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古称“朱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昭通市下辖县,地处昭通市西南部,牛栏江北岸,总面积1484平方千米。根据鲁甸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鲁甸县常住人口为398447人。截至2022年,鲁甸县下辖2个街道,9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文屏街道政通路6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鲁甸县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鲁甸县

英文名

Ludian County

别名

朱提

面积

1484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山地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昭通市西南部,牛栏江北岸

地理坐标

东经103°09′~130°40′,北纬26°59′~27°32′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云南省

所属市

昭通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2个街道,9个镇,2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530621

人口

398447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方言

西南官话-鲁甸方言

GDP

93.9亿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32713元,农村常住居民13341元(2022年)

著名景点

龙头山景区、轿顶山景区、鲁甸县朱提文化公园等

邮政编码

657100

政府驻地

文屏街道政通路6号

电话区号

0870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ludian.gov.cn/ludian/外链

简介

鲁甸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乌蒙山与五莲峰两大山系交会地带,牛栏江穿境而过,有深切中山、中切中山、岩溶高原、混合丘陵、高原湖积盆地、断陷河谷坝,属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境先后属朱提郡、朱提县地,唐南诏、宋大理、元、明时期属乌蒙土司领地清初改土归流置鲁甸厅属昭通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1958年并入昭通县。1962年恢复鲁甸县。

鲁甸县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昭通市的南大门,银昆高速、都香高速、国道213和国道356穿越县境。鲁甸县是昭通中心城市双核之一,2022年鲁甸县经济总量位居昭通市区县第七位,有高原特色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4个主导产业,核桃被评为中国优良核桃品种。2022年,鲁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9亿元,一二三产结构比为20.9:33.5:45.6。

鲁甸县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和古“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为朱提银的主产地,野石山新石器遗址、拖姑清真寺均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多彩的民族文化,鲁甸牛干巴制作技艺、鲁甸竹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甸县是连接周边会泽、贵州威宁、昭通昭阳、巧家的旅游中心,其中龙头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

鲁甸因鲁甸山而得名,鲁甸为彝语地名。鲁:彝族的称号,甸:平地、水草坝子,意为彝族居住的坪坝。古代,鲁甸境内有朱提山,因产银出名,称朱提银。 雍正八年(1730)始用鲁甸地名。民国二年(1913年)始用鲁甸县地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鲁甸境内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代,杜宇氏族的兴起,并开始了矿业的开发。

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开发西南夷,开凿五尺道经境内。这一时期,有大量汉族进入朱提。

秦汉至南北朝

秦汉时代,朱提、堂狼等地为重要的银、铜产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境内属犍为郡朱提县。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境内属犍为属国都尉朱提县地。

蜀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犍为属国改为朱提郡,属糜降都督辖地,领5县,以朱提县为郡治。境内属朱提郡朱提县辖地。

晋时,在南中设宁州,统辖7郡,境内仍属朱提郡朱提县。

南北朝,北周时改宁州为南宁州,境内属朱提郡朱提县辖地。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四年(584年)设恭州,属南宁州总管府,境内属恭州辖地。大业三年(607年)中,爨氏攻陷恭州,隋王朝废恭州入开边县,境内属开边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恢复恭州。武德八年(625年)境内属曲州朱提县地。天宝十三年(754年)境内属南诏东川郡乌蒙部,时称阿竽路部。

宋境内属大理政权乌蒙部,境内称小乌蒙。

元至元十年(1273),立乌蒙宣抚司,后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兼军万户,领乌蒙等三路,小乌蒙属乌蒙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境内设军屯。延佑二年(1315年)属乌蒙军屯之一。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蓝玉、沐英率军驻乌蒙,部分汉族、回族进入境内。洪武十六年(1383),乌蒙等地设为军民府,由四川布政使司代管,境内仍称小乌蒙,属四川乌蒙军民府辖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马烨率军驻境,大量汉族、回族随军进入境内。

清雍正五年(1727年)东川、乌蒙、镇雄改隶云南,改土归流,设古寨巡检,改隶云南。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禄鼎坤父子反改土归流。雍正九年(1731年)弃古寨巡检司之地,在今县城置鲁甸厅,属昭通府。咸丰六年(1856年)昭鲁回民反抗清廷,至同治八年(1869年),被唐友耕镇压。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初,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过梭山。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改厅署为县行政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十八年(1929年)裁道后,鲁甸县直隶云南省府。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鲁甸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43师129团一个营进驻鲁甸。4月26日,鲁旬县人民政府成立,属云南省人民政府昭通专区专员公署,废除保甲制。1958年10月底,鲁甸并入昭通,原鲁甸10公社改以地名命名公社,后改10区。1962年10月,昭通、鲁甸分设,恢复鲁甸县建制。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鲁甸县属昭通地区。2001年8月,昭通撤地改市,鲁甸属昭通市。

地理

位置境域

鲁甸县地处昭通市西南部,牛栏江北岸,位于东经103°09′~130°40′,北纬26°59′~27°32′,地跨东北与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相连,东南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南、西与曲靖市会泽县、巧家县隔牛栏江相望,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0千米,总面积1484平方千米。

鲁甸县

气候

鲁甸县位于低纬度高原气候区,属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多年平均气温12.1℃,1月平均气温2.7℃,7月平均气温20.3℃,大于和等于10°C的天数平均为198天,大于和等于10°C的活动积温3417°C。无霜期年平均220天,年平均降水量923.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年太阳总辐射能量在99.8~121.5千卡/平方厘米之间。

地质

地质构造

鲁甸县位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的绿汁江——小江南北构造带东缘,主干构造为东北向,南北向构造仅出现于县境西北,呈互相抗衡的态势。南北向构造由韦家渡背斜,新街子向斜、红布黑石断层、境外巧家小河街断层等小河街构造带和属骡马口构造带的野牛塘断层、五里牌断层等近南北向褶皱和断裂构成。南北向构造始于古元代的晋宁运动,甚至更早,定型于燕山期,至今仍有频繁活动。南北向断层,倾角普遍很陡,垂直断距大,断层线具有舒缓波状为特征。南北向构造的主要断层和褶皱有:野牛塘断层、五里牌断层、韦家渡背斜、新街子向斜、火德红背斜。东北向构造几乎遍布全境,与南北向构造共同组成鲁旬的主干构造,北东向构造在境内以骡马口构造带为主,与巧家东坪,会泽翻身村及秀水组成等间距的四个构造带,就规模和影响而言,对境内地质构造的发展变化起明显控制作用的主要是骡马口和翻身村两带。

地层

鲁甸县地层出露较齐全,除下志留统、侏罗系、白垩系及早第三系地层缺失外,其余自震旦系上统至第四系都有分布,其中以上古生界地层出露最广,占总土地面积的69.8%。其余地层分布零星。境内地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古地理环境多变,岩相特征、岩石类型及其交互组合关系等,在空间上都有一定变化,地层不整合和超覆现象广泛。

地形地貌

鲁甸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乌蒙山与五莲峰两大山系交会地带,平均海拔1940米,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形错综复杂,有深切割中山区、中切割中山区、岩溶高原区、混合丘原区、高原湖积盆地、断陷河谷冲积盆地6个地貌。除东部昭鲁盆地部分,北部龙树坝子,南部大水井地势较平缓外,其余大部地区形成高山峡谷地形,河谷深狭,山坡陡峭,河谷横剖面呈“V”形,少有河滩阶段。全境由“一江两山三河两个坝子”构成。

鲁甸县东南部乌蒙山系延伸于文屏、桃源、茨院、江底等乡镇,主要有大黑山、小黑山、祭龙山和嘟噜大坡等山峰。西北部属凉山山脉五莲峰山系延伸于梭山、乐红、龙头山、翠屏等乡,主要有干沟梁子、火干梁子、猫猫山、大佛山等山峰。两大山系交会于县境中部。最低点位于甘田牛栏江出境处手扒岩,海拔568米;最高点位于五莲峰山脉的梭山黑寨干沟梁子,海拔3356米。

鲁甸县深切割中山区指沿牛栏江右岸一带的梭山、乐红、龙头山、火德红、江底5个乡镇,海拔1000~3356米地带,面积53889公顷。中切割中山区指沙坝河沿岸的龙头山、小寨两乡镇,海拔1540~2763米,面积18086公顷,峡谷较深窄,坡度大,呈“V”形河谷,海拔相对较低。岩溶高原区指江底、火德红的大部分和桃源乡南部,面积20493公顷。混合丘原区指龙树、新街、水磨3个乡镇的大部分及梭山乡部分地区,面积3836.8公顷。高原湖积盆地指文屏、桃源、茨院山间坝子,地势平坦,海拔1908~2000米,面积11807公顷,北部与昭阳区坝子相连。断陷河谷冲积盆地指龙树乡、新街乡、水磨镇3个乡镇,海拔2070~2200米一带地区,面积6057公顷,呈南北带状分布。

鲁甸县

水文水利

水文

  • 河流

鲁甸县境内河流大范围划分均属金沙江下游水系,小范围划分属牛栏江和横江水系。

牛栏江发源于昆明市嵩明县,为境内最大河流,汇入金沙江,为二级河江,属过境河流,流经县境南部和西部边缘的6个乡19个村,全长101千米,径流面积884.7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3.2亿立方米,最大流量274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3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57.6立方米/秒,河床宽80~120米。汇入牛栏江的主要河流有三级河沙坝河、龙泉河和四级河黑石河、袁家河沟4条,总长65.8千米;归入洒渔河流入横江的有三级河昭鲁河,源于火德红烂泥箐,由西向东于茨院乡板板房村石牛口出境进入昭阳境,全长30.7千米,径流面积98平方千米,平均坡降1.2‰,年平均流量0.5立方米/秒,河床宽5~10米。主要支流有桃源河、土主寺河、鲁甸河、嘟噜河,长19.8千米,径流面积208平方千米。

鲁甸县

龙树河是境内第二大河,为三级河,源于水磨滴水村猫猫山大海子,由南向北流经水磨、龙树、新街等3个乡12个村,至新街乡坪地营岔河出境进入洒渔河流入横江。径流面积境内367.4平方千米,长25千米,年平均流量6.1立方米/秒。

  • 地下水

鲁甸县境内有泉水有30多处,其中出水量在1立方米/秒左右的有陆家龙潭、许家龙洞、四方井、龙泉和大龙树等。

水利

鲁甸县有水库17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8座,总库容5082.65万立方米,死库容846.3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081.37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351.97万立方米,已注册库塘蓄水总量约为2295万立方米。2022年,鲁甸县完成猫鼻子水库扩建、单家河坝水库建设、桃源水库调水灌溉等重点水利项目。

云南昭通鲁甸红石岩堰塞坝综合水利工程首台机组2020年6月正式投产发电,为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1.85亿立方米,供水8.08万人,灌溉4413.33公顷,装机20.1万千瓦,年发电8亿度。

鲁甸县

土壤

鲁甸县土壤分6个土纲9个土类,主要为燥红土类、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等,燥红土、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呈地带性分布,紫色土为非地带性土壤。其中燥红土类面积7490亩,分布于江边梭山甘田的下寨、大堤池等地。红壤土类面积450830亩,分布于海拔1100~1900米的江边河谷地区的梭山、乐红、龙头山的大部分地区。黄壤土类面积527060亩,分布于海拔1900~2200米的坝区和一般山区。黄棕壤土类面积435210亩,分布于海拔2200~2600米的二半山和高二半山区。棕壤土类面积145310亩,分布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石灰岩土类面积177200亩,分布于海拔1750~2295米之间的二半山和一般山区。紫色土类是鲁甸主要岩性土之一,面积为15840亩,分布于海拔1550~2242米之间的一般山区和二半山区。潮土类面积6530亩,主要分布海拔1914米的文屏镇、桃源,茨院坝子边缘及沿河两岸。水稻土类面积57670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鲁甸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鲁甸县有耕地38465.61公顷,园地19661.18公顷,林地57933.72公顷,草地9600.19公顷,湿地146.7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187.5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396.3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43.64公顷。

水资源

鲁甸县境内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5.10亿立方米,年径流量5.63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37.3%。每平方公里产水37.88万立方米。汛期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7.5%,龙树河每平方公里产水56.1万立方米,牛栏江每平方公里产水35万立方米;昭鲁河每平方公里产水17.54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1.71亿立方米。鲁甸县水能蕴藏丰富,主要集中在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和黑石河,已开发8000千瓦。全长101千米的牛栏江水能资源蕴藏量达74万千瓦。

矿产资源

鲁甸县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镁、铝土、硫铁、铅锌、银、铜、石灰岩等11种。境内金属矿产以铅、锌为主,铅、锌点多、面广、资源潜力大,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乐红、鲁甸火德红等地。主要矿藏中镁储量4220万吨,品位21.37%;铝土矿储量400万吨,品位59%;硫铁矿蕴藏量45万吨,品位39%,已开采15万吨;铅锌矿储量9.5万吨,品位13%;银金属量1256.35吨,品位195克/吨;铜储量3.6万吨,品位0.8%~1%。温泉主要有牛栏江边的南筐、甘田两处,水温均在43℃以上。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2月,鲁甸县森林面积58216.0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09.7041万立方米。境内地带性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树种构成,并以次生植被为主,原始森林群落呈小片、零星分布。乔木树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杉木等,乐红有珍贵的黄杉和铁杉混交林,灌木树种主要有马桑、火棘、峨眉蔷薇、羊奶子等。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分布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燥热峡谷区,主要乔木树种有攀枝花、苦楝、乌柏等。温暖性针叶林分布于海拔1200~1600米的暖旱河谷区,主要乔木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泡桐等。半湿润常绿阔叶、针叶林分布在海拔1600~2000米一般山区,包括温旱文屏坝区,树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杉等针叶林和女贞、栎、桤木、滇杨等。半湿润常绿阔叶、针叶林分布在海拔2000~2400米的温凉高二半山区,有云南松、柏、华山松、云南铁杉等。中山湿性常绿阔叶、针叶林等分布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乔木树种主要有柏、华山松、云南松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鲁甸境内菌类主要有香菇、黑木耳、鸡纵等,香料类主要有木姜子、香樟和桉树等,野生花卉常见的有杜鹃花、樱花、野生茶花、兰花和滇藏木兰等,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独蒜兰、樟树、苏铁蕨、紫荆木、黄杉等。

鲁甸县

鲁甸县

鲁甸县

动物

鲁甸县境内虫类有蟑螂、螳螂、蝗虫等,鱼类有草鱼、鲢鱼、鲂鱼、鲤鱼、鲫鱼等,两栖动物有蟾,雨蛙、青蛙、棘腹蛙等,爬行类有乌龟、蟒蛇、闪鳞蛇等,鸟有鸬鹚、苍鹭、白鹭、白鹳等,兽有刺猬、猕猴、穿山甲、兔等,有黑颈鹤、穿山甲、黑颈长尾雉、白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2022年,在境内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暗色鸦雀、燕凤蝶。

鲁甸县

鲁甸县

鲁甸县

生态功能区

截至2023年2月,鲁甸县分布1个鲁甸黄杉、铁杉县级保护点,该保护点位于乐红镇,面积10.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杉、铁杉,均为云南省珍稀二级保护植物,其中天然黄杉林有147亩,属国有林,林分结构完整,面积较大,长势良好,保存完整 。

自然灾害

鲁甸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山崩、地滑、泥石流冰雹、洪涝、大风、干旱等。鲁甸县处于药山构造带斜接复合部位,新构造运动频繁,岩层挤压较紧,变形强烈,能量难于释放,容易发生强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造成全县526人死亡、109人失踪、2260人受伤、39.3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5.3亿元。

截至2022年,鲁甸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53个,其中滑坡129处、崩塌77处、泥石流40处、地面塌陷5处、地裂缝2处。2015年7月7日6点14分左右,因持续强降雨,鲁甸县乐红镇、龙头山镇、小寨镇遭遇单点暴雨袭击,发生泥石流灾害,截至当日16时,造成2人死亡、7人失踪、7人受伤。

鲁甸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鲁甸县下辖2个街道,9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文屏街道政通路6号。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名称

街道

文屏街道、砚池街道

水磨镇、龙头山镇、小寨镇、江底镇、火德红镇、龙树镇、新街镇、梭山镇、乐红镇

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

资料来源:

鲁甸县

政治

鲁甸县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鲁甸县委员会书记

张洪坤

鲁甸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余朝明

鲁甸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鲁甸县委员会主席

李章恒

表格数据截至2023年9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鲁甸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鲁甸县常住人口为398447人,男性人口为209067人,占总人口的52.47%;女性人口为189380人,占总人口的47.53%,总人口性别比为110.40,0-14岁人口为108678人,占总人口的27.28%;15-59岁人口为244350人,占总人口的61.32%;60岁及以上人口为45419人,占总人口的11.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429人,占总人口的8.1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7168人,占总人口的39.4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1279人,占总人口的60.55%,城镇化率达43.85%。

民族

截至2023年4月,鲁甸县有汉族、回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1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1%,有2个民族乡13个民族村。回族主要聚居在桃源、茨院和大水井的马鹿沟村,彝族主要聚集乐红、大水井及高寒山区,境内苗族主要分布在高山寒凉地带。分布在大水井箐脚、水磨寨上、小岩脚、小凉山,拖麻居乐角、小海子等地。

鲁甸县

语言

鲁甸方言为西南官话区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韵母中没有后鼻韵母ing和eng,比普通话多yo和iu两个韵母,声调则平分阴阳,但阴平比普通话略低,阳平属于低降调,全浊上声字基本变去声,入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派入阳平,调值大致为:阴平44、阳平31、上声53,去声快读为34,慢读为213。方言词汇有3000个以上普通话不常用或根本不使用的方言词。声母有21个,韵母37个,声调只有四个单音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宗教信仰

鲁甸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境内佛教属峨嵋派的临奇派和筇竹派,道教属全真龙门派,信奉教祖邱长春,境内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有“新行”“老行"之分。主要宗教场所有鲁甸文屏山玄天观、鲁甸骡马口观音寺等。

经济

综述

鲁甸县是昭通中心城市双核之一,2022年鲁甸县经济总量位居昭通市区县第七位,有高原特色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4个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核桃被评为中国优良核桃品种,工业主要有电力、建材、铅锌矿加工、农机修造等部门。

2022年,鲁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9亿元,同比增长1%。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667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1404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8347万元,一二三产结构比为20.9:33.5:45.6。

第一产业

鲁甸县是全国青花椒最佳生长区和重点产区之一,为云南省马铃薯、生猪、黄牛、烤烟生产基地,有花椒、核桃、苹果、樱桃等特色农业产品,14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4.64万亩花椒通过有机认证、7.77万亩花椒有机认证完成年检,花椒产业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名单,“噜咪啦”薯片获评云南省十大名品,逐步形成了粮、烟、畜、果为主导,蔬菜、马铃薯、为补充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格局。2022年,鲁甸县种植蔬菜17.5万亩、核桃80万亩、花椒32万亩、苹果12万亩、马铃薯23万亩、樱桃1.8万亩、中药材4861亩。

2022年,鲁甸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11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63778万元、林业产值11246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完成产值12062万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147589吨。

截至2022年,鲁甸县境内设有东方希望生猪养殖项目、鹏欣大水塘肉牛养殖场等养殖场,发展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饲料生产、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市场销售和品牌塑造为一体的生猪、肉牛产业链集群。2022年,实现牧业产值115326万元、渔业产值2698万元。2022年,生猪存栏17.97万头,肉牛存栏8.05万头,肉羊存栏8万只,家禽存栏67万羽。

第二产业

鲁甸县工业有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制造、矿冶化工3大加工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矿冶、化工、能源、建材和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格局。2022年,鲁甸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75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0584万元。

鲁甸县工业经济以矿业经济为主,主要矿产品为铅矿、锌矿、建筑石料用灰岩。2022年,鲁甸县十种有色金属锌产量48776吨,水泥产量43.35万吨,锌精矿含锌量74593吨,电石产量0.79万吨。 

鲁甸县新能源开发主要为风光水储,建设龙头山、火德红28.4万千瓦光伏电站和水磨48万千瓦光伏风电电站。2022年,完成水电发电量10.06亿度。

鲁甸县

第三产业

鲁甸县第三产业为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3大服务体系,境内设有鲁甸县茨院商贸物流园区。截至2021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2914家、个体私营企业1826家。2022年,鲁甸县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1亿元,农村电商交易额达13.19亿元。

鲁甸县共有宾馆酒店9家,400多个床位,举办有昭通鲁甸樱桃文化旅游节。2022年鲁甸县共接待游客3172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2578万元。

经济功能区

鲁甸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7月,2012年3月被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评审认定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工业上山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9.18平方千米,园区重点发展铅、锌、银、镁矿采选冶,光伏发电、农特产品加工、化工、装备制造等,2018年园区企业4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8.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6.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鲁甸县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146所,其中高完中4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105所、小学教学点1个、少体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0所。全县有民办幼儿园75所、公建民办幼儿园9所、民办高完中1所、民办高级中学1所;各级各类学校有在校生(含幼儿)9352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1.1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8%,初中毛入学率102.10%,残疾儿童入学率98.33%;高中毛入学率(含市级中学、职高在校生)90.84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13.9年。有教职工4941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鲁甸县共有公立医疗机构15个,在职人数1758人,卫健系统总人数1848人。截至2021年,实施151个卫生项目,新增床位556张;新改扩建13个乡镇卫生院、103个村卫生室,卫生机构共有病床16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6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30人。其中鲁甸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属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编制床位499张,实际开放床位750张;鲁甸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87年,是云南省二级中医医院。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鲁甸县共有县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业余少体校1所,各类文体活动广场67个,农家书屋97个,农家文化大院28个,县内建成1个文物保护陈列室和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室,有12个乡镇文化站、103个村部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鲁甸县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6个协(学)会。截至2021年,有影剧院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118个。举办有2023昭通•鲁甸第十五届樱桃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

鲁甸县文化广场始建于2003年6月,竣工于2005年12月,截至2023年9月,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位于县城中心新老城区结合部,集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与步行街、朱提古邑、仿古街连为一体。在文化广场旁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68平方米。

鲁甸县博物馆位于鲁甸县四馆一中心图书馆大楼二楼,布展面积128平方米,2021年5月开始布展,2021年12月完成,2022年1月开始进行免费开放。截至2023年9月,有可移动文物408件,种类包括了石器、陶器、青铜器、汉砖,以及远古化石等。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47件,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263件,青铜釜1件,汉砖19件,新生代动物齿化石75件,其它类3件。

科技事业

2021年,鲁甸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704.4万元,2022年推荐2户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户,组织推荐4户企业申报认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户。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人,组织推荐申报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团队项目1个,申报市级《王春林专家工作站》和《孙翳专家工作站》等5个,云南省级星创天地1个、乡村振兴科技专项”1个。核桃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鲁甸县有体育馆1个,灯光球场12个,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项目35个,1个公共体育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健康步道9千米,城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97平方米,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75人,在建成区以及新建小区均落实了健身场地,安装健身设施110余套。鲁甸籍运动员陈德根在2020—2021赛季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和冠军赛中获得3个冠军和7个亚军,在2021—2022赛季国际雪联越野滑雪FIS积分系列赛获得1个冠军、2个亚军、1个季军。

鲁甸县

人居环境

截至2021年,鲁甸县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城市污水处理率100%,建成垃圾处理站7座。截至2022年末,鲁甸县龙树河、昭鲁河、牛栏江水质分别稳定在Ⅱ类、Ⅴ类和Ⅱ类,昭鲁河省控断面水质成功脱劣,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有2个"千吨万人"和13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个国控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分别达到85.09%、86.12%,实施人工造林3.3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0.75万亩,新建苗圃500亩,新植树木600万株,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103.68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鲁甸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2338人,有16445人参加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671人参加了失业保险,19737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656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237673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16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20张,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20人。截至202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224762人,就业率86.53%,养老福利机构7个,其中农村敬老院5个,城市养老福利机构2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6个,共有床位580张,护理型床位有331张。

交通

综述

鲁甸县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昭通市的南大门,位于昆明、成都、重庆、贵阳4个省会城市的地理中心区域,至成都、贵阳、重庆均在5小时左右车程,县城至昭通中心城区20分钟车程,银昆高速、都香高速、国道213和国道356穿越县境,规划建设渝昆高铁、攀昭毕铁路。其中牛栏江特大桥位于云南曲靖市会泽县与昭通市鲁甸县接壤交界处,横跨牛栏江,全长600米,主墩高126米,主跨190米,成为云南省同类型最高的连续刚构桥。

公路

截至2021年,鲁甸县建成县乡村公路1612千米,实现8个乡镇通高等级公路,公路总里程达4198千米,硬化农村公路里程达3151千米,占全县农村公路的79%,主要公路干线有银昆高速、都香高速、国道213和国道356等。

航空

截至2022年末,鲁甸县境内暂无机场,距昭通新机场10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鲁甸县文屏、砚池、桃源、茨院4个乡镇(街道)实现行政村公交全覆盖,有城市公交62辆,5条公交线路,出租车89辆,合法客运车辆达384辆。

人文

综述

鲁甸县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和古“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为朱提银的主产地,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采冶白银,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云集了全国各地10万余劳工和客商,形成了“乾嘉大旺”的繁荣景象,被誉为“朱提之源、千年银都”,望帝杜宇的故事发源于鲁甸,野石山新石器遗址、拖姑清真寺均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多彩的民族文化,境内有14个民族,有砚池山苹果、小寨樱桃、黄梨、龙头山辣椒、乐红板栗等特产。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12月,鲁甸县有65项不可移动文物列入文物保护,其中省级2项、市级9项、县级10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44项。

文物保护单位(部分)

级别

名称

时代

类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拖姑清真寺

古建筑

野石山新石器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迹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厂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迹

乐马厂矿冶遗址

古遗迹

江底三桥

清、近代

古建筑

龙氏大院

古建筑

中坝邓胜品老宅

古建筑

岔冲清真寺

古建筑

桃源龙头山清真寺

古建筑

拖姑清真寺

拖姑清真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位于鲁甸县城之东7千米外的桃源回族乡玉盘山中,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全寺由正殿、唤醒楼、无倦堂、后亭、厢房、水房、照壁等组成,共有殿、阁、亭楼30余间,大小庭院4处,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鲁甸县

野石山新石器遗址

野石山新石器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鲁甸县桃源乡野石村,1982年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遗址面积为52500平方米,东滨草海。在野石山遗址内采取到的陶器有单耳陶壶、陶罐、长颈带流陶片,大型带耳陶罐片等。陶质有磨光黑陶、泥质灰陶、夹沙灰、红陶,其遗址地名“普芝噜”,彝语意为祖先或“濮”居住的地方。

鲁甸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8月,鲁甸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2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部分)

级别

名称

类别

批次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鲁甸牛干巴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四批

鲁甸竹编

传统美术

第五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昭通小调

传统音乐

第五批

回族刺绣

传统美术

第五批

蜡塑

传统美术

第五批

苗族棉麻纺织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

朱提银冶炼锻制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

苗族“阿作”芦笙舞

传统舞蹈

第五批

棉(皮纸)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

月琴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

鲁甸竹编

鲁甸竹编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以竹子为原料,用“经”与“纬”穿梭为主线的方式,加以挑、压、破、拼、提等编织绝技,通过虚与实、明与暗的变化,精心编制成各种类型的工艺品。基础编织主要是茎篾制作、篾折子编织、筤子、小簸箕、竹丝箩等类别制作,以“人字路”和“木瓜心”这两种图案编织为主。字画编织主要以编字为主,用篾青和篾黄垂直交织,巧妙结合,形成字画图案,比如“福”“禄”“寿”“喜”“万事如意”等。

鲁甸县

鲁甸牛干巴制作技艺

鲁甸回族腌制牛干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境内回族在霜降后宰牛腌制牛干巴,腌制过程经过阳光曝晒和风干,历时一个月到50天,牛干巴肉质软韧,经年保存而品质不变。腌制牛干巴一般选用较好的部位的肉,有饭盒肉、里裆肉、弯刀肉等。

鲁甸县

习俗

节庆习俗

  •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按彝族十月历法,农历6月24~26日是十月年的小年。农历6月24日是火把节。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参加节日盛会,举办丰文艺体育活动,如摔跤、斗牛、赛马、篮球赛、拔河、唱歌跳舞,狂欢3天。24日晚举行火把篝火晚会,村村寨寨,火把以烟杆、松枝、竹片等为材料,以松香、荞面助燃,意为驱邪迎丰收,最后集中成大把,放在村外山坡上,大家围着大火,尽情欢聚,深夜方散。

鲁甸县

  • 苗族花山节

花山节,是苗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三、四、五日,尤以初五日最为隆重。届时以寨头或半坡为场地,男女老少穿着盛装前来集会,小伙子们笙结队舞蹈,姑娘们围成圆圈,围着芦笙队歌舞,老人孩子们围观欣赏。芦笙舞、对歌、赛马、斗牛、体育表演、电影、文艺演出,内容丰富多采,花山节还是苗族青年寻求对象的极好机会,也是物资交流、传递各种信息的场所。

鲁甸县

民族服饰

  •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以鲁甸县水磨镇的传统服饰为代表。苗族服饰分为男女便装和盛装,一般由上衣、披肩、裤(裙)、腰带、绑腿等构成。苗妇女裙子所绣红色三条线,代表苗族曾经居住过的黄河、长江、家园;男子盛装是远古祖先蚩尤战袍的象征;披肩、大袖所绣方形图案,则代表了苗族曾经的城池田园,质地为麻布,需经种麻、剥麻、煮麻、绩麻、织布等步骤织成。服饰经刺绣、编织、裁剪多道工艺,方成衣。服饰制作全手工,工艺流程完整。苗族服饰宽衣大袖,款式独特;刺绣图案精致,色彩沉稳;质地厚重,保暖耐穿。

鲁甸县

艺术

舞蹈

鲁甸县境内主要舞蹈有汉族四筒鼓舞、苗族撒麻舞、阿作芦笙舞、苗族敬酒舞等,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

  • 阿作芦笙舞

芦笙,苗语叫“阿作”,是苗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竹制多璜管乐器,芦笙是东方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芦笙舞以男性为主,女性作伴舞,芦笙是主要伴奏乐器,舞蹈风格根据区域地理环境有所变化。分为生产劳动舞、生活情节舞、模拟动物舞和情绪舞、祭祀礼仪舞等。

鲁甸县

  • 苗族撒麻舞

撒麻舞由男女青年数人组成,由一男青年手持芦笙边奏乐边舞蹈,其他男女有的一前一后,有时男女各站一排,随着芦笙的音乐旋律舞出,先是绕圈,舞姿模仿挖地,接着做撒麻、割麻、刮麻、接麻、纺麻、解麻、洗麻、织麻等动作,其动作的主要特征是从头到尾完整地表现了撒麻到织麻的全过程,该舞队形变化不大,主要从绕圈、横排、竖排队形进行交换。

鲁甸县

  • 汉族四筒鼓舞

汉族四筒鼓舞为治丧舞蹈,男子主跳,边跳边走。主要打击乐器有筒鼓4个,小扁鼓1个,中锣1面,大小钗各一对。领舞者吹以口哨,统一节奏。主要套路有黄龙大翻身、黄龙三转弯、蛇蜕皮、喜鹊登枝、苦竹盘跟、双龙抱柱、二龙抢宝、犀牛望月、十字过江、老牛擦背、公鸡啄架等20余种。主要流行于文屏、龙树坝区。

鲁甸县

音乐

鲁甸传统音乐含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五大类,其中传统音乐有唱鲁甸、回族情歌、送郎歌、绣荷包、瞧亲歌、说亲歌、赌钱歌、调兵歌、瞧郎歌等,传统演奏乐器有月琴、唢呐等。

饮食

鲁甸县居民以荞、麦为主食,养口味介于滇川味之间,喜食酸辣、马铃薯。有乌蒙清真烤全羊、清真丝窝糖、清真油香、糯米粑粑、荞面汤、壮牛骨头汤等特色美食。

糯米粑粑

糯米面制作方法为将糯米以沸水揉和,搓成团,包入苏子糖的馅料,以松毛火慢烤至表皮微黄,再盛在青松铺排的竹箕,其香有青松糯米层叠,其色如白玉翡翠罗列。

鲁甸县

鲁甸麦芽糖

鲁甸麦芽糖为鲁甸县传统甜食,做法为将麦子发泡一个月长出麦芽,玉米打成糁子,发泡与熬煮,麦芽粉勾兑浆汁,滤出糖渣后再以大火熬制糖汁,加以麦芽粉浆勾芡点制,麦芽糖逐渐成形。鲁甸麦芽糖有花生糖、核桃糖、凤尾糖、燕麦糖,苏子糖和米花团子等各类变体。

鲁甸县

荞面汤

荞麦是滇东北高原的特色农作物,做荞面汤需以冷水和面,手搓成条,置入沸水中煮熟。将豆腐切成小块,小火炒至金黄,放入酸菜,待汤煮沸,把汤倒入荞面中。

鲁甸县

地方特产

鲁甸县有砚池山苹果、小寨樱桃、黄梨、龙头山辣椒、乐红板栗、薄壳核桃、梭山花椒、云香瓜子、优点牛奶、圣崴麦芽糖、金江魔芋、铁厂黑山羊等特产。

鲁甸大麻核桃

鲁甸核桃以壳薄个大、肉质饱满而著称,是全国主产县之一,核桃仁果仁饱满、香味可口、皮薄肉厚、营养丰富、油脂含量高、发热量高等特点。富含蛋白质12-27%,含有核黄素、胡萝卜素、尼克酸和磷、铁、钙、镁、锰等多种矿物质。经加工脱壳的核桃仁成蝴蝶状,整体结构好,色泽鲜艳。 

鲁甸县

鲁甸青花椒

鲁甸青花椒麻味纯正、果皮丰润、色泽青亮,鲁甸栽培青花椒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青花椒最佳生长区和重点产区之一。梭山青花椒是鲁甸青花椒的典型代表,香味纯正、麻味持久,富含多种维生素。

鲁甸县

风景名胜

综述

鲁甸县是连接周边会泽、贵州威宁、昭通昭阳、巧家的旅游中心,名胜古迹有太阳湖、伊斯兰风情城、崇文阁、龙头山清真寺、拖姑清真寺、江底铁索桥等,其中拖姑清真寺为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龙头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重要景点

龙头山景区

龙头山景区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龙头山古称朱提山,是朱提文化的发源地,包含“一园三馆”地震遗址公园、抗震救灾纪念馆、防震减灾体验馆、朱提银文化馆。

鲁甸县

轿顶山景区

轿顶山景区位于昭通市鲁甸县水磨镇嵩屏村,与黄泥寨、乐红接壤,为朱提山主峰,山势陡峭,壁立万仞,云雾迷离,有半崖奇峰、石洞、轿顶山飞来石等景点。

鲁甸县

鲁甸县朱提文化公园

鲁甸县朱提文化公园位于鲁甸县城西部,公园整体设计为开敞式,包括望帝广场、杉林桥影、烟柳长堤、湖光茶室、金沙水岸、曲桥听涛、湖中岛、堤岸春晓、桃园春色、观景台等20多个景点,公园呈长形,占地面积6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约200亩。公园以水域和“绿岸”为主调,以两座石拱桥、三栋古建筑、长廊和曲桥等设施为衬托,体现自然生态与园林式古建筑的有机融合。两座大型石拱桥及长廊巧妙与原人工湖连为一体。

鲁甸县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李辉山(1865年--1945年)

字克昌,又名耀祥,乡人多称李统领,回族,鲁甸县桃源乡岩洞村人,先后任四川提补道员,统领巡访右军

陇耀(1908年-1977年)

字光宗,又名绍德,彝族,祖籍四川金阳,被姑母带到鲁甸为养子,原为国民党六十军暂编二十一师师长,参加革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军一四九师师长、重庆第二步兵学校物资保障部副部长、四川省乐山地区专员公署副专员等职

李士厚(1909年-1985年)

字如坤,号载庵,回族,鲁甸县桃源乡岩洞村人,云南东陆大学毕业,先后任等职

表格统计截至2023年9月

重要荣誉

2013年,鲁甸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核桃之乡”。

2022年5月,鲁甸县入选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候选名单。8月,鲁甸县被评为“云南省美丽县城”。

2023年2月,鲁甸县创建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注释

[a]

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

[b]

云南高原及滇东北,即今鲁甸、巧家、东川等地

[c]

今昭通市

[d]

后为8郡

[e]

后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