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英文名称为Wannan Medical College,缩写为“WNMC”)简称“皖医”,学校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主管单位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学校是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皖南医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科研资源、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友情况、校区情况、学校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皖南医学院

英文名

Wannan Medical College

别名

皖医

成立日期

1958年

所属地区

芜湖市

地址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2号(滨江校区);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银湖南路34号(赭麓校区)

办学性质

公办高校

主管部门

安徽省人民政府

占地面积

700余亩(2023年4月)

学生人数

2.4万余人(2023年4月)

教师人数

专任教师1028人(2023年4月)

前身

芜湖医学专科学校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夏劲松;党委副书记、院长姚应水

校庆日

8月9日

知名校友

黄宇光、杨华胜等(2023年4月)

校训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校歌

《为人类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要院系

16个(2023年4月)

院校代码

10368

主要专业

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等(2023年4月)

专业数量

本科专业28个(2023年4月)

简介

学校前身为建于1958年的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年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学校成为安徽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银湖校区、滨江校区、赭麓校区三个校区,占地700余亩,各类建筑40余万平方米。16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3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有教职医护员工5720人(含直属附院),专任教师1028人,有各类在校生2.4万余人。

历史沿革

皖南医事学校

1950年在儒林街打铜巷创办的中级医事学校——皖南医事学校,1951年初皖南医事学校更名为皖南卫生技术学校,1952年底更名为芜湖卫生学校。1953年6月,私立太和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并入学校。

芜湖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8月,学校的前身芜湖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校址定于芜湖市儒林街打铜巷。1962年,安庆、淮南医专并入学校,1963年,芜湖弋矶山医院被定为芜湖医专附属医院,1971年,学校并入安徽医学院,成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

皖南医学院

1974年,正式更名皖南医学院。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5年,学校迁入滨江校区,200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2年,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划转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学校成为安徽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六年。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16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30个。

院系

专业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

麻醉学院

麻醉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助产学

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

医学影像学学院

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

药学院

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剂、中药学、临床药学

医学信息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

法医学院

法医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应用心理学、保险学、医疗保险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公共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

研究生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5720人(含直属附院),专任教师1028人,高级职称1004人,有7名教师分别荣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4名教师荣膺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目前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学术和技术带头5人、后备人选7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6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培育专科20个,9个专科先后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专科百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3个学科入选省高峰培育学科。

项目

学科名称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专业硕士学位点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痹病学

省重点学科

病原生物学、生理学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

截至2023年4月,有国家一流课程5门,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7 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6个、省级精品类课程41 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智慧课堂(含试点项目)12门,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截至2023年4月,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5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个国家级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8个省级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附属医院11所(其中直属2所,非直属9所)、教学医院(基地)21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37所。

专业建设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法医学、麻醉学、护理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法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法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法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麻醉学

课程建设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一流课程

CT 成像原理演示与仿真操作

无机化学

医学免疫学

病理学

原发性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心功能的改变

合作与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与合作,与8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近年来,组织选派200余名教职医护员工赴国际高校参加学术交流、进修、访学、培训等;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陆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先声药业集团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实践教学、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2020年,与芜湖市人民政府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高水平大学。

科研资源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学校图书馆建于1972年,分为滨江校区图书馆和赭麓校区图书馆,截至2022年9月,馆舍面积1.9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554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2.10万册、电子图书325万册、中外文报刊1074种。建有多个中外文数据库,并部分建立了镜像站点。

学术期刊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主办有《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种学术期刊。

《皖南医学院学报》为1974年创刊,该刊为综合性的医学类学术期刊,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大学生科技园地、短篇报道等栏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为1996年6月创刊,该刊设有专论、基础研究、临床药理学(包括药物基因组学及药物蛋白组学等)、定量药理学(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药物临床评价等)、药物治疗学、综述与讲座、医院药学之窗、短篇报道等栏目。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E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收录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科研平台13个。

平台类别

平台名称

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

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疾病非编码RNA转化研究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皖南地区植物药活性筛选与再评价工程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徽分中心、安徽省危重症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安徽省药物临床评价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安徽省口腔材料与应用转化工程研究中心、皖南医学院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重点实验室、代谢性疾病药物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学术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2018年至2022年,学校共获批纵向科研项目573项。其中,获批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4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推动与校外单位开展横向课题和产学研项目合作立项167项。获安徽省科技奖21项,其中二等奖6项。获批国家专利140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44项。发表一类论文1223篇。出版专著60余部。

校园文化

校徽

皖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徽志为双圆形徽标,外围由“皖南医学院”中英名称环绕,中间是蛇杖,“人”字,学校简称的首字母“W”、“Y”和表示学校建立年份的“1958”组成的图案。

校训

学校校训为“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精医”是对从医者的职业要求,只有“专医道,精医事”才能学好,掌握好治病救人的本领。

“尚德”,德是学医、求医、行医者之根本,要成为有高尚医德的人才能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求实”是对人对事都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脚踏实地学习,老老实实做人才是师生为学、为人之根本。

“自强”是要不断进取,自强自立,学校之工作,求学之成绩,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久的恒心才能达到。

校歌

校歌为《为人类托起明天的太阳》,由洪晓武作词,潘金华作曲。

《为人类托起明天的太阳》

今天我们是皖医学子,明天我们是健康卫士。精医尚德,救死扶伤,是我们神圣的宗旨。

为祖国添彩,为母校争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奋斗不止。

为祖国添彩,为母校争光。任重道远,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是那赭山中的风,吹动着我们的红旗。是那校园中的鸟,为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

为人类托起明天的朝阳。

现在我们在校园攻读,将来我们向医学碉堡冲刺,求实自强,攀登高峰,还需要无畏和无私。

为祖国添彩,为母校争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奋斗不止。

为祖国添彩,为母校争光。任重道远,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是那赭山中的风,吹动着我们的红旗。是那校园中的鸟,为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

为人类托起明天的朝阳。是那赭山中的风,吹动着我们的红旗。

是那校园中的鸟,为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

为人类托起明天的朝阳,为人类托起明天的朝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夏劲松

党委副书记、院长

姚应水

党委副书记

贾贤燕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王保中

副院长

徐朝阳

文育锋

韩永升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21日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姓名

职务

任期

周洪春

党委书记

1965年4月-1970年

陈韧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2年10月-1973年6月

李广涛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3年6月-1977年9月

田玉秀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7年9月-1979年1月

丁宕之

党委书记

1979年1月-1983年10月

刘文德

党委书记

1983年10月-1985年4月

郑培敏

党委书记

1985年9月-1995年6月

吴昭德

党委书记

1995年6月-2000年7月

惠国胜

党委书记

2001年1月-2006年2月

卞国忠

党委书记

2006年12月-2011年12月

王先俊

党委书记

2011年12月-2018年7月

张尧

党委书记

2019年8月-2022年4月

参考文献:

职务

姓名

任期

校长

赵安邦

1964年10月-1970年6月

院长

丁宕之

1978年5月-1982年6月

院长

刘文德

1982年6月-1983年10月

院长

江家元

1983年10月-1991年12月

院长

龚西翰

1991年12月-1993年8月

院长

吴昭德

1995年6月-1999年8月

院长

宋建国

1999年8月-2009年5月

院长

章尧

2009年5月-2019年8月

参考文献:

校友情况

姓名

职务

仝小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宇光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华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李梢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成喜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导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21日

参考文献: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银湖校区、滨江校区、赭麓校区三个校区,占地700余亩,各类建筑40余万平方米。

皖南医学院滨江校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2号,校区濒临长江,绿水环绕,设施齐全,是学校校办学的主校区,临床医学院、麻醉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法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等大部分专业位于该校区。

皖南医学院赭麓校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银湖南路34号,人文与管理学院及相关专业位于赭麓校区。

皖南医学院银湖校区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院区,地址为芜湖市镜湖区银湖中路8号。

学校荣誉

2012年2月,皖南医学院获“安徽省红十字模范校”荣誉称号。

2015年1月,皖南医学院获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2016年7月,皖南医学院获2015年度安徽省心理健康普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皖南医学院获“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招标采购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