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启事》微电影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山东省即墨市人民法院联合出品,UMG联播传媒承制:贴满大街小巷的寻人启事,欠账不还玩失踪的老赖老板,无钱支付工人薪水的包工头,绞尽脑汁的法官,展开一系类围追堵截,而意外的解决方案也让每一人重新审视社会的诚信和法治。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寻人启事的:影片简介、角色介绍、背景资料、影片看点、影片评价、所获荣誉、演职员表等介绍

中文名

寻人启事

导演

杜晓雨

主演

李诚儒、杨轶、刘亚津、李静怡、蓝飞洋、潘石屹

编剧

田水泉

制片人

田水泉、夏锐

总监制

祝华 陈显江 赵韶先

监制

官红梅 于振冰 吴川 李扬

总顾问

景汉朝 刘贵祥

策划

常志存 王浩 国德锡 唐京文

出品人

倪寿明 陈显江

摄影

刘懿增

出品公司

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 山东省即墨市人民法院

画面色彩

彩色

发行公司

UMG联播传媒

上映时间

2015年3月

海报制作

赵凤娅

类别

微电影,悬疑,剧情

片长

24.11分钟

上映地区

中国大陆

支持语言

普通话

宣传推广

周丽 宫小双 肖建诚 张云翠 罗金萍

片名题字

李玉成

媒体推广

阮潇 李均璨 司艳莉

简介

《寻人启事》通过人民法院帮助百姓追债款的故事,旨在彰显最高人民法院在新媒体开办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的震慑力,唤起全社会对社会诚信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寻回老赖们遗失的社会诚信。

2019年12月,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影片简介

欠债还钱本来天经地义,但当“老赖”们咬死说自己没钱,债主就真的没辙了吗?雷大成为了要回100多万工程款,将网络公司老板吴有德告上了法庭,得到了法院支持。谁料,判决之后吴有德却玩起了失踪。正当吴有德想继续逍遥法外时,一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使他寸步难行…

寻人启事

本片旨在彰显人民法院开办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的震慑力,唤起全社会对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的关注和重视。

雷大成将某网络公司老板吴有德告上法庭,索要工程款100多万,得到了法院支持。谁料,判决之后吴有德对还款之事一推再推。无奈之下,雷大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通过查找却发现,吴有德早已将名下资金、证券、房产、车辆等资产转移,甚至人也不知去向,玩起了失踪。

为了尽快找到吴有德,雷大成想起了张贴寻人启事的土办法,在吴有德可能出现的地方张贴寻人启事,寻找吴有德的下落。但雷大成的这个土办法对吴有德收效甚微。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加大了执行力度,

先后采取了悬赏公告、司法拘留等措施,吴有德以自己在另一家赢了官司也没有拿回应得钱款为理由,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寻人启事

法院将吴有德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通过法院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予以曝光。吴有德被曝光后,在乘坐飞机、入住高档酒店等方面举步维艰,心情很是郁闷。直接令他崩溃的是,原本已经谈好的合作项目,因对方在最高法院曝光台上看到了他欠债不还的消息,终止了与他的合作。

一连串的打击,让吴有德无比郁闷和沮丧。无奈之下,他只好主动赶到法院,履行了还款义务。在他走出法院的时候,接到了另一家法院执行法官的电话,告诉他别人欠他的那笔款子执行回来了。

雷大成对法院“曝光台”的威力感佩不已。他收到还款后,第一时间要偿还此前欠下的债务,但是其中一个债权人却联系不上了。雷大成又想到了张贴“寻人启事”的土办法……

角色介绍

​国家一级演员,自幼熟习相声、京剧等传统艺术,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因小品《魔力奥运》、《十二生肖大拜年》、《邻居》等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笑星。此外还在电视剧《片儿警》,电影《狂》、《饭局也疯狂》、《赵氏孤儿》、《战国》等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

代表作品:《王保长新篇》、《飞虎神鹰》、《小宝和老财》等。

寻人启事

​李诚儒,内地著名演员,1997年才正式以演员的身份进入演艺圈,曾参演过《过把瘾》《大腕》《东边日出西边雨》《重案六组》《清网行动》等著名作品。2000年因饰演《重案六组》曾克强获得北京影视春燕奖。在与冯小刚导演合作的《大腕》、《一声叹息》、《私人定制》等电影作品中均有精彩表现。

代表作:《重案六组》、《大腕》、《私人定制》

寻人启事

​内地80后实力派男演员,参演作品《绣春刀》、《中国合伙人》等。

背景资料

为了有效治理“老赖”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2013年7月、11月和2014年1月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公开等情况进行通报,建立了网上的“老赖”黑名单系统,助力破解“执行难”。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微信开设“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每天曝光一名失信被执行自然人和一名失信被执行法人,以此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

影片看点

一份“寻”回社会信用体系的微电影作品

是国内首部法制类执行题材的微电影。

一部反映人民法院通过“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重拳打击老赖的诚意之作。

一部弘扬公正、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

李诚儒首次出演微电影

影片评价

赵卫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寻人启事

以影视艺术形式表现司法理念甚至呈现具体法律条文,早已是法治宣传的常用手段。影视作品能以视听叙事方式,将概念性法律条文转换成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视听故事,实现极佳的传播效果。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山东省即墨市人民法院联合出品的法治公益微电影《寻人启事》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该片在延续以影视作品传播法治理念的同时,也以其艺术手法的创新性获得了较强的观赏性,呈现出了更强的传播意义。

营造出较强的叙事张力,是《寻人启事》艺术创新性的首要表现。该作品选择了微电影这种年轻的艺术形式,选择本身就赋予了其较强的叙事性。与一般的影视作品相比,微电影篇幅较短,传播平台主要依托于新媒体,因此叙事上更要求主线明晰、矛盾凸显、节奏紧凑,更考验了创作者的叙事功力。该片在叙事层面较好实现了微电影的诉求:影片讲述雷大成为了要回工程款,将老板吴有德告上法庭并得到法院支持。谁料,判决之后吴有德却玩起

了失踪。正当吴有德想继续逍遥法外时,一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使他寸步难行。这一题材为其设定了非常明晰的叙事主线:在吴有德处处耍赖的情况下,雷大成如何要回自己的钱?围绕这一叙事主线,影片在较短篇幅中设置了多重矛盾冲突和戏剧反转,营造出了较强的叙事张力。先是雷大成讨钱无望,只好张贴寻人启事,而吴有德非但不还债还继续扩大生意;正当矛盾冲突达顶峰之时,法院推出了“曝光台”,使吴有德不但住店出行成了困难,连生意伙伴也不愿再与之合作;剧情此时峰回路转,在强大的压力下,吴有德走投无路被迫还款,而别人欠他的款也在法院高压态势下得到偿还。

寻人启事

虽然《寻人启事》表现的是“老赖”被迫还款的故事,主旨是彰显法律的威力和尊严,但影片在叙事时却刻意回避了法律条文冰冷的一面,而是赋予其温暖的情怀,充分体现出法律本身以人为本的根本主旨。影片开始即明确雷大成所讨要的欠款有一部分是农民工工资,他是在为社会弱势群体追讨血汗钱,为生硬的讨债行为设计了一个温暖的动机,赋予了影片以温暖的基调。而片中潘总的出现,使这种温暖达到了高峰,虽然潘总是在以另一种形式解释“曝光台”的效力,但此举却体现出了企业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担当,这种担当如同一束阳光照彻观众的心扉,让观众感受到了法治的温暖。再如,影片并没有将吴有德彻底设置成一个“为富不仁”的“老赖”,而是告知观众他之所以欠债不换,是因为别人欠他的债也未还,当他还了雷大成的钱后,别人欠他钱的也得到了偿还。此外,面对债主的某种不满,执行局法官们始终充满耐心,不断给他们以希望,增强他们对法治的信心;面对“老赖”,法官们在积极调查的同时也给予了耐心劝解,希望他们遵守法律、履行判决……如此等等,不但表现了司法者人性的一面,也使整部影片充满了温暖基调和人文情怀。

寻人启事

刻划出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寻人启事》获得艺术创新及有效传播的另一重要原因。影片在不足30分钟时长内,塑造出了多个鲜活人物,每个人物都呈现出了立体的个性。作为债主的雷大成,具有善良和负责的一面,为了给工友们发工资,拿出了给妻子看病的钱,而拿到还款后立即又用“寻人启事”的方式寻找他的债主还钱;但面对“老赖”,雷大成束手无策,面对判决书暂时不能执行的现实困境,他也由不断表现出失望和急躁情绪。影片对“老赖”吴有德的塑造更是力求丰富,他“老赖”的一面昭然若揭,但片中并没有对他进行脸谱化处理,他欠债不还、玩失踪等并非刻意,而是因为别人欠了他的债且法院判决后也未拿到,有着看似相对合理的赖账理由;影片还多次出现他练习书法的情节,不但丰富了他的性格,也具有反讽的喜剧效果。此外,片中对执行局法官、包工头老张、秘书小衣等人的刻划,也是寥寥数笔但颇为生动。影片中成功的人物刻画,一方面体现出了影片创作者较强的艺术功力,另一方面也依托于李诚儒、刘亚津、杨轶等明星的成功出演。鲜活的人物形象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更对影片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微电影,《寻人启事》在镜语方面也有不俗表现。如在叙事层面,影片并未依靠人物对白来完成,而是充分利用影像来进行叙事,片中的对白使用较为节制。如张贴“寻人启事”的多场戏中,基本上没有对白,大量使用景别叙事,利用镜头景别的变化来达到叙事的目的。尤其是影片结尾处表现吴有德和雷大成等人对话时,影片以工地电梯的运动镜头来表现,试图凸显人物道德水准的高低。这样的镜语处理,无疑为影片增添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以叙事、人物、镜语和温暖格调获得了观赏性和艺术性,确保了影片本身所承载的思想性实现了有效传播。在“依法治国”背景的当下,影片在表现人民法院克治“执行难”主题的同时,也以其艺术表现力唤起了全社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成为一部弘扬公正、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

彭程(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特约评论员、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

作为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而迅速诞生和发展的一种影像艺术形式,微电影具有“短平快”的特点,适合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话题,表达价值关怀。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山东省即墨市人民法院联合出品的法治公益微电影《寻人启事》,就十分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质。

《寻人启事》将镜头聚焦于诚信这一公众话题上。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也是契约社会的制度保障。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契约经济,需要经济行为的当事人遵守契约。信用缺失,违约失信,当事方之间势必会产生矛盾纠纷,也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很长一个时期,社会和舆论更多是从道德自我约束的角度,要求人们以诚信为本,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但当柔性的道德要求被一些人视若无物时,必须有一种刚性的制度和做法,来加以强制性的约束甚至惩处,使其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此才能对不讲诚信之人起到威慑作用,才有望降低失信行为的发生,在社会上有效地营造起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寻人启事》正是对于这一理念的一次艺术化的表达阐释。

2014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为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在官方微博、微信设立“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每天曝光一名失信被执行自然人和一名失信被执行法人,加大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成效显著。《寻人启事》就是以此重要举措为背景,以发生在山东即墨的真实执行案例为蓝本创作,讲述了这一措施所产生的突出效果。

拖欠农民工薪金,是近年来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影片选取这一题材,体现了制作方的责任担当意识。安装公司经理雷大成和包工头老张,为了要回自己和手下农民工兄弟们的血汗钱,向法院起诉拖欠了他们100多万元工程款的欠债人、某公司经理吴有德。他们获胜了,但吴有德却一拖再拖,拒不还钱,甚至踪影难寻。雷大成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执行法官查找后却发现,吴有德早已将自己名下的资金财产等转移走了,万般无奈之下,雷大成等人在吴有德可能出现的地方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希望借此对吴有德产生压力,使其偿还欠款,但吴有德仍然置之不理。甚至面对法院随之而采取的更为强硬的悬赏公告、司法拘留等措施,吴有德仍然拒绝履行还款义务,理由是自己在另一件官司中打赢了,对方也一直欠款不还。

在一系列措施都告无效之后,法院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向全社会曝光其失信行为。这一做法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机构都对他产生戒心并采取了防范措施,导致他无法乘坐飞机、高铁,难以入住高档商务酒店。最为致命的打击,是原本已经谈好一个合作项目,合作对象得知了他的不良记录,终止了合作关系。这一切对他造成了真实的震慑,只得主动赶到法院,将欠款如数还上。使其无奈就范的,正是制度的威力。倘若没有这样的严厉做法,他或许会长久地赖账。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也成了这一措施的获益的一方:执行法官告知他,别人长期拖欠他的那笔款项也还上了,对方同样也是因为上了“曝光台”,无力承受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个情节设置有些出乎意料,但又合乎生活的逻辑,真实可信。它意蕴深长揭示了一点:诚信不但是做人的品德,也会通向一个众赢的结果。

影片在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内,凝练、醒豁地表达了制作方的价值诉求。故事情节颇有些起伏跌宕,人物形象也体现出了执行法官的朝气和干练。语言也朴实生动,如雷大成以鄙视的口气斥责衣着光鲜的吴有德的行为“真不够爷们”。结尾,雷大成拿到拖欠的工程款后,急于找到农民工小李还钱,遍寻无果后,又贴出寻人启事,这个情节既有一抹温暖的色调,又有一缕淡淡的幽默。

文艺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形象化的表现,始终承担着“载道”即社会关怀的职责,《寻人启事》也印证了这一点。这部微电影作品,贴近真实生活,讴歌了人民法官忠于职责、维护法律尊严、保护民众合法权益的可贵情怀,也生动有效地普及了法律知识,唤起了全社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注和重视。而李成儒、潘石屹等知名演员和社会公众人物的参演,也大大提升了这部影片受关注的程度。

所获荣誉

2019年12月,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饰演角色

寻人启事

李诚儒

--

寻人启事

杨轶

--

寻人启事

刘亚津

--

李静怡

--

寻人启事

蓝飞洋

--

潘石屹

--

职员表

职位

姓名

策划

常志存 王浩 国德锡 唐京文

海报制作

赵凤娅

总监制

祝华 陈显江 赵韶先

宣传推广

周丽 宫小双 肖建诚 张云翠 罗金萍

片名题字

李玉成

媒体推广

阮潇 李均璨 司艳莉

总顾问

景汉朝 刘贵祥

导演

杜晓雨

制片人

田水泉、夏锐

摄影

刘懿增

监制

官红梅 于振冰 吴川 李扬

出品人

倪寿明 陈显江

编剧

田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