分)

The Dopamine D2 Receptor Polymorphism (DRD2 TaqIA) Interacts with Maternal Parenting in Predicting Early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Evidence of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and Age Differences

《创造》季刊的正本清源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教育学的学科立场——教育学知识的社会学考察

现代中国文学通鉴

课程理解的意义之维

道德教育的非知识化路径

中国体育类民间组织研究

变迁与重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

鲁迅文学奖

《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

校园文化

校徽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官方对校徽释义为:

校标的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首写字母“S、N、U”构成。以此三字母作为山东师范大学标志的基本语言符号,信息传达明确、一目了然。3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开的书。标志的色彩选用红蓝二色,蓝色代表智慧、深邃;红色代表热情、生气勃勃。

校训

山东师范大学校训为: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山东师范大学官方对校训释义为:

 “弘德”,出自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中卷十(下):“恢弘德教,养廉免耻。”“思弘德化,思弘德教。”《隋书》卷七七《隐逸传》中《徐则传》中有“人能弘德,道不虚行”一语。“弘德”意谓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国。

“明志”出自三国诸葛亮撰《戒子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行”与“博学”同一出处。

校歌

山东师范大学校歌为:《山东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宫志峰

作曲:梁发勇

山东师范大学

校区情况

千佛山校区

千佛山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属于校本部。该校区有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生命科学研究中心、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化学科研楼、学报编辑中心、田家炳教育书院、音乐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基地。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长清湖校区

长清湖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该校区设有生化实验楼、综合实验楼等教学基地。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校园风景

山东师范大学

东方红广场毛泽东塑像:山东师范大学东方红广场毛泽东塑像建于1967年10月11日,高16米,姿态伟岸,形象庄严,是山东师范大学独特的标志性建筑,2009年入选济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山东师范大学

文化楼:该楼于1954年9月27日开工,总预算为52亿元,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设计室设计,山东省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处承建,该楼一楼为学院办公场所,二楼为阅览室、书库,三楼、四楼为阅览室。

山东师范大学

长清湖校区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图书馆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50934.67平方米,主要由地下书库、主楼以及主楼间的连接体组成。主体建筑呈“八本书”的造型,在立面与平面上均形成“V”的造型。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冯继康

党委书记

张建

校长

万光侠

党委副书记

周婧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山东省监察委员会驻山东师范大学监察专员

许双庆

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茂聪

党委常委、副校长

蔡阳健

党委常委、副校长

郑元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周珊珊

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泽光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娜

副校长

以上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3年9月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

时间

田珮之

1950.10-1952.07

余修

1952.07-1956.04

苏克强

1956.04-1957.03

刘洪轩

1957.03-1957.11

许用思

1957.11-1960.05

刘砥石

1960.06-1962.07

张滨黄

1962.10-1966.02

李芸生

1966.05-1970.10

郭林

1978.07-1982.06

高中正

1982.06-1985.01

崔惟琳

1987.02-1990.09

徐卓斌

1991.03-1994.01

周志仁

1994.01-1998.08

宫志峰

1998.08-2010.05

商志晓

2010.05-2020.05

唐洲雁

2020.05-2022.09

以上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3年5月

历任校长

姓名

时间

田珮之

1950.10-1952.07

余修

1952.07-1955.01

彭畏三

1955.11-1957.10

张滨黄

1957.11-1958.06

许用思

1959.08-1960.05

刘洪轩

1960.12-1966.02

李芸生

1966.05-1970.10

郭林

1978.07-1982.06

管梅谷

1985.01-1990.09

陈龙飞

1990.09-1995.09

谷汉民

1995.09-1998.08

赵彦修

1998.08-2014.12

唐波

2014.12-2018.11

以上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2023年5月

校友情况

姓名

备注

郭旭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郝京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多肽信号转到与胚胎发育研究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德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组长

张承才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孙先亮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

王福成

2007年9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15年4月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增敬

山东大学齐鲁证劵金融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数学学院院长

统计时间:2023年5月

学校排名

在2023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山东师范大学位列第101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山东师范大学位列第105名。

在U.S.News2022-2023全球最好大学排名中,山东师范大学位列第782名。

所获荣誉

2015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省理论宣教基地”。

2015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

2016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2015年度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6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7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称号。

2018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示范案例”单​位。

2019年4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2019年1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中国教育报刊社“2021年度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2021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互联网传媒集团“2021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2020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省“2021年度教育网络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8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省绿色学校”称号。

2022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2021-2022年度“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综合力二十强单位”。

2022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优秀单位”称号。

2023年2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2022年度全国政府采购先进高校”。

2023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