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共党员,理论物理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周光召的:人物经历、任职情况、主要成就、影响与评价、荣誉与表彰、人物关系等介绍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共党员,理论物理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周光召的:人物经历、任职情况、主要成就、影响与评价、荣誉与表彰、人物关系等介绍
周光召
中华人民共和国
湖南长沙
1929年5月15日
湖南长沙
汉族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北京大学
博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
《极化粒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膺轴矢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
1941年就读于重庆的南开中学,195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学习,于1954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至1960年担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级研究员,1961年回国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先后任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局总工程师,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1984年任中科院副院长,1987年至1997年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6年至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
于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先后被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六所世界知名大学授予科学博士称号,被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29年5月15日,周光召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凤九曾任湖南大学教授、桥梁和公路专家、先后留学法国、德国、比利时,回国后任湖南公路总局局长和西南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新中国成立后,周凤九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周光召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随着公路被不断破坏,全家都随着负责修路的父亲辗转奔波。这期间,周光召只是断断续续读了几年小学就算毕业了。后来随父亲在重庆定居。1941年,周光召进入重庆南开中学住读,遇到了唐秀颖老师,使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5年,随工作调动的父亲,回到湖南。实际上只读了初一下学期到高二上学期内容的周光召,就跟高三毕业的学生一起去报考清华大学。由于数学成绩优秀,1946年,周光召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周培源、钱三强。1951年,党中央发出学习成为中国青年特别突出任务的号召,报纸上报道了周光召又红又专,要青年学生向他学习的文章。1952年,周光召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成为物理学家彭桓武的研究生。在彭桓武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6月,周光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周光召从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物理,任系讲师。1957年,周光召被选派到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论研究。
在一次各国物理学家的讨论会中,周光召对一位前苏联教授关于相对性粒子自旋问题的研究结果产生疑问。他花了三个月时间证明自己的观点,把结果写成论文《相对性粒子在反应过程中自旋的表示》在《理论和实验物理》杂志上发表,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粒子的螺旋态振幅理论,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59年,周光召开始潜心钻研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他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1960年,周光召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上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 在杜布纳时期,周光召先后发表了33篇论文,两次获得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科研奖金。
1958年,中国决定建立核武器研究所和核试验基地。1961年2月,周光召奉命回国,任核工业部(二机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此后近20年,周光召隐姓埋名,停止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与当时一众优秀的科学家参与独立自主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也为氢弹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1963年,周光召任一室的常务副主任。1973年,周光召任二机部九院九所核武器研究所所长,领导全所完成装备部队多项型号研制任务。他奔走于北京和新疆核武器试验场,参加核试验任务,指导实验后实验分析,了解理设计单量与实验数据的差别。
1979年,周光召先后担任九院理论所副所长、所长,二机部九局总工程师。第二年,周光召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应邀到美国美国弗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和加州大学(Universityof California)任客座教授。1981年9月,完成美国访问计划后,周光召受邀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访问、担任研究员。1980年开始,隐姓埋名近20年的周光召又在科技界出现了。
1982年,周光召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84年,周光召代表中国物理学会参加国际科学技术联合大会,被选为国际粒子和场学会委员。同年4月8日(至1987年),周光召升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5月,应邀去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筑波高能研究所讲学。1992年4月,周光召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领导中国科学院实行改革,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1995年,第17届国际轻子—光子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举办高能物理领域大型的重要学术会议。周光召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次年6月,周光召在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9年,周光召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年逾七十的周光召老骥伏枥,耕耘不止。2005年2月27日,周光召主持了诺贝尔奖获得者David Gross在理论物理所的“物理学的将来”(The future of physics)前沿科学论坛报告。同年11月8日,他主持了诺贝尔奖获得者Sheldon Lee Glashow 教授的“偶然与设计:科学发现的两条路径”(Accident and Design: Two Routes to Scientific Discovery)报告。2006年,周光召出席KITPC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同年6月,他出席中国科学院Kavli理论物理研究所成立暨签字仪式。2007年,周光召在中国科协年会特邀报告会,作特邀报告《973国家重点研究规划的十年》,全面回顾中国设立973计划以来,科学各界取得的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2008年11月21日和23日,周光召两次参加理论物理所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2009年5月15日,周光召在在北京召开的“周光召先生从事物理工作五十五周年暨八十华诞”会上致辞。2010年5月28日,周光召中南大学视察参观了湘雅医院新医疗区、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新校区和生物冶金及铝土矿选矿实验室。同年12月24日,周光召视察动物研究所视察了周琪研究员的实验室,并参加了工作汇报及座谈会。
时间 | 任职情况 |
1954-1957年 | 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 |
1957-1961年 | 前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中级研究员 |
1980-1982年 |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加州大学(Universityof California)任客座教授、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研究员 |
1982-1984年 |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
1984-1987年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理论物理所所长 |
1987年-1996年 |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
1987年- | 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1987年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 |
1988年- | “陈嘉庚基金会”理事长 |
1988年4月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 |
1991年5月 | 第四届中国科协副主席 |
1992年4月 | 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
1993年8月- | 中国科技大学顾问委员会主任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副主席 |
1996年5月 | 第五届中国科协主席 |
1996年-1997年 |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 |
1996年6月- | 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 |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中方委员 | |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 |
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兼理事会主席 |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 | |
国际粒子和场学会委员 | |
国际物理学联合会副主席 | |
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协会名誉主席 | |
2001年6月 | 第六届中国科协主席 |
2006年5月 |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
表内未标注资料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
周光召先后发表研究100多篇论文,在杜布纳期间,发表33篇学术论文,其中29篇发表在苏联《实验与理论物理》(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Theoretical Physics),4篇发表在欧洲《核物理》(Nuclear Physics);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著名的“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1960年推导出弱相互作用中的“部分赝矢量流守恒定理”(PCAC),促进了流代数理论的建立,他也因此被国际公认为PCAC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工作还涉及到利用超子—核子碰撞研究π-Λ和π-Σ 相互作用;利用色散关系理论研究光核反应以及介子和重子的散射过程,π-K介子系统可能的对称性和|ΔI =1/2|选择定则等。这些学术成果引起国际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周光召回国后,全面推进了中国第一代核武器的武器化理论工作和核武器小型化的理论研究,为第二代核武器小型化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后,周光召先后发表了《极化核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100多篇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兼任中国综合性刊物《科学》杂志主编、国际性刊物《粒子和场评论》编辑,《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被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是中国科学家中当选为外国院士最多的一位科学家。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提出“相对性粒子螺旋态”理论
周光召到杜布纳工作之初便开始关注超碎片HΛ和K介子的自旋和宇称。在一次讨论会上对前苏联位物理学家的研究产生疑问后,经过研究、证明发表了《相对性粒子在反应过程中自旋的表示》论文,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59年,周光召基于群理论方法独立将上述理论推广到无质量粒子(如光子、中微子)情形。几乎同时,M.Jacob和G.C.Wick也关注类似问题,提出螺旋度(helicity)概念,建立系统的螺旋性理论。随后,这套理论广泛应用于基本粒子的理论研究和高能物理实验的物理分析。
失量部分守恒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周光召于1960 年,独立发表论文《关于轴矢量流和重子与介子的轻子衰变》,利用特定矩阵元的解析性质表明关于π→μ+ν衰变的戈德伯格—特里曼关系,同样适用于更广一类的强相互作用。在这之前,费曼、盖尔曼和利威证明此关系仅适用于具有赝标量耦合的普通赝标量理论。周光召在该工作中利用同一方法处理超子和K介子的轻子衰变。周光召被世界公认为膺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的奠基人之一。
参与研制核武器
周光召回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与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重大研究工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合作者一道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撰有《极化核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膺轴矢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80多篇论文。
周光召回国前,中国的原子弹研制曾一度陷入困境。1961年至1962年原子弹研究设计过程中,理论计算表明,炸药爆炸后,内爆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总是小于前苏联专家曾给中方的一个数据。周光召仔细地检查九次计算结果后认为计算没有问题,怀疑苏联专家数据的可靠性。他从炸药能量利用率着手,求出炸药所做出的最大功,从理论上证明用特征线法所做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发现前苏联人的数据是错误的。1963年底,他们交出了原子弹包括结构、尺寸和材料的理论设计模型。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之后开始氢弹的研制。1966年底成功突破了氢弹原理,在1967年上半年进行大当量氢弹试验,赶在法国人前实现爆炸第一颗氢弹装置。美国人用了七年五个月,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六个月儿,中国只用了两年两个月就突破了原理。
发表时间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 | 备注 |
1958年 | 《 On non-uniqueness of nucleon-nucleon scattering phase shifts》 | 《核物理(Nuclear Physics)》第6期 | 第一作者 |
1958年 | 《Relativistic theory of reactions involving polarized particles》 | 《实验与理论物理(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Theoretical Physics)》第34期 | 第一作者 |
1958年 |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ive parities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 《实验与理论物理(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Theoretical Physics)》第34期 | |
1958年 | 《Selection rules in reactions involving polarized particles. Zh. Eksper》 | 《实验与理论物理(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Theoretical Physics)》第35期 | |
1959年 | 《Reactions involving polarized zero rest mass particles》 | 《实验与理论物理(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Theoretical Physics)》第36期 | |
1959年 | 《A note on the decay of the ε-hyperon and its antiparticle》 | 《核物理(Nuclear Physics)》第9期 | |
1960年 | 《The pseudovector current and lepton decays of baryons and mesons》 | 《实验与理论物理(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Theoretical Physics)》第39期 | |
1979年11月 | 《孤粒子-孤粒子散射与三维散射问题的半径典近似》 | 《中国科学》第6期 | 第一作者 |
1980年7月 | 《三套闭路格林函数的变换关系》 | 《物理学报》第7期第29卷 | 第一作者 |
1980年8月 | 《非平衡统计场论与临界动力学1》 | 《物理学报》第8期第29卷 | 第一作者 |
《非平衡统计场论与临界动力学2》 | |||
1981年 | 《Time reversal symmetry and non-equilibrium statistical stationary states (Ⅰ)》 | 《物理学学报(Acta Phys. Sinica)》第30期 | 第一作者 |
1981年 | 《Time reversal symmetry and non-equilibrium statistical stationary states (Ⅱ)》 | 《物理学学报(Acta Phys. Sinica)》第30期 | 第一作者 |
1984年 | 《On the gauge invariance and anomaly-free condition of the Wess-Zumino-Witten effective action》 | 《Phys. Lett.》 | |
未标注资料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
出版时间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备注 | 图片 |
1992年8月 | 《跨世纪的中国科技》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主编 | |
1993年4月 | 《九十年代世界和中国科技事业与未来发展趋势》 |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1997年 | 《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 中》 | 新华出版社 | 第一主编 | |
1999年8月 |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
1999年9月 |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 群众出版社 | 主编 | |
—— | 《闭路格林函数和它在非平衡统计物理中的应用》 | —— | 和苏肇冰等合著 | |
2003年 | 《当代世界科技》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主编 | |
2008年 | 《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 第4卷》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主编 | |
2020年 | 《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 下》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主编 |
时间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1964年 | 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作出重大贡献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1982年 | 两弹理论设计定型及核武器研究试验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1985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
1987年 | 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
1989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1999年 | 闭路格林函数研究 | 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00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
2001年 | 统一描述平衡与非平衡体系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周光召重视高级科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所里分配的大学生没有学过与核武器有关的专业与知识,周光召多次为大学生系统地讲课。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公布,周光照选拨落选拔了所内年轻骨干出国进修。 1984年,周光召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他依然坚持每天到所里指导研究生。截至2021年,周光召赴全国的近百个城市,作科普报告近200场。
他创造性地改变科研机构和高校分离的体制,让科学院在基础研究领域建立开放型实验室、研究所和野外台站;在技术开发领域成立各种类型的科技开发公司和经济实体,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间建立联合实验室。
周光召推动建立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积极推动国家基础领域重大项目,牵头交叉领域前沿研究。周光召凭借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及与海外华人物理学家的友谊,为理论物理所邀请了许多国际知名的同行专家前来交流与合作。仅1978年至1984年间,理论物理所就接待外宾近300人次。
他培养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在内的诸多优秀学生。
“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以探求真理、揭示规律为目的。因此。必须坚持真理,勇于批判和创新,不迷信、不盲从,不武断、不专横。”周光召以他的精神和科研成果影响着中外物理学界。周光召在杜布纳时,他的相对粒子螺旋态理论和接连发表的30多篇论文,引起国际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和重视。是第一位被西欧核子研究中心邀请的中国物理学家。1964年在美国召开国际高能物理会议,第一次邀请两名中国科学家参加,其中的一位也是周光召。国内,周光召的影响更为深远。
“光召科技奖”
1995年10月29日,以周光召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周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在长沙成立。1996年,湖南设立“光召科技奖”,奖励为该省做出杰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截至2019年9月,共计62人获此殊荣,其中有18位获奖者,后当选为中国两院院士。该奖也被誉为“三湘院士摇篮”。
“周光召星”
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2003年12月7日,周光召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赠予家乡的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宁乡一中”),“鼓励后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出贡献。”
文集出版
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们认识的光召同志:周光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论集》,该书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周光召先生在理论物理、核武器及科技管理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上述T作中所充分体现出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
从事物理工作5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
2009年5月15日下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举行了周光召先生从事物理工作5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召开。与会的有3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等向研讨会发来贺信。
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
2019年5月15日,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科技界领导、专家、老同志和青年学生代表近300人出席研讨会。在研讨会前,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等分别代表单位、个人名义专程到医院看望了周光召。
“周光召班”
2019年9月,湖南省科技厅、湖南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和湖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了“厚德载物,求真创新”光召论坛启动仪式。湖南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启本科生教育的物理基础研究“周光召班”,探索本科阶段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钱三强向海内外科学家介绍说:“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称赞说:“在我们同行中,他也是相当出色的。”
中科院院长、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发在周光召90华诞的贺信中说周光召室“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卓著”。
中国科学院评价:周光召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科普中国则认为周光召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
杨振宁在《我们认识的光召同志:周光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论集》的序言这样写:周光召是一位顶尖的物理学家,他的视野宽阔、影响力深远,并且能够快速洞悉新思想。从我(杨振宁)的个人角度看,周光召是一个完美的儒家思想践行者,而不像美国、西欧和俄罗斯的许多物理学家那样咄咄逼人。
时间 | 荣誉与表彰 | 授予单位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中国科学院 |
1985年7月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第三世界科学院 |
1987年4月 |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美国国家科学院 |
1987年4月 | 纽约市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纽约市立大学 |
1988年11月 |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外籍院士 |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 |
1988年12月 | 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 苏联科学院 |
1989年10月 | 保加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 保加利亚科学院 |
1990年10月 |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 欧洲科学院 |
1991年10月 |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学 |
1991年12月 | 蒙古科学院外籍院士 | 蒙古科学院 |
1994年3月 | 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 | 意大利政府 |
1994年3月 | 蒙古科学院外藉院士 | 蒙古政府 |
1994年8月 | 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 |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 |
1994年10月 | 罗马尼亚科学院外藉院士 | 罗马尼亚科学院 |
1994年11月 |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 俄罗斯科学院 |
1995年1月11日 | 香港大学科学名誉博士学位 | 香港大学 |
1996年 | 国际编号3462号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 | 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 |
1998年12月 |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 香港浸会大学 |
1999年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
2012年4月 |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外籍会士 | 英国皇家学会 |
2022年 | 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 中国物理学会 |
在科普网,进入南开中学的时间记载为“”1942年“。
[b]后来同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c]关于当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在《九十年代世界和中国科技事业与未来发展趋势》中注明是1985年开始,此处存在争议
[d]周光召院士的心语
[e]周光召在捐赠仪式上的演讲原话。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