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郑高速铁路是从山东济南到河南郑州的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中部地区的区域连接线。该铁路自郑州东站引出,经平原新区、新乡东、卫辉南、濮阳、聊城至济南,总里程405.5公里,其中河南段225.03公里。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济郑高速铁路的:历史沿革、重难点工程、设计参数、沿途站点、濮郑段运行情况、价值意义等介绍

中文名

济郑高速铁路

设计时速

350km/h

起点

河南省郑州市

终点

山东省济南市

车站数量

13(郑州至濮阳段7座,濮阳至济南段7座,濮阳算了2次,故共13座)

所有车站

郑州东站、新乡南站(平原新区)、新乡东站、卫辉南站、滑浚站、内黄站、濮阳东站、南乐站、莘县南站、聊城西站、聊城东站(茌平南站)、长清站、济南东站

路线长度

405.5km

工程投资

780.3亿元

沿途城市

郑州、新乡、濮阳、聊城、济南

起止站点

郑州东站-济南西站

途经省市

豫、鲁

铁路等级

高速铁路

简介

济郑高速铁路河南段于2016年10月29日开始施工,2020年6月18日山东段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2022年6月20日濮阳至郑州段正式开通运营。2023年8月29日,济郑高铁山东段联调联试启动。

该铁路设计速度为350千米/小时,通车后从济南到郑州无需绕行,现在从济南到郑州的高铁要么绕行徐州要么绕行石家庄。济郑高铁建成通车后,济南和郑州这两座“万亿城市”将实现高铁“直联互通”,沿线各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也将提速,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济南至郑州、长沙、武汉、西安等城市通行时间将节省一半,对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鲁西崛起、振兴中原地区都具有重大意义。在铁路中长期规划网中,郑济高铁是山东半岛至中原及西南地区的重要高铁通道,并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高铁以及京广、京沪高铁连接互通,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国家发展规划

2016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发改基础〔2016〕1536号),在“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基础上, 规划建设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覆盖。其中中部地区,建郑州~阜阳、郑州~濮阳~聊城~济南、黄冈~ 安庆~黄山等铁路。

2016年8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南省实施情况

环境评估

2016年7月15日起,《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河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全本公示。 2016年7月24日,郑济高铁河南段项目已通过了环评审批,该铁路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可研报告

8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地许可

10月27日,国土资源部部务会研究批准郑济铁路河南段先行用地,共批准项目长度48.61公里,土地面积1313.41亩,为10月29日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施工

济郑高速铁路河南段于2016年10月29日开始施工。

2017年9月21日,济郑高铁架设完成全线首孔箱梁。

2020年4月6日,济郑高铁郑州段首片双线铁路箱梁完成架设施工。5月19日,郑州万滩黄河公铁大桥实现主桥合龙。

2021年5月9日,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完成全部箱梁架设任务。5月16日,濮阳至郑州段正式进入铺轨阶段。7月26日,濮阳段铺设完成全部高架梁 。

工程验收

11月15日,濮阳至郑州段进入全面静态验收阶段,标志着濮郑段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12月25日,濮阳至郑州段接触线全线贯通。

开通运营

2022年6月20日濮阳至郑州段正式开通运营。2022年2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文明确郑济高铁郑濮段更名为济郑高铁濮郑段。

2023年7月20日起,济郑高铁濮郑段可以买到定期票、计次票了,这是一种新票制产品,是铁路部门持续提升客运服务质量的一次尝试。7月20日起,国铁集团郑州局将新增济郑高铁濮郑段30日定期票、20次计次票、10次计次票三种新票制产品,覆盖济郑高铁濮郑段沿途郑州东站、新乡南站、新乡东站、卫辉南站、滑浚站、内黄站、濮阳东站7个车站开行的G字头列车。30日定期票指的是旅客可以在30天有效期内,最多乘坐60次在济郑高铁濮郑段线路开行的、购买产品时指定发到站和指定席别的列车。20次计次票、10次计次票指的是旅客可以在90天有效期内,分别乘坐20次、10次指定区间和席别的车次。除了一次购票有效期内可多次使用以外,新票制产品还支持席位预约和直接刷证两种乘车方式,能够满足提前规划行程、随到随走等不同需求,旅客可根据实际行程变化灵活出行。

濮阳至省界段情况

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基础〔2019〕1231号)。主要建设内容。线路起自濮阳东站,经河南省濮阳市,山东省聊城市、德州市、济南市,终至济南西站。正线全长209.7公里,其中濮阳至省界39.8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约为409.3亿元,其中:河南省出资18.86亿元(含征地拆迁费用7.3亿元),由河南省及濮阳市财政安排出资;征地拆迁费用依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经出资各方认可后计入项目地方股份。

2021年4月14日,濮阳市召开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段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会,会议对该项目基本情况和建设计划进行通报,对征地拆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21年8月28日,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PJSG-I标段首孔箱梁顺利浇筑,在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郑济铁路清丰县纸房乡制梁场进行。

济郑高速铁路

2022年8月25日,济郑高铁河南省界段建设项目首架梁方向下部结构施工任务完成;2022年11月28日,濮阳市力保济郑高铁濮阳至省界段项目顺利施工,路基和桥梁下部工程主体完工,南乐站站房主体结构正在施工,配电所、通信基站等“四电”工程加快推进,已完成投资29.4亿元,确保2023年年底与山东段同步建成通车。作为牵头单位,濮阳市发展改革委坚持疫情防控和高铁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全力保障济郑高铁濮阳至省界段项目顺利施工。

2022年12月2日下午,随着济郑高铁清丰制梁场最后一榀32米箱梁的成功浇筑,济郑高铁濮阳至省界段箱梁预制全部完成。

2023年1月6日,全线下部结构施工完成;2023年3月19日,随着最后一榀重达900吨的箱梁缓缓落下,标志着新建济郑高铁濮阳至省界段项目全部558榀箱梁顺利完成架设任务。7月12日,随着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在清丰特大桥顺利铺设到位,济郑高铁濮阳至鲁豫省界段高速铁路正线铺轨全面贯通,为如期实现开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济郑高速铁路

2023年7月12日晚,在济郑高铁省界段DK194+600处,随着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顺利铺设到位,济郑高铁濮阳至省界段正线铺轨全部完成。7月18日,新建济郑铁路濮阳至鲁豫省界段启动静态验收工作,标志着这条高铁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距离线路开通运营更近一步。8月9日,新建济郑高铁濮阳至鲁豫省界段静态验收稳步推进,距离线路开通运营更进一步。静态验收是新建铁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涵盖工务、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房屋建筑、建设用地、灾害监测等多个专业,是对工程建设质量、设备安装调试质量的全面检查,对判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确定工程能否按期投入运营具有关键作用。8月29日,一辆检测列车从长清站开出,抵达南乐站,济郑高铁南乐到山东段联调联试启动。联调联试期间,将梯次使用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和测试动车组,在线路上进行“折返跑”反复测试收集线路各设备系统数据,再逐步进行调试和优化,最终满足动态验收标准和开通。联调联试的启动,标志着济郑高铁濮阳至山东省界段开通正式进入倒计时。

山东省实施情况

可研报告

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基础〔2019〕1231号)。主要建设内容。线路起自濮阳东站,经河南省濮阳市,山东省聊城市、德州市、济南市,终至济南西站。正线全长209.7公里,设站7座,其中新建5座。聊城地区同步建设存车场。济南枢纽采用南部引入京沪高铁济南西站方案,同步建设本线与济南方向联络线,新建济南站至大明湖站联络线。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最大坡度:20‰。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7000米(困难地段5500米,引入枢纽地段根据工程技术条件适当降低)。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牵引种类:电力。列车运行控制方式:CTCS-3级。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其他技术标准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远景年输送能力:单向3000万人/年。项目投资估算总额约为409.3亿元,其中:工程投资386.5亿元,动车组购置费22.8亿元。其中,山东省承担引入济南西站方案增加工程投资23亿元;济南站至大明湖站增建三线投资15.4亿元,由山东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承担12.32、3.08亿元;其余投资370.9亿元,资本金计185.45亿元,山东省出资110.95亿元(含征地拆迁费用61.73亿元),由山东省及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财政安排出资;河南省出资18.86亿元(含征地拆迁费用7.3亿元),由河南省及濮阳市财政安排出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5.64亿元,由企业自筹解决(中央预算内投资另行研究确定)。征地拆迁费用依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经出资各方认可后计入项目地方股份。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使用国内银行贷款。本项目山东段由组建的合资公司作为项目业主,河南段由河南城际公司作为项目业主。项目建设工期4年。

环境评估

11月20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以鲁环审〔2019〕18号批复《新建铁路郑州至济南铁路山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发改基础〔2019〕1231号)。确认该工程为新建工程,起自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向西途经济南市槐荫区、市中区、长清区,德州市齐河县,聊城市茌平区、东昌府区、阳谷县、莘县,至山东省与河南省省界。其中,正线为高速铁路、电力牵引、设计时速350km/h的双线I级铁路,全长168.583km,主要包括新建桥梁10座、框构23座、旅客地道5座、涵洞16座、车站4座(长清站、茌平南站、聊城西站、莘县站)、牵引变电所4座(莘县、聊城西、茌平南、玉符河)、分区所4座、AT所(自耦变压器供电所)6座,改建接轨站济南西站;济南枢纽相关工程主要包括济南站上、下联络线(新建),济南西第二动车所(新建),济南站改造工程,济南站至大明湖站增建胶济三线,济南地区车场新建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设施;济南地区相关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济南方向接车线、动车走行线、聊城动车存车场工程和付楼铺轨基地走行线。工程不涉及环保拆迁。项目总工期4年。总投资342.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3662.5万元。提醒注意沿线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

2020年6月18日,济郑高速铁路山东段第一个桩基在济南开钻,济郑高速铁路山东段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2021年10月26日,郑济高铁山东段济南西站方向首榀箱梁在中铁十局承建的标段内圆满架设成功,标志着郑济高铁山东段全面转入架梁施工阶段。

自2022年12月15日开始铺轨至2023年7月2日,济郑高铁山东段正线铺轨全面贯通。面对工期紧张、管理跨度大、交叉施工多等难点,为高质量快速推进铺轨作业,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本邻两线铺轨作业设备,左右两线长钢轨同时铺设,比传统铺轨机组提高了70%的作业效率,增置了6个作业工点,实现多点同步推进,最高日进度可铺设长轨约12公里。

2023年3月24日,济郑高铁聊城西站正式封顶,山东段新建站房全部完成封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5月7日,济郑高铁山东段完成全部箱梁架设工作,全面转入铺轨阶段。6月15日,济郑高铁山东段跨小清河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新建济郑高铁山东段跨小清河特大桥全长861.96米,同时跨越小清河南路、小清河北路及小清河、南水北调干渠和京沪铁路,是连接小清河线路所和济南西第二动车所车场的唯一通道。7月4日,济郑高铁山东段跨小清河特大桥上跨京沪铁路三、四线桥钢板梁顺利吊装完成,为济郑高铁山东段按期开通完成又一个关键节点。8月25日,济郑高铁莘县牵引站外部供电线路——220千伏亭铁线、武铁线送电成功,标志着济郑高铁山东段3座新建牵引站全部带电运行,济郑高铁将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为2023年底正式通车奠定了坚实的电力保障基础。8月29日,一辆检测列车从济郑高铁长清站开出,济郑高铁山东段联调联试启动,为济郑高铁全线贯通奠定基础。

济郑高速铁路

用地许可

2022年6月29日,山东省收到《自然资源部关于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山东段)工程建设用地的批复》(自然资函【2022】715号)。文件同意济南市市中区、长清区、槐荫区,德州市齐河县.聊城市在平县、莘县、阳谷县、东昌府区将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468.7896公顷(其中耕地398.1329公顷,含永久基本农田216.6855公顷)、未利用地2.4854公顷转为建设用地,其中农用地460.3175公顷 (其中耕地389.8465公顷,含永久基本农田216.6855公顷)未利用地2.4854公顷办理征地手续,另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43.8796公顷。以上共计批准建设用地515.1546公顷,由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依规提供,作为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 (山东段)工程建设用地。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及时核发划拨供地文件或签订有偿使用合同。

项目投资

济郑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米”字形高铁网和山东省“三横四纵”客运专线网的重要连接线。按照实际建成情况,济郑高铁全长405.5公里,总投资780.3亿元。其中,濮阳至郑州段197.3公里,6月20日已通车运行。濮阳至济南段全长208.2公里,总投资400.3亿元,其中濮阳至省界段长39.8公里,概算投资52.4亿元。

济郑高速铁路

按照立项批复口径,济郑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km/h,线路全长405.5公里,总投资约546.5亿元,动车购置费23亿元。站点设置:郑州东站、新乡南站、新乡东站、卫辉南站、滑浚站、内黄站、濮阳东站、南乐站、莘县南站、聊城西站、茌平南站、长清站、济南东站。

其中河南段里程237公里,投资399亿元。包含郑州至濮阳段长197.3公里,投资约343.3亿元,于2017年7月开工,2021年建成;濮阳至省界段长约39.8公里,投资约52亿元,计划2023年建成。

济郑高铁山东段西起鲁豫两省省界,经聊城、德州、济南,接入济南西站。全长170公里,总投资355.4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

重难点工程

郑州黄河特大桥

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位于京港澳高速黄河大桥下游3.5千米处,全长34.3千米,总投资75.2亿元。该桥为公铁两用、三桥合一桥梁,大桥上层为32.5米宽、双侧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的郑(州)新(乡)快速公路;下层上游侧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郑济高铁,下游侧为设计时速160公里的郑(州)新(乡)市域铁路。主桥采用三桁式连续钢桁梁结构,铁路桥面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时速350千米,是目前我国长度最长、跨度最大、设计时速最高的无砟轨道钢混叠合连续钢桁梁桥,具有工程规模大、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环保水保要求高“两大两高”的特点。

济郑高速铁路

2020年5月19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块钢梁稳稳落下,郑(州)济(南)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项目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实现主桥合龙,创下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混叠合连续钢桁梁大桥中长度最长、跨度最大、设计时速最高等三项纪录。

大桥项目标段位于黄河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有许多野生鸟类在此越冬、停歇和觅食;主桥工区位于黄河鲤鱼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施工,也意味着对环保的要求更高,为施工增加了难度。施工过程中大桥建设者采取了多项环保举措,比如,避开鱼类繁殖期进行钻孔桩施工,施工废水采用三级沉淀池沉淀、过滤,修建化粪池,严禁直接排放,保证水域水质安全等。面对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环保要求,项目部加入了许多创新,8跨的连续钢桁梁重达4.3万吨,占全桥所有钢梁重量的近60%。钢梁合龙时,项目部创新采用了“纯温度无应力”的合龙技术,即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让钢梁自身实现精准合龙,无需借助顶拉的外力。除了采用更精密的纯温度无应力合龙技术外,为了让钢梁和公路层混凝土结合更完美,项目部通过采用5次钢混结合梁体系转换,确保了大桥质量精益求精,在“相对高差法”测设控制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创新亮点。

长清黄河特大桥

作为济郑高铁全线唯一控制性重难点工程,长清黄河特大桥是我国首个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跨越黄河下游的高速铁路桥,也是我国在建铁路单联最长、规模最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五塔斜拉桥。郑济铁路长清黄河特大桥跨黄河主桥及引桥,线路全长5.15km,全线设计4联支架现浇连续梁,21联3×56m节段拼装连续梁,跨黄河主桥1联矮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济郑高铁长清黄河特大桥跨越黄河边滩,根据黄河防洪评价批复意见,黄河边滩范围桥梁跨度不应小于55m,然而原有技术无法实现50米以上跨度整孔预制梁的运输和架设,并且传统的现浇支架工艺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环境污染重。因此,项目创新首次采用了多联3×56m节段预制拼接连续梁施工工艺。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建设的全胶拼连续梁桥,也是目前世界上350km/h高速铁路中规模最大、工艺最新的等跨节段拼装连续梁项目。3×56m节段拼装连续梁单联梁全长167.85m,由37个梁段胶接拼装组成。与以往湿接缝工艺现浇混凝土不同,本项目采用全胶拼无湿接缝的新工艺、剪力键新结构、逐跨拼装等创新设计和创新施工技术。连续梁全联节段预制在预制场内流水线生产,具有节能环保、整体施工质量高、线上线下可同步施工等优点,全胶拼逐跨拼装工艺,机械化程度高,工期是传统挂篮悬臂浇注施工工期的1/4~1/3,实现了连续梁梁部预制拼装率100%,为国内高铁首创。

济郑高速铁路

郑济高铁跨京沪高铁特大桥

郑济高铁跨京沪高铁特大桥位于山东济南市中区,全长约6.68千米,其中(50+85+50)米钢箱梁全长186.7米,重1696.8吨。钢箱梁经工厂加工分段进场,由高位拼装焊接完成后采取步履式顶推施工工艺跨越京沪高铁。(50+85+50)米钢箱连续梁跨度大,线路纵坡度17‰,位于半径950米曲线上,同时立体交叉繁忙干线,跨越既有京沪高铁、京沪、水白铁路的交角分别为140°、139°、49°,施工难点多、风险大。项目利用天窗点进行导梁吊装施工,导梁落位后与钢箱连续梁焊接成整体进行顶推施工。待钢箱连续梁顶推到设计位置,再依次将导梁切除,确保顶推过程安全可控。2021年12月23日凌晨,经过封锁要点施工,郑济高铁全线安全风险最高的跨京沪高铁(50+85+50)米钢箱梁最大难点工序导梁吊装顺利完成,为后续钢箱梁顶推施工打通全线架梁通道创造了条件。

济郑高速铁路

设计参数

主要技术标准(以下内容详参国家发改委网站: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9〕1231号))。

济郑高铁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

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高速铁路

正线数目

双线

设计速度目标值

350公里/小时

最大坡度

20‰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地段7000米(困难地段5500米,引入枢纽地段根据工程技术条件适当降低)

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米

牵引种类

电力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CTCS-3级

调度指挥方式

调度集中

其他技术标准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远景年输送能力:单向3000万人/年。

沿途站点

沿线车站

济郑高速铁路全线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数为13个,其中,河南段8个、山东段5个:郑州东站—新乡南站—新乡东站—卫辉南站—滑县浚县站—内黄站—濮阳东站—南乐站—莘县南站—聊城西站—茌平南站(聊城东站)—长清站—济南西站,另通过联络线连接济南站、大明湖站。

序号

车站名称

里程(千米)

车站位置

隶属单位

1

郑州东站

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心怡路199号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2

新乡南站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师寨镇安庄村东侧

3

新乡东站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路东,107国道(东环路)东侧

4

卫辉南站

河南省卫辉市后河镇

5

滑县浚县站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和鹤壁市浚县交界处,南站房位于安阳市滑县境内,北站房位于鹤壁市浚县境内

6

内黄站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中召乡

7

濮阳东站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经一路和中原路交叉口

8

南乐站

濮阳市南乐县千口镇樊村

9

莘县南站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10

聊城西站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城区西部

11

茌平南站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赵东村南

12

长清站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孝堂山路西侧

13

济南西站

405.5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齐鲁大道6号

线路走向

济郑高速铁路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连接河南、山东两省省会,线路呈西南-东北走向。(见下图)

济郑高速铁路

济郑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km/h,线路全长405.5公里,总投资约546.5亿元,动车购置费23亿元。站点设置:郑州东站、平原新区站、新乡东站、卫辉南站、滑浚站、内黄站、濮阳东站、南乐站、莘县南站、聊城西站、茌平南站、长清站、济南东站。

济郑高速铁路

其中河南段里程237公里,投资399亿元。包含郑州至濮阳段长197.3公里,投资约343.3亿元,于2017年7月开工,计划2021年建成;濮阳至省界段长约39.8公里,投资约52亿元,计划2023年建成。

济郑高铁山东段西起鲁豫两省省界,经聊城、德州、济南,接入济南西站。全长170公里,总投资355.4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

濮郑段运行情况

日增列车组55对

2022年6月20日9时50分,济郑高铁濮郑段正式通车,濮阳东站首发列车G9205次和郑州航空港站首发列车G9206次双向同时发车。本次开通的濮阳至郑州段全长195公里,途经濮阳、安阳、新乡和郑州市,共设濮阳东、内黄、滑浚、卫辉南、新乡东、新乡南、郑州东7座车站。开通后,济郑高铁濮郑段按照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安排列车开行,单日最高可开行动车组列车55对。郑州至濮阳最快52分可达。濮郑段的建成通车,使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并实现17个省辖市“市市通高铁”。

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2023年7月20日起,济郑高铁濮郑段探索创新新的服务模式,推出一种新票制产品,人们可以买到定期票、计次票了。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对于全国高铁丰富服务产品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满足提前规划行程、随到随走等不同需求,旅客可根据实际行程变化灵活出行。

价值意义

对郑州和济南两个城市来说,提高了通行效率

河南与山东虽然毗邻,郑州至济南直线距离约有377公里,但是它们之间的铁路客运却很不方便,两地之间惟一一趟动车需要运行5个小时,普通列车则要运行7个小时。而郑济高铁的连接,提高了两地的通行效率,郑州至济南的铁路列车时间缩短至2个小时以内。

对河南山东两省来说,桥梁和纽带作用明显

对河南来说,郑济高铁,河南“米”字形高铁右上方的一个“撇点”,405.5公里的线路穿越河南山东两省,连接2亿多常住人口,成为横跨在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之间的一架“钢铁桥梁”。作为纽带,在省内,郑济高铁串联起卫辉、滑县、内黄、清丰、南乐等县区,加快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并带动濮阳成为高速铁路的重要通道城市,融入郑州“一小时都市圈”;在省外,成为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对豫鲁两省完善路网结构、推动资源整合意义重大。

从全国来看,打通了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快速大通道

济郑高铁山东段西起鲁豫两省省界,经聊城、德州、济南,接入济南西站,设莘县、聊城西、茌平南、长清、济南西5个站点。全长17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该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是山东省“四横六纵”高铁网的西部出省通道,也是济南“米字型”高铁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山东省铁路网布局、推动山东中西部地区与中原地区互联互通意义重大。同时,通过郑州联通郑万高铁快速抵达西南地区,通往重庆、成都、昆明等城市的行车效率大大提升,在中国版图上打通一条经郑州的西南、东北走向的快速大通道。

济郑高铁全线建成后,在郑州和济南之间形成快速客运通道,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郑州到济南的列车运行时间将从原来的4小时缩短到2小时以内,对助推中原城市群建设、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