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聊城市辖区。东昌府区位于山东省西部,境域总面积94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东昌府区下辖13个镇,10个街道,常住人口106.27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东昌府区的:名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东昌府区

面积

947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山东省西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5°41′—116°08′、北纬36°16′—36°42′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山东省

行政类别

市辖区

下辖地区

13个镇、10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371502

人口

106.27万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

语言

冀鲁官话石济片聊秦小片

GDP

541.80亿元(2022年)

著名景点

东昌湖旅游区、聊城市孔繁森纪念馆

车牌代码

鲁P

邮政编码

252000

政府驻地

东昌府区松桂路77号

电话区号

0635

知名高校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火车站

聊城站、聊城北站

简介

东昌府区地处黄河以北,黄泛平原西部,区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起伏较小,已形成缓岗、坡地、洼地等地貌特征,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东昌府区境域在商代末期殷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受封之地,时称微子城。东周时为齐之西境,为齐燕两国争战之地。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东昌路为东昌府,明、清两代仍为东昌府所治理。1997年8月,设立地级聊城市,聊城市设立东昌府区。

东昌府区是传统农业大区,有粮食、蔬菜、经济作物品种1000多个。已形成轴承及保持器、高效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2022年,东昌府区生产总值为541.8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5:21.6:71.9。

东昌府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便是东昌”之誉。在明、清时期曾为古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其境域内的光岳楼始建于公元1374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总计藏书二十余万卷,是东昌府文化昌盛的见证。此外,“清代的藏书大家”的杨以增、“学术名中外”的傅斯年、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东昌府人。

名称

“东昌”一词起于封号,西汉宣帝刘洵封清河王“刚”之子“成”于聊城,为东昌者见候,简称东昌候。1264年(元至元元年),属山东宜慰司东昌路总管府,聊城为其治所,“东昌”之名始见于史乘。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东昌路为东昌府,明、清两代仍为东昌府所治理,故名。

历史沿革

夏至秦朝(约公元前2070~前221年)

商代末期,聊城为殷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受封之地,时称微子城。西周时为周文王之季弟受封之地,史称“郭国”。东周时为齐之西境,为齐燕两国争战之地。

公元前279年,战国齐人田单攻复国,至聊城久攻不下,鲁仲连修书射入城中,以“智者不背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为准,指责聊城燕将非忠、非勇、非智的行为,又以管仲和曹沫的历史功业为例,反复劝说燕兵将。最终,燕军不战而溃,田单收复聊城。

秦至隋朝(公元前221~618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废分封行郡县制,置聊城县,属东郡。前206年,汉承秦制,属兖州部东郡,治濮阳。东汉时属充州部东郡,治濮阳后改治武阳。三国时为曹魏之地,属平原郡。

265~420年(晋代)属冀州部平原国,治平原。南北朝刘宋时属魏郡。南北朝北魏时又复属济州部平原都,治聊城。583年(隋开皇三年)平原郡废。196年(隋开皇十六年)又于王城(今许营乡徐田村一带)置博州,聊城遂属博州,县为州领。隋大业初年,博州撤销,改属武阳郡。

唐至清朝(公元618~1911年)

618年(唐武德元年)属河北道魏州,治聊城。906年(唐天祐三年)聊城一度改为聊邑,后复称聊城,隶属未变。五代,聊城属博州。宋代属河北东路博州,县为州治。金代属山东西路博州,县为州治。1264年(元至元元年),属山东宜慰司东昌路总管府,聊城为其治所。

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寿张县令韩仲辉和太史院令史边源提出建议,从安山(今山东省梁山县安山西南)至临清开挖运河,以利漕运。于是,一条长达250千米的漕河从安山起,经阳谷、聊城(东昌府区)至临清,引汶入济,入于渭漳。从此,南来河船无需陆运,可由水道直达京师。元世祖赐此河名曰“会通河”。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东昌路为东昌府,治聊城,县为府领。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东昌陈镛主持,将聊城土城改筑为砖城,名“凤凰城”。明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举兵反,南攻至东昌,守将盛庸还击,战败燕兵。

清承明制,聊城归属如旧。

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1912年,改东昌府为东临道,辖聊城;1926年1月,改东临道为东昌道,聊城成为其属县;1928年废道,聊城县由山东省直辖;:1936年,省下设督察区,聊城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日军自津浦路南下,在德县入侵山东。1938年11月15日,聊城失守,范筑先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等700余守城将士壮烈殉国。

1940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范筑先改聊城县为筑先县,隶属鲁西行政公署第四专区。

1946年晋冀鲁豫野战军相继发起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城战役,先后歼敌3.5万余人,收复聊城。

1949年,撤销筑先县恢复聊城县,隶属平原省聊城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10月至今)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境域全部划归山东省,仍属聊城专区管辖。1958年12月,改聊城县为聊城市,归属山东省直辖。1963年3月,改为聊城县,复属聊城专区。

1983年8月,撤销聊城县,恢复县级聊城市,为地区行政公署驻地。

1997年8月,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设立地级聊城市。聊城市设立东昌府区,以原县级聊城市的行政区域为东昌府区的行政区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东昌府区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东经115°41′—116°08′、北纬36°16′—36°42′之间,东昌府区东与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西接冠县、莘县,南与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为邻,北和临清市相连,总面积947平方千米。

东昌府区

气候

东昌府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且具有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晴日照长、冬寒少雪等特征。东昌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3.2℃,一月份最低,多年月平均为零下2.6℃,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6—28℃。多年平均降水量561.6毫米,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降雨量420.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9%。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01.3小时。无霜期201天,宜于作物生长。

地质

东昌府区地质构造主要受华北一级大断裂一一聊考(聊城一兰考考城)和堂邑、冠县、荏平3条次级断裂的控制。东昌府区区境自晚第三纪以后普遍接受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主要为黄河泛滥冲击物和洪积物,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无出露岩石。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一270米,第四系包括全新统和更新统,更新统又分上、中、下更新统。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物和洪积物,沉积厚度7—25米,广泛分布于全区;更新统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厚30-260米。第四系以下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冠陶组;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奥陶系、寒武系,还有古生界变质岩等。

地形地貌

东昌府区全境地处黄河以北,黄泛平原西部,土层深厚,地势低平,起伏较小。区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坡降约为1/5500,海拔在31—38米之间。区境古代为黄河流经泛滥之地,受黄河改道、决口和自然侵蚀的影响,逐渐形成微度起伏,缓岗、坡地、洼地在低平宽广平原上交错分布,为境内地貌的重要特征。其中,坡地为境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占全区总面积的49%,主要分布在境内南部周公河与西新河之间及四新河流域。

土壤

东昌府境内的成土母质系黄河冲积物或风积物,由于长期受黄河及其河流流速、流向的变化影响,逐渐形成沙质、沙壤土、中壤土等不同质地,品种繁多,但大体可分为2个土类(潮土、盐土),5个亚类(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潮盐土),6个土属(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自潮盐土、油潮盐土),133个土种。

水文水利

水文

东昌府区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有徒骇河、马颊河两条骨干河道,以及西新河、周公河、德王河、俎店渠、茌新河等5条支流河道和110条支流及以下排水沟组成。其中,徒骇河其中区境内长度27.7千米,流域面积481平方千米,流经沙镇、侯营等乡镇。马颊河区境内长度22千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流经郑家、堂邑、梁水镇等乡镇。西新河东昌府区境内长27千米,流域面积414平方千米。主要用于排涝,是季节性河道。周公河河道长度为25千米,流域面积187.3平方千米,德王东支是马颊河的一条支流东昌府区境内河道长度为20千米,流域面积135千米2。

东昌府区有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内人工湖泊——东昌湖,位于聊城市中心城区,有“南有西子,北有东昌”之称。东昌湖由10个湖区和20个水面组成,总面积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6千米。以黄河水为源,经位山灌区二干渠注人,积水约1600万立方米,长年水深3~5米。

水利

东昌府区灌溉体系由位山引黄一、二、三干渠、分干(支渠)斗渠及田间工程组成。其中,位山引黄一、二、三干渠区境内长度分别为14.5千米、9.9千米、41千米,分干支渠56条,支斗渠600余条。自1970年引黄复灌以来,平均年引水量2.36亿立方米。东昌府区河流水系的分布现状是:骨干河渠及支流河渠按灌排分设设置,支流以下河渠大都是按灌排合一设置。区内各类配套建筑物约3000座。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东昌府区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膏、地热、矿泉水等。煤炭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区堂邑煤炭预测区;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区中部;石膏矿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区堂邑预测区;地热、矿泉水在全区(含度假区)广泛分布。已开发利用的有地热和矿泉水2种。

东昌府区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水质优,热储层平均深度为1200—1600米,每小时出水量为60—100立方米,出口水温50—60°C,有“中国温泉之城”之称。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东昌府区共有耕地80128.96公顷,全部为水浇地,耕地位于坡度2度以下的平原地区。园地1795.77公顷,其中,果园1601.26公顷,占89.17%。林地13028.09公顷。其中,乔木林地4259.80公顷,占32.70%;其他林地8768.29公顷,占67.30%。草地424.60公顷,全部为其他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3166.5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991.8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560.49公顷(14.34万亩)。

水资源

东昌府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25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72万立方,地下水资源量14205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726立方米。加上客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208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87万立方米,引黄引江客水10260万立方米,地下水12074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87.7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3倍。

湿地资源

聊城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区域为东昌湖及周边区域,京杭运河的部分河段,包括东昌湖入水口南部的沉砂池在内。北至东昌西路,南至东昌湖入水口南侧沉砂池,西至湖滨路西侧绿化带,东至京杭运河东侧绿化带;不包括东昌湖中心的古城及南关岛、丁家坑、铃铛湖及其周边居住区。湿地公园总面积464.7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21.62公顷,占总面积的69.21%,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2020年,聊城东昌湖湿地公园成功通过试点验收,成为聊城市第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东昌府区

药材资源

东昌府区中药资源较为丰富,药材品质优良。但种植中药材产业大都停留在低端种植、加工、销售层面。

植物类药材有5大类183余种。主要有白茅根、芦根、香附、地骨皮、地黄、藕节、半夏桑根皮、天花粉白蒺藜、大麻仁、杏仁、桑椹子苍耳子、地肤子、苦楝子、枸杞子、莲子、柏子仁、栝楼、槐角、王不留、银杏、枣仁、桃仁等。

动物类药材有33科36种主要有土元、蛇蜕、全蝎、水蛭、蟾蜍、蜂巢、僵蚕、鳖甲、刺猬皮鸡内金、蜈蚣、蝉蜕、驴皮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东昌府区有无脊椎和脊椎动物2大类共90余种,其中,鸟纲主要有麻雀、画眉、喜鹊、斑鸠、野鸭、老鹰等,哺乳纲主要有肉兔、长毛兔、野兔、狐狸、狸子、獾、貂等。其他动物主要有蜘蛛、钳蝎、鲤鱼、鲫鱼、鲂鱼、鲶鱼、蜥蜴、游蛇、蛇、鳖等。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野生动物有画眉、鹰、鹞、啄木鸟、猫头鹰、狸子、獾、貂、刺猬等。

植物

东昌府区有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被子等植物类130余种。其中,柏科有侧柏。毛瓦科有茵茵、白头翁、毛瓦、苟药、牡丹等。杨柳科有毛白杨、太青杨、加拿大杨等。其他科属植物有凤仙草、枣树、棉花、苘麻、木槿、梧桐、石榴、白芷、珊瑚菜、蛇床等。

自然保护区

东昌府区

东昌府区

东昌府区

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共有维管植物68科138属184种,多是华北常见的类型,如毛白杨、旱柳、柽柳、毛泡桐等。两栖类动物1目3科5种,鸟类14目36科93种,陆栖兽类动物5目8科13种,淡水鱼类有6目12科38种,爬行类动物2目4科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自鹳、中华秋沙鸭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黄嘴白鹭、白琵鹭、大天鹅、鸳鸯等9种。

自然灾害

东昌府区自然灾害主要为气象灾害,有旱涝、冰雹、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冻等,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是东昌府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中旱灾危害面积最大,发生最频繁,东昌府区自1836年至1949年出现不同程度旱灾111次,新中国成立后五年一次中小旱,十年一大旱。由于冬、春雨雪稀少,夏季雨量充沛,易于形成春旱夏密。暴雨是造成局部内涝的主要原因,集中出现在7、8月月份。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气候特点,是造成东昌府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2010年汛期聊城市平均降水量达61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3%。尤其是8月8日至10日的特大暴雨,聊城城区及东昌府区部分乡镇降水量相当于二百年一遇。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底,东昌府区下辖13个镇,10个街道。区政府驻东昌府区松桂路77号。

东昌府区

东昌府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区号

邮政编码

下辖镇

下辖街道

东昌府区

371502

0635

252000

沙镇镇、侯营镇、堂邑镇、梁水镇镇、斗虎屯镇、张炉集镇、于集镇、郑家镇、朱老庄镇、许营镇、顾官屯镇、韩集镇、广平镇

古楼街道、新区街道、柳园街道、湖西街道、李海务街道、闫寺街道、道口铺街道、东城街道、蒋官屯街道、北城街道

参考资料:

政治

聊城市东昌府区领导班子

中国共产党聊城市东昌府区委员会

书记

马军权

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李超

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区长

江绍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聊城市东昌府区委员会

主席

董胜军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5.5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东昌府区常住人口106.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69.86%。东昌府区常住人口较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增长5.41万,七普中男性人口为510183人,占50.58%;女性人口为498411人,占49.4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6。0-14岁人口为1397180人,占23.47%;15-59岁人口为3426459人,占57.5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28489人,占18.96%。七普与2010年六普的57898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2265人,增长2.80%,年平均增长率为0.28%。

民族

东昌府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4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9348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000人左右。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蒙古族、壮族、满族、藏族、朝鲜族、苗族等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北城街道的蒋庄、白庄、朱王等地。

语言

东昌府区汉语方言属冀鲁官话石济片聊秦小片,石济片方言点清声母入声字70%以上读阴平。方言特点是z\c\s和lzh\ch\sh等同,没有翘舌音,把全部或部分的zh\ch\shì读成z\c\s把r读作z的烛擦音。书面语音和口语隔音差别较大,比如"药"读做"月"。方言和普通话比较,语法基本相同,但是,人称代词聊城方言不用"我们"而是用“俺”“咱”。

宗教信仰

东昌府区主要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三种宗教。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有聊城市清真东寺、南关天主教堂、齐楼清真寺、香江基督教活动场所等42处。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为境内回族穆斯林所信仰。境域内回族人民都是伊斯兰教徒,分布在全区21个村(居)委。主要居住在城区的古楼街道、北城街道和张炉集镇。回族穆斯林居住地多建有清真寺,为教民宗教活动中心,寺内设掌教和阿旬,负责掌管教务活动。

天主教

1699年北京教区主教、意大利人到临清传教,此后天主教逐渐传人聊城。1906年,在南关建天主教堂一座、房屋几十问,开始发展教徒并管理教区教务。1912年后,由意大利人葛神甫及以后的七任神甫管理教堂和教务直至聊城解放。新中国成立后,聊城天主教教徒响应全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号召,把坚持敌视中国人民反动立场的外国传教士驱逐出境。“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被拆除。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恢复了城区的南关教堂和许营乡的店子村教堂,宗教活动得以恢复。

基督新教

东昌府区的基督新教于清代末年传入境内,主要派别有通圣会和圣公会。通圣会是势力较强的一个派别。1908年由河北大名县经冠县、堂邑穿至聊城,选择地势高、东靠运河、西沿丁家坑、南邻山陕会馆的双街作为传教基地,经数年,成立了聊城圣通会总会。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逃避灾难,很多劳苦百姓加入教会,此时为通圣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圣公会为英国教派,1874年由英国斐教士首次到聊城县境传播圣公道理。1915年于聊城设总堂,教务开始发展。1940年由于当时政府干涉和英教会资金断源而停办。1957年归还了部分财产,部分不能归还的财产,采取了租赁的方式解决教会活动的场所。东昌府区基督新教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活动逐步步入正常轨道。

经济

综述

东昌府区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科技信息、医养健康4个新兴产业,轴承及保持器、高效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金融5个传统产业。拥有金帝、力得、齐鲁油漆、乖宝、天工岩土、力得、齐鲁油漆等重点企业。

2022年,东昌府区生产总值为541.80亿元,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6.5:21.6:71.9。

第一产业

东昌府区是传统农业大区,瓜菜菌种植面积广,品种丰富。已形成粮食、蔬菜(含食用菌)、林果、畜牧、水产、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有粮食、蔬菜、经济作物品种10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三品一标”产品127个,其中包括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此外,东昌府区葫芦产量约占全国的80%,还是是中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2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56家,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全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县。

2022年,东昌府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16亿元,同比增长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78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66.27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81.90万亩,总产量38.75万吨,玉米播种面积83.28万亩,总产量41.8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3.21万亩,总产量93.89万吨。生猪存栏13.34万头,家禽存栏1557.41万只,禽肉产量8.5万吨。禽蛋产量8.75万吨。牛奶产量0.33万吨。水产品产量1.11万吨。

第二产业

东昌府区处在工业转型升级期,已形成轴承保持器、钢管、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四大主导产业。有郑家、嘉明、凤凰三个工业园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已储备项目71个,嘉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通新能源客车等9个项目入选省级项目库,金帝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提质升级项目列入省重点。

2022年,东昌府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6.89亿元,同比增长4.8%。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00.33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59户,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5户。拥有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6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8亿元。

第三产业

东昌府区服务业处于全区经济的主导地位,拥有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48家、高技术服务业企业18家,被评为省重点服务业城区。东昌府区已形成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信息服务、医养健康等高端服务产业。此外,东昌府区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已经形成“电商+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了东昌葫芦、东昌铜铸、花生大掌柜等多个电商品牌,其中,堂邑镇路庄村在主流电商平台共开设网店300余家,年均网络销售工艺葫芦700万个,销往国内各地、美国、日本、新加坡及欧洲国家,2021年该村成功进入“亿元村”行列。

2022年,东昌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9.74亿元,同比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9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7亿元,旅游消费总额36.8亿元。

经济功能区

聊城嘉明经济开发区位于东昌府区,是1997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分为铁东、铁西、凤凰三大片区,分别位于东昌府区主城区北侧与南侧。开发区已形成现代农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智慧物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五大主导产业。拥有入园企业68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工业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主要代表企业有山东齐鲁漆业、齐鲁特种涂料、昌裕宝乐来日化、鑫鹏源智能装备、聊城市金山钢管、山东天工岩土工程设备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东昌府区拥有幼儿园308所,小学数117所,在校生11.72万人。初中37所,在校生5.90万人。高中9所,在校生1.5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东昌府区义务教育形成以“培根铸魂”为核心,思政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红色基因传承课程相互协同的教育体系。“十三五”期间,东昌府区幼儿园普惠率由2015年的28.5%提升至93%,民办初中在校生占比由67%降至21%,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2022年,东昌府区“红色基因中小幼一体化传承的区域探索”案例入选全国“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东昌府区境域内主要学校有聊城大学、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东昌府区堂邑中学、聊城第七中学、聊城第六中学、东昌府区广平镇中学等,其中聊城市第三中学为全国文明校园。

东昌府区境域内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截至时间2022年5月31日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层次

校址

聊城大学

山东省

本科

湖南路1号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省教育厅

本科(民办)

北外环路266号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

专科

花园北路133号 

参考资料: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东昌府区共有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9所。卫生机构技术人员3654人,其中执业医师971人,注册护士1716人。东昌府区已初步构建起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组建了东昌府人民医院和东昌府区中医院两个医疗共同体,与山东省立医院、山大二院、山东省中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等多家医院、科室建立了协作关系,每年平均举办学术讲座17次。此外,聊城市人民医院入选“2021年全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居第5位,已连续五年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百强排名前5位。

东昌府区境域内主要医院

名称

等级

通讯地址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东昌西路67号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

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

振兴西路129号

东昌府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地址:聊城市松桂路128号

古楼院区:聊城市东关大街281号

参考资料:

文化事业

东昌府区共有文化馆9个、图书馆8个、博物馆17个、美术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83个。“十三五”期间,东昌府区创作了音乐快板《金秋号角声》、音乐作品《东昌非遗名扬天下》、红色戏剧《灯塔里的百年回忆》、聊城八角鼓《美丽东昌话非遗》、歌曲《欢喜农家院》《畅想东昌》、现代京剧《农家小院的风波》等文艺作品,其中,《三赶女婿》获得山东省文艺展演奖。国画《乾坤清气》《秋荷》《荷气清香》等美术作品在省级以上各类美展中入选和获奖。组织举办“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进基层”“戏曲进乡村”“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欢乐万家·舞动东昌”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000余场。初步完成东昌府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经专家认定文物182件。

东昌府区博物馆位于古城区府衙街16号,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道署西街聊城粮库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4867平方米,有藏品4万余件(套),是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0年12月,东昌府区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东昌府区共有有效发明专利704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98件。“十三五”期间,全区拥有科技创新平台32家,其中省级以上平台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其中,中科创享众创空间通过了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备案。中欧(聊城)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研究院、山东宏升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东昌府区。此外,东昌府区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济南大学、聊城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建立了校(院)地合作关系,在人才共享、平台共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探索创新合作模式。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东昌府区在各级行政区内共有体育健身场地1389个,体育活动的协会9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3544名。拥有武术、游泳、跆拳道、篮球、足球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余个。曾举办承办“7·20”国际象棋文化节,约有5万名国际象棋棋手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其中,关注人群约30万人。东昌府区运动员在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上获得冠军2个,亚军2个,季军7个。东昌府区曾代表山东省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龙舟比赛,获得女子组1000米第三名、500米第七名,混合组500米第四名、1000米第五名,男子组500米、1000米第七名的成绩;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团体)获得第三名。

人居环境

2022年,东昌府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4,同比改善5.3%;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5%;优良天数为246天,优良率为67.4%,同比增加8天。水环境质量指数6.083,位居全市第4。2处国控河流断面、5处市控河流断面达标率100%,东昌湖、徒骇河水文站为水质监测历史以来最好记录。2021年,制定《2021年东昌府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工业企业综合治理、燃煤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道路保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10大专项进行整治,将569家企业纳入2021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并完成了“一企一策”备案。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东昌府区城镇居民养老参保26.2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1.90万人,企业单位养老参保6.2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75万人、62.80万人。2021年,东昌府区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累积落实社保资金4.41亿元、惠及被征地农民4万余人,落实率位于全省前列。

交通

综述

东昌府区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和横跨东西的邯济铁路形成了“十”字结构;东西方向的青银高速、济聊馆高速、青兰高速和南北方向的德上高速,形成了“丰”字结构,是山东乃至全国南下北上、西进东出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雄商高铁、郑济高铁、聊城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的建成,东昌府区可27分钟到济南、50分钟到雄安、60分钟到郑州、70分钟到北京,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公路

截至2022年底,东昌府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127.9千米,其中农村公路1818.9千米(县道81.4千米、乡道304.9千米、村道1432.6千米),占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5.47%,农村公路路网面积密度2.25千米/平方千米,全区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79.9%,县乡路三级路以上比例达到74.46%。辖区内现有3条高速公路贯穿,分别为济聊馆高速、德上高速、青兰高速。2019年12月,东昌府区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铁路

东昌府区京九铁路、邯济铁路在境内交汇。其中,京九铁路在东昌府区境内自北向南穿过,境内长42.774千米。邯济铁路东由荏平县入境,西至冠县界出境,境内长45.546千米。东昌府区主要车站有聊城站、聊城北站等,其中聊城站为一等客货运站,位于京九铁路、胶济邯铁路等铁路干线交汇点,日均发送旅客9000以上。济郑高铁于2020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其中聊城东昌府区全长35.7千米,预计2023年11月底通车。雄商高铁(聊城段)于2022年9月正式开通建设,其中东昌府区全长43.1千米。

航空

聊城市民用机场项目已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和中国民航局印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十四五”发展规划》,机场位于东昌府区郑家镇,距中心城区26千米,定位为国内4C级支线机场,总投资约21.5亿元。截至2022年11月,项目在进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航运

历史上聊城境内通航航道有京杭运河和徒骇河,其中京杭运河于1964年因河道干涸停航,徒骇河于1961年因黄河水含沙量大导致航道淤塞而停航,聊城港逐渐废弃。截至2021年初,聊城境内除东昌湖区内有少量供游船靠泊的小码头外,无航道及港口运营。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东昌府区开通公交和客运线路23条,投入客运班车281部。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公交车通达率88%,农村客运招呼牌达到414处。现有长途汽车总站、聊城客运西站、聊城客运南站三大市区汽车站。2019年8月8日,聊城公交集团开通“孔繁森爱国主义红色文旅”繁森号定制公交专线,该线路为聊城市首条红色文旅公交专线,全程21千米,起点为东昌府区凤凰台,途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终点为孔繁森同志故里——东昌府区堂邑镇五里墩村。

人文

综述

东昌府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便是东昌”之誉。东昌府区名胜古迹众多光岳楼始建于公元1374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山陕会馆的木雕、石雕、砖雕堪称世界透雕一绝。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总计藏书二十余万卷,是东昌府文化昌盛的见证。此外,东昌府区名人众多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傅以渐、“清代的藏书大家”的杨以增、“学术名中外”的傅斯年、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东昌府人。出现“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徐本禹,“全国模范检察官”白云、念以新等模范人物。

文物古迹

东昌府区境内有光岳楼、聊城山陕会馆、隆兴寺铁塔、土桥闸遗址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聊古庙遗址、傅氏家族墓、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等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东昌府区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类型

年代

批次

光岳楼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第三批

聊城山陕会馆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第三批

隆兴寺铁塔

古建筑

第六批

土桥闸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

东昌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批次

名称

第一至三批

山陕会馆、光岳楼、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崇武驿大码头、崇武驿小码头、梁乡闸、土桥闸遗址)

第四批

聊古庙遗址、傅氏家族墓、道署西街聊城粮库、梁水镇范公祠、周家店船闸

第五批

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

第六批

孔繁森同志故居

参考资料:

京杭大运河

东昌府区是受运河文化影响比较早的地区,在明、清时期曾为古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大运河(聊城段)自阳谷县张秋南五孔桥入聊城市,中经东昌府区、临清市,在临清市西北隅与卫河交汇,其中,东昌府区运河段全长约50千米左右。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北段永济渠就流经现在的东昌府区西部,对于隋之后唐、宋、金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元代对古运河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造,特别是开凿了纵贯东昌府区腹地的会通河。元之后,明、清两代又对会通河进行了多次的疏浚和改造,使其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和经济大动脉,为东昌府区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土桥闸遗址

土桥闸又名土闸,位于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土闸村,京杭大运河上的明代船闸遗址。土桥闸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扩宽闸口,至1840年一直由运河管理机构(河道总督)管理,是当时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土桥闸遗址由土桥闸、闸东大王庙基址、月河、上游进水闸基、下游减水闸基组成。其中,土桥闸主要由墩台、闸口、折冲、燕翅、裹头、流水、燕尾组成。闸基用直径8厘米—20厘米的松、柏木柱打桩作为基础,燕尾外有石砌护坡及木柱护坡。墩台由砌石、砌砖、三合土和夯土组成。闸体石壁由起加固作用的铁扣砖和铜杆相连。已出土元、清代镇水兽3个,残件2个。明、清、民国瓷器残片约5000片,主要为青花瓷、青瓷和白瓷,另有陶器、紫砂器。此外还有石碑、铁扣砖、铜钱、耳勺、船上用器(盆、绳、篙、钉、鱼钓、网坠等)、建筑构件、烟袋、石锤、兽骨等。其发现与发掘为中国古代水利技术史、大运河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2013年5月,土桥闸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昌古城

东昌古城即中华水上古城,也称聊城古城,面积仅有1平方千米,却被6.3平方千米的湖水包围,其拥有“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水城风貌。古城位于东昌湖中间,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现古城为明代遗址上的复建建筑,以光岳楼为中心,利用十字步行商业街将城区用地分为四块。十字大街为商业步行街,两侧以传统风情的商业为主。

东昌府区

隆兴寺铁塔

隆兴寺铁塔是聊城市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位于聊城市城区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内。铁塔始建于宋代,明永乐年间倒塌,成化二年(1466)由隆兴寺主持祖崇等僧众重新竖立。铁塔为八角形仿木结构铸铁式佛塔,由地宫、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座高3米,塔身高15.5米,通高18.5米。其中,地宫发现于1973年,深80厘米,南北长86厘米,东面宽62厘米,四壁刻有仰莲、云纹浮雕等图案。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牙脚四角成卷云形,罨牙刻宝装覆莲一周,罨牙上有二层叠涩,束腰四面均有浮雕人物。塔身是生铁仿木建造,分层冶铸,逐层迭装,原为十三层,现存十二层。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隆兴寺铁塔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昌府区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东昌葫芦雕刻、东昌木版年画),省级13项,市级32项,区级73项;共有各级非遗保护传承人233名。现建有各类非遗博物馆6处、传习基地1处、传习所10处。

东昌府区(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项目

类型

公布时间

批次

保护单位

传承人

葫芦雕刻(东昌葫芦雕刻)

传统美术

2008

第二批

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馆

李玉成

木版年画(东昌府木版年画)

传统美术

2008

第二批

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馆

栾喜魁

省级

批次

项目

第一批

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山东八角鼓

第二批

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

第三批

陶器烧制技艺(东昌澄泥烧制技艺)、毛笔制作技艺(东昌毛笔制作技艺)

第四批

聊城梅花桩拳、秧歌(伞棒舞)

第五批

流星锤、聊城剪纸艺术、酒传统酿造技艺、铜器制作技艺(东昌府铜制雕刻制作技艺)

参考资料:

东昌府木版年画

聊城木版年画是从宋代独幅版画美女娃娃发展而来的。明末清初,山陕西商客在东昌府开设的“刘振升画店”,借助东昌府发达的刻书业,大量插图雕刻艺人为各个画坊雕刻画版,从而形成东昌府民间版画的地方特色。东昌木版年画与潍坊杨家埠年画代表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派别。其制作工艺为全部木版彩色套印,形成了绘、刻、印等专业分工。2008年6月,东昌府木版年画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2月,命名东昌府区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东昌府区

东昌葫芦雕刻

东昌葫芦雕刻工艺分布以东昌府区堂邑镇为中心,遍及梁水镇、闫寺办事处和今冠县辛集镇等地区。东昌自古就有用雕刻葫芦蓄养蝈蝈的风气,雕刻葫芦是当时农家的重要商贸产品。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兴盛。东昌葫芦雕刻用料,刻工,线条,图案皆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种葫芦雕刻工艺将典雅的造型技巧与写实手法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成品葫芦多刻有表达吉祥寓意的图案和纹样,以表现与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主题,其材料的特殊性、题材的广泛性、技法的独特性和风格的多样性在其他传统工艺中实不多见。东昌雕刻葫芦用途广泛,既可作日常器具、祭祀用品,又可作工艺品、生活饰品。它可以为传统民间艺术、山东历史文化及运河文化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2008年,葫芦雕刻(东昌葫芦雕刻)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山陕会馆庙会

在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人们在会馆附近聚会,会馆会以演戏娱神举办庙会。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庙会发生质的变化,主要是结合群众节日旅游休闲等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有专业艺术团举行的戏剧义演,有艺人现场制作或展示龙凤字、沙字剪纸、郎庄面塑等独具特色的聊城民间艺术,有杂技表演、茶艺展示、碑刻赏鉴、京剧、豫剧等文化活动,钟鼓楼上恢复晨钟暮鼓习俗,供游人撞钟、击鼓。山陕会馆庙会体现了聊城浓厚的运河文化与民俗文化底蕴。

东昌府区

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是江南水乡的传统民间风俗。2002年5月1日,聊城举办首届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后来,东昌府区聊堂路东昌湖段专门修建了龙舟码头和观瞻台。随后,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期间,聊城均举行龙舟比赛。聊城首次龙舟赛事举行后,聊城大学龙舟队成立。教育部共批准9所高校招收高水平龙舟运动员,聊城大学即为其中之一,并且为山东省唯一一所。聊城大学龙舟队分男、女龙舟队,长年坚持训练,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慢慢赛龙舟逐渐成为了聊城的风俗。

饮食

东昌府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数百年的运河商业繁荣给聊城留下了深厚的饮食文化遗产。东昌府境内人们习惯一日三餐,早、午称吃饭,晚餐称喝汤。小麦面粉成为多数家庭的主食。大米、玉米、大豆等则成为人们调换口味的辅助品。蔬菜品种以芹菜、黄瓜、西红柿、韭菜、青椒、茄子等为主,烹饪方法多为熬、炒、蒸、涮、凉拌等。聊城的鲁西地方风味是鲁菜的重要支派,鲁菜的特点是调味纯正,口味偏咸,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东昌府区地方特色小吃主要有沙镇呱嗒、空心琉璃丸子、黄屯米酒、魏氏熏鸡等。

沙镇呱嗒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沙镇呱嗒的馅料有肉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包制时先用烫面和面,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馅料,两端捏实,轧成椭圆饼型,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众多呱嗒中,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

魏氏熏鸡是东昌府区传统名吃,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由先祖魏永泰在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独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被老舍先生称为“聊城铁公鸡”,它选用肥嫩良种活鸡,经卤煮,用锯末烟熏制而成。成品鸡皮缩裂,胸腿肉外露,色泽栗红,嚼有余香,为聊城名吃之首。2009年,魏氏熏鸡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

东昌府区主要地方特产有许营西瓜、东昌葫芦、东昌毛笔、牛筋腰带、魏氏熏鸡等。

许营西瓜

许营西瓜,东昌府区许营镇特产。许营西瓜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经历代选优汰劣选育出的优良品种。许营西瓜果实为圆球形,果面平滑,表皮墨绿,间有细网纹或条带。该西瓜的果肉淡红,肉质为紧肉型,具有汁多味甜、口感好的品质特征。许营人民已在培育西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育种、生根、嫁接、栽苗、授粉、采摘,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从起初的2000亩,发展到3万亩。2014年7月28日,“许营西瓜”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昌毛笔

东昌毛笔制作始于元朝,兴盛于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当时民间有“东昌作坊、书笔两行”的说法。清末始衰,但仍有作坊30余家,较大的作坊有余子尚、玉山堂、老文友、魁允堂、恒顺堂等,各作坊工匠多者100余人,少者30人,年产200余品种、300余万支。新中国成立后,东昌毛笔进一步精选原料、改进传统工艺入手,制作出“极品精选长锋大楷”“极品精制中楷羊毫”和“民主”“和平”等名牌大中小楷笔。东昌毛笔制作工艺要经过采毛、梳毛、湿理、剔锋、修头、刻管等大小七十二道工艺。其外型美观、刚柔相济、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尖齐圆健,刚柔相济”的特点。1955年,东昌毛笔被评为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

风景名胜

综述

聊城是黄河与大运河交汇的唯一城市,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素有“江北水城”的名号,东昌府区境域内自然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如“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的光岳楼、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山陕会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故乡等。现东昌府区有东昌湖旅游区、聊城市孔繁森纪念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处,摩天轮欢乐城、江北水城欢乐小镇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处、国家AA旅游级景区4处,省级旅游强镇4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5处。

主要景区

东昌府区主要旅游景区名录

级别

景区名称

地址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昌湖旅游区

聊城市中心城区

聊城市孔繁森纪念馆

聊城东昌湖风景区内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摩天轮欢乐城

聊城市东昌府区湖南路中段

江北水城欢乐小镇

柳园路以西,香江路以北

堂邑民俗旅游区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文庙路

梦幻后姜民俗文化旅游村

聊城市东昌府区韩集镇后姜村

聊城天香酿造工业景区

聊城市东昌府区凤凰工业园经4路3号

参考资料:

东昌湖旅游区

东昌府区

旅游区位于聊城市中心城区,总面积6.3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16千米,有“南有西子,北有东昌”之称。东昌湖湖始于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千余年来,常年不竭,水质清澈。东昌湖中心的古城占地一平方千米,呈正方形,以明代光岳楼为中心,周围大街小巷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大运河自南向北绕湖而过;湖滨公园沿东昌湖西岸贯穿南北;有光岳楼、铁塔、山陕会馆、傅斯年陈列馆、孔繁森纪念馆等文物单位。是集生态风光、历史古迹、文化典故、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2006年,东昌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东昌府区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位于聊城东昌湖风景区内,是中国独家全面宣传孔繁森同志光辉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8700多平方米,广场道路7000平方米,绿化率43.3%,包括基本陈列展厅、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影视报告厅、阳光大厅和纪念广场。基本陈列展厅以图片、实物、场景、多媒体等形式,集中展示孔繁森为民务实清廉的典型事迹,主要展示文物有孔繁森曾使用过的药箱、台历、军帽、梳子、藏刀以及部分名家的书画收藏。纪念广场是举办各种集体纪念活动的场所。馆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聊城新的文化地标和英模文化主题公园。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二级博物馆。

重要人物

人名

生卒年

简介

傅以渐

1609—1665

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清开国状元,一代名相、知名学者、史学家

杨以增

1787~1856

今东昌府区人,清代藏书家。曾任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

傅斯年

1896—1950

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孔繁森

1944—1994

东昌府区堂邑五里墩村人,先后曾任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地委书记兼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阿里地区政协主席等职,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被追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称号

白云

1949—

1998年7月任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等称号,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

念以新

1968—

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白云民生服务热线办公室主任,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五五普法先进个人”“感动齐鲁政法人物”等称号,并荣立最高人民检察院个人一等功

注:仅列出部分人物

重要荣誉

2019年9月,东昌府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19年12月,东昌府区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0年3月,东昌府区获评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0年6月,东昌府区被列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9月,东昌府区被列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公布的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0年11月,东昌府区被列入水利部公布的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0月,东昌府区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注释

[a]

旧称护城河、环城湖

[b]

截至2022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