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剧情 20岁男生路小路(董子健 饰)是一名技校生,成绩差的他被父亲(杨皓宇 饰)送去戴城糖精厂打工做学徒。工厂职位被分为倒班和白班,白班地位高。依靠父亲的关系,路小路被编在白班钳工班上班,师父是人称“牛魔王”的牛师傅(尚铁龙 饰)。路小路在街上修车的时候对一个女孩产生了好感,为了能够跟她多说一点话,他故意把她的自行车轮胎弄坏,在修车的时候与她聊天。牛师傅让路小路进甲醇车间拆螺丝钉,路小路吸了过量甲醇以致晕倒,醒来又一次看见了那个女孩,得知她是工厂医务室的医生白蓝(李梦 饰)。为了能够接白蓝下班,路小路偷偷把白蓝的自行车藏了起来,却被白蓝的相亲对象毕国强(付强 饰)抢先一步把白蓝送回家。得知白蓝周末去市里开会,路小路和毕国强展开了一场速度的比拼,最后路小路却摔了个大跟头,仍旧没有送白蓝回家。路小路把白蓝的自行车还给了她,并向她表白,白蓝没有回应。
工厂里的阿芳被诱奸,站在高塔上想要跳楼,毕国强把她劝说了下来。下了大雨,牛师傅不慎摔倒受了重伤,工厂胡得力科长(刘惠 饰)因为与牛师傅的个人恩怨声称工厂没有车辆,却派车送领导倒鸡(刘忠哲 饰)的孩子去医院。白蓝和路小路只得在大雨中用五轮车把牛师傅送到了医院,由于救助及时,牛师傅保住了生命。事后,白蓝与胡得力科长产生了争执,却没有得到结果。牛师傅因为腿部受了重伤而退休了,路小路转入电工班,受冯班长(李大光 饰)指示与李光南(宫海滨 饰)搭档换灯泡。毕国强升入化工局当了处长之后再也没有与白蓝联系。
为了让白蓝开心,路小路答应她会考上夜大,转入科室。白蓝吻了路小路,路小路开心地回吻她。在锅炉房修灯泡的时候,路小路和李光南发现管工“长脚”(李洋 饰)在准备成人高考,答应为他保守秘密。白蓝决定去上海报考医科大学的研究生,离开了戴城。1994年夏天,路小路考上了夜大,成为了工厂的科员,白蓝也回到了戴城。刘猛厂长(田旭东 饰)上任,把路小路调到了夜班。白蓝打算去上海读书,路小路看见李光南的女朋友“小撅嘴”杜洁(唐小然 饰)被翁大龅牙(鲁野 饰)性骚扰,为了帮助她,路小路没能见到白蓝的最后一面。杜洁被翁大龅牙报复,掉入了下水道,胸口以下的部分被里面的滚水烫伤以致瘫痪,刘猛厂长却只赔偿了一台空调。路小路辞职到了上海,却得知白蓝已经退学,难以找到她的踪迹。
演员与角色 路小路董子健饰学习成绩差,原本只想要靠卖烟为生,却被父亲送到了戴城糖精厂打工,在工厂里认识了白蓝、牛师傅、“长脚”、李光南、杜洁等人。他深知自己一辈子只能留在戴城,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却因为白蓝被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在白蓝离开后选择辞职去找她。 白蓝李梦饰戴城糖精厂的医生,真诚善良,与路小路结识后,希望路小路能够找到人生的目标。选择离开戴城去上海读医,重新选择人生。 牛师傅尚铁龙饰人称“牛魔王”,戴城糖精厂钳工班师傅,不拘俗于条条框框,曾打过领导、被爆炸炸上天,是路小路进入工厂的第一个师父。因为在工厂树敌,受重伤之后,工厂没有及时派出车辆护送,最后因为腿伤提早退休。 冯班长李大光饰电工班班长,性格嚣张,敢于挑战权威。 杜洁唐小然饰劳资科干事,电工班李光南的女朋友,是路小路进入工厂遇到的第一个女同事,一开始瞧不起路小路,后来因为李光南与路小路成为好朋友。 “长脚”李洋饰戴城糖精厂管工,立志要参加成人高考,却被工厂里的人嘲笑。因为害怕厂长知道之后认为他“不务正业”,把他调到夜班,只能偷偷学习。最后成功考上了夜大,却仍旧无法逃离工厂。影片制作 剧本选择 相国强导演更偏向于选择能够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电影题材,但是这类题材敏感度较高且内容较晦涩,面临着过审难的问题。因此,相国强导演选择了《少年巴比伦》作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他认为《少年巴比伦》的原著小说虽然以“青春”为主题,但是它的故事背景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 揭露了社会困境和难题,符合他心中所想。他指出,“我想做能够记录时代的电影,我对工厂有些情节 ,这也是不少70后、80后对工厂的共同记忆”。
剧本创作 影片改编自作家路内的同名小说,是他的“追随”三部曲的其中一部。原著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时代具有宽泛的时代内容,对此,导演相国强进行了浓缩,提炼了“工厂”这一元素,并通过影片的一些夸张剧情将其放大。影片打破了传统青春题材以“学校”为主要场景的局限性,以“戴城糖精厂”为核心,展现男主角路小路独特的青春,通过路小路在工厂内的成长历程,来暗示社会现状。
选角 最初在选择演员的时候,导演相国强试图找黄轩、郑恺等具有一定名气的演员,但是考虑到影片的题材和特性,他最终将年龄适配度作为选择演员的重要标准。因此,相国强导演最终选择了董子健来饰演男主角,原因在于其年龄与角色较为相符。影片开拍时,董子健还没有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当2017年影片上映时,董子健已经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三年,是一名大三学生了。影片的故事背景具有时代感,年龄尚小的董子健为了能够更好地解读角色并充分地表达角色的感情,他观看了很多纪录片。同时,董子健还亲身到工厂,参观工厂的环境,并进行相应的学习,他与影片原著作者路内开展了深刻的交流。
影片是李梦第一次担任女主角的作品,她在采访中表示:“白蓝的存在是一个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心路转变,所以严格来讲不能叫爱情。”
拍摄 影片中激情床戏的画面呈现富有美感,且展现着情欲。但是李梦与董子健表示,拍摄床戏的场地需要很高的租金,没有充足的经济投入可以进行拍摄。不仅如此,剧组在楼上拍戏,床戏拍摄时不可避免产生较大的动静,如果被楼下的大妈听见,会被抱怨。所以,床戏的拍摄非常匆忙且快速,力求一次性拍完,一直拍摄到了凌晨两三点。
幕后 自己成立了影视公司的董子健不仅仅是影片的主演,同时也是影片的投资人,《少年巴比伦》是他投资的第一部电影。因此董子健严格要求影片的制作和拍摄,2014年影片拍摄完毕后,剧组不定期重新查看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调整剪辑完的版本,不断完善影片质量。2017年,影片时隔三年上映,青岛点映场观影券在三小时内售空。
主题 对时代的映射 影片揭露了工人阶层与管理阶层的斗争,这是国产电影罕见的尝试。虽然影片具有人物脸谱化、时代刻画过于生硬的不足,让影片看上去有些不真实。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年代史书写的空白,路小路的成长历程,实际上也是对现实的映射。如同影片结尾车间大烟囱的轰然倒塌,这是一个时代顺应历史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对逝去的青春的缅怀 影片的英文译名是“Yong love lost”,意为“遗失的年少的爱”。电影名为《少年巴比伦》,“少年”是影片里每一个正处青年时期的人,比如路小路、白蓝、“长脚”、杜洁等等,“巴比伦”则象征着已经消失的古文明。“少年”和“巴比伦”的结合,象征着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压抑的工厂环境和单纯的初恋构成了路小路的青春,这是一段具有重金属色彩的另类青春,却也值得被记录和怀念。
获奖记录 获奖年份
奖项
获奖主体
结果
2015年
第52届台北金马影展
金马奖 最佳新导演
相国强
提名
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亚洲未来单元 最佳影片
《少年巴比伦》
提名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
《少年巴比伦》
提名
亚洲新人奖 最佳导演
相国强
提名
2016年
第23届北京大学 生电影节
最佳编剧奖
陈建忠
路内
提名
最佳女演员奖
李梦
提名
最佳处女作奖
《少年巴比伦》
获奖
影片评价 影片非常到位地描述了青春,但是对于电影想表达的更大主题“时代”来说,影片则显得非常无力。影片多次通过路小路的旁白来表现出当时的时代印记,显得十分苍白。《少年巴比伦》是令人可惜的,它并不是只顾着圈钱的电影,这部电影在一开始就以创作出好作品的目标在行动,但是由于种种不足,它难以成为一部佳作。——《澎湃新闻》(孔鲤)
《少年巴比伦》以20世纪90年代没落的工业城市戴城为主要叙事空间,以“工厂”这一富有集体记忆的表征元素,呈现了一个具有共同经验、期待和行为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仅创造了当时人们的身份认同,也把昨天跟今天连接在一起,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象征意义体系”,让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今天的现实框架下依然能够产生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少年巴比伦》是成功的。——(孙小兵 刘婉秋 影像空间书写的文化记忆——评电影《少年巴比伦》)
作为一部以“青春”为题材的影片,《少年巴比伦》的青春叙事使其失去了对20世纪90年代工厂改制的历史背景的客观呈现和深层次刻画,而是将“特殊时代”作为一种奇观进行演绎,20世纪90年代的工厂影像成为一个带有“奇观”和“想象”性质的符号化概念。这本质上是当代消费文化对历史真实的一次扭曲和变形,其中既缺少对于历史深度的有力刻画,也没有对阶级变迁的时代反思,整部电影沉浸在少年自怜自哀、自我言说的朦胧情绪之中。——(方冰玉 九十年代工厂历史的影像再现——以《二十四城记》《少年巴比伦》《地久天长》为例)
网站评分 豆瓣网
豆瓣评分:6.7分/10分
40441人评分
好于 69% 剧情片
好于 78% 喜剧片
猫眼网
猫眼口碑:8.0分/10分
3304人评分
1905电影网
评分:7.7分/10分
359人评分
时光网
评分:7.0分/10分
327人评分
IMDB官网
评分:6.1分/10分
92人评分
*数据统计截至时间:2022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