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英文: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缩写为GAU)简称甘农大、甘肃农大,是由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农业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入选甘肃省高水平大学。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甘肃农业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友情况、学校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甘肃农业大学

外文名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成立日期

1946年

所属地区

甘肃省兰州市

地址

法定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主管部门

甘肃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158万平方米

学生人数

本科生17530人(截止2023年4月30日)

教师人数

教职工1532人(截止2023年4月30日)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赵凯

校庆日

10月1日

校训

敦品励学,笃志允能

校歌

《甘肃农业大学校歌》

院校代码

10733

专业数量

69个本科专业(截止2023年4月30日)

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创办于1946年,先后经历了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国立兽医学院、西北畜牧兽医学院时期,于1958年与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为甘肃农业大学。1986年迁回兰州市进行办学,2012年成为农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截止2023年4月,甘肃农业大学占地面积为158万平方米,拥有在校本科生17530人,教职工1532人,设置有23个学院(教学部),69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

历史沿革

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时期

1939年4月,西北技艺专科学校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在兰州建立,学校设立农艺、森林、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和农田水利等学科。

1945年8月,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改名为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

1947年7月,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成为由国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领导,甘肃省政府协助进行管理的学校。学校设置农艺、森林、畜牧科、兽医科、农田水利、农业经济和牧草7个学科。

国立兽医学院时期

1946年,国立兽医学院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兰州设立,这也成为国内首座独立的国立兽医高等学校,结束了甘肃没有高等农林本科学校的历史,盛彤笙担任国立兽医学院首任院长。首任院长盛彤笙将10月1日定为学校的校庆日。同年,甘肃畜牧兽医研究所并入国立兽医学院。

1950年2月,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撤销,原有的畜牧科、草原科并入国立兽医学院,并于同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

西北畜牧兽医学院时期

1951年,西北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学院由西北畜牧部、西北教育部共同领导。

1952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引进前苏联高等教育经验,自此学校开始设置专业,设置了4年制的畜牧系畜牧专业、兽医系兽医专业。同年9月30日,经政务院同意,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学校,这成为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兽医系的起源之一。学校引进崔堉溪、李林海、卢德仁等一批教师进入学校教学。

1953年,学院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

1958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从兰州市迁址至武威县黄羊镇。

甘肃农业大学时期

1958年5月,甘肃省委决定组建甘肃农业大学,由正在筹建的甘肃农学院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两所学校组成。同年12月15日,甘肃农业大学成立大会在黄羊镇召举行,学校增设农学、林学和农业机械3个系。

1977年,甘肃政法大学恢复高考招生。1978年,学校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0年12月,经甘肃省委常委会决定,甘肃政法大学迁回兰州办学。198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学校的迁址申请。

1984年10月,甘肃农业大学迁建工程在营门滩举行,省长陈光毅、省委副书记刘冰出席仪式。

1986年9月,甘肃农业大学迁回兰州,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在兰州安宁新校址隆重举行。

2010年3月,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12年6月 ,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正式签署《关于合作共建甘肃农业大学的协议》。学校成为了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同建设高校。

2014年,甘肃农业大学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入选专业包括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3年4月,甘肃农业大学拥有23个学院(教学部),69个本科专业。

甘肃农业大学专业设置

学院

专业

农学院

农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智慧农业

草业学院

草业科学、草坪科学与工程

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兽医公共卫生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 (畜牧兽医)

财经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财务管理、金融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

机电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

林学院

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风景园林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生物工程

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士地整治工程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园艺学院

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森林保护

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理学院

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应用统计学

应用技术学院

动物医学、财务管理、动物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园艺

园林工程学院(中职)

林学、地理信息科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林经济管理、环境工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教学部

/

乡村振兴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师资情况

截止2023年4月,甘肃农业大学拥有教职工1532人,其中8人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为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导组成员,15人为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为甘肃省科技功臣,29人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26人为甘肃省飞天学者,329人为甘肃省陇原人才,8人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3人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7人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专家、优秀教师。

称号

姓名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赵兴绪、张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部分)

师尚礼

全国优秀教师

崔燕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孙万仓

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部分)

柴守玺、王化俊、孙万仓、师尚礼、赵桂琴、郁继华、余群力、柴强、魏彦明、赵武云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甘伯中

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

孙学刚

甘肃省科技功臣

孙万仓

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司怀军、陈垣、陈佰鸿、颉建明、孙万仓、雷赵民、马友记、滚双宝

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

郁继华

甘肃省领军人才

柴强、崔燕、窦学诚、罗玉柱、牛最荣、孙万仓、徐秉良、余群力、余四九、郁继华、张富、张仁陟、赵兴绪、张勇、杜文华、滚双宝、韩建民、颉建明、李广、李胜、杨林娟、赵春花、赵武云、赵桂琴、李惠霞、李永才、尚明瑞、文鹏程、张树武

甘肃省飞天学者(部分)

柴强、陈佰鸿、郭艳丽、曾巧英、赵桂琴、花立民、颉建明、张勇、张恒嘉、杨德龙、周辉通、张建国、张金林、张学勇、王为、李玲玲、鱼小军、马友记、张文政、廖伟彪、苏军虎、彭云玲、王继卿、栗孟飞

甘肃省教学名师(部分)

崔燕、刘长仲、师尚礼、马晖玲、姚拓、王雯慧、滚双宝、司怀军、王化俊、田青、王延秀、魏小红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4月,甘肃农业大学建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并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人,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

类别

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畜牧学、兽医学、作物学、草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北方旱区作物生产装备工程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

兽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应用统计、汉语国际教育、电子信息、机械、生物与医药、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中药学、工商管理

国家级重点学科

草业科学

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省级重点学科

畜牧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园艺学、植物保护、作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水利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

教学情况

截止2023年4月,甘肃农业大学建设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7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多次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农业水利工程、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材料化学、水利水电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动物医学、草业科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

兽医形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部分)

动物营养与饲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果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植物科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草业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植物科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动物营养与饲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分)

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葡萄与葡萄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艺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名称

完成人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安宁五校战略联盟十年协同育人实践

赵凯、汪精海、亢凯、文洁、康燕霞、颉录有、丁莹、郑高键、李生英

西部地方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赵兴绪、马国军、王雅梅、张文政、委华、林栋、杨定昕、卢少波、耿婵娟、白刚

双学科协同建设背景下的林学类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田青、韩蓉、何静、朱珠、宋捷、张亮、张晓玮、鲁松松、种培芳、唐红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徐秉良、杨成德、李惠霞、刘佳、张树武、薛应钰、李焕宇、陶飞、陈雅寒、曹师

基于“大工程观”的农业水利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及教学平台建设模式研究

牛最荣、张芮、张梅花、王引弟、齐广平、张小艳、贾生海、赵霞、高彦婷

“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孙步功、赵武云、孙伟、张华、张鹏、张克平、黄晓鹏、高晓阳、胡靖明、戴飞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专业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陈佰鸿、秦舒浩、毛娟、杨宏羽、张菲菲、杨丽婧、安泽山

厚植专业硕士耕耘农业资源—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

张仁陟、齐鹏、王晓娇、吕莹、郁洁汝、武均、程文仕、王晓倩、蔡立群、刘学录

学校交流

甘肃农业大学与美国、英国、新西兰、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与泰国皇家伊森科技理工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学生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交流,甘肃农业大学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并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沙棘研究中心等开展交流研究合作,加入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农业院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2年11月,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80.676万册,电子图书169.4万册,各类中外文纸质期刊859种,报纸 32 种。甘肃农业大学开放有38个中外文数据库,其中包括CNKI、超星读秀、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超星移动图书馆、Springer Link、牛津期刊库等。并自建干旱生境作物学专题数据库、高原草地畜牧业专题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学术期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创办于1959年,季刊,由甘肃农业大学主办,是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畜牧、兽医、草业、农学、林学、园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及综述和专论。《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是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草原与草坪》

《草原与草坪》创办于1981年,是草坪科学学术理论刊物,由中国草原学会、甘肃农业大学主办,主要刊登草业科学、草坪科学、牧草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城市绿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刊登形式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等。期刊被评为“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A)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曾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期刊学术类优秀期刊”“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等荣誉。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4月,甘肃农业大学建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研究中心(基地)51个。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部分)

甘肃省区域农业与产业组织研究基地

甘肃省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现代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甘肃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省牛羊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功能乳品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西部农村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4月,甘肃农业大学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74项,其中7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获得1200余项授权专利。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30余项,其中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300余篇。

国家科技进步奖

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

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部分)

肉用绵羊营养和繁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BMFS-5/10多功能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的研制

西北干旱区抗旱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快繁的研究

甘肃地道中药材加工设备引进消化及关键技术创新

酿酒葡萄产业开发及优良酿酒葡萄营养系脱毒、繁殖嫁接和推广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部分)

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

劳务输出: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前景分析

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牛郎织女传说情节的丰富变异性 -《天牛郎配夫妻》与南方少数民族有关传说的比较

甘肃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家惠农政策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校园文化

校徽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校徽由内外两环组成,内环主体是麦穗与牛角,整体如同一艘船,代表学子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开拓创新。麦穗代表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农业,麦穗剖面图如同开打的书籍,寓意学校师生孜孜不倦地在知识当中钻研。牛角代表学校的畜牧业、兽医等优势学科。牛角下方“1946”是甘肃农业大学的建校历史,外环上方为学校的中文校名,下方为学校的英文校名。校徽颜色呈现“甘农青”,寓意生命与未来,也代表着甘肃农业大学师生的青春活力,奋勇前进发展现代农业。

校训

甘肃农业大学的校训是:敦品励学 笃志允能。

敦品寓意砥砺品德,是一种享受文化、分享人文的精神状态。励学寓意着发奋学习。“敦品励学”出自《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表达学者具有修身养性、勤奋学习的良好品德。笃志寓意志向专一,专心一意,出自《江表传》。允能寓意尊重人性、才华、能力、竞争。要求教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校歌

《甘肃农业大学校歌》

盛彤笙 词

晏晓东 曲

西面高耸着昆仑 北面蜿蜒着长城

黄河从我们身边流过 波浪奔腾

这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永生着伏羲和神农的灵魂

这儿屹立着我们的校舍

荟萃着后起的精英

浩浩乎天山瀚海大无垠

风吹草低 牛羊成群

驼铃阵阵 牧马长鸣

在这大西北的原野上

任我们驰骋

我们要以青天为幕 大地为营

风餐露宿 不避艰辛

广施仁术 泽被苍生

看百兽率舞 寿域同登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赵凯

党委副书记、校长

柴强

党委副书记

廉志端

党委常委、副校长

牛最荣

萧懿群

白江平

李广

滚双宝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陈静

党委常委

闫述乾

以上资料来源,统计时间为2023年5月

历任领导

职务

时间

姓名

职务

时间

姓名

党委书记

1957.2——1964.8

李运

院长

1946.7——1957.6

盛彤笙

1964.8——1965.5

王乃夫(代理)

1958.6——1959.5

彭应

1965.5——1968.1

李克如

校长

1965.5——1968.1

李克如

1972.1——1972.5

张洪轩

革委会主任

1968.1——1973.5

吴金功

1972.5——1973.5

吴金功

1973.5——1978.6

周学新

1973.5——1978.6

周学新

1978.5——1979.9

吴治国

1978.5——1979.9

吴治国

校长

1979.9——1983.8

朱宣人

1979.9——1982.2

安振

1983.8——1987.7

陈北亨

1982.2——1983.8

王鸣和

1988.5——1991.10

胡恒觉

1987.5——1990.3

杨惇节

1991.10——1998.4

黄慎钊

1992.8——2002.9

赫卓峰

1999.10——2011.4

王蒂

2002.9——2011.4

王家勋

2011.4——2012.7

黄高宝

2011.4——2015.5

王蒂

2013.5——2017.4

吴建民

2015.5——2018.3

张俊宗

2017.11——2021.11

赵兴绪

2018.3——2021.4

钟福国

以上资料来源

校友情况

姓名

备注

杨子恒

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尚永丰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化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志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素香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彭治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车克钧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

蒋文兰

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科技优秀工作者

党占海

曾获“感动甘肃·2009”十大陇人骄子”称号

王一航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科技功臣

学校荣誉

2023年1月,甘肃农业大学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农业院校分会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

2022年2月,甘肃农业大学获“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5月,甘肃农业大学获甘肃省第四届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8年8月,甘肃农业大学获2017年度“甘肃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5年5月,甘肃农业大学被评为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调研先进单位。

2007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获甘肃省“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