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截至2015年9月,《焊接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有60名中国国内委员、9名中国以外的委员。
据2018年11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焊接学报》共出版文献6186篇、总被下载1365868次、总被引63705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69、(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01。
历史沿革
1980年,《焊接学报》创刊。
2001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5年,该刊改为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正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5年10月13日,《焊接学报》编辑部在兰州市召开了第九届焊接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2016年8月,《焊接学报》不再接收邮箱投稿和纸质稿件邮寄,只接受网络平台投稿。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焊接学报》主要刊登中国焊接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专题论文和反映焊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方法、新检测方法的专题论文及专题综述;读者对象是中国国内外焊接科技工作者。
人员编制
截至2015年9月,《焊接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有60名中国国内委员、9名中国以外的委员。
《焊接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
职务 | 姓名 |
中国国内委员 | 王加友 | 王文先 | 王亚 | 王东坡 | 王克鸿 | 王敏 |
王旭友 | 王麟书 | 方洪渊 | 冯吉才 | 史耀武 | 龙伟民 |
刘金合 | 刘政军 | 关桥 | 刚铁 | 巩水利 | 孙凤莲 |
宋天虎 | 吴林 | 吴爱萍 | 李文亚 | 李晓红 | 李晓延 |
李慕勤 | 张平 | 张汇文 | 张柯柯 | 张建勋 | 陈丙森 |
陈怀宁 | 陈芙蓉 | 陈剑虹 | 陈强 | 陈彦宾 | 陈健 |
陈善本 | 陈树君 | 罗震 | 赵熹华 | 周军 | 武传松 |
单平 | 荆洪阳 | 胡绳荪 | 徐滨士 | 都东 | 柯黎明 |
高向东 | 殷树言 | 蒋力培 | 夏天东 | 黄继华 | 焦向东 |
董红刚 | 解应龙 | 潘际銮 | 樊丁 | 薛松柏 | 薛家祥 |
田中学(日本) | 张裕明(美籍华人) | MichaelRethmeier(德国) |
中国以外委员 | PaulColegrove(英国) | PatricioF.Mendez(加拿大) | Suck-JooNa(韩国) |
Sven-FrithjofGoecke(德国) | Warren Miglietti(美国) | W.Sudnik(俄罗斯) |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11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焊接学报》共出版文献6186篇。
据2018年11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焊接学报》共载文5443篇,基金论文3771篇。

收录情况
《焊接学报》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EI工程索引(美)(2016)等收录;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影响因子
据2018年11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焊接学报》总被下载1365868次、总被引63705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69、(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01。
据2018年11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焊接学报》被引量为41456、下载量为194092;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来源数据显示,杂志影响因子为0.81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489名,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53种)中排第8名。
荣誉表彰
《焊接学报》曾被评为Caj-cd规范奖。
1990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年度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199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
2008年度,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2008-2013年度,获“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称号。
2009年度,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
文化传统
《焊接学报》在选题上,突出导向性、科学性、创新性、时效性和应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