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蒙古语:ᠡᠵᠡᠨ ᠬᠣᠷᠣᠭ᠎ᠠ,汉语意为“圣主的院落”)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旗,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南与陕西省神木市接壤,总面积5600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末,全旗常住人口25.36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截止2023年,伊金霍洛旗下辖7个镇,旗政府驻阿勒腾席热镇。伊金霍洛旗历史悠久,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所在地。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伊金霍洛旗的:地名来历、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运输、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城市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伊金霍洛旗

英文名

Ejin Horo Banner

原文名

ᠡᠵᠡᠨ ᠬᠣᠷᠣᠭ᠎ᠠ

面积

5600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鄂尔多斯市中南部

地理坐标

北纬38°56'~39°49',东经108°58'~110°25'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自治区

行政类别

旗(县)

下辖地区

7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150627

人口

25.36万(2022年常住人口)

民族

汉族、蒙古族、满族等38个民族(2020年)

GDP

1219.2亿元(2022年)

人均GDP

48.5万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邮政编码

017200

政府驻地

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街与通格朗南路交叉口西南150米

电话区号

0477

机场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

火车站

鄂尔多斯站

简介

伊金霍洛旗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介于北纬38°56'~39°49',东经108°58'~110°25'之间,东西长120千米,南北宽61千米,全旗可分为东部丘陵地貌和西部梁滩相见地貌两大类型,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伊金霍洛旗由札萨克旗和郡王旗合并而来,札、郡二旗所辖地域历代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区。在春秋战国时属游牧民族林胡的活动区域,秦时属上郡之北境,西汉东汉时期属西河郡和上郡辖境,隋唐时属榆林郡、宥州郡、朔方郡及银川地范围,元时设东胜州,明朝置东胜后废之,清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为便于控制陆续归附的蒙古各部落,在鄂尔多斯地区实行盟旗建制的划分,制定牧场界限,置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成立札萨克旗,1958年郡王旗和札萨克旗合并为札萨克郡王旗,后更名为伊金霍洛旗,沿用至今。

伊金霍洛旗是全国百强县,2022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9.2亿元,同比增长6.6%。旗境内资源富集,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约560亿吨,保有储量325亿吨,年产煤炭2亿吨,是全国第三大产煤县和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之一,也是内蒙古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伊金霍洛旗是“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名旗”和“国家园林县城”。获评“2022年县市高质量发展百佳典范”第6位,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区首位、全国第22位。

地名来历

“伊金”意为圣主,指成吉思汗,“霍洛”是存放和供奉成吉思汗八白室的毡包,伊金霍洛可意为“圣主的院落”。1958年经国务院82次会议决定将以前伊克昭盟的郡王旗和札萨克旗合并为一个旗,因札萨克旗范围内有个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地方“伊金霍洛”,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这个新合并的旗区命名为“伊金霍洛旗”。

历史沿革

先秦至清初

春秋战国时期为游牧民族林胡的活动区域。

秦属上郡之北境范围。

伊金霍洛旗

西汉时为西河郡和上郡辖境,东汉时,沿用西汉建制,后为南匈奴各部驻牧地。

三国魏晋南北朝五湖十六国时,先后有鲜卑族、羌胡、铁弗匈奴等驻牧。后赵、前秦属朔方郡管辖,北魏天赐三年(公元407年),铁弗匈奴赫连勃勃建立夏,彼时伊金霍洛旗辖境属夏管辖。胜光四年(公元431年),北魏灭夏,属北魏辖境,后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属西魏管辖。

隋唐时,属榆林郡、宥州郡、朔方郡及银川地管辖。

元时,属东胜州管辖之地。

明朝时置东胜,后明天顺年间废之。

清初至民国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在鄂尔多斯地区实行盟旗建制的划分,划分牧场界限,置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置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札萨克旗)。

1914年,札萨克旗、郡王旗两旗属绥远特别区管辖,后1927年(民国16年)两旗隶属蒙藏委员会管辖,1936年(民国25年)2月,两旗统属绥境蒙政会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8年经国务院82次会议决定将以前伊克昭盟的郡王旗和札萨克旗合并为一个旗,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命名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旗名字就源自这里,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遇

伊金霍洛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南部,介于北纬38°56'~39°49',东经108°58'~110°25'之间,东北边毗邻毛乌素沙沙漠地带,东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相邻,西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接壤,南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交界,北与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东西长120千米,南北宽61千米,总面积5600平方千米。

伊金霍洛旗

气候

伊金霍洛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寒暑变化剧烈,气候干燥,降水集中且变率大。全旗年平均气温6.2 ℃,春季均温 11.6℃,夏季均温20.5℃,秋季均温10.4℃,冬季均温-6.3℃,极端最低气温-31.4 ℃(1971年1月21日),极端最高气温36.6℃(1975年7月16日)。全旗年降雨量340-420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降水季分配不均匀,降雨最多的是6~8月份,年均降水日为67.8天,最多的是642.7毫米(1961年),最少的是100.8毫米(1962年),截止2022年9月,一日内最大降雨量是2022年8月17日夜间至18日上午的248.8毫米,无霜期限130-140天,年日照时数2740-3100小时之间,年太阳总辐射量145千卡/平方厘米,常年风大沙多,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2163mm,是降雨量的七倍。

地质

伊金霍洛旗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是在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坳东胜凸起南坡,区内构造变动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地壳升降运动,褶皱与断裂均不甚发育,未见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属标准的地台沉积。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的中生代大型内陆坳陷盆地沉积。出露地层主要有:中生界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中统、白垩系下统、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及第四系。

地形地貌

伊金霍洛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海拔在1070米~1556.4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分为三级,最高级为鄂尔多斯高平原上的剥蚀残梁和残丘,海拔1400米~1500米,最高点是旗西北部的珠兰敖包,海拔1556.4米,第二级为鄂尔多斯高平原面(即呈平台、岛状、半岛状的梁面),海拔1300米以上,第三级为现代河谷和湖盆滩地,海拔在1300米以下,最低点位于乌兰木伦与忽吉图交汇处,海拔1070米。全旗可分为东部丘陵地貌和西部梁滩相见地貌两大类型,旗境广泛分布有沙地,沙地面积约占全旗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水文水利

河流

全旗地表水储量22390.94万立方米,地表水水系由外流河和内陆河组成。外流河(黄河支流窟野河流域)主要有乌兰木伦河和㹀牛川两大河流,在本旗境内流域面积2562.11平方千米。其中,乌兰木伦河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旗境内苏布尔嘎镇袁家壕北山,全长95.5千米,流域面积2168.47平方千米,年地表水径流总量10623.97万立方米,有一级支流27条,主要有霍泥图沟、呼和乌素沟、尔林兔沟、合同庙川等。㹀牛川河全长21千米,流域面积393.64千米,年地表水径流总量2445.24万立方米,一级支流有10条,主要有束会川、毕连图沟、七开沟等。内陆河流分布于旗境内西部波状高原砂质丘陵区,均属季节性河流,较大的河流有艾勒盖沟、札萨克河、通格朗河、特并庙等。

湖泊

全旗境内分布有多个湖泊,主要有红碱淖、其和淖尔、哈达图淖尔(南)、奎子淖、乌兰淖、伊和日淖尔、哈达图淖(北)等。

地下水

全旗地下水总储量12884.25万立方米,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

水利

截止2023年初,全旗有中型水库1座,名为札萨克水库,小型水库7座,分别是公捏尔盖沟水库、母活沟水库、月芽树水库、石灰庙水库、伊力盖水库、柴登水库、尔力湖沟水库。

土壤

伊金霍洛旗境内土壤类型分为黑垆土、黄绵土、栗钙土、风沙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共7类,下分14个亚类,25个土属,59个土种。其中黑垆土占总面积的0.02%,黄绵土占0.24%、栗钙土占25.33%、风沙土占61.2%、草甸土占12.4%、盐土占0.5%、沼泽土占0.2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伊金霍洛旗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油页岩、天然碱、泥炭、石英砂、石灰岩、泥土,其中煤炭资源储量约560亿吨,煤炭产业是伊金霍洛旗的支柱产业,保有储量325亿吨,年产煤炭2亿吨,绝大部分属于国家规划矿区(东胜矿区)的南部,包括神东、乌兰希里、红庆河、札萨克等矿区全部及弓家塔矿区西部和柴登矿区、万利矿区(属东胜)南部。截止2020年底,全旗有煤炭企业39家,有现代化煤矿72座,是全国第三大产煤县和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之一。

伊金霍洛旗天然气分布在南部与乌审旗和陕西省交界的札萨克镇和红庆河镇一带,属大牛地天然气田的一部分,旗内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千米,估算伊金霍洛旗内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约为823.06亿立方米左右。 

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共341.30万吨,位于伊金霍洛旗东部纳林陶亥镇木匠沟和乌兰木伦镇。

天然碱产地位于伊金霍洛旗南部扎萨克镇查干淖和敖肯淖等湖泊中,预测卤水含碱量约20万吨,目前处于小型开采状态,年产日晒片碱1.2万吨。 

玻璃用天然石英砂,主要分布在纳林陶亥镇毕鲁图一带,预测总资源量约3.375亿立方米,有新庙石英砂矿和新庙力先胜、毕鲁图、本坝梁等石英砂矿。其中新庙砂矿为大型矿床,资源量3375万吨(约合1875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止2023年初,全旗有林地面积303.1万亩,草原面积6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4%,植被覆盖率达88%。截止2021年底,全旗有耕地53.3万亩其中,水浇地36.9万亩,旱地16.5万亩,有湿地3822.3亩其中沼泽草地 874.65亩,内陆滩涂2947.65亩,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2万亩其中,建制镇用地5.8万亩,村庄用地15.3万亩,采矿用地9.7万亩,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857.4亩,有交通运输用地15.4万亩。其中,铁路用地1.8万亩,公路用地5.2万亩,农村道路8.0万亩,机场用地3505.65亩,管道运输用地350.4亩。

森林资源

截止2023年初,全旗有林地面积303.1万亩,累计造林面积46万亩,人工林木总蓄积量达到8.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6.4%,植被覆盖率达88%。

生物多样性

植被

伊金霍洛旗植被类型多样,主要以沙生植被和草甸植被为主。西部毛乌素沙地梁滩相间区以草甸干草原和沙生植被为主,东部黄土沟谷区主要以灌木草原植被为主。伊金霍洛旗植物类型多样,共有野生植物72科,237属,416种。主要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蓼科,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另外还有其他药材植物类、林木植物类和牧草植物类。

动物

伊金霍洛旗境内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有兽类、鸟类、昆虫类、鱼类,包括野兔、狐狸、麻雀和蛇等。旗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和小天鹅。

生态功能区

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

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伊金霍洛旗中部,规划面积3.86万公顷,公园于2015年建成,是中国最大以人工林为主的森林公园,同时也是中国最大在沙地上建立的森林公园。截止2022年,公园内林地面积达45.25万亩,森林面积3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到53%,植被覆盖率达到95%。公园内种植有樟子松、油松、杨树、红柳、沙柳、柠条、沙棘等耐旱树种,公园内拥有中国最大的沙地淡水湖红碱淖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湿地,其中红碱淖更是成为世界濒危物种——遗鸥的主要繁殖和栖息地,全球90%的遗鸥每年夏天来到这里筑巢产卵。公园内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鹳、东方白鹳、大鸨、遗鸥4种鸟类,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白琵鹭、鸳鸯、大天鹅等25种鸟类,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草原斑猫和黄羊。

自然灾害

伊金霍洛旗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风沙、霜冻、冰雹、暴雨等,其中干旱是对农牧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素有“十年九旱”之说,灾害对伊金霍洛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干旱

1961年~2010年间,伊金霍洛旗春季出现干旱的几率是78%,基本上三年一重旱,1962年、1981年、1994年和2000年春季出现了特旱,1984年~1987年间出现连续4年的重旱,1993年~1995年间出现连续的重到特旱。

1981年~1982年连续干旱,27万亩农田不能下种,幼林成活率比往年低30%左右,部分地区牲畜饮水出现了困难。

暴雨

1976年7、8月间连降4次大暴雨,冲毁水利工程513处,冲毁林田1476亩,造成粮食减产650万公斤,死亡牲畜2827头(只)。

霜冻

1979年9月6日秋霜,全旗因冻害造成粮食减产500万公斤。

冰雹

1987年8月18日冰雹,造成60970亩农田,15871亩草牧场受灾,受灾牲畜128150头(只),粮食减产150多万公斤,损失饲草150万公斤。

行政区划

截止2022年底,伊金霍洛旗下辖7个镇:阿勒腾席热镇、罕台镇、扎萨克镇、伊金霍洛镇、纳林陶亥镇、苏布尔嘎镇、红庆河镇。全旗共有138个行政村,旗政府驻阿勒腾席热镇。

政治

伊金霍洛旗现任领导(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6月12日)

中国共产党伊金霍洛旗委员会

书记

华瑞锋

伊金霍洛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王雁军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

旗长

吴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金霍洛旗委员会

主席

田奋清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2年末,全旗常住人口25.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48万人,乡村人口5.8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81%,全年出生人口1745人,出生率为9.5‰,死亡人口542人,死亡率为3.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

民族

截止2020年末,全旗有汉、蒙、回、满、藏等 38 个民族散居在全旗各地区, 少数民族总人口 21275 人。蒙古族是全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为18954人。

宗教

全旗有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宗教,登记注册的宗教活动场所10处,宗教教职人员244人,信教群众3500多人。其中,藏传佛教活动场所7处,教职人员232人,信教群众3000多人;基督教活动场所2处,执事及工作人员11人,信教群众400多人;天主教活动场所1处,信教群众100多人。

语言

  • 汉语

伊金霍洛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别表现为声母大部分为辅音,少数音节以零声母开头,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除有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外,保留了晋、陕地区的古入声音调。由于伊金霍洛旗汉族人口主要来源于陕西神木县、府谷县,所以伊金霍洛旗方言在旗域内部也略有差异,分为神木北乡方言区和府谷北乡方言区。

  • 蒙古语

伊金霍洛旗蒙古语土语属于鄂尔多斯方言体系,同书面蒙古语最为相近,在语音和词汇上同其他地区蒙古族语言略有不同。在语音上e元音保留了中世纪蒙古书面语的特点,通常把e元音读作i元音,保留了书面蒙古语第一音节以后的所有短元音。词汇方面的区别主要是保留了大量古代蒙古语词汇和当地词汇。

经济

概述

伊金霍洛旗有现代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主要产业板块,依托现有产业,重点发展氢能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零碳园区和智慧园区。2022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9.2亿元,同比增长6.6%,人均 GDP排名全国县域第一。三次产业比为1.1:78.5:20.4。2020年进入“中国工业百强县”,成为全国第三大产煤县(市、旗)和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第一产业

伊金霍洛旗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和土豆,2022年玉米种植面积为33.85万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2022年末牲畜总头数63.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3%。人工林木总蓄积量达到8.24万立方米。2022年,全旗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6.7%。2021年伊金霍洛旗羊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全旗以种养殖企业、加工企业、肉产业、粮食产业、蔬菜瓜果产业、乳产业绒毛皮革产业、特色产业、渔产业等主导产业构成了伊金霍洛旗农牧产业格局。全旗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6家,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2家,其中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11家。认证“三品一标”农畜产品26个。

第二产业

伊金霍洛旗重点工业有煤炭、化工、装备制造业,202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实现利润总额7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实现利税1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煤炭资源储量约560亿吨,煤炭产业是伊金霍洛旗的支柱产业, 截止2020年底,全旗有煤炭企业39家,境内补连塔煤矿是中国最大的井矿,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开发建设的世界第一大井工矿井,生产能力为2800万吨/年,可采储量12.24亿吨。

其中2022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22331万吨,比上年增长8.1%;发电量115.1亿千瓦小时,增长11.0%;液化天然气产量118.9万吨,增长74.9%。

第三产业

伊金霍洛旗第三产业由物流贸易、文化旅游等产业构成,全旗拥有8个A级景区,2022年全年接待各类游客34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亿元。现拥有扎萨克物流园和伊金霍洛旗煤炭物流园区,其中伊金霍洛旗煤炭物流园承担着全旗地方煤矿 60% 以上的铁路外运销售任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亿元,比上年增长0.3%。

经济功能区

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为自治区一类开发区,包括圣圆产业园、江苏产业园、伊金霍洛物流园3 个区块。截止2022年底,开发区入园企业共 127 家,其中新能源企业 8 家,煤电煤化工企业 23 家,装备制造企业 28 家,煤炭物流企业 28 家,其他企业 25 家。2021 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403.26 亿元,同比增长 53.1%。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2022年末,全旗拥有各类学校30所(不含学前和幼儿教育),其中中学8所,专任教师934人,在校学生9872人,小学20所,专任教师1454名,在校生学生17349人,职业高中2所,专任教师54人;在校学生516人。公办幼儿园23所,教职工969人,在园幼儿7486人;民办幼儿园8所,教职工350名,在园幼儿2477人。

医疗

截止2022年末,全旗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95个,其中医院1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基层卫生机构174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331张,其中医院916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0张,基层卫生机构31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2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57人,注册护士628人,药剂人员109人,技师123人,卫生监督员2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5人。

伊金霍洛旗主要医疗机构一览表

机构名称

经济类型

卫生机构类别

医院等级

地址

伊金霍洛旗人民医院

公立

综合性医院

二级乙等

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电力街

伊金霍洛旗蒙医综合医院

公立

蒙中医结合医院

二级甲等

伊金霍洛旗旗阿镇西山路东体育路北

伊金霍洛旗妇幼保健院

公立

妇女儿童专科医院

二级甲等

伊金霍洛旗阿镇苏布尔嘎街与北环路交汇处

参考资料:

文化

截止2021年末,全旗有图书馆1个,藏书量6万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1座,工人文化宫1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1座,乌兰牧骑1个。截止2022年3月,全旗广播节目的综合覆盖率99.81%,电视综合覆盖率99.66%。

截止2022年3月,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现有演职人员86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3人,国家二级演员11人。平均每年赴基层演出100场以上,2021年被评为全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荣获“全区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体育

2023年5月13日,举办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奋进新征程 喜迎十五运”乒乓球邀请赛,来自全市各旗区共12支代表队参加比赛。2023年5月10日,举办了2023伊金霍洛查干苏鲁克大典512搏克精英大赛,来自内蒙古各地的512名搏克手参加了竞赛。

社会保障

截止2022年末,全旗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2062人(含退休25016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75424人(含退休1069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8636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4095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54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08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7511人。

截止2022年末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24人。其中,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9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85人。

截止2020年底,伊金霍洛旗共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1家,其中基层公办敬老院5家、社会办福利院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990张。截止2023年3月,全旗已建成15个旗、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形成养老服务资源均衡布局的“15分钟为老服务生活圈”。

环境

伊金霍洛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全旗沙化面积曾经达3000平方千米,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伊金霍洛旗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三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四区十线一新村”绿化、碳汇林、城防林等地方林业工程。经过多年的防沙治沙造林工作,伊金霍洛旗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全国唯一以沙地人工植树造林为主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交通运输

概况

伊金霍洛旗交通优势明显,境内坐落有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210国道高速、109国道高速、包府运煤专线境内纵横交叉,包神铁路、东乌铁路穿境而过,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

截止2022年末,全旗公路总里程4995千米,7个镇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38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道路,全旗公路密度已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9.2千米。境内有荣乌高速长度46千米,包茂高速长度63千米,机场高速10千米。

铁路

鄂尔多斯火车站位于伊金霍洛旗滨海东路东侧,车站于2015年7月竣工验收,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设有4个高站台,隶属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站管辖。2022年全年铁路旅客运输总量31.8万人次,铁路通车里程264.4公里,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5937.2万吨。

民航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位于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2007年7月26日鄂尔多斯机场正式通航,2016年11月正式更名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是华北地区第一家飞行区等级达到4E的支线机场。2022年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运营航线51条,通航城市44个,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民航旅客吞吐量72.1万人次。

公共交通

截止2021年中,伊金霍洛旗共运行22条公交线路,2021年5月17日,伊金霍洛旗首条村村通公交在札萨克镇开通村村通公交线路总长324公里,覆盖了该镇23个嘎查村和3大煤矿。

人文

综述

伊金霍洛旗历史文化悠久,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所在地,以成吉思汗祭典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旗境内留存着各时代的文物古迹,其中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伊金霍洛旗也是非遗大旗(县),有各级非遗项目6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

文物古迹

伊金霍洛旗历史文化磅礴厚重,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41处,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伊金霍洛旗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保护等级

文物类型

批次

地址

成吉思汗陵

1954年迁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葬

第二批

伊金霍洛镇布拉格村三社

战国秦长城遗址

战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第五批

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

朱开沟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

第六批

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朱开沟村

秦直道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

第六批

伊金霍洛旗红海子乡掌岗兔村

郡王府

自治区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第三批

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郡王府广场

红庆河城址

自治区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

第五批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乡

电石湾城址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

第一批

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朱开沟村

参考资料:

  •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位于伊金霍洛镇布拉格村三社。陵园总占地面积1.55平方公里,陵宫大院占地56176平方米,陵宫院墙四周长840米,1956年,成吉思汗新陵落成,成吉思汗陵陵宫由正殿、后殿、东殿、西殿、动过厅、西过厅六部分组成。陵宫建筑面积1691平方米,正殿高24.18米,东西殿高18米,成吉思汗陵完整的保留了独特的成吉思汗祭祀和蒙古族古老的文化习俗,同时不仅保留了草原上的蒙古包和成吉思汗八白宫的形状特点,而且结合了汉民族建筑风格,极具创造性,成为现代蒙古民族代表性建筑,1982年,成吉思汗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于2011年7月正式挂牌成为国家5A级景区。

伊金霍洛旗

  • 朱开沟遗址

朱开沟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纳林塔乡境内朱开沟村,属于距今4200-3500年间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于1974年被发现,分别于1977年、1980年、1983年和1984年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遗迹640多处,包括居住房址83座、灰坑(或窖穴)207个、墓葬329座、瓮棺葬19座,共出土文物1250多件,包括出土可复原陶器约510件、石器270余件、骨器420余件、铜器50余件。2006年5月25日,朱开沟遗址由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伊金霍洛旗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62项,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5项,市级13项,旗级42项。

伊金霍洛旗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级别

申报地区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成吉思汗祭典

国家级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民俗

2006年(第一批)

鄂尔多斯婚礼

国家级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民俗

2006年(第一批)

蒙古鹿棋(包格希塔尔)

自治区级

通辽市、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7年(第一批)

炒米加工制作工艺

自治区级

伊金霍洛旗

传统技艺

2009年(第二批)

蒙古包营造技艺

自治区级

伊金霍洛旗

传统技艺

2009年(第二批)

古仁格

自治区级

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学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5年(第五批)

彩绘

自治区级

伊金霍洛旗文化馆

传统美术

2022年(第七批)

参考资料:

  • 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祭祀完全保留了13世纪的蒙古族帝王祭祀仪式,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蒙古贵族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包括四季大宴、八白宫祭奠、祭天、苏力德祭祀等内容,一般分为日祭、月祭、四季祭祀(春季白苏鲁克大宴、夏季淖尔大宴、秋季羯羊大宴、冬季特斯满大宴)以及弥俩祭、公羊羔祭、诸台吉祭等等。成吉思汗祭典每季、每月有不同的规格和形式,其中春季大典是最隆重的祭祀。在祭典形式上再现了蒙古民族古老的火祭、奶祭、酒祭、牲祭、歌祭等礼俗。成吉思汗祭祀于2006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伊金霍洛旗

  • 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是蒙古族婚礼中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最隆重的形式,鄂尔多斯婚礼以男方娶亲为主线,浓缩了蒙古族娶亲过程中的精华内容,寓情于歌舞,流程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展示了独特的民族魅力。鄂尔多斯婚礼于2006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伊金霍洛旗

民俗

  • 祭火

伊金霍洛旗的蒙古族居民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各类祭祀圣火习俗,祭火这天,穿上蒙古族民族服饰,准备好奶食品、空壳饼、牛羊肉、胸叉肉和祭火饭。祭祀仪式在吟诵祭火祝词声中开始,大家高举祭品祈祷,祈祷结束后,将祭盘中的羊胸叉和其他祭品投入正在燃烧的灶火中,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幸福平安。

伊金霍洛旗

  • 祭敖包

敖包,原是蒙古游牧民族的氏族部落象征,汉语意为“堆子”。是在山丘、高地等处用石头、土块垒筑而成圆锥形的堆积物,顶端栽一束柳枝,上挂梵文经旗。用羊背子、供巴陵(即面塔)、食品、玉器、铜币等来拜天祭地,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平安,同时在祭礼结束后,举行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

伊金霍洛旗

饮食

伊金霍洛旗的汉族居民以吃面食、大米、蔬菜为主,蒙古族居民以吃奶食、肉食为主。

  • 奶食

奶食也称白食,因牛奶的纯白色得名,饮用的有鲜牛奶、奶茶、酸奶、奶酒等,食用的有奶皮子、奶酪、奶豆腐等。

  • 炒米

将糜子煮熟、烘炒、去壳,配以熟肉、奶食等,冲在奶茶当中食用,也可干吃,是一种蒙古族的方便食品。

特产

  • 红庆河布拉鸽

红庆河布拉鸽产于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巴音布拉格村,单只重约750g,表皮微黄,肉色白里透红,肌肉切面具有光泽,肉体表面微干,肌纤维致密有韧性,皮下有微黄色脂肪。2020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伊金霍洛旗民族文化独特,蒙元文化丰富,2022年伊金霍洛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亿元。截止2022年末,全旗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2个。

伊金霍洛旗A级以上景区名录

景区名称

等级

地址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AAAAA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巴音昌呼格草原

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

AAAA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苏泊罕大草原旅游景区

蒙古源流

AAAA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

内蒙古佛教文化博览园

AAAA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北山植物园内

伊景园城市沙山景区

AAA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湖南岸

红海子湿地旅游区

AAA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东南

陶亥召

AA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

吉祥福慧寺

AA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门克庆嘎查

参考资料: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坐落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80平方公里,是集中展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草原游牧文化、鄂尔多斯民俗文化、蒙古族宫廷文化的草原帝王陵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历史文化区、祭祀文化区、民俗文化区、草原观光区、休闲娱乐区等5个功能分区。成吉思汗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7月成为国家5A级景区。

伊金霍洛旗

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

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坐落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西部美丽的苏泊罕153平方公里的草原,苏泊罕大草原,是成吉思汗六征西夏的屯兵整军之地、伊克昭七旗会盟及阅兵校武故地、鄂尔多斯明清时期的驿站、伊克昭盟盟歌诞生地及官敖包发祥地,是鄂尔多斯保留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游牧草原,景区内有七旗会盟区、游牧时代区、宗教信仰区、那达慕娱乐区四大旅游区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伊金霍洛旗

对外交流

2011年3月18日,中国·罗马尼亚文化旅游经贸交流中心落户伊金霍洛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项中罗双方游旅合作项目,由罗马尼亚湖西酒庄和内蒙古开福实业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总投资8亿多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50亩。

著名人物

姓名

事迹

参考资料

旺丹尼玛

(1872~1926)

参与领导鄂尔多斯地区“独贵龙运动”,积极领导革命,反对清王朝,反对封建王公

伊希·丹增旺吉拉

(1854~1907)

十九世纪蒙古族著名诗人,近现代蒙医学杰出代表

额璘臣

(1600~1656)

成吉思汗二十世孙,曾担任伊盟第一任盟长

城市荣誉

时间

荣誉

授予单位

参考资料

2016年

国家园林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

2020 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小康》杂志社

2022年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智库

2022年

2022年度县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百佳样本

《小康》杂志社

注释

[a]

旗同县

[b]

指现在的银川

[c]

指内蒙古自治区

[d]

即现在的鄂尔多斯市

[e]

合同庙乡已于2005年撤销,现苏布尔嘎镇,是由原苏布尔嘎苏木、台吉召镇、合同庙乡于2005年撤并而成

[f]

截止2022年初

[g]

内蒙古草原上扎根生活沃土,贴近牧民生活,服务牧民群众的文艺演出队伍

[h]

即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