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沈师大(SNU),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53号,属辽宁省人民政府管辖,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首批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沈阳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友情况、校园风貌、所获荣誉等介绍
沈阳师范大学(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沈师大(SNU),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53号,属辽宁省人民政府管辖,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首批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沈阳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友情况、校园风貌、所获荣誉等介绍
沈阳师范大学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沈师大
1951年
辽宁省沈阳市
12210000463004294L
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53号
公办
辽宁省人民政府
123万平方米
3477人
东北教育学院
党委书记:郝德永
5月21日
巩汉林、于洋、任子威、王嘉宁等
博学厚德,尚美健行
《点燃太阳》
26个,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等
10166
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
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英语、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等
77个
4年
4个
20749人
沈阳师范大学初建于1951年,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校名为沈阳师范学院。2000年,学校建设新校区。2002年,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为沈阳师范大学。学校于2011和2021年分别获得辽宁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以来,学校连续进入“上海软科”全国最好大学排名前200名。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占地123万平方米,合计拥有26个教学、人才培养单位和16个校属馆、部、中心、研究院(所)及其他相关附属机构,共有本科专业77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本、硕及长短期留学生共计200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
1951年3月12日,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签发了实验中心第178号文件,东北教师学院由此创立。同年4月,其更名为为东北教育学院。同年5月21日,东北教育学院正式获批成立,学校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西路二段,后于1952年搬迁至皇姑区维德街。
1953年5月29日,经由国家政务院第180次政务工作会议批准决定,将沈阳师范专科学校和东北教育学院合并,组成新的沈阳师范学院。
1953年9月2日,政务院将东北教育学院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1953年9月20日,学校举行更名大会,沈阳师范学院由此正式成立。学院校长由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车向忱兼任,吴伯箫担任副校长一职,并兼任党总支书记。
1958年7月,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决定成立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由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中的英语专业、数学系、物理系与东北财经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这些部分共同组建而成。沈阳师范学院图画课师生调整到鲁迅美术专科学校;函授教育处单独成立为辽宁函授学院。
1962年,省委省政府对省属高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决定停办沈阳师范学院地理系,将历史系归入辽宁大学,生物系归入辽宁师范学院,物理系和化学系归入锦州师范学院,使沈阳师范学院成为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同时,将辽宁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和旅大师专的英语学科调整归入沈阳师范学院。
1965年3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高教部关于试办工农半读高等学校审批问题的请示》,全国各地掀起了半工或半农半读运动。为疏散城市人口,辽宁省委决定将沈阳师范学院迁移至朝阳山区办学。自同年9月13日起,沈阳师范学院分两批迁往朝阳边杖子公社姑营子大队。同年十月,沈阳师范学院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
1973年7月,辽宁省革委会决定将辽宁第一师范学院迁回沈阳,并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
1979年,沈阳师范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4年,沈阳师范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0年,学校换建新校区,新校区位于黄河北大街253号。
2002年,经由教育部批准,辽宁省政府决定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为沈阳师范大学。两校合并后,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涵盖了11个学科门类中的经济、文、理、教育、工、法、管理等8个学科门类,26个专业均为本科并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确士研究生专业的8个学科门类中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截止2022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共有合计26个院系,77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 专业内容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
教育科学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 | 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英语、翻译、法语、日语、德语、俄语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 |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环境生态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能源化学工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院) | 教育技术学(师范)、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 |
旅游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历史学(师范) |
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国际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体育科学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 |
社会学学院 | 社会学、社会工作 |
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
法学院 | 法学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 |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师范) |
古生物学院(古生物博物馆) | 古生物学 |
戏剧艺术学院 | 表演(京剧表演)、表演(戏剧与影视表演)、表演、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舞蹈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美术学(师范)、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绘画 |
粮食学院 | 粮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
参考资料: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185人,专任教师1319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4人。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5人,省“兴辽英才计划”29人,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8人,省高校本科教学名师20人,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6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3个。
优秀师资情况 |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赵震,姚建宗 |
全国优秀教师 | 李丕鹏,刘智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姚建宗,赵震 |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25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省级一流学科A类层次学科1个,省级一流特色学科2个,省级培育学科6个;校一流学科6个,校二级特色学科22个。
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 哲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 教育、公共管理、法律、艺术、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社会工作、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表演 |
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金融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粮食工程、旅游管理、音乐表演、音乐学 |
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层次学科 | 教育学 |
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 | 教育学、公共管理 |
辽宁省培育学科 | 中国现当代文学、动物学、思想政治教育、民商法学、应用化学、社会学 |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建设情况如下:国家一流专业20个,省级一流专业17个。
教学和课程类情况如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一流课程231门。
培养培训基地类情况如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辽宁省首批研究生导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个。
教学示范中心类情况如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
学科改革项目类情况如下: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项目1项。
同时,沈阳师范大学是优秀应届本科生推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京剧),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基地。
等级分类 | 专业名称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 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表演、新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软件工程、音乐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金融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粮食工程、旅游管理、音乐表演、音乐学、社会学、体育教育、日语、古生物学、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美术学 |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 | 学前教育 |
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 沈阳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海外教学实践基地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儿童发展 |
省级示范专业 | 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
省级精品课程 |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货币金融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学原理、职业技术教育学、太极运动、古代文学、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基础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光耀神州的红山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球、足球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实用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学、钢琴与儿歌弹唱、幼儿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科学教育、儿童发展、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游戏与指导、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货币金融学、实用博弈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现代汉语、中国当代文学、口译理论与实践、欧洲历史与文明、普通语言学、英美文学名篇选读、英语修辞与文体写作、传播学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线性代数 |
省级精品教材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简论、教育经济学新论、心理学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儿童教育实验实训中心、辽宁省大学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体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与五大洲33个国家及地区的166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亚洲71所,欧洲62所,北美洲24所,大洋洲7所,非洲2所,“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45所。其中,学校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共同举办了办学机构,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同时,学校从1985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至2022年12月已累计接收了来自5个大洲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0多名留学生。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215万册,中外文期刊300余种;电子图书160余万册,电子期刊38000种,多媒体音像资料20000余种;CNKI、万方数据等数据库16个。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共有《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三类,皆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由沈阳师范大学主办,创刊时间分别为1983年、1977年和2022年。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和发表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论文。自创刊以来,该刊曾被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曾荣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授予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授予的“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等称号。该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文、史、哲、经、法、教方面的学术文章。该刊曾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总下载次数高达190余万次。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以反映沈阳师范大学文科各学院、研究所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主要刊登文、史、哲、经、法、教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共有四大科研平台,分别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社科基地与科普基地。其中,工程技术中心6个,重点实验室10个,社科基地23个,科普基地5个。
科研平台名称 | 名称 | 主办单位 |
工程技术中心 | 辽宁省农业废弃物生物转化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教育厅 | |
辽宁省粮食产后减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
辽宁省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发改委 | |
辽宁省水环境风险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
辽宁省射线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
重点实验室 |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 | 国土资源部 |
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
生物系统进化与农业生态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
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
辽宁省特种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
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
辽宁省古生物演化与古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
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中小企业厅 | |
辽宁省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
社科基地 | 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 |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 | 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
教育法制与教育政策调研协作基地 |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 | |
教育管理研究所 | 辽宁省教育厅 | |
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辽宁省教育厅 | |
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基地 | 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
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 | 中国辽宁省委宣传部 | |
辽宁省妇女理论研究基地 | 辽宁省妇联 | |
俄罗斯教育研究中心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 |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东北研究基地 |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 |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
辽宁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
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
辽宁省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
辽宁省教育纠纷预防与干预研究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
辽宁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辽宁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辽宁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 |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民族地区教育评价重点研究基地 |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 |
科普基地 |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 国土资源部 | |
沈阳师范大学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 辽宁省科技厅 | |
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 辽宁省科技厅 | |
艺术科技与智能科普基地 |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有高质量论文与各类成果奖两种。其中,高质量论文共有7篇,各类成果奖共有14个。
高质量论文
期刊 | 篇名(英语) | 篇名(中文) |
Nature | A pre-Archaeopteryx troodontid theropod from China with long feathers on the metatarsus | 一个发现于中国较始祖鸟早的脚上长有长羽毛的伤齿龙类恐龙 |
Nature | A eudicot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 中国发现早白垩世真双子叶植物化石 |
Nature | A Jurassic mammaliaform and the earliest mammalian evolutionary adaptations | 侏罗纪哺乳形动物和最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适应 |
Nature | A gigantic feathere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 中国发现白垩纪早期大型带羽毛恐龙 |
Nature | A Jurassic avialan dinosaur from China resolves the early phylogenetic history of birds | 中国侏罗纪初鸟类恐龙解决鸟类系统演化史难题 |
Nature | Melanosome evolution indicates a key physiological shift within feathered dinosaurs | 黑素体演化和带羽毛恐龙的一个关键生理性转变 |
Nature | New Jurassic mammaliaform sheds light on early evolution of mammal-like hyoid bones | 侏罗纪新哺乳动物揭示了早期进化类似哺乳动物的舌骨 |
参考资料:
成果奖
成果名称 | 获奖名称 |
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 | 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
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 | 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
辽西早期被子植物研究 |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 |
现代性与大学——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学制度的变迁 | 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Modern Soci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anchu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 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一九四〇年代的文学转型 | 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地方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政策研究报告 |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现代性与大学——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学制度的变迁 |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研究 |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中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 2013-2014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
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破解 | 2013-2014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
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 2013-2014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
参考资料:
沈阳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厚德,尚美健行。
博学:博,大同也。博为宽广,广博。沈阳师范大学校园是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百花齐放、百花争鸣之地。
厚德:德,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也是对才的引导。“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是树人的关键。
尚美:即崇尚美好,既指外在的、物质的美,又指内在的、精神上的美。认识美、崇尚美是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思想的贯彻。
健行:即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刚毅坚卓的品质。
沈阳师范大学校徽设计于1999年12月,设计者为谷慧敏,她采用了意念性标志设计手法。
校徽的中间是一棵大树,形象表达出学校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世纪栋梁人才的属性特征。树干以汉字的“人”字与沈师大开头字母“S”结合而成,代表着“沈师人”,表达出“授业”“学叶”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底部是一本展开的书,代表了知识的沃土。绿色园形造型与知识沃土上生长的大树造型相结合,共同表现沈师人团结协作、开拓发展、共创辉煌的各办学理念和教育精神。
《点燃太阳》
作词:沈师大
作曲:刘威
走过风雨 走过沧桑
我们自强不息步伐雄
呼唤春风 播种理想
我们为祖国点燃太阳
啊 光荣的沈师 希望的沈师
用执着踏过艰辛的道路
啊 光荣的沈师 希望的沈师
用热血浇灌蓓蕾的绽放 绽放
啊 光荣的沈师 希望的沈师
用执着踏过艰辛的道路
啊 光荣的沈师 希望的沈师
用热血浇灌蓓蕾的绽放 绽放
滋兰沃土 蕴积希望
我们辛勤耕耘拼搏向上
栉风沐雨 桃李芬芳
我们为祖国造就栋梁
啊 光荣的沈师 希望的沈师
用科学建筑千秋的大业
啊 光荣的沈师 希望的沈师
用创造开拓未来的辉煌
啊 光荣的沈师 希望的沈师
用科学建筑千秋的大业
啊 光荣的沈师 希望的沈师
用创造开拓未来的辉煌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郝德永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杨松 |
党委副书记 | 韩国海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刘铸、佟玉平 |
纪委书记 | 杨旭 |
截至2022年12月
原辽宁教育学院
姓名 | 任职职位 | 任职时间 |
赵天 | 辽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 1978年12月-1982年3月 |
宋人鳌 | 辽宁教育学院院长 | 1982年3月-1984年12月 |
张景义 | 辽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1982年3月-1988年10月 |
苏才 | 辽宁教育学院院长 | 1986年10月-1991年1月 |
于文明 | 辽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1996年1月-2001年9月 |
姚常明 | 辽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1992年10月-1995年12月 |
杨学凉 | 辽宁教育学院院长 | 1991年1月-2001年9月 |
参考资料:
原沈阳师范学院
姓名 | 任职职位 | 任职时间 |
董纯才 | 东北教育学院院长 | 1951年5月-1953年6月 |
车向忱 | 东北教育学院院长 沈阳师范学院院长 | 1953年6月-1953年9月 1953年9月-1957年12月 |
汪迟 | 沈阳师范学院党总支书记 | 1954年11月-1955年12月 |
刘平之 | 沈阳师范学院党总支书记 | 1955年12月-1956年4月 |
吴健 | 沈阳师范学院党总支书记 沈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1956年4月-1957年3月 1957年3月-1957年10月 |
刘汉青 | 沈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1957年11月-1958年7月 |
邵凯 | 沈阳师范学院院长 | 1958年4月-1958年7月 |
张萃中 | 沈阳师范学院院长 | 1958年7月-1961年3月 |
任炳麟 | 沈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1959年11月-1965年8月 |
白璐 | 沈阳师范学院院长 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院长 | 1961年2月-1965年10月 1965年10月-1966年5月 |
何书九 | 沈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1979年1月-1983年11月 |
鲁振昌 | 沈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1983年6月-1991年1月 |
高歧清 | 沈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1991年1月-1995年3月 |
胡国有 | 沈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1995年3月-2001年9月 |
张德祥 | 沈阳师范学院院长 | 1995年3月-2001年3月 |
参考资料: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知名校友有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巩汉林,中国内地男演员、主持人于洋,中国内地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关大洲,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冠军任子威,内地脱口秀演员、编剧王勉等。
沈阳师范大学大门两侧分别是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和星晔会堂。古生物博物馆集科研、科普、教学和展览为一体,展品众多。
2011和2021年,沈阳师范大学分别获得辽宁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22年,沈阳师范大学入选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