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女,1971年2月出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1992)、硕士(1995)和博士(1998)学位。她曾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赵冬梅的:人物经历、研究方向、学术贡献、参演节目、获得荣誉、个人生活、人物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赵冬梅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性别

出生日期

1971年2月

职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职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

研究领域

晚唐至北宋的军事、政治、社会生活

职称

教授

主要奖项

科研奖的“岗松奖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最高学历

博士生学历

最高学位

博士

专业

历史系

简介

赵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晚唐至北宋的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她曾涉足多个研究课题,包括宋与高丽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宋代的武选官及边防军的组织体系、晚唐官制与官僚生态等。赵冬梅教授曾荣获科研奖“岗松奖”,同时还是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她在多个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刊物担任职务。

赵冬梅教授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登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讲述了《千秋是非话寇准》和《司马光系列》等节目,并出版了相关图书。她还在2022年入驻抖音平台,用视频分享关于宋史的知识。

人物经历

赵冬梅教授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1992)、硕士(1995)和博士(1998)学位。1998年8月至2003年7月期间,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讲师。

2003年3月,在河南开封举行的“岳飞纪念研讨会”上提交了论文《南宋初政局中的赵立与楚州之战》。2004年7月,内蒙古赤峰的“十到十三世纪中国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论文《“今上生母”与“先帝皇后”——试论北宋政治文化中的皇太后》。2004年8月,在四川广安所举办的“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暨安丙国际研讨会”中提交论文《试论通进视角中的宋代閤门司》。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期间,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曾于2007年和2008年的4月至6月,受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北京分校的客座副教授。2007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担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的客座教授。

赵冬梅教授目前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科研奖“岗松奖”。赵冬梅教授还是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她曾在多个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刊物中任职。赵教授最近的研究项目包括“传统中国官僚品位和政府层次管理制度”研究,“211史学创新工程”和邓小南教授主持中华社科基金项目“唐宋中央考察地方的信息渠道”等。

2012年、2013年,分别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千秋是非话寇准》《司马光》并出版相关图书。2022年入驻抖音讲述宋史。2022年9月17日,赵冬梅将加盟CCTV-1《山水间的家》。2023年5月7日,参加浙江卫视节目《丹青中国心》。

赵冬梅

研究方向

晚唐至北宋的军事、政治、社会生活,曾经涉猎的题目包括宋与高丽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宋代的武选官及边防军的组织体系、晚唐官制与官僚生态。目前正在进行宋代武选官制度的研究,希望揭示制度中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制度与人群的互动关系。

学术贡献

著作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备注

《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

/

《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

解放军出版社

2000年

/

《中韩关系史(古代卷)》

社科文献出版社

1998年

合著,本人写作两宋部分,共两章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饮食生活》

待版

无详细日期信息

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第五编“宗教风俗编”第六章

《中国考试通史·宋代卷》

无详细出版社信息

无详细日期信息

张希清主编

《大宋之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5月

赵冬梅著,果麦文化出品

以上参考资料:

论文

标题

刊物/会议/书籍

出版/举办时间

从方镇牧伯到武臣阶秩——唐宋职位符号品位化的个案研究

《文史哲》

2010年

试论北宋前期士大夫对灾害信息的态度

宋史年会论文

2008年七月末,昆明

通进视角中的唐宋的閤门司

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

2008年

试述通进视角中的唐宋閤门司

《历史研究》笔谈

2008年第3期

试述晚唐的两种品位标志与官僚生态

邓广铭教授百周年纪念文集

2007年3月,2008年

参加由浙江大学主办的“宋史青年学术研讨会”

《从职位等级到品位等级——武阶的形成》

2007年8月

南宋杨业后裔小考

《北大史学》第12辑

2007年

“先帝皇后”与“今上生母”:试论北宋政治文化中的皇太后

张希清等主编《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2006年

北宋前期“官与品轻重不相准”含义试释

《北大史学》第11辑

2006年

唐宋诸使职掌考

《国学研究》,第16卷

2005年

试论宋代的閤门官员

《中国史研究》

2004年

北宋前期边防统兵制度研究

《文史》,第68辑

2004年

试论“勋赏“与“文武分途”背景下的宋代武官制度

《国学研究》,第10卷

2002年

唐五代供奉官考

《中国史研究》

2000年

北宋科举“解额”考

《北大史学》,第5期

1998年

以上参考资料:

翻译

作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贾志扬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11月

奚如谷

《“史”之解构:荒唐皇帝宋徽宗之死》

《中国学术》第3卷第2期

2002年

刘子健

《中国转向内在》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年1月

以上参考资料:

会议

日期

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提交论文标题

2004年8月

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暨安丙国际研讨会

四川广安

试论通进视角中的宋代閤门司

2004年7月

十到十三世纪中国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

内蒙古赤峰

“今上生母”与“先帝皇后”——试论北宋政治文化中的皇太后

2003年3月

岳飞纪念研讨会

河南开封

南宋初政局中的赵立与楚州之战

以上参考资料:

参演节目

节目名

播出时间

节目类型

《百家讲坛:千秋是非话寇准》

2012-02-05

传记 / 历史

《百家讲坛 司马光第一部》

2013-12-12

历史

《百家讲坛:司马光-第二部》

2014-07-28

传记 / 脱口秀

《百家讲坛:司马光-第三部》

2018-01-12

历史 / 脱口秀

《百家讲坛:大国清官》

2018-04-29

历史 / 脱口秀

《山水间的家》

2022-08-27

真人秀

获得荣誉

获得荣誉科研奖的“岗松奖”。

个人生活

对于赵冬梅老师来说,书籍是一种珍贵的存在,不受时间和金钱的限制。与其他物品不同,时尚会逝去,但书籍却永恒。从上学时起,赵老师就开始积累史料书,每次搬家,她第一件事就是打包书籍。对于赵认为,书籍只会越积越多,每一本书都陪伴着她,见证了她的成长和学术之路。她指着满架的书说:“书只能是越聚越多的”。

赵冬梅老师的书房并不大,却被书籍填满了整个空间。书柜环绕着办公室四周,除了窗户和门,几乎所有地方都被书籍填满,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办公桌位于正中央,仿佛坐拥一个小型书城。未合上的笔记本电脑摆在桌上,木质的阅读架旁边,架上的书被铅笔分隔成两边。书桌上还堆放着几本专著,或是正面朝上,或是反面朝上,显然都是被用过的痕迹。一盏台灯伸展到笔记本电脑上方,聚焦光线在阳光的照射下,为这个空间增添了一分光彩。书房中摆放着关于宋代历史的研究和阐释,这里是她智慧和思考的积累之地。

赵冬梅

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被书架分割成小区域,各自整齐地排列着。最近的书与赵老师教学有关,如与东京(即开封)相关的书,这些都是她教授《社会生活史》这门课所需要的。她指着书架称之为“工作区”。稍远一点的书则与宋代相关,需要站起来才能取到。更远的书属于其他领域,比如法制史和史学史等。整个书房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赵冬梅老师来说,书房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她提到,阅读是一项高效率的工作,研究者的阅读是在寻找和加工材料,为研究目标明确的过程。她形容这种阅读为“干活”。在研究者的阅读中,笔记本总是随手可及,以记录观点、摘录材料。与研究者不同,欣赏者的阅读更多是在欣赏文学作品。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文学都是心灵的滋养。赵冬梅老师认为,欣赏者需要找到与自己心性相合的作者和作品,通过阅读积累体验。她分享了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形容这种阅读为“返本归元”,即在喧嚣世界中回归内心,寻找与心灵相合的文字,从而沉淀自己。

人物评价

在研究制度变迁的同时,赵冬梅不曾忘记投身历史学的初心——对历史中人的命运的兴趣。她长期观察人与制度的互动——“制度会规训人,有权力的人又会改造制度,没有权力的人被逼急了也会反抗制度。”在写作面向公众的通俗历史读物时,她卸下学术写作的包袱,为读者讲起了隐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的故事。(界面新闻 评)

作为学者,她并不传统,而是大胆地给历史“添油加醋”,从扎实史材出发,用柴米油盐添上滋味,以妙笔生出故事,用易读的风格充当精致摆盘,吸引你品味历史,与过往对话。(北京大学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