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英文名:Hunan University,缩写为:HNU),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以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曾先后入选“211工程”与“985工程”名单以及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16年,湖南大学成为中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与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湖南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校园文化、校区建设、行政管理、校友情况、校园风貌、学校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湖南大学

英文名

Hunan University

别名

湖大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麓山门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占地面积

241万平方米(截止2023年3月)

学生人数

36000余人(截止2023年3月)

教师人数

教职工4300余人(截止2023年3月)

前身

湖南高等学堂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邓卫

校庆日

10月2日

知名校友

陈星旦、蔡锷、袁纯清、钟志华等

校训

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校歌

《湖南大学校歌》

院校代码

10532

国家重点学科

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

专业数量

78个本科专业(截止2023年3月)

简介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前身为1903年由岳麓书院改制设立的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立大学。1953年中国院系调整,学校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正式合并,组建为新的湖南大学,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02年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截至2023年3月,湖南大学在校园总体规划布局上,创建有“一个核心”“两个校区”的校园模式。"一个核心"是指以岳麓书院为中心的原湖南大学老校区,"两个校区"是指分别位于岳麓山前山和后山的南北两主教学区,校园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院士21人(含双聘)。同时学校下设27个学院,拥有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湖南大学

湖南高等学堂时期(976年-1926年)

湖南大学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正式创办;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湖南时务学堂正式更名为求实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求实书院再次更名,被命名为湖南大学堂,后也被称为湖南省城大学。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湖南大学堂更名为湖南高等学堂,同年九月,新任湖南巡抚赵尔巽全面整顿书院,奏请废岳麓书院,将之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并奏请将城南书院改为为师范馆,而高等学堂所遗旧址留建为农工商矿各项实业学堂。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经赵尔巽奏咨立案,上述两所高等学堂合并,仍然以岳麓书院为校址,在岳麓书院的旧址上改建湖南高等学堂校舍。

省立、国立湖南大学时期(1927年-1949年)

湖南大学

1926年2月1日,湖南大学正式成立,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等三专门学校等全部并入湖南大学。

1927年4月,湖南省政府下令将湖南大学改为湖南工科大学;同年7月,湖南省政府令湖南中等以上学校一律停办,进行整顿(清党),学校停办。次年4月,省政府议决恢复停办的湖南大学,学校恢复后,教学院系设文、理、工三科。

1937年7月7日,教育部批准省立湖南大学改为国立湖南大学,下设5个学院,成为中国第十五所国立大学。

1949年9月13日,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决议将省立克强学院全部并入国立湖南大学;9月28日,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再次颁布决议,将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全部并入国立湖南大学。11月11日,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意,国立师范学院也全部并入国立湖南大学。12月11日,将私立民国大学并入国立湖南大学,并任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湖南大学”校名。1951年3月,学校农学院调出,与省立修业农业专科学校组成湖南农学院;1952年10月,学校工程学院的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调出,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的地质、矿冶学科和专业组建成立中南矿冶学院。

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时期(1949年-1958年)

1953年2月,湖南省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开始,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相关准备工作;10月16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正式成立,由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及武汉大学的土木建筑系和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工学院的铁道系合并组成;10月底,湖南大学撤销。随后,在原湖南大学基础之上,建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由湖南大学分出去的院系和专业在外省与别校合并,建立有华中工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5月,原由高教部领导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改属湖南省领导。

湖南大学时期(1958年-2000年)

湖南大学

1958年6月,湖南工学院在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成为当时湖南省一所新型多学科性的高等工业学校,下设机械、电机、化工、土木、桥梁与隧道、铁路建筑、铁路运输7个系共15个专业;次年7月,湖南大学正式恢复。

1960年,岳麓书院部分交给湖南大学使用;同年7月,学校下分出三个系(铁道建筑系、铁道运输系、桥梁隧道系)成立了铁道学院(中南大学),并与交通部联合创办长沙公路研究所。又于1963年,学校进行院系大调整,生物系并入到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湘潭电机学院并入湖南大学。

1965年下半年,上海机械学院和南京机械制造学校汽车专业并入湖南大学,在机械系增设汽车专业;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湖南大学于1966年至1971年没有招收新生。

1978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湖南大学为中国重点大学,8月,学校改由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1980年,湖南大学全面归属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在1998年,湖南大学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0年4月,隶属于中央人民银行的湖南财经学院与原有的湖南大学合并,2002年,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也并入湖南大学,共同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湖南财经学院

湖南大学

1958年12月,奉中共湖南省委令,将湖南省财政干部学校、湖南省粮食干部学校、湖南省统计干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干部学校及湖南省商业干部学校等5所财经类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成立湖南省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校址为岳麓山下的石佳冲。1960年,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在湖南财政贸易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湖南财贸学院,属本科院校,为湖南省属高等学校,并招收了学院首届学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院停止招生。

1969年10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将学院改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第九大队,随后,第九大队改属湖南省“五七”总校分管,次年12月,第九大队依此更名为湖南省财会训练班。

1973年3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财贸将湖南省财会训练班改为湖南省财会学校,为中专学校。1978年12月,在湖南财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湖南财贸学院,更名为“湖南财经学院”,1979年1月正式恢复建立湖南财经学院,归属湖南省领导,为省属高等学校。

198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南财经学院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与湖南省双重领导,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为主,为部属高等学校。

1986年6月,湖南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并入湖南财经学院。2000年4月,湖南财经学院与湖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湖南大学,原湖南财经学院也更名为湖南大学北校区。

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

1979年2月,国家科委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湖南省计算机专科学校,由国家科委出资,湖南省科委承办,校址位于湖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附近,即长沙市麓山南路327号,并招收了学校首届大专计算机专业学生。

1993年,湖南省政府批准,湖南省计算机专科学校和湖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并保留湖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牌子。2002年,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湖南大学。

合并发展

湖南大学

2011年6月18日,湖南大学国家保密学院暨国家保密教育培训基地长沙分基地在湖南大学挂牌。

2014年11月,国内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在湖南大学正式运营。

2016年3月10日,“湖南大学A-Level国际中心”在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揭牌,由英国Edexecel考试局授权成立,是湖南大学承办的第11个海外考试项目;5月27日,湖南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纳米医学研究所大楼竣工揭牌,2000平方米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同年9月,湖南大学下文将湖南大学北校区更名为湖南大学财院校区;次年,湖南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9年11月14日,湖南大学运载装备智能网联系统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针对智慧矿山系统、智慧快运系统、乘用车无人驾驶系统、自主式水下运载装备系统、快速重载货运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和高性能运载装备电驱系统等六大重点研究领域开展工作。

2020年,湖南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4月12日,湖南大学与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研究院项目正式签约。同年,学校获立首批国家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8项,立项总数位列中国高校第11名。

2022年,湖南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同年11月,科睿唯安发布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湖南大学共有32人次入选,位居内地高校第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23年3月,湖南大学下设27个学院,拥有本科专业78个。

学院

专业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新闻学

广告学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城市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会计学

电子商务

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生物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强基计划)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智能土木实验班)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低碳建筑实验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湖南大学国家保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实验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班)

软件工程

信息安全

通信工程

机器人学院

机器人工程

人工智能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储能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车辆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程力学(力学实验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工业工程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应用物理学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试验班(托管)

金融与统计学院

金融学

保险学(风险管理实验班)

精算学

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

岳麓书院

历史学

哲学

人文科学试验班(托管)

外国语学院

英语

英语(语言智能实验班)

日语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汉语言文学

法学院

法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经济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

国际经济与贸易

数字经济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财政学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学

运动训练学

艺术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半导体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

教育科学研究院

以上资料参考截止2023年3月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3月,湖南大学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3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11个学科进入ESI前1%,3个学科进入ESI前1‰,并位列全球百强;Nature指数居全球高校第63位。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化学、机械工程、电气

进入ESI前1%学科

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经济与商学、地球科学

进入ESI前1‰学科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法学、中国史、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设计、工商管理、哲学、法学、中国史、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等

师资队伍

截止2023年3月,湖南大学共有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1700余人,院士21人(含双聘),有75名国家级特殊人才,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7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9个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

两院院士

俞汝勤、姚守拙、钟志华、周绪红、丁荣军、谭蔚泓、陈政清、罗安、王耀南、马克俭、张泽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张世国、陈仁朋、王柯敏、聂舟等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华旭刚等

国家级教学名师

柳礼泉等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张超、李肯立、李树涛等

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

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团队等

教学建设

截止2023年3月,湖南大学有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有70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多项课程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1-2022学年认定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8门;此外还建有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中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历史、法学、日语、英语、建筑学、市场营销、经济学、财务管理等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级特色专业

新闻学、工业设计、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化学、自动化、环境工程、金融学、软件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材料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有机化学、汽车理论等

国家级精品课程

金融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从自然世界到智能时代、生物材料伴我行、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金融学、西方经济学、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分析化学等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化学、计算机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土木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等

教学成果

截止2023年3月,湖南大学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首届中国教材建设奖4项,并获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截至2022年,学校共支持学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97个,4个大创项目入选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年会;本科生在国内外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9篇,作品14册,获准专利39项;学校在“互联网+”国赛获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1项,“挑战杯”国赛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还有13个科创优秀项目就近落户大科城,4个项目获大科城“红枫计划”表彰奖励。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3月,湖南大学与国(境)外各合作高校共同实施了多种多样的项目形式,包括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研修、实习实践、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术竞赛等活动。学校与布里斯托大学开展了“3+1本硕连读项目”;与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阿德莱德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等45所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学期或学年的“海外学习项目”;与大阪大学、筑波大学、北海道大学等13所海外高校开展学期或学年的“交换学生项目”;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41所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寒暑假短期学分学习与实践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2年12月,湖南大学图书馆有总馆、财院校区分馆、特藏分馆和德智园区分馆四座馆舍和18个院系资料室,共拥有阅览自习及交流研讨座位5125个,馆藏文献总量为805万册,其中纸本文献380万册,数字资源折合馆藏425万册,146个数据库湖南大学图书馆有多个专题特色数据库,包括《书院文化数据库》《湖南民俗数据库》和《湖南人物库》等,上述数据库均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建设立项项目。

学术刊物

《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1956年创刊,月刊,系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2012年以来,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2)、“第二届湖湘优秀出版物期刊类一等奖”(2012)、“第五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4)、“中国高校百佳优秀科技期刊奖”(2016)、“中国高校百佳优秀科技期刊奖”(2018)、“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期刊奖”(2018)、“中国高校百佳优秀科技期刊奖”(2020)等。

《湖南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学理论期刊,双月刊,160页,创刊于1987年,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中国百强报刊”,2014年获得中国学报精品期刊奖, 2013、2015年2次被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湖南省优秀理论期刊资助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目前常设栏目有 “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经济与管理”、“语言文学研究”、“哲学与史学”、“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等栏目,拟开设重点栏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创办于1982年,季刊,该刊系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湖南省计算机学会、湖南省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南六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自动化学会协办。主要面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技术部门等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发表学术论文。其内容涵盖自动化理论及应用、计算方法论、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综述、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系统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算法分析计与研究、过程控制与故障诊断、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多媒体技术、分布式技术、数据库技术、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图形图像技术、CAD与CAM、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实践与经验等。期刊先后入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电子科技文摘数据库检索系统及中国科技期刊信息网等。

《财经理论与实践》于1980年创刊,是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以研究财经理论与实务问题为主旨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学术理论期刊。作为CSSCI来源期刊,先后被评为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还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该刊着重反映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研究部门、高校等财经类专家学者探讨中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成果。设有理论探讨、金融与保险、证券与投资、财务与会计(含审计)、财政与税务、统计与信息、经济管理、经济法等研究专栏。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3月,湖南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重点实验室6个(含共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34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湖南省众创空间1个、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中心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9个、省(部)设置的研究所9个、参与组建了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和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湖南大学科研平台一览表(部分)

国家国防基地

电力驱动与伺服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建筑安全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智能电网优化与控制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分析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电力驱动与伺服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欧盟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基地

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基础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教学实验中心

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输变电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视觉控制技术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先进半导体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种装备先进设计技术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以上资料参考截至2023年3月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在“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牵头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9项,获奖总数并列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5位。2021年以来,“荧光探针性能调控与生物成像应用基础研究”等重大成果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批3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超过266项,获国家级社科重大、重点项目13项,获国家级社科一般项目63项,承担省千万级重大揭榜项目4项;段曦东、刘渊等优秀学者4篇学术论文被Nature、Science顶级期刊收录,还有16人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45人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校园文化

校训

湖南大学

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2001年12月19日,湖南大学五届一次教职工暨十一届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将“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定为校训。“实事求是”来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毛泽东同志在1916年至1919年间曾多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过较大影响,最终将“实事求是”由学风用语上升到哲学高度,作为概括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用语。“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将“敢为人先”列为校训是对传统湖湘文化的一种传承。

校徽

湖南大学

1986年,为纪念岳麓书院创建1010周年和湖南大学定名60周年,1983级造型设计学生林伟为湖南大学设计了校徽,指导老师是陈涛。校徽正中心是岳麓书院正门,背景为岳麓山,外环的上方是毛泽东同志1950年8月20日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下方为校名英文名“Hunan University”。飘带上写有两组数字“976”和“1926”,分别为岳麓书院创建和湖南大学定名的时间。外环两侧的枫叶共有十四瓣,代表当时(1986年)全校设立的14个系。

校歌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校歌》确立于1933年,由湖南大学原校长胡庶华先生作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先生作曲。歌词为: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奋志安攘。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校区建设

湖南大学财院校区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财院校区的前身为1960年成立的湖南财经学院,2000年4月,在全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湖南大学、湖南财经学院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原湖南财经学院也更名为湖南大学北校区,2016年9月,学校下文将湖南大学北校区更名为湖南大学财院校区。校区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岳麓山脚下,占地总面积411.686亩,驻有金融与统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年8月由南校区迁入)、体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学院,截至2022年9月校区共有在籍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

湖南大学南校区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南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2号。南校区功能定位主要是东方红广场为中心的周边建筑群为校党政管理中心、岳麓书院周边建筑群组成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区、机械、土木为核心的周边建筑群组成工业与工程教学科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核心的周边建筑群组成电子、电力与通讯教学科研区、软件学院与超算中心为核心的周边建筑群组成信息科学教学区与科研区、生物与化工楼为核心的生化医学教学等教研区以及天马德智本科生公寓区与德智研究生公寓区,截至2022年该校区本、硕、博学生规模共约25000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邓卫

党委副书记、校长

段献忠

党委常委、副校长

谢赤、李树涛、蒋健晖、汪卫斌、李肯立、陈仁朋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曹升元

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周梦君

以上资料参考截至2023年3月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任职一览表(部分)

学校名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高舍梓

中共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委员会书记

1956.5-1958.3

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大学

徐千里

中共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大学委员会书记

1958.3-1960.8

湖南大学

戴彦

中共湖南大学委员会代理书记、书记

1960.8-1966.9

张健

中共湖南大学核心小组组长、中共湖南大学委员会第一书记、书记

1970.5-1982.6

杨世杰

中共湖南大学委员会书记

1982.6-1985.12

赵里生

1985.12-1993.8

刘光栋

1993.8-2000.4

刘克利

2000.4-2016.1

蒋昌忠

2016.1-2018.6

以上资料参考截至2023年3月

历任校长任职一览表(部分)

学校名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湖南高等师范学校

符定一

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1914-1915

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宾步程

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

1913-1923

杨茂杰

1923-1926

湖南大学

李待琛

湖南大学行政委员会委员长

1926.2-1926.7

雷铸寰

湖南大学校长

1926.8-1927.6

任凯南

1928.4-1929.7

胡元倓

1929.7-1930.8

杨卓新

湖南大学代理校长

1930.8-1931.3

曹典球

湖南大学校长

1931.3-1932.10

胡庶华

1932.10-1935.12

1940.9-1943.8

1945.2-1949.6

黄士衡

1936.1-1937.2

皮宗石

1937.2-1940.9

李毓尧

1943.8-1944.8

易鼎新

湖南大学校长、代校长

1949.7-1949.12

1953.1-1953.4

余志宏

军管会代表

1949.9-1949.12

李达

湖南大学校长

1949.12-1953.1

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柳士英

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筹委会主任、院长

1953.10-1958.8

湖南工学院

湖南工学院院长

湖南大学

朱凡

湖南大学校长

1953.4-1953.10

1959.8-1968.9

1981.3-1982.6

张健

1970.5-1981.3

成文山

1982.6-1987.12

翁祖泽

1987.12-1993.8

俞汝勤

1993.8-1999.5

王柯敏

1999.5-2003.4

谷士文

2003.4-2005.7

钟志华

2005.7-2011.9

赵跃宇

2011.9-2016.1

以上资料参考截至2023年3月

校友情况

商界

姓名

简介

张学武

湖大EMBA,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种衍民

湖大EMBA,特变电工南方输变电产业集团董事长

景柱

湖大2001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原湖南大学教授、博导,海马集团董事长

倪正东

清科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同时也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清科创业(01945.HK)的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TechStar(07855.HK)的董事长

王洋

上海应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董事,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静安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化企业十大创新人物

曹彦飞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兼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动百人会理事、2022年金辑奖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力人物

以上资料参考截止2023年3月

科教界

姓名

简介

韩旭

湖南大学教授、博导,原湖南大学副校长,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曹然

以第一作者期刊论文“Heavy Truck Collision with Bridge Piers: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Study”荣获ASCE 2020年“亚瑟M.惠灵顿奖”

廖时忠

先后在长沙铁路局、铁道部第三设计院,铁道部第二设计院从事技术工作,参与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后在衡阳铁路工程学校(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专业课教师直至退休

以上资料参考截止2023年3月

校园风貌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20世纪80年代,作为湖南大学的二级机构,岳麓书院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功能逐步恢复,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拥有中国史、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史、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文物与博物馆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历史学、哲学2个本科专业。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特藏分馆(老图书馆)是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也是湖南大学九大“国保建筑”之一,老图书馆由蔡泽奉教授设计,是湖南大学定名后第一座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亦是华中华南最大的图书馆,故宫国宝南迁时曾寄存于此。1947年,湖南大学策划重建老图书馆,由中国近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柳士英先生设计,于1949年竣工,此后,1951年进行了扩建,与原馆完全融为一体,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一舍,由著名建筑学家柳士英先生因地制宜采用木屋架、木地板、青砖青瓦等地方材料建造了一舍(原第六宿舍)等一批学生宿舍,其中一舍于1946年竣工。2002年一舍被长沙市人民政府列为近现代保护建筑,2013年被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科学馆(校一办公楼),于1933年胡庶华校长任内兴建,由土木系蔡泽奉教授设计,1935年6月竣工。因其典雅的砖墙红,被称为“红楼”,是抗日战争长衡岳地区受降仪式的举行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荣誉

1998年,湖南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2001年,湖南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

2017年,湖南大学入选“双一流”。

2020年,湖南大学获“第二届中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0年,湖南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湖南大学入选国家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22年,湖南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