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下辖地级市三沙市,2012年7月24日正式揭牌成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陆海面积合计约200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仅13平方千米),共分布有200多个岛屿、沙洲、暗礁等,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城市。三沙市设有4个工委、管委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截止2021年底,三沙市常住人口2300人,户籍人口920人。市人民政府驻于西沙永兴岛。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三沙市的:地名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条件、人口、政治、经济、人文、交通、社会事业、风景名胜、人物、主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三沙市

英文名

Sansha City

建立时间

2012年7月24日

面积

200多万平方千米(陆海面积)

气候类型

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海南省南部

地理坐标

北纬3°40′-19°33′,东经109°33′-118°45′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海南省

行政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行政区划代码

4603

人口

常住人口2300人

著名景点

永兴岛

邮政编码

573199

政府驻地

西沙永兴岛

电话区号

0898

机场

永兴机场

港口

永兴岛码头

简介

三沙市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三沙市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素有“世界第三黄金水道”之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2016年7月,三沙市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地名由来

三沙主要指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2012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三沙市。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辖南海北部和西部海域,其中包括东沙、西沙群岛及周围海域。

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平定南粤之乱,以其地置儋耳、珠崖、南海等9郡。从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也显示在汉代国家地形图上已经将南海及其诸岛纳入国家版图。

三国时期

东吴孙权派康泰、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康、朱二使巡视南海诸岛部分岛屿,观察“珊瑚洲”,并著有世界上最早科学描述珊瑚岛成因的文献——《扶南传》。

隋唐时期

公元607年至610年,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泰国东南一带),航程经西沙群岛的“焦石山”和南沙群岛西侧。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由僧一行等人主持的子午线测量,南边到达南海及南海诸岛。

宋元时期

宋代西沙、中沙、南沙三大群岛属琼州府辖区,并设置巡海水师到西沙群岛进行巡海。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世祖令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进行测量,即为“四海测验”。其行程“南逾朱崖”,最后“测得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这是元代在南海行使管辖权的体现。

明清时期

明初,海南设琼州府,隶属广东,南海诸岛归其领属万州所辖,并划分为南澳气”、“七洲洋”“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等四大岛群(即今天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清朝中后期,日本及西方列强入侵南海诸岛,清政府予以还击。

中华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后,广东省政府宣布将西沙群岛划归海南崖县(今三亚市)管辖。1921年,南方军政府重申这一政令。1933年4月,法国殖民者借用越南船只侵入南沙群岛中的9座岛洲,强树国旗和埋占领碑,并宣称将南沙诸岛划归巴地省管辖,后称之为“法国占领南沙九小岛事件”。1939年,日本军舰胜力号侵入南沙,在太平岛立碑,并擅自将南沙群岛编入台湾总督管辖,并改名“新南群岛”,随后,整个南海诸岛均被日本占领。

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重新接管南沙、东沙、中沙、西沙群岛及整个南海水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行使主权。

2012年7月24日,成立三沙市,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末,三沙市共设西沙区和南沙区2个市辖区,4个工委、管委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自然条件

位置境域

三沙市位于海南岛南部和东部区域,介于北纬3°40′-19°33′,东经109°33′-118°45′,陆海面积合计约200万平方千米,其中岛屿面积仅13平方千米。东至黄岩岛海域,西起万安滩海域,南到曾母暗沙海域,北至北卫滩海域,西南和越南、马来半岛相邻,东南紧挨菲律宾群岛,南接加里曼丹群岛。

地质

地层

从华南大陆、印支半岛和加里曼岛陆地流入南海的大量物质碎屑和有机质,形成了南海地层中的第三系陆相和海相地层。统计资料发现,这个第三系地层厚度可达2-3千米,局部甚至高达4-8千米。

地质构造

三沙市所处南海海域,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和印度洋板块的冲突交汇点,因而其地质构造异常复杂,造就南海海底容易形成沉积盆地,而目前统计南海海域地质中各类沉积盆地多达37个。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油气资源

三沙市辖内海域矿产资源主要除了钴结壳、海底热液矿和锰结核等金属矿产外,还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主要集中在南海大陆架海区边缘的盆地中。据统计,南海海域油层体积含量在21万立方千米,石油储量最少在230亿—300亿吨之间,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4,至少可以容纳250个油气田的开发,也被人誉为“第二个波斯湾”。

南海主要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蕴藏量简表

南海主要油气盆地

石油蕴藏量(单位:亿吨)

天然气蕴藏量(单位:亿立方米)

珠江口盆地

6.49-66.2

50-75

台湾西南盆地

17

莺歌海盆地

1000

北部湾盆地

0.41-4.2

中沙盆地

5

曾母盆地

120-130

金属矿物资源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3-6千米的海底表层区域,其除了锰元素外,还含有铁、镍、铜等在内的50多种元素。按照其有核和无核分为铁锰微粒和锰结核两种,其中,铁锰微粒主要分布区域为南海北部海区(北纬15°以北)、中沙群岛以南、振华-中南海山以西的南部海区,富集度大约在0.1%-0.3%左右;锰结核则主要分布在北纬14°-21°31′,东经115°-118°,覆盖面积3200平方千米,锰结核直径达到5-14厘米。

海底热液矿,集中分布在水深1500-3000米的海底裂谷附近,其呈块状或者软泥状,富含金、银、铜、铅等金属元素,被誉为“海底金银库”。

钴结壳,厚度约1-3厘米,富含钴、镍、金、铂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水深1500-1900米海山上部,资源储量暂不清楚。

能量资源

三沙市所在的南海海域拥有丰富多样的能量资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和化学能。

潮汐能

利用海水平面在昼夜间的涨落中获得能量,可以通过潮汐电站方式将潮汐能转化成电能供人类使用。南海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2158万千瓦,可开发潮汐能总量约619亿千瓦时。

波浪能

南海区域流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而超过3米/秒的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达到6000-8000小时,风吹浪涌,因而可以产生丰富的波浪能。据估算,南海波浪能的理论值功率为1726.1万千瓦,其中西沙海区为波浪能的主要区域,其波浪能储量约68万千瓦。

温差能

一般海水表层温度比中下层海水温度高,而利用这个温度差可以进行发电,而南海海域表层深层海水温差在20℃~24℃,根据测算南海温差能储量每年约为600亿千瓦。

盐差能

盐差能发电原理为:“低盐度海水”与“高盐度海水”发生由低浓度的液体流向高浓度的液体的物理渗透反应,从而产生巨大的海水渗透压,这种压力称为海洋盐差能,它能推动涡轮机进行大功率发电。南海东北部盐度高,西南部盐度低,因此满足盐差能利用条件,而且其巨大的海洋洋流流量决定了其蕴藏的盐差能潜力巨大。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三沙市所辖南海海域植物资源主要以热带海藻为主,粗略统计达上千种之多,可排中国所有海域之首,常见的海藻种类包括蕨藻、松藻、刚毛藻、喇叭藻、海萝和麒麟菜等。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藻类为海人草,只生长在南海,集中在东沙岛区域的珊瑚中,体长5-25厘米,暗紫红色,每年8月为其成熟期。而在南海海区分布最为广泛的藻类为马尾藻(俗称海茜、海底藤)和海萝(俗称红菜,鹿角菜),目前已知马尾藻种类达到30多种,通常生长在珊瑚沙石底部,生长期集中在冬春季节;海萝则集中分布在南海中潮带和高潮带下部的珊瑚礁石上,成熟期也是集中在冬春时节。

动物资源

鱼类

整个南海鱼类种类约3000种,其中经济鱼类约有800种,按照区系组成主要以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2种。珊瑚鱼类主要生活栖息在南海水下珊瑚礁石周围,多数为小型鱼类,种类约500种,比较典型种类有雀鲷科(约40种)、蝴蝶鱼科(约40种)、隆头鱼科(约50种)和鹦鹉鱼科(约20种)等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鱼有褐梅鲷、金带梅鲷和黄梅鲷,在西沙群岛,梅鲷鱼通常作为渔汛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大洋性鱼类多数在海洋中上层水域活动,少量生活在深海中,其中主要包括:鲨类、飞鱼类、金枪鱼类等。其中,鲨类约有10多种,以白边真鲨和大青鲨数量最多;飞鱼类约有10多种,包括针飞鱼、短鳍拟飞鱼、翱翔飞鱼等;金枪鱼则是南海最有经济价值鱼类之一,一类生活在深海区以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为代表,另一类则生活在浅海珊瑚礁区以新金枪鱼、白卜鲔等。

虾蟹类

三沙市所在南海海域虾类约有2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虾类50多种,其中产量较大约有20多种,主要包括墨吉对虾、日本对虾、近缘新对虾等,累计产量在几万吨左右;蟹类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陆架区,目前已发现共有蟹类51种,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这些蟹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其中,数量较多蟹类有银光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锈斑蝎等,而红星梭子蟹、锈斑蜉、武士蝎、三疣梭子蟹等则为其中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种类。

海参

南海区域海参种类有20多种,其中二斑参、黑尼参和梅花参最为珍贵,而规格上面为梅花参为最大,被誉为“参中之王”,其主要分布在西沙和南沙群岛。

贝类

其主要栖息在岛礁周边浅水区域,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食用贝类(牡蛎、泥蚶等)、药用贝类(鲍鱼、砗磲、宝贝类)、珍珠贝类(合浦珍珠贝、大珠母贝等)和观赏贝类(螺类、鹦鹉螺等)四种。其中,砗磲是双壳贝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贝类,个头可达1米,重量可达300千克,生长寿命长达80-100年,世界范围内其一共有6种,均在南海海域有分布,最常见为砗磲、鳞砗磲、长砗磲和大砗磲4种。

头足类

在南海海域分布广泛,种类约有30多种,年产量约2万多吨,其中鱿鱼10000吨,墨鱼6000吨和章鱼等其他合计4000吨。

自然灾害

三沙市所辖境域内陆地面积少,海域面积大,主要防范自然灾害以台风、暴雨和雷电为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1年底,三沙市常住人口2300人,户籍人口920人。

民族构成

截止2021年底,三沙市有汉族、黎族、苗族、壮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居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不足1%。

政治

三沙市主要党政机关和现任主要党政领导(截至2023年5月)

主要党政机关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三沙市委员会

书记

袁光平

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王长仁

三沙市人民政府

市长

邓忠

经济

三沙市陆地面积较小,无法支撑第一、第二产业发展需求,因此三沙市结合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创新性推出企业“注册在三沙,纳税给三沙,品牌属三沙,运营在海南”的工商注册新经济发展模式。截止2016年底,三沙市共登记注册企业157家,注册资本超30亿元,商标注册280件,产业类型覆盖农业、金融、旅游、航空、油气、渔业等。

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路簿》也称《水路薄》,是中国历朝历代渔民在南海诸岛航海实践指南的经验总结,其记录了渔民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时的航行和航程。2008年5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物古迹

甘泉岛唐宋遗址

甘泉岛唐宋遗址位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南北长约700余米,东西宽约500余米,中间低平,四周沙丘环绕。1974年3月至5月,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率先对甘泉岛进行调查后发现并进行初步发掘,出土遗物37件。2018年,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南省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再次对甘泉岛进行文化遗存情况进行摸排,除了之前的唐宋遗址外,岛上还分布着各类遗存约38处。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沙市

北礁沉船遗址

北礁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永乐群岛北端,西沙群岛北礁东北礁盘上,东西长12.5公里,宽4.6公里,椭圆形环礁,多水下礁滩,是西沙群岛北部航行险区。中国经过四次西沙考古调查和水下文物发掘,共发现十余处沉船遗迹,打捞出土文物以新莽至明清钱币、铜锭、铜镜、陶瓷器为主。2006年北礁沉船遗址作为唐至清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食

三沙市得益于广阔的海洋面积和众多的各类岛礁,因此三沙市境域内海产品资源异常丰富,因而围绕这些新鲜海产品形成了诸如三沙石斑鱼、三沙海胆、三沙海蛎煎等一系列别具风味的特色小吃。

  • 三沙海蛎煎

三沙海蛎煎,鸡蛋、淀粉一起搅拌成糊状倒入锅中煎成饼状,再加入新鲜清洗干净的海蛎一起煎制而成。

三沙市

交通

航空

三沙市内岛屿之间间隔较远,陆地交通不便,乘坐飞机成了游客及居民出行最为便捷的方式。截止2022年底,三沙市域内共建设有六大机场,其具体位置及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沙市机场情况建表

机场名称

性质

备注

永兴岛机场

4C级军民合用机场

2016年12月投入使用

东沙岛机场

军用机场

中国台湾省管辖

太平岛机场

军用机场

中国台湾省管辖

弹丸礁机场

军用机场

马来西亚暂占

中业岛机场

军用机场

菲律宾暂占

南威岛机场

军用机场

越南暂占

航运

三沙市和海南岛之间也开通多条航运路线为来往军民服务,截止2022年底,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运输船有“三沙1号”“琼沙三号”和“椰香公主号”。其中,“三沙1号”客滚船,排水量7800吨,船体长122.3米,宽21米,可搭载旅客450人、车辆25辆,2015年1月5日投入使用,累计运送旅客超18万次。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三沙市人民医院

三沙市人民医院位于三沙市永兴岛北京路10号,2013年7月投入使用。三沙市人民医院由两栋三层的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组成,占地面积2388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配备了X光、B超、心电图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有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口腔科等10多个科室。

三沙市

永暑礁医院

永暑礁医院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其开设综合内科、综合外科等10余个专业科室,另外还配备了急诊处置室、抢救室、急诊药房等功能单元,基本满足军民日常看病需求。

文化体育

2018年2月14日,三沙市图书馆正式开馆,内有三个阅览室,馆藏图书两万余册。2013年9月三沙卫视正式开播,通过有线和卫星两种传输方式。永兴岛上建有西沙海洋博物馆,其于1989年建成,陈列面积300多平方米,展品包括贝、龟、鸟、珊瑚和热带鱼五类,是中国最南端的海洋博物馆。永兴岛上还建有双拥运动场、三沙体育馆和岛礁文化室、文化广场等一系列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基本可以满足岛上军民日常各种活动需求。

三沙市

教育事业

2015年12月13日,三沙市永兴学校建成投用,班级设置有幼儿园、小学、成人职业培训教育,同时还设立有大专、本科的成人教育函授点等。

三沙市

人居环境

三沙市淡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为满足岛上军民生活需求,2016年10月1日,三沙市永兴千吨海水淡化厂正式投入使用,可日产淡化海水约1000吨,其中700余吨达到直饮水标准。另外,2014年10月投入使用的永兴岛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投资约7800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1800吨,实现永兴岛全岛污水都经由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

风景名胜

综述

三沙市作为中国最南端且最年轻城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数量众多的天然岛屿、得天独厚的天气条件(四季如夏)和自然景观(沙滩、海水、珊瑚礁石、海洋生物等),加上古今辉映的人文景观(西沙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一起组成了三沙市独特的旅游资源。

三沙市

目前已经有从三亚开往西沙群岛的旅游邮轮“长乐公主号”和“南海之梦”,其中银屿岛、鸭公岛和全富岛可以登岛参观岛上的风景,但不能居住。

主要景点

西沙海洋博物馆

西沙海洋博物馆是中国最南端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由军人创办的海洋博物馆。1990年1月开馆以来,西沙海洋博物馆收集展示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海洋动植物标本,其中有鱼类标本100余种、贝类标本近200种、海石花类标本100余种、龟虾类标本30余种。

三沙永乐龙洞

“三沙永乐龙洞”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与石屿的礁盘中,深达300.89米,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西沙永乐蓝洞类型为垂直洞穴,蓝洞上部口径130米,洞底直径约36米,洞内外水体无明显流动和交换迹象。

人物

三沙市部分代表人物简介

姓名

生卒年月

人物简介

吴升

1652-1728

字源泽,同安人,先后从征金门、厦门,康熙二十二年,随施琅定澎湖、台湾,因功授广东副将,被康熙皇帝赞为“天下第一好提督”。康熙四十九至五十一年(1710年至1712年)间,“擢广东副将,调琼州。自琼崖历铜鼓,经七州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七州洋”即今西沙群岛一带的海域,“四更沙”即四更沙角,是海南岛西岸的海角,为第一个巡视三沙的提督

李准

1871-1936

1905年,被保荐署理广东水师提督,1906年又改任水陆提督,任上率部巡视西沙群岛,捍卫南海诸岛主权,著有《李准巡海记》

主要荣誉

三沙市主要荣誉

日期

授予单位

荣誉名称

参考来源

2016年8月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1年9月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国家卫生城市(县城)

注释

[a]

三沙市的海岛加海域面积合计大约200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