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金融科技主要研究金融学、投资学、互联网金融等,将相关商业场景下计量分析原理及方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进行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金融大数据分析与管理。毕业后可从事金融科技产品开发、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
我国自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本科专业教育, 国内已有数所高校开设了金融科技本科专业。2017 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金融科技本科专业,成了金融科技本科教育的高校先行者。2018 年,西华大学、三亚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也相继设立了金融科技本科专业,成了这一领域的第二批高校。2019 年,东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在不断筹备和申请开办金融科技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 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金融科技专业于2017年增设,被归为金融学类,专业代码020310T,修业年限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为: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的人 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

知识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阅读、听、说、写、译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等;熟练使用专业数据库进行专业论文以及研究报告撰写等。牢固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既应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也应充分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和实践发展现状,熟悉金融活动的基本流程。金融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应当了解其他相关领域知识,形成兼具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均衡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与金融学整体相同,包括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三个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专业实践包括专业类实验、专业类实训和专业类实习。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授课内容 |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 |
通识课程 | 逻辑学、大学语文、大学外语、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
专业基础课程 | 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 |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创业能力等,教学方案中应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其中,专业实践包括专业类实验、专业类实训和专业类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加强专业类实验教学内容的教学,各高校应与相关实务部门建立常态联系机制,确立实践教学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毕业写作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部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训练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并将论文写作纳入课程成绩考核当中。学生在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后,必须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论文合格,方可申请学位。毕业论文选题须符合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紧密联系现实金融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毕业论文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必要时可聘请金融实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应引导和督促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继续深造,可选择的专业为金融科技(专业代码0202J1),研究方向有数字货币与区块链、银行科技与信用科技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金融科技产品开发、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运营和管理等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以信用评估公司、征信 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金融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等为代表的金融咨询公司。还可选择报考银保监局等公务员岗位从事银行保险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工作。

师资队伍
开设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高校,教师数量应能满足教学需要。每个专业应至少配备10名专任教师,每门专业必修课程应至少配备2名专任教师。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鼓励聘请金融业界专家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团队。专任教师队伍应保持合理结构。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采取积极措施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年龄 结构和学缘结构,将最后学历为本校的教师比例保持在合理水平。
教学条件
信息资料
开设金融学本科专业类时,学校图书馆应有大致覆盖金融学类专业各领域数量充足的图书、刊物和资料。学校图书馆应拥有金融学类专业教学和科研所需的数字化资源,并且能够提供简便畅通的检索和获取服务。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学校基础实验室座位数量充足,单个专业实验室的座位数不得少于金融学本科专业类1个自然班的学生人数,专业实验室的生均固定资产净值不少于本专业学生学费标准的50%。

教学经费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学生实习需要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每开办一个专业,原则上须至少配设1个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以金融机构为主,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为辅。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四项经费,包括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不低于25%,教学经费增长至少要与学费收入增长同步。
开设院校
地区 | 开设院校 |
北京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
辽宁 | 辽宁科技大学 | 东北财经大学 | 沈阳工学院 |
吉林 | 吉林财经大学 | | |
黑龙江 | 哈尔滨金融学院 | | |
上海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上海立达学院 | |
江苏 | 南京邮电大学 | 徐州工程学院 | |
参考资料
注释
[a]以上课程内容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b]公务员招生专业为不完全举例,详情请参考国家公务员局招考公告。
[c]以上信息来自阳光高考,仅部分院校,详细请参考阳光高考。数据截至时间为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