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中国浙江省丽水市下辖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腹地、丽水市东北部,东临仙居、永嘉,南连青田,西邻莲都、武义,北接永康、磐安。总面积为1503平方千米。缙云县下辖3街道、7镇、8乡,政府驻地为五云街道黄龙路38号。截至2022年底,缙云县户籍人口46.66万人。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区,总体呈现自东向西倾斜,以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地貌类型为主。境内河流均为山溪性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椒江三个水系,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等。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春秋战国时,缙云属吴越。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子通改东阳郡为婺州,升永康为丽州,分置缙云县,属丽州。明、清时,缙云县属处州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道,缙云县属瓯海道。1936年7月9日,粟裕率部与第一支队余部人员、红军独立团负责人及第二大队人员在缙云黄弄坑成功会师。2000年7月,缙云县属丽水市。

缙云县享有“中国麻鸭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美誉,打造了以壶镇镇、新建镇、大洋镇、前路乡为重点的茭鸭产业集群。缙云县工业发达,工业以制造业为主。2023年该县获得浙江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天工鼎”。缙云县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连续4年登上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2年缙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1.5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山区26县第8位,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4.5:48.7:46.8。

截至2023年,缙云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5项,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此外,缙云县有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包括仙都摩崖题记、河阳村乡土建筑。缙云县拥有2个国家级4A景区,5个3A级景区,著名景点有仙都景区、缙云县河阳古民居景区、缙云县黄龙景区等,连续4年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荣获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建设考核优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缙云县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缙云县

简称

面积

1503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市东北部

地理坐标

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浙江省

所属市

丽水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3街道、7镇、8乡

行政区划代码

331122

人口

46.66万(2022年末户籍人口)

方言

缙云话

民族

汉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畲族和壮族等

GDP

301.51亿元(2022年)

人均GDP

74355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42292元(2022年)

著名景点

仙都景区、缙云县河阳古民居景区、缙云县黄龙景区等

邮政编码

321400

政府驻地

五云街道黄龙路38号

电话区号

0578

政府官方网站

缙云县政府门户网站

名称

《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贞观元年,唐太宗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属江南道。缙云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一统志》:“在缙云县东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

今缙云地,《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属吴越。

秦汉至南北朝

秦代分属会稽郡、闽中郡。西汉时为会稽郡地,分属乌伤县,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汉末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缙云地分属乌伤和松阳两县。

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分乌伤县南境上浦乡置永康县,今缙云北部为永康县一部分。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松阳属之。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又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永康县属之。缙云地分属临海郡之松阳县和东阳郡之永康县。

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开皇十二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初废东阳郡置婺州,大业初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子通改东阳郡为婺州,升永康为丽州,分置缙云县,属丽州。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仍属永康县。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分括州括苍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再置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名,属括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因避德宗讳(名适,音kuò),改括州为处州,缙云县属之。

五代时,缙云县为吴越国之地,仍为处州属县。宋时亦属处州。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蒙古军攻占处州,改处州为处州路。至正十九(公元1359年),朱元璋占处州,改处州路为安南府,旋改处州府,缙云县属之。

明清

明、清时,缙云县属处州府。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十月光复处州,处州成立军政分府,缙云县属之。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道,缙云县属瓯海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缙云县直属浙江省。1930年,浙江省实行县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2个区域,缙云县属第二特区。1935年,全省分为9个督察区,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黄弄坑会师。1936年2月,为恢复和发展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粟裕率领浙西南独立师回到浙江西南部。4月2日,粟裕率领师直属队百余人,为寻找失联达半年之久的第一纵队,从丽水县库头进入缙云县雪峰山、石臼坑、夏家畈等地活动。红军在石臼坑村写下“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废除一切卖国条约”等标语,鱼川村地主家的一头猪宰杀了,将猪肉分给鱼川、石臼坑村的穷人。红军在河阳村外岩山殿墙壁上写下“耕者有其田”“反对土豪劣绅”“反对保甲制度”等标语,然后转入武义县活动。

1936年6月,粟裕与浙西南独立师政委谢文清率师直属队四五十人赶赴浙东寻找失联已久的第一纵队。7月6日,粟裕率部进入缙云县大堰头。7日,从姓潘村过当坑村到洪坑岭脚宿营。当夜突遭国民党省保安队第二团第二大队的两个分队的袭击。省保安队先占领洪坑岭山头,居高临下阻击红军。粟裕率部从岭脚沿着山沟冲锋抢占山头,控制了制高点。双方相持5个小时,红军牺牲2人,负伤1人,省保安队被毙伤多人后溃退。战斗结束后,红军连夜转移经井南于次日拂晓到达后吴村,休整后转往姓叶、大集、南田、冷水、大塘、桂村等地。

红军在洪坑岭头战斗的消息很快传到缙云与永康边界的黄弄坑。7月9日,刘达云指派黄弄坑农民前往洪坑岭去送信,迎接红军。此时,粟裕率部经岩背、马岭、硳上、硳圩坑、胡庄、潘潭行进至杨桥头,正好与送信的村民相遇。粟裕率部跟随送信的农民抵达黄弄坑,与第一支队余部人员、红军独立团负责人及第二大队人员成功会师。

1948年4月,全省裁并为6个行政督察区,7月又改为7个,缙云县先后属第六区和第七区。

1949年5月,缙云解放。9月,浙江省分为7个专区,缙云县属第七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第七专区改为丽水专区。1952年1月撤消丽水专区,缙云县属金华专区。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1968年11月丽水专区改称丽水地区,缙云县属之。2000年7月,撤消丽水地区,建地级丽水市,地域不变,缙云县属之。

地理

位置境域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腹地,丽水市东北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莲都区,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县城东西宽54.6千米,南北长59.9千米,县界全长304.4千米。区域总面积1503.52平方千米。

缙云县

气候

缙云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由于地势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7.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5℃,出现在8月2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出现在12月19日。年平均降水量为1453.7毫米,历年5~9月是降水集中期,6月降水量最多,平均降水量为242.9毫米,1月降水量最少,平均降水量为39.9毫米。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多,海拔较低的盆地、低丘降水量较少。无霜期260天,相对湿度78%,年雨日166天,年总日照时数为1629.1小时,盛行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1.3米/秒。

地质

缙云县属浙东南的华南地块,地处武夷山—戴云山构造隆起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为新华夏系的一部分。北东与北西向断裂构造为缙云县最主要的构造形式,控制境内的地层分布、岩浆活动和表层构造。缙云是亚洲东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火山地貌比较齐全、比较系统、比较独特的地质地貌集中区域。

缙云县境内出露前第四系地层以侏罗系上统及白系下统最为发育。除残坡层外,其余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好溪、新建溪、永安溪流两侧及缙云县城、山间盆地等区域。冲积及冲洪积地层一般具二元结构,局部具三元结构,常组成河漫滩、一级、二级阶地,呈带状或扇形分布。境内岩石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其间不同程度地分布有砾集块岩、砂岩、沉凝灰岩、石英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正长斑岩及河湖沉积岩。

地形地貌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区,以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地貌类型为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总体呈现自东向西倾斜,最高点为大洋山,海拔高度达1500.6米。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东半部群峰崛起,地势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其中,东北部为大盘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为主。东南部为括苍山盘踞,为中山地貌。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建两块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为仙霞岭与括苍山的过渡地段。全境地形具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口张开,呈“V”型特征。

水文水利

水文

缙云县境内河流均为山溪性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椒江三个水系,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等。自然湖泊包括九龙湖、香雪湖等。

好溪古称恶溪,属瓯江流域,发源于磐安大盘山南侧笔架山马祥岭,自壶镇镇东岸村入缙云县境。干流在缙云县境内长66.11千米,流域面积976.8平方千米,落差123米,平均坡降1.86‰。缙云境内好溪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支流有贞溪。贞溪发源于缙云县大平山,向西北流经大洋、胡源,纳北面支流后折向西南,在县城下游的东渡镇至雅宅从左岸纳入好溪,河长39千米,流域面积284平方千米。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以下的支流有唐市溪、浣溪、盘溪等。

缙云县

新建溪旧称建洋溪、南源溪,上游称新川坑,至新建后称新建溪,属于钱塘江流域,发源于武义千丈岩,自新建镇夏加畈村入县境。新建溪在缙云境内长21.5千米,流域面积301.1平方千米,落差292米,平均坡降10.3‰。新建溪上游落差较大,中游进入新建小盆地,河流水势平缓,水系呈树状分布。

永安溪属椒江流域,为椒江正源,源于仙居县安岭乡金坑岭。境内流长19.99千米,流域面积130.9平方千米,落差140米,平均坡降7.0‰。流域地处中山、低山区,沟谷发育,溪流密集,植被良好。

水利

缙云县境内已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84座、重要山塘429座、小型蓄水工程8000多座。县内共有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84座,包括中型水库1座(市级公布),小型水库83座。其中,大洋水库是中型水库,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西5千米的深山峡谷间,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水库大坝海拔805米,坝顶长170米,宽6米,高45.6米,蓄水容量1190万立方米,水库水面0.68平方千米。

缙云县

土壤

缙云县土壤主要分为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类型。

其中,红壤遍布海拔700米以下丘陵,面积8927.33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红壤61.53%,母质为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风化体,土色红或红黄,呈强酸性反应。

黄壤分布海拔700米以上低山和中山区,面积311.67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壤总面积21.48%,母质为酸性岩浆岩风化体。由于气温低,雨水多,湿度大,土体中铁氧化物结合较多,颜色为土色黄或棕黄。表土有机质分解缓慢,常保持较好的枯枝落叶层,方川、麻店一带农民称为“冷土”。

岩性土分布在县境盆地边缘及丘陵地带,面积57.6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壤总面积3.97%。母岩易风化、易受侵蚀,土壤幼年化,地带性特征表现微弱,基本保持母岩特征。

潮土分布在溪流两岸,面积12.73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壤总面积0.88%。母质为水流搬运的冲积物或洪积物,不同时期沉积的质地层次明显,中下部受地下水影响,有潴育化现象,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

水稻土经长期水耕熟化,历周期性水旱交替、氧化还原作用发育而成,从海拔110米的河谷平原到980米的山坡、风背均有分布,面积176.06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12.1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缙云县已发现矿产21种,矿床、矿化点150多处(不含黄砂、砖瓦页岩、凝灰岩),探明矿种6种,矿产地27处。其中以建材非金属为主,沸石、珍珠岩、萤石、建筑凝灰岩等矿产资源量丰、质佳、产地集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凝灰岩储量达30亿立方米,是中国储量最多的县域之一。

土地资源

根据《缙云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缙云县耕地面积为174.64平方千米,园地面积为103.43平方千米,林地面积为105801平方千米,草地面积为4.12平方千米,湿地面积为0.66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64.94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3.56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00平方千米。

水资源

缙云县2022年水资源总量133745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4.9%。好溪被誉为缙云的母亲河,是缙云最大的溪流。好溪水量约占缙云县总出境水量的40.19%,新建溪水量约占总出境水量的14.46%。昆坑小流域位于缙云县中部,主要由降水形成径流补给,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477.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900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70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3314立方米。

缙云县

森林资源

缙云县植被分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森林面积1174.69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78.61%,活立木总蓄积为6799070立方米。树种主要的组成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杜英科、冬青科、竹亚科等常绿性种类。

缙云县树种分布与海拔相关。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谷地,以分布人工栽植的经济林、竹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李、桃、梨、枇杷、板栗、柿子等;200—500米之间山地,以分布针叶林、竹林、人工栽植的经济林为主,混有少量的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毛竹、刨花楠、等;500—800米之间山地,主要分布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竹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木荷等;海拔800米以上中低山地,以天然次生植被为主,分布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等,主要树种有黄山松、柳杉、云山青冈、乌冈栎等。

亚热带针叶林是缙云县域内分布最广的森林群落,约占全县森林面积的87%,主要分布有黄山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四个群系。其中黄山松林分布于700—800米以上的山地,是中山、低中山的主要代表群落;马尾松林分布于黄山松林之下,是面积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代表群落。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缙云县有种子植物136科540属112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包括植物莼菜、中华水韭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包括独蒜兰、金豆等。缙云县大洋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分属9科1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0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2种,二级保护植物有12种。缙云县大洋山还有浙江省地方珍稀濒危植物的天然分布,如三级有南方铁杉、短萼黄连、八角莲等。

截至2023年5月,缙云县共有古树3409株,没有名木。全县古树共有种类76种,分属28科54属。树种较多的有壳斗科16种、樟科7种、豆科5种、蔷薇科5种、柏科5种。其中,散生古树2150株,古树群58群,包含古树1259株。散生古树中一级古树85株(树龄500年以上),二级古树218株(树龄300—499年),三级古树1847株(树龄100—299年)。古树群一级古树41株,二级古树91株,三级古树1127株。全县所有乡镇均有古树分布,东渡镇、新建镇、壶镇镇、大洋镇古树分布最多。

动物

据1984年大洋山自然资源考察,共确认境内自然分布的野生动物936种,分布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蛛形纲和昆虫纲等7纲,分属41目173科556属。其中蛛形纲和昆虫纲分布最为广泛,从海拔110米至1500米的不同高度,均有不同物类、种群存在,其中有益昆虫336种,占总数的44%。

据《缙云县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缙云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包括豹、云豹、黑麂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包括猕猴、水獭、獐、中华鬣羚等。

自然保护地

缙云县境内有大岩山自然保护区、大愚山自然保护区、仙都自然保护地、大洋山森林公园等。其中,大洋山森林公园位于缙云县南部,距缙云县城30千米。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南带与北带的过渡地段,且园内垂直气候带分布明显。因而,野生动植物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基因库。根据大洋山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大洋山共有两栖类动物21种,爬行类动物30种,鸟类76种,哺乳类3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16种。公园中种子植物共有11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10种,而且其中的药用植物和观叶观果植物十分丰富。

缙云县

自然灾害

缙云县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其中,气象灾害包括阴雨、梅雨、暴雨、台风、高温干旱等。该区已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7~9月。泥石流灾害主要集中在东与南东侧乡镇,其他乡镇相对较少或无,分布有泥石流隐患的乡镇占全县的四分之一。

2023年8月17日13时58分遭遇暴雨,大洋、溶江、胡源、双溪口、三溪、大源、前路、石笕等乡镇(街道)及周边地区累计雨量达30~50毫米,局部50毫米以上,并伴有小时雨强30~4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局地7~9级雷雨大风。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缙云县下辖3街道、7镇、8乡。县政府驻地为五云街道黄龙路38号。

缙云县乡镇、街道名单

街道

五云街道办事处、新碧街道办事处、仙都街道办事处

壶镇镇、新建镇、舒洪镇、大洋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

七里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乡、溶江乡、胡源乡、方溪乡、石笕乡

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缙云县委员会

书记

王正飞

缙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赵建铭

缙云县人民政府

县长

王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缙云县委员会

主席

付勇斐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7.30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缙云县户籍人口46.66万人,比上年下降2.66‰。其中,男性人口23.98万人,女性人口22.6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4%和48.6%。全年出生人口2535人,出生率为5.43‰;死亡人口3121人,死亡率为6.68‰;全年人口自然减少586人,自然增长率为-1.25‰。据2022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0.5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3.9万人,城镇化率为59.1%,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

民族

缙云县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苗族、土家族、彝族、畲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七里乡型坑村是缙云县唯一的畲族文化村。根据缙云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5.49万人,占98.8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0.41万人,占1.13%。

方言

《浙江吴语分区》中将缙云县与丽水县、松阳县、遂昌县、云和县、景宁金族自治区、青田县、龙泉县、庆元县以及衢州地区的各个县共同归入浙南吴语的丽衡片。而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则把缙云划入金衢片。金衡片包括金华地区9个县市、衢州地区两个县市及丽水地区的缙云县。缙云县虽归属丽水地区,但从历史渊源上看,跟金华关系密切,且缙云方言许多重要的语音特征与金华地区相似度更高。

缙云方言的语气词相当丰富,可分为单用语气词和连用语气词两类。单用的语气词共28个,分别表示疑问、陈述、祈使、揣度与商量、惊叹等语气;连用的语气词有10个,由单用语气词按一定的规律构成,表示较为复杂的语气。

宗教信仰

缙云县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宗教团体包括缙云县道教协会、佛教协会、基督教协会等。道教活动场所包括历山骑龙宫、壶镇龙潭观、仙都观等,佛教场所有壶镇镇九松寺、灵川寺、黄龙寺等,基督教活动场所主要在壶镇基督教堂、大源教堂等。汉末缙云道教兴起,随后到宋代,由于朝廷对道教的推崇,缙云地区的黄帝祭祀仪式被人们所重视。清朝重佛抑道,缙云县县内南宫寺、梵严寺、普渡庵等佛教寺庙被保存至今。新建镇基督教原始于双川乡鱼川村,1948年马丁略德在鱼川村传教,始称天主教。在双川一带发展教会人员,后改为基督教,每逢星期日聚会,举行敬拜、赞美诗歌、做祷告、传教道。

缙云县

经济

综述

缙云县享有“中国麻鸭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美誉,打造了以壶镇镇、新建镇、大洋镇、前路乡为重点的茭鸭产业集群。缙云县工业发达,工业以制造业为主。2023年该县获得浙江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天工鼎”。缙云县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连续4年登上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2年缙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1.5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位于山区26县第8位。第一产业增加值13.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6.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0.9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5:48.7:4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435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055美元)。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92元。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13.74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12.39亿元。

第一产业

缙云县享有“中国麻鸭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美誉,打造了以壶镇镇、新建镇、大洋镇、前路乡为重点的茭鸭产业集群。2022年,缙云茭白产量12.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8亿元;缙云麻鸭存栏26.9万羽,年产蛋量3274吨,在全国各地饲养的缙云麻鸭数量1000万羽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21.8亿元。“茭鸭共生”模式实现茭白田亩均产值2万元以上。

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76平方千米,整治优化“非粮化”11.47平方千米、“非农化”1.07平方千米。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省级3家、市级25家、县级33家,家庭农场10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9家、农创客501名。

2022年缙云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3.63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8.73平方千米,油料种植面积6.35平方千米,蔬菜种植面积71.40平方千米,中草药材种植面积6.43平方千米。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8091吨,肉类总产量10491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745吨,禽蛋产量5141吨。生猪出栏9.33万头,家禽出栏122.62万只。水产品总产量4801吨。

第二产业

缙云县工业发达,工业以制造业为主。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在丽水市率先突破4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至75.7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42%,系近11年来最高;竞技骑行装备产业群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截至2023年7月,缙云县已聚集287家规上工业企业。2023年该县获得浙江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天工鼎”,在浙江山区26县中排在前六位,是丽水市唯一夺鼎的县。

2022年缙云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46.91亿元。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0.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67亿元。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4.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379.14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6%,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0.78亿元。

第三产业

缙云县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连续4年登上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在旅游业的有力支撑下,缙云县连续6年荣获山区26县综合考核优秀。2023年一季度,缙云县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115.3万人次,旅游人数和增长速度均为全市第一,实现旅游总收入11.1亿元,旅游收入和增长速度均为全市第一。其中,4A级以上景区中,仙都景区接待游客75.18万人次;黄龙景区接待游客13.3万人次;河阳古民居接待游客5.09万人次。

2022年缙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40.97亿元。其中,邮电业务总量7.35亿元,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78亿元,电信业务收入3.5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95.62亿元和495.32亿元。

经济开发区

截至2023年上半年,缙云县拥有经济开发区1个,为缙云经济开发区,拥有工业园区38个,包括丽水缙云工业园、缙云洋山工业区、浙江岩腰工业区等。

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总面积为20.81平方千米,共有入园企业4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6家。2015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整合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缙云县

开发区以运动休闲文化、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家电为主导产业。2020年,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21.62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8.5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16亿元,完成制造业投资3.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2亿元。累计实现税收收入3.51亿元,累计实现出口36.44亿元。

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博士后工作站2个。2020年新增省重点实验室1家,实现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以企业主导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全市零的突破。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家,形成“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企业研究院——省重点实验室”梯队创新机制。

社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缙云县共有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13522人;共有小学41所,招生4194人,在校学生26886人;共有初中11所,招生4918人,在校学生15394人;共有职业高中2所,招生1137人,在校学生4622人,毕业生2115人;普通高中4所,招生2975人,在校学生8240人,毕业生2498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4.98%。幼儿园专任教师948人,小学专任教师1732人,初中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860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62人。

  • 浙江省缙云中学

浙江省缙云中学位于浙江省缙云县,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缙云中学创办于1906年,前身为“五云学堂”。建筑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学校设有56个教学班,学生2290余人。教职员工27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66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75%以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2211工程”骨干教师、省市教坛新秀、市级学科带头人、市教授级专家老师、市教学与德育名师共计67人。中学拥有20多个理、化、生、语言、艺术等专业实验室,4个计算机教室,两个多功能厅和一座天文台,藏书12万余册的图书馆,配有480座的报刊阅览室,722座的学术报告厅,拥有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50米8泳道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艺馆等体育设施。

缙云县

  • 缙云县壶镇中学

缙云县壶镇中学是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始建于1938年,有教学班36个,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166人。学校拥有一支稳定的高、中级职称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本科以上学历占97%,研究生学历占6%,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壶镇中学是缙云县唯一一所承担普高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双重任务的学校。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素质教育试点学校、中国素质教育会员单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省劳动力培训实验基地等。

缙云县

卫生健康

2022年末,缙云县卫生机构301家,其中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村卫生室174家,诊所(医务室)88家。全县实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163张,卫生技术人员数3104人,其中医生1241人、注册护士1309人、其他医技人员554人。

缙云县主要医院

名称

等级

地址

缙云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五云街道紫薇北路299号

浙江省缙云县中医医院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五云镇迎晖路18号

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溪东南路46号

参考资料:

  • 缙云县人民医院

缙云县人民医院建于1942年春,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缙云分院、缙云县医共体牵头单位、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浙江省慢性病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等、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它先后被授予爱婴医院、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医院、市文明医院、市信用医院等荣誉称号。

缙云县

  • 浙江省缙云县中医医院

浙江省缙云县中医医院,创建于1990年,坐落在缙云县城风景山下,好溪之滨。医院占地面积10667平方米。医院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结合中西诊疗优势,是集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医院、丽水市信用医院、县文明单位、县惠民医院、县老年病防治中心。它是丽水市中医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医疗联盟成员单位,也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浙江省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杭州市中医院肾病专科联盟、长三角眼科联盟成员单位,并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丽水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消化内窥镜室建立科室协作关系,同时是浙医二院远程会诊网络成员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基地、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备基地。

缙云县

  • 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

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壶镇分院)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诊疗项目齐全、医院管理科学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下辖壶镇镇、东方镇、前路乡、三溪乡四个分院,是壶镇镇及邻近地区16余万群众的医疗救治、应急抢救和高危孕产妇抢救中心。医院在职医务员工278人,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56人,初级职称128人。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市级重点扶持学科)、小儿科、ICU、血透室等病区,开放床位268张。门诊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针灸理疗室、放射科、化验室、B超室、药剂科、临床药学室等临床医技科室。

缙云县

科技事业

2022年,缙云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家,累计158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累计271家。全年专利授权数2450件,其中发明111件,实用新型1501件,外观设计838件。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89亿元。缙云县内有精密测量、材料、电学、力学、声学、EMC等7个实验室,浙江省航空航天金属导管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是缙云县唯一省级重点实验室。2020—2023年,缙云县已引进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专家1人、省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专家1人、省领军型创业团队1个。

在浙江省统计局、省科技厅联合下发《2019年度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中,缙云县创新指数为128.7,排名全省第36,位列山区26县第1,创新指数进步排名全省第12,提升幅度排名全省第6。

文化事业

2022年末,缙云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8个,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分馆18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60.67万册。全年文化馆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82场次,常态化推出全民艺术普及、“艺”门好课等线上活动346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总数64.66万人次,文献外借18.79万册次,数字资源访问量168.33万次。图书馆共开展读者活动398场,共20.64万人次参与。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

  • 缙云县图书馆

缙云县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于1979年6月独立建制,为国家二级图书馆。馆舍位于缙云县五云街道溪滨南路45号,背靠风景山,面临好溪水,面积3700平方米。馆内设有少儿借阅、成人借阅、电子阅览、古籍地方文献、培训讲座、24小时城市书房等常设的读者服务窗口。

缙云县

  • 缙云县博物馆

缙云县博物馆,又名李震坚艺术馆,位于缙云县城新区黄龙路与翠竹路交叉路口地段,坐北朝南,功能齐全,集美观实用为一体。博物馆总用地面积5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780平方米。馆内设有展厅(6个)、文物库房、中控室、碑廊、序厅、办公室等。馆内常设《缙云历史陈列展》《李震坚艺术展》《馆藏碑刻拓本艺术精品展》三大基本陈列。馆藏文物资源丰富,总量达1800余件。藏品种类有陶瓷、玉器、书画、碑帖、史料、古籍、民俗文物及革命文物十多种。藏品主要以李震坚书画为特色。

缙云县

  • 缙云县文化馆 

缙云县文化馆位于缙云县黄龙路48号广电大楼2楼,有专业干部和职工10人,多次举办承办“迎香港回归”、仙都旅游文化节、国庆五十周年等重大文艺活动。该馆常年组织下乡巡回宣传活动,以婺剧为主的民间职业剧团曾达140多个,30个剧团常年跨市在外演出,排浙江省前列。

缙云县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缙云县拥有体育场馆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6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2个,百姓健身房8个,体育设施进公园2个,笼式足球场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2平方米。1800余人参加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4%。

缙云县先后承办2022年第七届浙江省中式台球公开赛、浙江省社区运动会(缙云站)拔河及飞镖比赛、浙江省首届乡村青年篮球争霸赛、丽水市第十三届羽毛球双打精英赛、丽水市老年人木球交流活动、丽水市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等省市级赛事活动。该县运动员吕美叶获得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集体项目轮舞金牌和速度过桩女子甲组银牌,国际跳棋项目收获1金2银,武术散打项目收获1银1铜;运动员施佳宏获得2022年陆上赛艇世界锦标赛冠军;运动员周诗哲获得2022年“菲普莱杯”全国U18田径锦标赛撑杆跳高项目冠军;运动员陈锦超获“韵味杭州”2022年全国空手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男子个人组75kg级冠军。

缙云体育运动馆位于缙云县壶镇镇,总用地面积为278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63平方米,尚在施工建设。规划地上三层,地上一二层为食堂,三层为多功能厅,地下一层为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室外附属设施等。

环保事业

截至2019年,缙云县先后建成污水处理设施434个,覆盖203个行政村,31座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年新培育星级公厕28座,累计88座。缙云县获评2022年度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

缙云县

2022年缙云造林1.336平方千米,建设美丽林相77.6平方千米,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面积6.67平方千米;完成5个“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工作。全县义务植树达68.84万株,参与人数达19.34万人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5%,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

2022年全县13个常规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为Ⅲ类水以上,4个出境交接断面(光瑶断面、蒲岸断面、黄坑口断面、下陆断面)达标率为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村双潭庵)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达标率为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缙云县拥有规范化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数4家,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残疾人就业率6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98%,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99%,残疾人文体服务覆盖率86%。

截至2020年,缙云县养老机构共13家,床位数(含护理床位)共905张。2022年末,缙云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30336人,参保率为98.5%。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096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3169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20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5288人,参保率为99.8%。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200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33281人。全县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36981人、48855人和55852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共7175户9860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036万元。特困人员供养人数289人,全年特困人员供养资金支出669万元。

交通

综述

缙云县地处温州、台州、金华、衢州四大板块交接的金三角地带,同时也是长三角经济圈、金义都市经济区和温台沿海经济带的过渡地带,自古就有“三府通京喉道”之称。境内已有1条国道、2条高速、5条铁路,其中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和金温高铁纵贯南北,台金高速和建设中的台金铁路横跨东西。

缙云县

2022年缙云县实现公路货运量730万吨,货物周转量113808万吨千米;公路客运量22万人,旅客周转量2452万人千米。铁路旅客运输量58.71万人,下降29.1%;铁路货物运输量84.71万吨,下降25.0%。

公路

2016—2020年,缙云县公路总里程45.1千米,公路网密度2.8千米/百平方千米。该县已有高速公路21.5千米,等级公路428.5千米,其中国道27.8千米,省道86.8千米,县道268.2千米,乡道45.7千米。

合肥至温州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123.7千米,其中缙云段约46.9千米,途经大源镇、双溪口乡、三溪乡、前路乡、壶镇镇,横跨县境内5个乡镇。

330国道缙云东渡至永康交界段总里程为23.276千米,线路沿途经过东渡镇、五云街道、七里乡、新建镇、新碧街道5个乡镇18个行政村。它是缙云县“六纵四横”公路网布局中关键“一纵”的最重要路段,同时也是缙云县交通史上线路最长、沿线乡镇、行政村以及受益人数最多的交通路段。

铁路

缙云县境内有金温铁路、杭丽铁路、甬丽铁路、金温货线和金台铁路5条线路。其中,金台铁路是国家铁路Ⅰ级单线铁路。线路为东西走向,经武义、永康、磐安、缙云、仙居、临海、椒江、黄岩、路桥等9个县市区,分别接入甬台温铁路台州站、台州南站,并经头门港支线进入头门湾区,境内全长约12千米,为客货兼运铁路。

缙云县境内有缙云西站、缙云站(铁路二等站)、壶镇站。其中,缙云西站位于缙云县七里乡,站房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计最高集聚人数600人,金丽温铁路途经此站。2021年发送旅客74.38万人次,车站获得缙云县“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航空

缙云县规划建设2个通用机场,分别为缙云通用机场(A1级)、仙都通用机场(A3),打造区域短距离、小运量空中运输走廊,实现公务出差、空中旅游、气象探测、消防巡警、空中救援等民用飞行任务。

公共交通

缙云县已形成以公交车为主体,以出租汽车为补充,以公共自行车为辅助的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截止2020年底,缙云县境内共有105辆农村客运班车、33条农村客运班线,全县累计完成150个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新建或改建工作,县域内总计拥有港湾式公交停靠站475个。此外,该县有公共自行车站点36个,1300辆自行车投入使用。2019年全县78辆出租车全部更新为清洁能源出租车。

缙云县境内有缙云客运中心、壶镇汽车站2个主要客运场站。其中,缙云客运中心是二级汽车客运站,位于缙云县五云镇迎晖路28号。客运中心共12条客运班线,包括开往永康市和丽水市班线2条,开往石笕乡、新建镇、壶镇镇等乡镇班线10条。

人文

综述

缙云县13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美食、节庆习俗、婺剧、书法、黄帝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缙云美食以香、软糯、咸鲜为特点;节庆习俗包括婚俗、畲族“三月三”、春节等;缙云有大批的婺剧爱好者和传唱者,被授予“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缙云古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今有中国现代书法教学首届两位本科生之一李文采,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全国首届书法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郑晓华等一批书法大家;缙云也是中国南方轩辕黄帝祭祀中心、黄帝文化辐射中心和黄帝文化研究中心。

饮食

缙云美食以香、软糯、咸鲜为特点。其中,香的味道是缙云美食的特色,以梅干菜为主的小吃占绝大多数。在缙云农家,历来家家户户都有晒梅干菜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缙云梅干菜以芥菜为原料,经切细、去水气、腌制、蒸煮、晒干、回卤等十多道程序制作而成。而咸鲜味的小吃最受缙云人欢迎。馄饨是咸鲜味道的代表,非常有特色的缙云美食,缙云人俗称面饺。

  • 起酥饼

起酥饼也被称之为“缙云小烧饼”,以麦面粉、肥猪肉、梅干菜、芝麻、精盐、饴糖为主料,按泡面、揉面、搓酥、制皮、包馅、擀饼、刷饴、撒麻等程序,经烘烤、焖烘、焙烤等工艺,一般三小时以上才能制作完成。由于烘烤时间长,饼中水份大多蒸发,馅中肉油也烤了出来,金黄发亮;饼皮经搓酥后很薄,酥松酥脆。

缙云县

  • 清明果

清明果是缙云传统的特色小吃,也是保健群体的食疗佳品。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主料是“青蓬”、糯米粉和馅子。馅分咸、甜两种,咸的一般由猪肉加介菜笋、或生菜豆腐炒制而成,甜的多为豆沙加糖捏团。其所用的青蓬,具有祛风除湿、调中益气、止咳化痰功效。

缙云县

  • 柴灰粽

缙云柴灰粽以色、香、味、养、疗等特色受到人们的青睐。柴灰粽所用的糯米,是以祖传的特选柴灰水浸泡,又以柴灰水煮熟。柴灰粽色泽嫩黄,将肉粽加热后,猪油会慢慢融化渗入糯米中。粽叶的清香、猪油的肉香、糯米的糯香融合在一起。同时,灰汁多碱,可中和血液酸性毒素,防止管壁沉积,促进血管软化。

缙云县

习俗节庆

婚俗

一般是由男家选定婚娶日子,通知女方,因为是送婚娶日期,故叫“送日子”。由男方写具男女双方的八字,送请拣日先生选择结婚的吉日,书于红纸上,俗称“拣日纸”,连同六样礼物装于六桶盒内送到女方。这日的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年,也有把送日和定亲结合一起的。成婚,缙云旧时叫“接新妇”,需经过“送日”“发奁”“上头”诸礼,才由男家发轿亲迎。新娘抬到男家后,行传代、拜堂、闹洞房、吃交杯酒、撒帐诸礼,婚礼始告成。

缙云县

畲族“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起源于唐朝,历经千年,世代相沿,是畲族祭祖祈福、款待宾客的传统节日,也是是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七里乡型坑是缙云县唯一的畲族文化村。“三月三”,即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畬家儿女祭拜祖先的传统日子。每到这一天,畲民们会穿上盛装,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并邀四海宾客,共享节庆盛宴。节庆开展祭祀活动、民俗表演、体育比赛、山歌对唱等一系列活动。

缙云县

春节

缙云历代风尚家人不远千里,过年必须回家团聚。因此,农历十二月初开始,就有谋生于外的人陆续回家,准备过年。办年货、杀年猪是旧时年前重要的准备事项之一。年货一般包括过年前后要用的食品、礼品以及新衣新鞋等。掸尘一般从腊月廿三开始,择晴好天气进行。“尘”与“陈”谐音,故掸尘有深刻的“扫陈除旧”民俗意义。“祭锅灶菩萨”即祭灶、祭灶王,它是过年民俗中最早的一次祭祀活动。在除夕夜,各家各户都要换上新灶灯,点香燃纸,迎接灶王爷下界,名为“接灶”。腊月廿五,缙云民间谓之“年头日”,忌杀生、争吵、说秽话等。

缙云县

艺术

缙云婺剧

婺剧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有徽戏“活化石”之称。缙云县委、县政府重视婺剧产业的发展,把婺剧文化作为缙云三大文化品牌之一来着力推动,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2009年,缙云婺剧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丹址村翁七弟婺剧团、李思火婺剧团是婺剧界的知名剧团。

缙云县

独角台场

清朝初年,有盲艺人为自谋生路,通过演奏多种乐器说唱娱人,进行乞讨,后逐步演化成“独角台场”。演奏台架下方挂有梆子、大锣、小锣、大钹和小钹5种乐器,架子上摆放鼓、科胡、先锋、笛子、大小唢呐等乐器。演奏时艺人用双手、双脚和嘴巴同时操纵十几种乐器,本来需要十多人一起演奏的《闹台场》,一个人就能从头到尾把它演奏下来,“独角台场”因此而得名。演奏者必须一心多用,手、脚、口娴熟并用,上、下、左、右配合协调。

缙云县

钢叉舞

钢叉俗称“响铃叉”,是流传于缙云县的一种以钢叉为道具的古老民间表演艺术,起源于明隆庆年间,分布于壶镇、前路、东方、胡源等乡镇,其中金竹村最具代表性。人数多则上百人,少则几十人,以50人左右为宜。舞叉20人,幡旗20人,鼓乐队10人。动作有“双手花”“单手花”“怀中抱月”“四开门”“走马叉”“转腰”“滚叉”“滚背”“过腿”“调车(抛叉)”等;阵法有“龙门阵”“长蛇阵”“编笆阵”“三角阵”“双龙进水阵”等。

缙云县

书法

缙云古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今有中国现代书法教学首届两位本科生之一李文采,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全国首届书法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郑晓华等一批书法大家。1985年,缙云县书法家协会伴随文联成立而成立,已有会员192人,其中国家级会员9人,省级会员46人,市会员84人。2020年10月,缙云县书画院顺利揭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与缙云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结对签约,省书法家协会将通过三年的结对提升,创立“中国篆书文化节”“鼎湖墨浪”书法品牌项目。

黄帝文化

缙云县

缙云流存着轩辕氏的许多传说和文献记载。《史记》记载,5000年前黄帝缙云氏族南迁浙江缙云山一带以后逐步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史记·封禅书》记载:“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并在缙云山所在地置一新县,县名冠以黄帝名号,“缙云”由此产生。缙云,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之美誉,是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1997年,缙云县首次在仙都金龙洞发现“金龙玉简”。2022年,缙云再次发现“金龙”一枚。

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始于东晋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清末,黄帝祠宇毁于战火,但到黄帝祠宇旧址拜祭的百姓仍络绎不绝。直到1998年,缙云重建了盛唐风貌的黄帝祠宇并恢复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恢复祭典以来,每年清明、重阳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轩辕黄帝活动。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4年,该祭典成为浙江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保留的节庆项目。2021年7月,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一年一届。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上半年,缙云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5项,包括国家级4项,省级21项,市级52项,县级1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56人,市级19人,县级37人。2023年2月,缙云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

缙云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

黄帝祭典(缙云轩辕祭典)

民俗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张山寨七七会

民俗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迎罗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缙云烧饼制作技艺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参考来源:

  • 张山寨七七会

“张山寨七七会”是缙云县旅游的“金招牌”,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活跃在该县胡源乡的一项传统民间民俗大型文化集会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献山庙由胡源乡群众自发组织举办,并于2011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庙会期间,民间文艺表演内容多样,其中的表演内容之一“叠罗汉”先后六次登上央视舞台。庙会之日,全国各地的香客游人来此敬奉陈十四娘娘,为自己和家人求得好运。

缙云县

  • 迎罗汉

迎罗汉是缙云县农村传统节目活动中表演的一项集武术、民俗于一体的民间游艺表现形式。缙云迎罗汉活动始于南宋之初,其后,“迎罗汉”表演形式融入传统节日、庙会等活动中,世代传承。2011年,迎罗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迎罗汉的表演过形式多样,有罗汉阵、耍武、叠罗汉等。

缙云县

  • 缙云烧饼制作技艺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缙云仙都炼丹,饿时以山泉和面,揉成面团,贴在丹炉内壁,烤出的饼金黄诱人。当地百姓遂效仿,以竹木为外桶,用窑土作内壁,制成土鼎,专门烤制烧饼。烧饼制作技艺代代相传,经过数次改良,缙云烧饼成为街头巷尾、码头村口常见的传统小吃。古时,当地人挑着烤桶,将烧饼带到各地。截至2021年,缙云烧饼已覆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

缙云县

化石

截至2022年8月,缙云县是浙江省发现恐龙化石个体数量最多、恐龙骨骼最全的县,创造了5个“浙江第一”,1个“全国首次”。在缙云县发现的甲龙化石是中国南部保存得最好、完整度最高的化石。2018年国际自然科学权威期刊《科学报告》上刊登了关于这种甲龙的详细报告,在缙云县发现的甲龙由此得到了国际公认的名字——中国缙云甲龙。中国缙云甲龙是迄今为止浙江省发现的最古老的具有尾锤的新种甲龙。缙云厚盔蛋是浙江白垩纪中期地层中发现的第一颗鸟蛋化石,也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基本完整的鸟蛋化石。因其独特的蛋壳微观特征,它代表了一个全新的蛋化石科——厚盔蛋科。

缙云县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3月17日,缙云县有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包括仙都摩崖题记、河阳村乡土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包括大溪滩窑址群、九进厅、白茅云衢坊、双港桥贞节坊石刻、慕义桥、仙都石梁桥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括苍古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包括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浙西工农红军一大队活动旧址、中共处属特委、缙云县委旧址、汤畈红军标语等。

缙云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类别

所在地

批次

仙都摩崖题记

唐至近代

摩崖石刻

缙云县仙都街道仙都风景区

第五批

河阳村乡土建筑

明、清

古建筑

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

第七批

参考来源: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都摩崖题记

仙都摩崖题记位于缙云县仙都风景名胜区,主要分布在仙都的初阳山、鼎湖峰、仙水洞、铁城、小赤壁、忘归洞6处景点内。现存摩崖题记共125处,其中唐代2处,宋代55处,明代28处,清代8处,民国16处,现代10处,待考6处。最早的题记为唐代书法家、乾元年间(759—761年)缙云县令李阳冰的“倪翁洞”三字篆书和唐建中元年(780年)高元和的一处游记。仙都摩崖题记时间跨度大,品类繁多、书体齐全、风格各异,很多精品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部分摩崖题记还记录了仙都山的道教活动情况,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缙云县

河阳村乡土建筑

河阳村乡土建筑地处缙云县城西北15千米的新建镇中峰山北麓,呈三角形分布于丘间平畈上,村落坐东北朝西南,东西长730余米,南北宽500余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吴越国长兴三年(932年),河阳始祖朱清源避五季之乱入浙,慕中峰山风光秀丽,山下地势平坦,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又观其前山犹如“五龙抢珠”、村后为“金鸡玉兔翠”,视为风水宝地,故择地而居,为不忘宗本,故名“河阳”,沿用至今。199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缙云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溪滩窑址群

大溪滩窑址群位于缙云县壶镇镇大溪滩村西南侧山坡,为宋元时期龙泉窑系青瓷窑址。山上约一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共有17处窑床,主要分布于五座小山坡上,分别为大坟山4处、窑山头6处、四叉门前3处、馒头山2处、花角山2处。窑炉形式均为斜坡式龙窑,最长达80多米。

缙云县

九进厅

九进厅位于缙云县壶镇镇,由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壶镇镇大户吕载扬兄弟子侄所建,砖木结构,三组三进合院式,俗称“九进厅”。吕载扬为壶镇吕氏第二十世,诰授儒林郎,例授朝议大夫,钦褒尚义。吕氏乐善好施,被当地广为传颂。

缙云县

九进厅坐西朝东,通面宽74.74米,通进深43.9米,总占地面积3281平方米。东大门外砌筑条石院墙,院墙南北两头设拱门,与南北向街路相通。中、南、北三个院落并列对称,相互间以夹巷间隔。三个院共六个大天井,天井边檐廊呈“回”字形,檐廊有机相连,组成连廊。贯通的檐廊与夹巷构成“井”字形的院内主通道,四周高墙围合,形成八卦的九宫形。中院三进七开间两厢式楼房,由中轴线上的门厅、正厅、堂楼和南北的连廊、厢房组成。

白茅云衢坊

白茅云衢坊位于缙云县前路乡白茅村前岭路上,建于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系为明永乐庚子举人、敕封进士、白茅赵氏第八世赵宗荣而立。题匾“云衢”,意寓青云直上,大道通衢,仕途腾达。云衢坊跨白茅村岭路而建,为两柱硬山顶式木门坊,面宽4.33米,高5.64米。木坊条石基座,基座当中立木柱,柱两侧斜撑条石,斜撑石与木柱间设两根小枋牵连。短木枋上部又斜出两根竹节形的木斜撑,斜撑上承横出的穿枋。穿枋两端承额枋,额枋上置一斗六升斗拱,外拽出一跳华拱,上置一斗三升斗拱,承檐檩与檐枋。柱顶置一攒十字拱,上承脊檩。脊檩与檐檩间设一单步梁,梁下设丁头拱。

缙云县

特产

缙云县被称为“中国麻鸭之乡”,黄花菜、米仁等土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 缙云黄花菜

缙云黄花菜,是浙江省丽水缙云县特产。条身均匀紧实,色泽金黄至棕黄,手感柔韧,肉质丰厚,口感微甜。蛋白质含量≥12.0%,粗纤维≥5.0%,总糖≤25.0%。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缙云黄花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缙云县

  • 缙云米仁

缙云米仁栽培历史悠久。传说在黄帝轩辕氏炼丹的配药中就有缙云米仁。据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仙都志》载:草木可药者有“芍药、白术、复盆子、薏苡仁”等178种,列为当地中药材资源。缙云县民间历来就有在田头地角或低洼田块或沟渠边种植米仁的习惯,在民间还普遍采用猪肚装米仁煮着吃的习俗。有民间小调:“苡米胜过灵芝草,食药营养价值高,常食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功能高”。20世纪后,缙云米仁作为“注射用薏苡仁油”专用生产原料,并屡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缙云县

  • 麻鸭

缙云麻鸭是缙云古代四大名特产之一。经《缙云县志》考查,最早可考查到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在明万历、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均有缙云县养“鸭”记载,民间俗称“草子鸭、水鸭”。光绪初年缙云县开始出现群鸭饲养,并放牧于邻近县市,人称“缙云鸭”,后来全称“缙云麻鸭”。从有史料记载算起,缙云麻鸭的养殖历史至少有430多年。缙云麻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时缙云人逢年过节有大户人家宰猪杀羊、小户平民杀鸡杀鸭的风俗习惯,甚至流传“无鸭不成宴”的说法。明清时期,有民谣流传:“番薯介,鼎峰茶,蟠龙金针,草子鸭。”近年来,缙云麻鸭先后被列入“省、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国家级重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全国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1997年7月,国务院授予缙云县“中国麻鸭之乡”称号。

缙云县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缙云县共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6个,其中第一批1个,第三批1个,第四批7个,第五批4个,第六批3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录36个。

缙云县中国传统村落

批次

村落名称

第一批

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

第三批

缙云县壶镇镇岩下村

第四批

缙云县新碧街道黄碧虞村、壶镇镇宫前村、新建镇笕川村、东渡镇桃花岭村隘头自然村、大源镇寮车头村、大源镇吾丰村、溶江乡岩门村上官坑自然村

第五批

新碧街道黄碧村村、壶镇镇岩背村、壶镇镇金竹村、胡源乡胡村村

第六批

缙云县壶镇镇唐市村、新碧街道宅基村、七里乡型坑村

唐市村硳背自然村

唐市村硳背自然村位于缙云县壶镇镇东部,距壶镇镇10千米,海拔405米。北面与磐安县交界,坐落在半山腰,因村坐落在白硳臼之上,故名。硫背自然村全是清一色石木结构老房屋,现有100多间老房仍保持完整良好,百年以上古树15株,其中有的松柏树龄达400年以上。根据朱氏宗谱记载,自然村居住历史已有600年以上。

缙云县

宅基村

宅基村位于缙云县黄碧街西南4千米河谷平畈,海拔124米,是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韵味的“千年古村”。村中传统建筑原建之时,均以大阊门南北为中轴线,对称分布于东西两侧。后经历史变迁,村落所遗古建大多创建于明代中晚期。明清建筑体量较大,单层都在十间以上,有十三间、十八间、二十间,保留数世同堂,合族而居遗风。

缙云县

风景名胜

综述

缙云县旅游资源丰富,缙云县拥有412个旅游资源单体。缙云县获评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最佳品质旅游县、2018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截至2022年,缙云仙都景区成功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另外拥有2个国家级4A景区,5个3A级景区,5个A级景区乡镇,71个A级景区村。

缙云县国家AAA级以上景区

级别

名称

地址

国家AAAAA级风景区

仙都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街道

国家AAAA级风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河阳古民居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黄龙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五云街道黄龙景区

国家AAA级风景区

缙云机床小镇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浙江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创园路8号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笕川花海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笕新路356号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龙门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石赤旧龙门坑

岩下石头村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岩下村双龙路1号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仁岸景区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

参考来源:

重要景点

缙云仙都景区

缙云县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境内有奇峰160座、异洞27个,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其中,鼎湖峰,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架鼎炼丹,跨龙升天时,鼎塌成湖,故称“鼎湖”。

 缙云县黄龙景区

缙云县

黄龙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总面积7.2平方千米,是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四大景区之一,是中国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国家级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景区主要由黄龙山游览区、黄龙禅寺、灵璧石文化区、黄龙循环农业特色庄园、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户外拓展活动基地等区块组成。

缙云机床小镇景区

缙云县

缙云机床小镇,位于素有“中国锯床之都”美誉的壶镇,为丽水市首个也是唯一的高端装备制造类特色小镇。小镇已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医疗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有多项产品和技术跻身全国或全球单打冠军。作为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小镇2020年获得优秀等次,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最具综合活力的十大特色小镇之一。

对外交流

国际

2022年8月22日,缙云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团县委联合举行中国—非洲青年交流会。

2023年2月27日—28日,塞尔维亚兹韦兹达拉市常务副市长德拉甘娜·玖利奇率代表团到缙云县考察交流。27日晚的见面会上,常务副市长德拉甘娜·玖利奇表示希望能以此次访问为起点,和缙云县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2023年5月,缙云县委书记王正飞率团赴德国、塞尔维亚开展经贸洽谈和友好访问活动。缙云县委书记王正飞访问德国肖特集团,双边达成重要成果,后者将继续加大涉缙投资,推动在缙生产线产迭代升级。缙云代表团奔赴的塞尔维亚,近八成华侨是丽水籍。在塞尔维亚丽水商会牵线搭桥下,该国韦兹达拉市成为缙云首个建立友好关系的外国城市。

国内

缙云县国内友好城市

层级

友好城市

结好时间

缙云县

台湾省南投县

2023.06.29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

2023.05.2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2023.04.24

重庆市北碚区

2023.04.11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

2022.05.19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2012.01.10

重要人物

缙云县重要人物

名字

简介

李阳冰

(生卒年不详)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是缙云有史料记载以来的最早县令,精工小篆,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留下的《城隍庙碑》等传世名著在书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吕逢樵

(1876—1913)

缙云壶镇人,缙云龙华会首领,后加入光复会,协助徐锡麟创办绍兴大通学堂,成为学堂负责人之一,主持学堂校务。在老家壶镇镇创办半日学堂和育英女校,组织学员开展军事训练,培养革命骨干,宣传革命道理。1907年加入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同盟会

李震坚

(1922—1992)

缙云籍画家,“浙派人物画”的开拓者与杰出代表、新中国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的奠基人,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作品曾在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展出,花鸟画《玉洁冰清》作为政府礼品赠给美国政府。出版有《李震坚画集》、《李震坚国画人体》等

吕杰飞

(1969—)

缙云县缙云烧饼协会副会长,是缙云烧饼产业的代表人物,是缙云烧饼师傅中最具知名度的烧饼师傅之一。2016年10月考取了国家劳动部颁发的高级中式面点师证书,并被缙云县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授予高级缙云烧饼师傅和缙云烧饼大师的称号;于2016年1月被授予“丽水农师”荣誉称号;于2018年5月被浙江省餐饮协会授予浙江省点心名师;2018年12月被评为丽水市高级农师

重要荣誉

时间

荣誉

授予单位

参考文献

2019年1月

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应急管理部

2019年7月

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20年5月

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7月

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1年7月

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中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北京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

2021年9月

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21年10月

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21年12月

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3年2月

入选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注:该表仅列举代表性荣誉

注释

[a]

指的是杭州淳安县,金华磐安县和武义县,丽水遂昌县等9个山区县,衢州常山县等6个山区县,台州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温州永嘉县等5个山区县。

[b]

黄弄坑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白竹乡境内。

[c]

李白的族叔。

[d]

分别指浙江第一次发现甲龙类恐龙尾锤化石、浙江第一次同时发现甲龙成年和幼年个体化石、浙江第一次发现完整甲龙头骨、浙江第一次发现兽脚类恐龙头骨、浙江第一次发现基本完整的恐龙全身骨骼化石。

[e]

指中国首次发现白垩纪早期厚盔蛋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