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英文名称: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建校于1958年,前身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校法定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光机社区卫星路7089号。学校共占地71.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53.8万平方米。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长春理工大学的:学校历史、办学条件、学术研究、学校排行、学校荣誉、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学校领导、杰出校友等介绍

中文名

长春理工大学

英文名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成立日期

1958年

所属地区

吉林省长春市

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光机社区卫星路7089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吉林省

占地面积

71.8万平方米

学生人数

38630人(数据截止到2022年11月)

教师人数

2191人(数据截止到2022年11月)

前身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杨玉新

校庆日

9月16日

校训

明德 博学 求是 创新

校歌

《长春理工大学校歌》

院校代码

10186

专业数量

61

简介

截止到2022年11月17日,学校有学生共38630人,目前学校教职工总计2191人,学校下设物理学院等二级办学部门14个,开设61个本科专业。此外,学校还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包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0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

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16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国防特色学科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历史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学校前身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于1958年建立。1958年5月,王大珩所长等人提出创办一所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6月6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正式提交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申请报告。6月27日,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成立,隶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7月1日,启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印章。7月中旬,郭沫若为学院题写校名。8月8日,王大珩兼任学院院长,龚祖同、李明哲兼任副院长。1959年6月,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机械学院、长春化学学院合并,定名为“吉林科学技术学院光学机密机械学院”,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吉林省。1960年11月,改名长春光学机密机械学院。1962年8月,学校由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委共同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1968年5月,隶属于国防科技。1971年9月,学校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领导。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军用光学博士点申报成功。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

长春理工大学

2002年4月,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亲笔题写校名。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3年,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13年5月22日,长春理工大学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8月,长春理工大学“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21个引智基地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入选“111计划”2018年创建吉林省首个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2020年成立“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到2022年5月10日,长春理工大学下设有物理学院等14个二级办学部门,本科专业61个。

学院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物理学院

物流学类

应用物理学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光电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兵器类

信息对抗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智能感知工程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中外合作办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外合作办学)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自动化类

自动化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学院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机器人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功能材料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类

应用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统计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类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会计学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金融学类

金融工程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俄语

朝鲜语

日语

翻译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新闻传播学类

广告学

/

网络与新媒体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法学院

法学类

法学

社会学类

社会工作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17日,长春理工大学拥有3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以及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此外,学校设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包括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包括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类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光学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

国防特色学科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

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

一流学科A类:光学工程、机械工程

一流学科B类: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优势特色学科A类: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优势特色学科B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软件工程

新兴交叉学科:光电医疗技术及生物检测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电子信息博士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应用统计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

授予博士学位的一级学科、专业

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予硕士学位的一级学科、专业

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师资规模

截至2022年11月17日,长春理工大学共有教职工2191人。学校自主培养了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另有7位双聘院士。此外,学校设有2个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以及2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

类别

名字

两院院士

王大珩

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祖同、张作梅、千福熹、唐九华、王之江、王立鼎、姜中宏、刘颂豪、邓锡铭

中国工程院院士

薛鸣球、林祥棣、潘君骅、姚骏恩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1人)

姜会林 郝群 苏忠民 佟首峰 安志勇 张国玉 于化东 张宏 杨华民 曹国华 张心明 李丽娟 蒋振刚 刘国军 卜长莉 王晓华 张树仁 王喜臣 张衡 梁柱 张淑东 李成志 王奎雄 邱关明 刘绍东 严福俊 叶常君 康连福 任大翠 王长兴 白闻喜 杨大任 邓必鑫 李懋和 吴士科 孔庆瑞 李永正 蔡立 赖叔昌 王庆余 尹福昌 张彤 梁作亮 赵洪宽 王国忠 钟景昌 刘景生 曲世俊 韩树东 杨建东 薄报学 孙伟志 赵鸣霖 辛德胜 董相廷 付跃刚 王天枢 李俊烨 段锦 马晓辉 陈纯毅

省级高层次人才(11人)

金光勇 王作斌 林景全 李英超 许金凯 张肃 李明宇 张昕 林逢源 于永吉 张磊

吉林省教学名师(16人)

赵鸣霖 石晓光 张树仁 王文生 刘薇娜 张淑东 韩太林 李莉 张肃 马文联 黄根哲 段翠霞 柏朝晖 成立波 朴燕 张春雷

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2人)

姜会林 杨华民

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17人)

姜会林 李卓 钟景昌 姜会林 杨华民 尹福昌 杨建东 苏忠民 姜会林 曹国华 陈淑萍 安志勇 尹福昌 姜会林 杨华民 卜长莉 张希艳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5月,长春理工大学拥有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防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10个近五年新增专业以及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共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0部国家级和省级优质教学资源,以及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此外,学校共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目前,学校共设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类别

名称

国家精品课程

红外物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应用光学

吉林省精品课

C语言程序设计、红外物理、激光原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电工学与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应用光学、电子线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计算机组成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电工学与电子技术实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民、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数学、工程材料、管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大学英语、数据结构与算法、管理会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通信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光学测量、西方经济学、综合英语

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应用光学、工程材料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红外物理、应用光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吉林省优秀课程(75门部分列举)

红外物理、激光原理、高等数学、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应用光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工学与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电路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化学、市场营销学、大学英语、高级英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体育

校外实习基地(共182个部分列举)

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可口可乐(吉林)饮料有限公司、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铸造一厂、吉林博大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一众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长春广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长春佩格萨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德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长春众燚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市九鑫泉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市沃尔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长春市王宝珠精密机械加工有限公司、长春电业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校内实习基地

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实践基地、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软件设计创新实践基地、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长春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长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冷加工实验实习教学基地、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实习基地、长春理工大学校医院、长春理工大学应用写作杂志社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长春百泰精密光学仪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吉通凯撒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

电工电子创新实践基地、机械工程创新实践基地、软件设计创新实践基地、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

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大学生创业园、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

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基地

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

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创新训练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中外合作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中外合作办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融工程、社会工作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中外合作办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防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信息对抗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中外合作办学)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5个)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中外合作办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

信息对抗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英语、法学

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创新实验班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专业国际化精英班(国际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专业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专业

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创新验班( 大珩班)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合作交流

长春理工大学与来自20多个国家(如俄罗斯、挪威等)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等开展了多种办学项目。已有300多名教师赴国外进行交流学习。目前,学校设有1所孔子学院,接待了来自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等海外高校展开各类交流项目。现有5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4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17日,长春理工大学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0个省部级社科基地、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7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包括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以及3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类别

平台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精密制造及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空间光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光学领域)、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纳米生物光子学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部分)

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跨尺度微纳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光电检测装备工程实验室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部分)

光电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半导体激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纳米操纵、装配与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研究中心、吉林省脑信息与智能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吉林省高等学校光电子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吉林省高等学校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

吉林省光电子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空间激光通信技术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文化产业科技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激光技术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光电医疗器械于先进制药装备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

吉林省企业经济研究中心、长春电影文化研究基地、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 、吉林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中心、吉林省地方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知识产权重点研究中心、吉林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吉林省工业文化研究基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日文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1年4月22日,始建于1958年的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占地面积达32,720平方米,为一座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校图书馆。目前,图书馆馆藏达401万册(包括177万种电子图书),共有51个数据库、1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9个书刊借阅室、2932个阅览座位、6个中外文基础书库以及2个电子阅览室。馆内收藏了光电技术、理工科、文学、经济、管理、法学、社科等各学科的多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资源。图书馆荣获“CALIS联合目录馆藏数据建设先进单位”和“吉林省科技情报学会先进单位”的称号。

学术期刊

长春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分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科研成果

截止到2022年11月17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5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19年长春理工大学各类科技奖项一览表

奖励类型

项目名称

奖励等级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结构特征量静态参数测试技术及其设备

一等奖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仿生光学技术及应用

一等奖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嵌入式偏振态测量仪

二等奖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激光数字掩模印刷电路板图形转移系统

二等奖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基于无线激光传输的局域物联通信组网技术

三等奖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氧化锌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性能调控及机理研究

二等奖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Ti基准晶复相材料电化学储氢特性的研究

三等奖

国际合作奖

光学工程、纳米操纵与制造技术研究方向

/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电子结构的协同调制作用在半导体光催化/光电催化中的应用

二等奖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行为分析研究及居家养老应用

三等奖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物联网感知层弱信号检测技术及应用

一等奖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2019年长春理工大学专利 (部分)一览表

申请号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2018208990179

换轮机构

实用新型

2016104644806

球差调控热稳区及激光定型放大双矩形空心激光器

发明

2016103011219

全光空间信息网多用户交叉连接设备

发明

2016100770890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高频调制电路

发明

2016109569657

二价铕离子掺杂氯溴化钡紫色荧光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2018212338794

一种多功能一体伞柜

实用新型

2018208587169

草莓智能采摘装置

实用新型

2017105846477

沉浸式主动立体投影透视变换矩阵求解方法

发明

2018210798670

一种户外电力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

2016111147564

一种背景连续可调星点连续可变式星图发生装置

发明

2016110436497

一种面发射分布反馈激光器

发明

2016108639559

全矢量信息目标偏振图像分时投放模拟装置及方法

发明

2016107114341

一种用于动态星模拟器星图显示器件的焦面调整机构

发明

2017100095560

耐腐蚀不锈钢油水分离网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发明

201610436058X

一种自动出药自动记录的智能药瓶

发明

2016104119019

激光诱导产生等离子体墙屏蔽冲击波传播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

201610130912X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低照度视频图像增强方法

发明

2016109242132

激光快速跟瞄树枝清除系统

发明

2016106092699

一种合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方法

发明

2016110303387

一种搬移磁性纳米粒子的操纵方法

发明

201610243537X

基于光偏振扭转提高弱泵浦激光效率的激光器

发明

201820398040X

夜间会车防眩光车灯

实用新型

201710220525X

基于双目标遗传算法的宽角度EUV多层膜鲁棒性膜系设计

发明

2017102205368

基于双目标遗传算法的极紫外多层膜高精度表征方法

发明

2017104163637

一种用于自动布线系统的多功能导线存储盒装置

发明

2016106747690

多线激光雷达车辆目标识别方法和汽车的防撞装置

发明

2016104527107

一种推层式钱币分类机

发明

2016103447213

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温度敏感载药材料的应用

发明

2018213350863

一种太阳光室内照明光学系统

实用新型

2018206979033

水下抗湍流高速光孤子通信系统

实用新型

2017102252424

双脉冲方波光纤激光器

发明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学校排行

2022年,长春理工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排第142名。

2023年,长春理工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排第147名。

学校荣誉

长春理工大学连续两届荣获吉林省文明单位称号,同时还获得了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省级先进党委等荣誉。学校还曾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以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多项荣誉。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长春理工大学

以蓝色为主的校徽设计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构成。从中心图案来看,一个代表“光”的“鼎”形状立在地球上;从外围上半部分可见学校创始人王大珩亲自书写的校名;而下半部分则展示了用黑体字与英文字体相结合的学校英文名称。

学校校训

明德 博学 求是 创新。

学校校风

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

学校校歌

《长春理工大学校歌》创作于2005年。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张千一谱曲,学校师生集体填词。

长春理工大学

校园环境

学校校区

截止2019年9月30日,学校有东、南、西3个校区,土地面积71.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2.7万平方米。

长春理工大学

东校区

占地面积:343982平方米。

东校区学校主校区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卫星路7089号。

院校分布:物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南校区

占地面积:158819平方米。

南校区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卫星路7186号。

院校分布: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西校区

占地面积:211210.5平方米。

西校区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卫星路7989号。

院校分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

中韩示范区校区

新新校区规划用地1平方公里,校舍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2亿元,预计2023年建成使用。

标志建筑/景观

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于1958年建立,坐落于东、西校区,总面积为32720平方,由自然科学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馆组成。

大珩像

长春理工大学

王大珩铜像是为纪念王大珩先生而建造的,铜像矗立在东区第一教学楼前广场,总体高3.15米,为锡青铜铸造,周围绿树掩映,静谧怡人。铜像由北大附中河南分校董事长、我校79级李光宇校友捐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路明教授和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刘强副教授共同设计。

体育馆

长春理工大学

室内体育场馆由三部分组成,东校区体育馆、西校区攀岩馆、南校区综合体育馆。东校区体育馆馆内设有篮球场地2块,乒乓球台4个,羽毛球场地4块。西校区攀岩馆馆内设有攀岩场地1块、篮球场地1块、羽毛球场地1块、乒乓球台2个。南校区综合体育馆总体布局分为四层,其中一层设有游泳馆(25*50米标准泳池)、羽毛球馆;二层设有武术馆、健身馆;三层设有篮球馆、排球馆、网球馆、瑜伽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四层设有乒乓球馆。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杨玉新

党委副书记

杨华民

刘瑛

杨光

校长

杨华民

副校长

张宏

付跃刚

佟首峰

郝群

党委常委

杨玉新 杨华民 张宏 刘瑛 吴健 杨光 付跃刚 佟首峰 郝群 谭荣峰 于英焕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吴健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历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任期

王大珩

第一任院长

1958.08-1965.02

武强

院长

1977.12-1983.10

吴士科

院长

1984.12-1994.02

王庆余

院长

1994.02-1996.12

姜会林

院 长

1996.12-2002.04

姜会林

校 长

2002.04-2006.01

于化东

校长

2006.01-2018.02

张希光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

1961.04-1971.08

申中甫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军宣队)

1971.08-1974.12

韩容鲁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

1974.12-1976.08

王贵德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军宣队)

1976.08-1977.07

魏一心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

1977.12-1980.09

张嘉志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

1984.12-1989.03

王庆余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

1989.03-1997.08

王国忠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

1998.11-2002.04

王国忠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2002.04-2004.04

姜会林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兼任)

2004.04-2005.04

于佩学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2005.04-2013.4.19

骆孟炎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2013.4.19-2017.12

杨玉新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2018.02-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杰出校友

学术界

姓名

备注

杨雄里

59级应用化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杨雄里教授,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邹广田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邹广田教授

薛澜

77级精密仪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兼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施正荣

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作技术 院院士,我校1979级光学仪器专业学生。

杨秉新

58级光学仪器,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校1958级光学仪器专业学生,航天科技集团508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航天遥感器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工程科学学部院士。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企业界

姓名

备注

柏立洲

83级光学电子。美国信科检验认证集团董事长

彭波

82级光学材料,浙江澍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注:截止到2023年3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其他

姓名

备注

崔洪亮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特聘教授

郭书祥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香川大学终身教授

注:截止到2022年9月,表格信息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