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万历三年(1575年)前,属安远县,赣州府领辖。清沿明制。1930年至1934年,寻乌县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1949年,寻邬县人民政府成立,1957年,寻邬县更名寻乌县沿用至今。
2021年,寻乌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14.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978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8元,比上年增收2393元,比上年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4元,比上年增收1757元,比上年增长13.4%。
名称来历
因寻乌水贯穿境内得名。原名"长宁县"取长宁久安之义,因避与四川省长宁县同名,长宁县更名寻邬县,1957年又更名为寻乌县。
明朝万历四年(1576),析安远县篁乡、双桥等15堡建县,取长治久安之义,定名长宁县,是年,因避四川同名的长宁县,将县名改为寻邬,以寻邬水贯穿全境命名。
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因辟生僻字,县名寻邬改为寻乌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清朝
明万历三年(1575年)前,属安远县,赣州府领辖。
明万历四年(1576年),析安远黄乡、双桥、南桥、八付、腰古、项山、劳田、滋溪、石痕、寻邬、大墩、桂岭、水源、三标、石溪15堡设县,取长宁久安之义,得名长宁县,县治石溪堡马蹄岗,属赣州府领辖。清沿明制。
中华民国
1914年冬,废府州为道,属赣南道;是年,因避与四川省长宁县同名,以境内寻邬水得名,长宁县更名寻邬县,属赣南道领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寻邬县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之一。
1930年5月,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
1931年1月,与广东省蕉岭、平远2县合并为蕉平寻县,隶属闽粤赣苏区特支东江西北分委。
1932年,复县,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1933年9月,隶属苏维埃粤赣省。1934年2月,寻邬、安远县合并为寻安县,仍属苏维埃粤赣省。
1934年9月,寻邬、安远、会昌县合并为会寻安县,直属中央苏维埃政府办事处;同年底,复县。
1935年,隶属第四行政区,安远县的雁门堡(今罗珊乡)划归寻邬县。
1949年8月27日,寻邬县人民政府成立,驻地城关镇东门路5号,属宁都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9月6日,撤销宁都分区,隶属赣州专员公署。
1954年5月25日,隶属赣南行政公署。
1956年,辖城关、神光、留车、吉潭、澄江、三标6区,辖有65乡。
1957年,寻邬县更名寻乌县。
1964年5月15日,隶属赣州专员公署。
1999年7月1日,撤地设市隶属赣州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末,寻乌县辖7个镇和8个乡。人民政府驻长宁镇东江源大道1号。
寻乌县行政区划 |
长宁镇 | 晨光镇 | 留车镇 | 南桥镇 | 吉潭镇 |
澄江镇 | 桂竹帽镇 | 文峰乡 | 三标乡 | 菖蒲乡 |
龙廷乡 | 丹溪乡 | 项山乡 | 水源乡 | 罗珊乡 |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南端,闽、赣、粤三省交界,介于北纬24°30′40″~25°12′10″、东经115°21′22″~115°54′25″之间,东毗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邻广东兴宁、龙川县,西连安远、定南县,北接会昌县。县境南北长78千米,东西宽61千米,面积2351.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寻乌县地势呈东北、西北与东南高,向西南倾斜。地形似撮萁状,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呈阶梯状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河两岸呈狭小谷地。从东到西大致分为武夷山、基隆峰两个隆起带和南部红层盆地上午沉降带。境内海拔标高500~1000米,相对标高200~500米。最低标高南部斗晏西河谷,海拔180米。最高标高东部项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县城河床海拔272米。山间谷地占总面积的2.38%,岗地占总面积的7.68%,丘陵占总面积的14.3%,山地占总面积的75.62%。寻乌县地处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中,东南连武夷山余脉,西北接九连山支脉。境内重峦叠嶂,大小山峰耸立,是典型的山区县,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有908座,其中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座。
气候
寻乌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

水文水利
寻乌县境内河道属珠江、长江、韩江三大流域,其中珠江流域面积1946.05平方千米,占84.2%;长江流域面积191.84平方千米,占8.3%;韩江流域面积154.86平方千米,占6.7%。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流寻乌水1条,总长106.5千米。二级河流有马蹄河、甲子乌河、剑溪河、珠村河、芳田河、大田河等35条,总长550.55千米。三级河流32条,总长305.36千米。四级河流478条,总长903.34千米。大小河流547条,总长度1901.71千米,流域面积2292.75平方千米,河网密度0.823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4.02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寻乌水,由三标乡东江源村桠髻钵山南侧下岔水发源,从北向南流经境内水源、澄江、吉潭、文峰、南桥、留车、龙廷等乡镇,至龙廷乡斗晏村石灰滩出境,长106.5千米,流域面积1946.0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9.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剑溪河、马蹄河、珠村河、龙图河、大田河、晨光河(又名水金河)等。

自然灾害
寻乌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干旱、低温、连阴雨等。洪涝,一般为4年至5年一遇,大暴雨日(日雨量超过100毫米)年发生概率0.9%。暴雨强度不算很大,但常年都有暴雨发生,给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低温阴雨,境内每年三月上旬至四月上旬,为早稻播种育秧期,如有强冷空气南下,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或以上小于10℃,在此过程中任意连续五天日照时数之和小于10小时,则为阴雨低温天气,会造成烂种烂秧或死苗。干旱,常年雨季结束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出现干旱天气。即每年雨季结束后的第一天到10月止,期内持续20天日降水量小于10毫米,过程降水量小于20毫米。干旱期在20~30天为轻度干旱,31~60天为中等干旱,累计天数大于60天为严重干旱。县内严重干旱大致十几年一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寻乌县土地总面积2351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有13931.67公顷。占5.9%;林业用地面积有191994.1公顷,占83.1%;水域面积有3149.87公顷,占1.36%。
矿产资源
寻乌县境内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0多种,享有世界“稀土王国"的美誉,铁矿探明储量达631万吨,花岗岩140万立方米,铅锌矿12万吨,瓷土400万吨,钼矿、钾钠长石、重石、轴矿等资源储量也相当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钨、锡、钼、铜、铅、锌、稀土、铌钽、铁、钴、金、煤、泥炭、石灰石、石材、磷、钾、石膏、粘土、水晶、硫铁矿、矿泉水、铀等。其中稀土金属是县内的主要矿产资源,矿床规模大、品位高、埋藏浅,初步查明稀土总储量35万吨,潜在资源储量大于100万吨,有矿区矿化点111处。寻乌地热资源丰富,境内自然流淌的地热资源就多达12处,出水量最大的南桥镇青龙岩鳞石背温泉,为全省第二大地热资源,日出水量为3800吨,出水温度超过70°C。
水资源
寻乌县有水资源总量21.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15.75亿立方米,地下水量5.57万吨/日;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可开发量9万千瓦。
生物资源
寻乌县动物资源丰富 ,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豹、黑麂、蟒蛇,二级保护动物有黑冠鹃隼、黑鸢、苍鹰、赤腹鹰、游隼、燕隼、褐翅鸦鹃、草鸮、雕鸮、斑头鸺、白鹇、猕猴、穿山甲、豺、小灵猫、斑灵猫、金猫、水麂、苏门羚、斑羚、虎纹蛙。省级保护动物有鸬鹚、中华鹧鸪等35种。


寻乌县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一级树种南方红豆杉、银杏,二级树种有观光木、、花榈木、榉树、苦梓、香樟、杜仲、闽南、红豆树、黄莲等,三级树种有金手狗、八角莲、马蹄香、草珊瑚、金豆、巴戟天、柳杉、华南栲、天竹桂、沉水樟、楠木、伞花木、海南石梓、银钟树、江南油杉、凹叶厚朴、宝花玉兰、红花木莲、紫茎、银鹃树、红楝子、长苞铁杉。属江西珍贵、稀有、濒危树种有三尖杉、青钩栲、伯乐树、紫树、金豆等。


环境
寻乌县2021年全年森林覆盖率82.37%,自然保护区面积19357.3公顷。四大主要污染物下降率指标中,化学需氧量排放较2020年下降5%,氨氮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4%,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6.7%,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2.6%。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9.7%。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4.5%,城镇垃圾处理率100%,农村垃圾处理率100%。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末,寻乌县户籍人口329032人,比年初减少448人,其中,城镇人口80516人,乡村人口248516人。全县常住人口280172人,其中,城镇人口144785人,乡村人口135387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68%,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民族构成
寻乌县辖区内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共33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21年,寻乌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14.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2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8.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23.8:30.0:46.2调整为21.9:31.5:46.6,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1.5%、24.3%和54.2%,人均生产总值40978元,增长9.2%。2021年末,寻乌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2021年,寻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8元,比上年增收2393元,比上年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4元,比上年增收1757元,比上年增长13.4%。2021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32调整优化为2.20。
第一产业
寻乌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烤烟、西瓜、蔬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渔业以草鱼、鳙鱼、鲤鱼、鲢鱼为主。2021年,寻乌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3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995万亩,产量11.77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7055亩,产量4392吨。蔬菜播种面积9.17万亩,产量12.99万吨。蔬菜播种面积95208亩,产量13.58万吨。年末果园面积38.84万亩,水果产量47.73万吨,其中脐橙31.71万吨。常用耕地面积8433公顷,其中水田6800公顷。2021年寻乌县新封山育林面积940公顷,造林面积600公顷,幼林、成林抚育管理6413公顷,年末实有油茶林面积7627公顷。林产品产量丰富,原木30403立方米,竹材98万根,油茶籽6332吨。2021年寻乌县肉类总产量2.54万吨,增长31.6%,其中,生猪出栏14.10万头,增长4.3%;牛出栏2.37万头,增长116.7%;家禽出栏701.9万羽,增长52.4%。牛存栏4.2万头,猪存栏6.98万头。水产品产量9420吨,增长5.2%。

第二产业
寻乌县初步形成了以稀土为主的矿产品、以陶瓷为主的建材、以脐橙为主的果品精深加工业等产业体系。
2021年末寻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户,全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70.60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利润总额9.26亿元,增长33.7%。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1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27.1%;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4.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营业收入8.7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2.4%;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7.9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1.2%;规模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9%。2021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1.55万吨,其中,工业能源消费11.51万吨,占总能源消耗的36.48%。单位GDP能耗0.2818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4121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457.9785千瓦时/万元,同比增长1.49%。全社会用电53349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21758万千瓦时。2021年末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家,签订合同18.09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41亿元。

第三产业
2021年,寻乌县房地产开发投资8.42亿元;施工面积78.39万㎡,其中,新开工面积24.18万㎡。销售面积35.56万㎡,销售金额19.32亿元;全年商品住房销售均价5431元/㎡。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61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76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76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46亿元。分规模看,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亿元;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2亿元。寻乌县网络交易额达11亿元以上,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带动快递行业迅猛发展。2021年,寻乌县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189.63万件。2021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3223万美元。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际进资28.55亿元,增长8.7%。
人文
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 | 项目编号 | 项目类别 | 公布时间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级别 |
寻乌客家迎故事 | 5-Ⅹ-2 | 民俗 | 第五批 | 寻乌县 | 省级 |
挑积 | 2-Ⅸ-2 | 传统医药 | 第二批 | 寻乌县 | 省级 |
寻乌客家迎故事以南桥为代表性的“迎故事”习俗中的“闹埸日”“请神、迎故事、安神”“送龙日”三个花节,呈现出的客家文化中重信义、信孝悌、重名节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以客家文化独有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深入民意。流布于寻乌长宁镇、文峰乡、吉潭镇、留车镇、水源乡、澄江镇的周田、王屋等地的“迎故事”习俗,追溯传承着客家文化。
“挑积”是我国古老的中医治病手术,源自远古的石器时代,由砭石、放血疗法发展而来。实际上它属于针炙的一种疗法,清咸丰、光绪年间,陈桃的祖宗陈发香、陈善璠利用祖传医术从事“挑积”行业,陈桃从小受到影响,继承祖业,利用业余钻研“挑积”技艺30多年,并将此医术传授给次子及儿媳陈昱华、赖彩凤等人。
文物古迹
寻乌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
名称 | 时代 | 文物类型 | 地址 | 级别及批次 |
寻乌调查旧址 | 1930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 | 国保第七批 |
寻乌调查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县城马蹄岗,是原建于1923年的耶稣教牧师住房和医院。1930年,为红四军前敌委机关。1933年被国民党当局烧毁。1972年按原貌重建,为二层结构楼房,共20间,建筑面积698平方米,有毛泽东旧居、红军医院旧址、寻乌调查陈列室等供游人参观瞻仰。2011年参观人数5.1万人次。

罗塘谈判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寻乌县罗珊乡,旧址建于1914年,原为天主教牧师住房,座北朝南,河石、三合土夯筑成石灰墙体两层瓦面小洋楼,面宽14.6米,进深11.5米,高8米,基本保持原貌。位于寻乌县罗珊乡原乡政府院内。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准备长征前夕,根据朱德、周恩来指示,中央派何长工、潘汉年从会昌来到罗塘与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代表杨幼敏等进行秘密谈判,谈判获得成功,并达成5项协议。罗塘谈判的成功,为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顺利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二、三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甲古窖址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10千米的文峰乡上甲村。始建于五代(907~960年),属小龙窑。占地25平方千米,有瓷窑址堆积44处,有桶形、漏斗形窑型。采集有瓷碗、盏、碟、罐、壶、杯、盆等古器物,器物素面为主,有葵口、花口、裂纹等修饰,少量采用刻花、镂花、贴画、堆花手法制作。
潘任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乌石岗,距县城16千米。建于1279年,坐东北朝西南,封土高1.25米,宽1.75米,墓穴由石灰、石块砌成。墓右侧是其母墓、左侧是其子墓,墓前有一大片良田。潘任,字肩宏,河南籍,南宋淳熙时状元。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潘任保驾南下,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并晋为兵部尚书,随文天祥抗元。南宋亡后,潘任隐居寻乌项山,1279年辞世。
沁园春司马第炮楼围屋暨古柏旧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晨光镇沁园春村,距县城45千米。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整体建筑呈正方形,三进三厅二厢房一围拢,门额题“司马第”三个大字,围屋右侧有高16米的五层方形炮楼。该围屋是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古柏的旧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古柏生于此,现有部分房屋倒塌。
民俗节庆
周田客家古村落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的江西省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为江西省第一批2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周田的古建筑群类型丰富,古建筑种类有方型围屋、客家学堂、茶享、客栈、药栈、油坊、寺庙等,其中方型国屋最具有代表性。据记载,周田村自明朝万历年间开村至清末,在方园3平方公里之内建有二十八座方型围屋,现保存完好的仍有十五座之多。周田围屋,是一部客家史书,它的建筑艺术反映了明清时期“三省通衢”的客家生活、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
客家地区每到春节期间,都要举行“赏灯”“吊灯”活动。客家人以“灯”通“丁”偕音,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谐音“添灯”。上灯习俗内容有请花灯、升灯仪式、暖灯仪式,赏灯活动十分隆重,要举行“上灯”“暖灯”等仪式。上灯有传统仪式:第一天,新灯升至厅堂三分之一的高度;第二天,升至三分之二的高度;第三天,升至梁的最高处,固定好,准备挂一年。明年再添新丁,就把灯放下来换新灯。寻乌上(赏)灯习俗是寻乌甚至客家民俗特色的体现。许多乡土习俗都与时俱进发生了变化,但寻乌上灯习俗却是经年不变。

客家人视生儿育女为人生大喜事,出生三天最重要的礼俗,是会集亲友替婴儿洗身,叫作“洗三朝”。其用意在于洗净秽污,使其洁白入世,另也可增长小儿胆量,增进小儿健康。

客家人自在中原起,就掌握了各种制造和编织的技术。寻乌竹编手艺便是客家传统手艺之一。竹编工艺精细,最初由生活用品如竹篮、簸箕、竹椅开始,逐渐向器皿发展,如竹篓、背篓。他们形态各异,有的像鼓、有的像缸、有的仿陶罐之形而编织,后随手工编织技术的改进,主要的原料以竹为主,并且由粗到精,传统竹编工艺由最初的竹,经过破篾、劈条、开片、分层、梳丝,再经过漂白、染色、上光,防霉蛀处理,使产品更逼真灵性。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更是客家地区田间地头曾经的一道劳作风景,经历百年传承,寻乌竹编产品仍然成为当地农村劳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具,传承至今。

美食特产
项山糯 | 明朝中期就已闻名。项山糯米产地在项山乡卢屋村大坑山,米质特佳,油光发亮,质软色白,酿造成酒醇香怡人。明、清时列为贡品。1960年曾在国家农业展览馆展出 |
黄垇腊子 | 始产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黄垇腊子出自于文峰乡黄垇村。以上等清白梗米(今为杂优粳米)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蒸糕、切片、晾晒等工序后即可油炸食用。1912年,又创新加工包字腊子,油炸之后,每片中有“福、禄、寿”三字产品畅销于广东及海外 |
蜜橘 | 盛产于20世纪70年代后。1966年6月,县内引种浙江郃阳温州蜜橘“宫川”、“尾张”橘苗3万株,建县园艺场,并先后培育出寻乌“1-1-9”、“石子头”一号等新品种,形成了特早熟、普通早熟、中熟、迟熟品系。境内蜜橘果形扁平、皮薄色艳、无核化渣。1999年,蜜橘果品获昆明世博会铜奖;2005年5月,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寻乌“果欣牌”蜜橘为江西名牌产品 |
脐橙 | 盛产于20世纪90年代后。1985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原产于美国的纽贺尔、奈沃里娜、朋娜等品种。此外,还有少量华盛顿脐橙、奉节721及清家脐橙等品种。这些共同特点是:果形较大、皮色橙红、鲜艳美观,果肉脆嫩多汁、无核化渣、风味浓甜、富有香气。1995年11月,寻乌纽贺尔果品在中国柑橘学会上海鲜果品监评会上获“优质产品”称号。1996年,国家农业部、外经贸部确定寻乌为“中国脐橙出口基地县”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全县基础教育校园数263所,其中,幼儿园133所,义务教育126所(小学104所、初中22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3542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学生11532人;小学在校学生24506人;初中在校学生12417人;高中在校学生6619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676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2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学三年毛入学率97.3%。
寻乌县共有全日制高中两所,分别为江西省寻乌中学,寻乌县第二中学。

科技事业
2021年年末高新技术企业32家(本年获批认定9家),专利授权量31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9件。
文化事业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国有文艺院团1个,全年开展公共文化活动200余场。图书馆1个,藏书20.75万册,农家书屋17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 99.9%,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3家。
体育事业
寻乌县2021年开展篮球、足球、地掷球、游泳、轮滑等全民健身活动30余次,现有体育场地516个,体育场地面积6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1%,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 90.86%。
医疗卫生
2021年寻乌县共有卫生机构23家,拥有病床1562张,每千人拥有病床5.57张;卫生技术人员12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1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47人;乡村医生22人。
社会保障
2021年寻乌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91人,实现1800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全县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0.9%,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9066人,参加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0479人,参加失业保险1110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02521人,其中,参保职工医疗保险19770人。全县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810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271人。
交通
综述
寻乌县境内交通运输为公路网络。主要交通线路有济广高速公路,206国道,寻乌至茅山省道。有县道11条,总长312.2千米。
公路
截至2021年末,寻乌县公路通车里程2595.66公里,拥有民用汽车39832辆,公路客运周转量2911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80.4%。拥有物流企业77 家,市级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2家,国家标准AA级物流企业1家,国家标准AAA级物流企业一家。按照类型分:果品加工、果品仓储企业45家,货运代理企业2家,货物配送企业5家,信息服务企业12家;寄递类的6家,运输型企业9家。寻乌籍货运车辆383辆5585吨位。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末,寻乌县有公交车路数9路,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20辆,实有出租汽车20辆。
景区
寻乌县境内风景名胜区有青龙岩、镇山、云盖岽旅游风景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寻乌调查旧址、罗塘谈判旧址、上甲古窑址、潘任墓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寻乌调查纪念馆1处。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有古柏烈士纪念碑1处。
青龙岩风景区位于寻乌县城南四十里的南桥镇南龙村境内,总面积为13.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由天然悬崖石窟、温泉、青龙河景、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龙岩古寺4部分组成,主要景点有悬崖石佛像群、狮子把口、古驿道等10多处。据传是如来佛授命赤脚大仙开辟。区内景点众多,以仙迹、沸泉、古寺为主要风景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寻乌调查》时,曾经游览过这里,对这里的奇妙风光赞不绝口。


镇山风景区位于县城西镇山上,制高点海拔400米,为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镇山高阁旧址及明、清县衙所在地。景区有革命烈士陵园,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要景点有古柏烈士铜像、古柏烈士纪念碑(邓小平题)。还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松柏亭,高地有米格战斗机展坪。1987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古柏烈士纪念碑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云盖岽旅游风景区位于县城北5千米处,海拔1077.6米,2004年建成上山公路。岽顶流云变幻莫测,称云盖岽。有大小景点近百处,山顶侧窝有浩然堂,每年闽赣粤约有10.01万次游客上山观景。

周田客家古村 | 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澄江镇周田村,距县城33千米。明朝万历初始建,清同治元年(1862年)基本建成,整个村落有客家古民居28座,历年损坏13座,保存较好的有15座 |
何角温泉 | 位于县城南19千米的晨光镇河角村。2007年开发,已开发温泉日流量800吨,水温78℃~80℃,占地2.8公顷。2011年建成6幢别墅,成为泡泉保健、旅游休闲的景点 |
东江源生态公园 | 位于文峰乡双坪村,距县城8千米。建于2010年3月,有普济山、沙山里、五里滩和仙人寨四个景点,当年完成主干道7449米路面硬化,主入口建有停车区、牌坊,山顶有跳望亭。以休闲为主,集文化、健身、浏览、科普和生态环保为一体的开放式生态公园。森林面积6845平方米。2010年10月1日对外开放 |
项山甑 | 为寻乌县第一高峰,海拔1529.8米,位于县城东部项山乡,距县城28千米。在福建龙岩、江西赣州、广东梅州三市边界交会处。登山顶可跳望闽赣粤相邻7县。半山以下森林茂密,半山以上缓坡是高山草甸天然牧场 |
桠髻钵山 | 位于三标乡北部,距县城48千米,是东江主流水源起点,香港同胞所饮东江水干流源头。桠髻钵山南坡森林茂密,南坡进入峡谷,泉源无数,涓涓细流汇入山间小溪,从石崖直泻形成瀑布,溪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
人物
本辖区的著名人物有古代名人潘任、清吴之章。叶楷、黄天栋、邱上峰、刘德熙等。现代名人还有刘维鈩、刘维锷、潘叶煌、潘丽、邝才诚、谢毓山、赵冠鹏、邝世淑、侯大风、古婉玉、邝摩汉、刘自兴、钟锡缪、李大添、李大南、廖萼华、古廷松、凌得路、潘谐初、廖茂松、刘淑土、凌虚波、陈必达、古才仁、李桂英、梅成章、曾征、刘华、谢燕成、林志华、赵发生、王卓超等。现代名人古柏、卢是、邝任农。
潘任 (?~1279年) | 字肩宏,项山乡项山村人,宋朝兵部尚书 |
吴之章(1661~1738年) | 字松若,号槎叟,篁乡人(今晨光镇香山村),清代文坛名士 |
古柏 (1906~1935年) | 古柏,1906年生于江西寻乌。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建立中共寻邬支部,开展革命活动 |
荣誉
荣誉称号 | 授予单位 | 授予时间 | 参考资料 |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 国家文物局 | 2019年 | |
第五届赣州市文明城市 | 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 | 2020年 | |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 2020年 | |
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 生态环境部 | 2020年 | |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2021年 | |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 | 202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