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英文: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学校是四川东部地区唯一的省管普通本科高校,是“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并在2018年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四川文理学院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区情况、杰出校友、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四川文理学院

英文名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成立日期

1976年

所属地区

四川省达州市

地址

莲湖校区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1074.74亩

学生人数

15000余人

教师人数

1100余人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成端

知名校友

谭力、田雁宁、李一漫、苏洲、刘文琦、谭周兰

校训

博文大理、厚德笃行

校歌

《凤凰欲飞》

院校代码

10644

专业数量

57个

简介

四川文理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龙山书院,学校于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曾先后用名“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和"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高校,建立四川文理学院。2010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办批准增列学校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6月,学校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4月,四川文理学院有两个校区,分别为莲湖校区和南坝校区。有各类教职工近1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3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四川文理学院下设19个二级学院,共开设57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

历史沿革

龙山书院时期

1821年(清道光元年),时任达县知县的胡光瓒,在城西朝阳寺(今通川区朝阳西路龙爪山旁)修建龙山书院。至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诏停科举改办小学堂,龙山学院停办,学院资产并入学务局。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内阁中枢充光绪实录馆协修刘行道经四川提学使筹办获准办新学,于是在龙山书院址上举办县办中学堂。1907年开始创办简易师范教育,次年学校迁址城南金华坝,改名为达县中学堂。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达县国民政府在旧有的女子师范校址上创办达县乡村师范学校,次年更名为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学校移址至如今南坝校区。

四川文理学院

达县师范学校时期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达县国民政府奉令将县立简易乡村师范改为县立师范。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1950年川北行政专员公署决定将达县县立师范学校与1940年建立的省立师范学校合并,成立了川北公立达县师范学校。1952年学校再度改名为达县师范学校。

达县师范专科学校时期

1976年8月,中共达县地委副书记霍光主持召开常委会,会议决定在达县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达县师范学院。同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成立达县师范学院,由地方主办,学制长短结合。1978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被纳入中国普通高校行列,隶属于四川省高教局管理,定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外语、数理和艺体四科,面向四川省开始招生。1979年4月,达县地区行署将达县师范学校收归地区管理,并作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的中专部,对内接受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对外保留学校的名称和印章。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时期

1980年10月,学校成立首届学术委员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开展学术研究。1983年12月,学校根据中央关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实施机构改革,成立中共达县师范专科学校临时委员会。1987年学校简化党委所属机构,强化行政机构职能,开展定编定员工作,向校长负责制过渡。达县师范学校整体搬迁至西外马房坝,学校重新规划校园布局,新建图书大楼、实验大楼等。1988年9月,学校打破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和分配的制度,招收自费生和委培生。1992年11月,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1993年10月,学校更名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1月,学校在西外达万铁路以北的新酢选定新校区(现莲湖校区)校址,创建新校区。2002年4月,新校区奠基并正式破土动工,同年10月学校启动专升本筹备工作,中共达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将达县师专扩校升本列入“一号工程”。2004年9月,新校区(现莲湖校区)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2500多名师生迁往新校区办学。

四川文理学院时期

200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同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文撤销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制,建立四川文理学院。2008年8月,学校办公整体西迁,办学主体转移到新校区。2010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办批准增列学校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7月,学校被列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6月,学校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学校规模

院系介绍

截止2023年4月,学校设19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

序号

学科分类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

序号

学科分类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

1

文学

汉语言文学

文学与传播学院

33

管理学

财务管理

财经管理学院

2

广播电视学

34

人力资源管理

3

汉语国际教育

35

物流管理

4

网络与新媒体

36

审计学

5

英语

外国语学院

37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6

商务英语

38

物业管理

康养产业学院

7

翻译

39

养老服务管理

8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学院

40

健康服务与管理

9

应用统计学

41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科)

10

康复治疗学

康养产业学院

42

护理(专科)

11

应用心理学

教师教育学院

43

行政管理

政法学院

12

物理学

智能制造学院

44

教育学

体育教育

体育学院

13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4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4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46

小学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

15

应用化学

47

学前教育

16

制药工程

48

特殊教育

17

水质科学与技术

49

小学教育(专科)

18

物联网工程

智能制造学院

50

艺术学

广播电视编导

文学与传播学院

19

机械电子工程

51

播音与主持艺术

20

电子科学与技术

52

音乐学

音乐与演艺学院

21

机械工程

53

舞蹈学

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4

美术学

美术学院

23

数字媒体技术

55

服装与服饰设计

2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56

环境设计

25

人工智能

57

视觉传达设计

26

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58

美术教育(专科)

27

工程管理

59

书法学

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28

工程造价

60

历史学

历史学

政法学院

29

城乡规划

生态旅游学院

61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30

管理学

文化产业管理

文学与传播学院

62

知识产权

31

酒店管理

生态旅游学院

63

法律事务(专科)

32

旅游管理(专科)

64

经济学

金融数学

数学学院

表格参考来源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4月,学校拥有各类教职工近1100人,外籍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83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四川省省级优秀教师4人。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成端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刁永峰、朱兴华、程碧英、黄培森、邓杰等

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

朱兴华、邓杰等

四川省省级优秀教师

程碧英、傅忠贤等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4月,学校坚持推动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化工环保、教师教育、康养旅游、财经管理、政治法律、生态建筑等8大学科专业群建设,全力加强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教育、艺术等4个重点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

校级重点学科

教育、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艺术

教学情况

截止2023年4月,学校有1个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6个四川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四川省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四川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学校还建有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等四川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建设四川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54项,有34个四川省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8门四川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四川省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2门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88门校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

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川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数学与应用数学、文化产业管理、物业管理、行政管理、学前教育等

四川省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机械工程、美术学、小学教育

四川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

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等

四川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数学分析、热学、中国古代史、规划论、中国新文学史、外国文学、高等代数、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四川省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

(部分)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版画、材料力学、班级管理、机械原理、油画、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指导、非线性编辑等

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部分)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务、英语写作、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视听语言、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小学教育艺术社会实践等

合作交流

截止2023年4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选派学生和骨干教师赴草堂大学、帕拉茨基大学、北方大学、博特拉大学、斯旺西大学、高地与群岛大学等交流和访学,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赴美国带薪实习和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累计招收老挝、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等14个国家留学生140余人,在校国际学生65人。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4月,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150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有中外文纸质报刊5万余种,电子期刊50万余种。学校馆藏有《四库全书》《中国野史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古今丛书,有《大公报》《晨报》《民国日报》等大型报刊影印件和《大成故纸堆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22个。并且建有《川陕苏区文献研究数据库》《四川文理学院数字图书馆》等特色文献资源,与国家图书馆、CALIS、CASHL等信息机构建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关系,是川东地区文献资源与情报服务保障中心。

四川文理学院

学术期刊

截止2023年4月,四川文理学院共有两个学术期刊,分别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并且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特色学术期刊和社科优秀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扩展版,刊发学术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摘录。

《四川文理学院报》创刊于1984年,对开4版,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4月,学校建有四川省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实验室,参建“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磷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建有3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学校还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和四川省教育厅“秦巴文化研究传播创新团队”等22个科研团队。

科研平台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乡村低成本环境治理技术实验室、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巴渝民间艺术研究中心、智能光电感知系统及应用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实验室、巴文化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多维数据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达州市党风廉政研究中心

科技创新平台(部分)

巴文化研究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东分中心、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巴山作家群研究院、书法艺术研究院

研究团队(部分)

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秦巴文化研究创新团队、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团队、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团队、义务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义务教育资源高效配置研究团队、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创新团队、义务教育优质评价改革研究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4月,学校教职工承担中国国家级科研课题17项,四川省省部级科研课题141项,达州市市厅级课题1580多项,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60项,60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出版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500余篇文章被权威检索工具(期刊)转载或收录。

中国国家级科研课题(部分)

《抗战时期大后方战略资源保障研究》、《“垮掉派”诗歌和“第三代”诗歌后现代性比较研究》、《“意”与中国式美学体系建构的逻辑关系研究》、《凉山州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消解与纾困研究》、《hpi-环上的同调理论及其应用》等

四川省省部级科研课题(部分)

万达开高校联盟人才培养资源共建共享的机研究与实践、基于区块链接视域的高校智慧体育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化工环保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

校园文化

校徽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校徽由内外两个圆组成,外圆环部分上方为学校中文名,下方为学校英文名。内圆图案取自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巴文化代表渠县汉阙上的朱雀图案,图案是校名英文ARTS、SCIENCE首字母“A、S”的变形笔划,亦是字母“S”和汉字“川”的组合,下方“1976”字样代表学校举办高等教育的初始时间。

校训

博文大理、厚德笃行

四川文理学院

校歌

《凤凰欲飞》

巴山南,洲河旁,艰难困苦创学堂

玉汝于成筑梦想,玉汝于成著梦想

巴山南,洲河旁,艰难困苦创学堂

玉汝于成筑梦想,玉汝于成著梦想

春风化雨,凤凰翱翔,迎着晨曦,扶摇直上

心也阳光,梦也飞扬,梦也飞扬

春风化雨,凤凰翱翔,迎着晨曦,扶摇直上

心也阳光,梦也飞扬,梦也飞扬

凤凰飞,书声琅,博文大理谱华章

厚德笃行祖国强,厚德笃行祖国强

凤凰飞,书声琅,博文大理谱华章

厚德笃行祖国强,厚德笃行祖国强

繁华似锦,精彩绽放,乘云而来,弦歌嘹亮

爱也滚烫,意也绵长,意也绵长

繁花似锦,精彩绽放,乘云而来,弦歌嘹亮

爱也滚烫,意也绵长,意也绵长

四川文理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王成端

党委书记

侯忠明

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超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徐晓宗

党委常委、副校长

朱兴华

邓杰

程碧英

余文盛

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涂德祥

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表格内容参考,统计时间2023-4-1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历任校长

姓名

任职时间

姓名

任职时间

李萍

1980.03-1981.03

林来淇

1978.06-1983.10

冯秋

1981.03-1983.10

秦志仁

1983.10-1990.01

徐世群

1984.01-1985.08

王绍琪

1990.06-1991.11

王慧才

1986.11-1991.06

胡孝章

1991.11-1999.05

王绍琪

1991.06-2002.03

孟兆怀

1999.05-2015.07

孟兆怀

2002.03-2007.02

王成端

2015.07-2017.05

李万斌

2007.02-2015.07

刁永锋

2017.05-2022.12

王洪辉

2015.07-2017.04

历任党委副书记

历任副校长

林来淇

1977.04-1983.10

邓辉

1978.06-1983.10

邓辉

1977.04-1983.10

岳永寿

1978.06-1983.10

叶明盛

1977.04-1983.10

刘焜

1978.06-1983.10

孙世品

1983.10-1985.11

徐世群

1980.10-1983.08

王慧才

1986.01-1986.11

李浩生

1980.12-1983.10

孟兆怀

1991.02-1999.06

凌大志

1983.10-1986.08

齐素珍

1991.09-1992.07

王慧才

1983.10-1986.06

马举贤

1999.06-2006.07

吴庆云

1986.11-1995.05

李佳国

2002.03-2016.04

张旭

1992.09-1993.08

雷超

2016.10-2018.12

马举贤

1995.07-1999.06

历任纪委书记

苟坤俊

1995.07-2002.03

毛兴南

1996.10-2000.11

成良臣

1999.06-2008.12

马举贤

2003.03-2006.07

张志远

2002.04-2016.01

李佳国

2008.12-2016.04

李壮成

2013.7-2021.12

雷超

2016.10-2018.12

表格资料来源,统计时间2023-4-17

校区情况

莲湖校区

  1. 莲湖校区为新校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占地面积约66.7万平方米。2004年9月,莲湖校区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莲湖校区的学院有文学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数学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美术学院、康养产业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南坝校区

南坝校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南滨路三段406号,校区占地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校区所设二级学院有智能制造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杰出校友

统计时间2023-4-18

姓名

备注

田雁宁

77级校友,中国知名作家,巴山作家群代表人物,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及第五届委员

谭力

77级校友,中国知名作家,巴山作家群代表人物,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李一漫

97级校友,现任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政研处处长

谢丽君

2008级校友,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讲师,现役国际级足球裁判员,四川省足球裁判员讲师

苏洲

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军事部记者

谭周兰

现任开江县纪委派驻县司法局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李壮成

91级校友,现任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侯忠明

89级校友,现任四川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教授

李剑波

92级校友,历任重庆市委研究室经济一处处长

杜晴川

94级校友,现任四川省百货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

何儒刚

87级校友,现任湖南省天味食品配料有限公司股东、监事

蔡礼儒

91级校友,现任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

所获荣誉

2013年,学校荣获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15年,学校被评为第四届中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先进集体。

2017年,四川省文明委、四川省教育厅等授予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单位”称号。

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19年,学校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