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兴(1302年-1355年),祖籍曹州(今山东曹县),生于濠州定远(今安徽滁州定远),为其父郭公的第二子,元末起义军领袖之一,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岳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郭子兴的:人物生平、人物争议、人物评价、人物关系、轶事典故、文艺影视、后世纪念、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郭子兴

性别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出生地

濠州定远县(今安徽滁州定远)

祖籍

曹州(今山东曹县)

出生时间

1302年(元大德六年)

去世时间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

去世地点

和州(今安徽和县)

追封

滁阳王

简介

元末时天下大乱,郭子兴意识到天下将变,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在定远起兵,自称元帅,攻占据濠州。而后,朱元璋投奔义军,郭子兴命其为十夫长,并将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至正十三年(1353年),郭子兴抵抗住了元将贾鲁的围攻,守住了濠州。而后,郭子兴在朱元璋的协助下攻克滁州。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派军占领和州(今安徽和县)。而后,与郭子兴不合的起义军首领孙德崖因饥荒率部前往朱元璋驻守的和州城,被朱元璋收留。郭子兴得知仇家到来大怒,当夜赶至和州,责问朱元璋。孙德崖得到消息后正准备出城,被郭子兴所抓,而孙德崖的军队也抓住了朱元璋,郭子兴大惊失色,不得已用孙德崖换回了朱元璋。此后,郭子兴抑郁致疾,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逝世,葬于滁州,明初被追封为滁阳王。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郭子兴为人枭悍善斗,性情耿直,但易怒多疑不容人。碰到事情紧急时,总是听从朱元璋的计谋,就像对待自己左右手一样信任他。但事情解决之后,便马上又听信谗言疏远朱元璋。《明太祖实录》也曾评价郭子兴性子莽直,不懂得包容收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郭子兴生于元大德六年,父亲郭公擅长术数,妻子是定远县一户富人的盲女,育有三子一女,郭子兴为次子。

郭子兴出生时,父亲郭公卜得一吉卦。长大后,郭子兴和自己的兄弟都较擅长做生意,郭家因此也成为了定远地区的地主阶层。郭子兴年少时颇有侠义之风,喜欢结交朋友,政治嗅觉敏锐。恰逢元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郭子兴便倾尽家财,杀牛备酒,广结壮士豪杰,为起义做准备。

参与起义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农民起义军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 )起义,并攻陷颍州。次年正月,郭子兴聚集了数千名年少体壮的青年,同孙德崖及俞某、鲁某、潘某等人于正月十一日在定远起兵,自称亳州制节元帅。次月,郭子兴攻陷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并将其占领。

随后,朱元璋前来投奔。因怀疑朱元璋是间谍,门卫将其捆绑了起来,并将此事报告郭子兴。郭子兴觉得朱元璋相貌不同寻常,便令人解开绳索,在同朱元璋交谈后,郭子兴便将他收入帐下,升其为十夫长,后将其养女许配给朱元璋为妻,即后来的孝慈皇后。当时,郭子兴和一同起兵的孙德崖四人产生矛盾,孙德崖四人便打算推翻郭子兴,郭子兴因此便闲居在家。同年九月,孙德崖等与前来投奔的徐州起义军首领赵均用合谋擒拿郭子兴,后被朱元璋等人相救。

拒守濠州

至正十二年(1352年)冬天,元将贾鲁攻陷徐州后进军濠州,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人因此放下仇怨,决意共同守城。次年五月,贾鲁在军中逝世,元军撤兵,郭子兴等人得以守住了濠州。城围解除后,城中粮食缺乏,士兵死伤众多。同年夏天,朱元璋为城中带来粮食和士兵,郭子兴便任命他为镇抚。至正十四年(1354年)五月,朱元璋收服了三千壮士,郭子兴便任命朱元璋为总管。

随后,与赵均用一同前来投奔的徐州起义军首领彭大去世,其子彭早住统领其父的部队,自称鲁淮王。而彭早住与自称为永义王的赵均用日渐专横,还挟持郭子兴进攻盱眙(今江苏淮安)、泗州,并企图加害郭子兴。同年七月,朱元璋攻下滁州(今安徽滁州),便派人前去游说赵均用,表示杀害郭子兴便是自剪羽翼。赵均用惧怕朱元璋的军队,再加上朱元璋先前已经派人贿赂了他的亲信,最终放过了郭子兴。故而,郭子兴率领部队靠近在滁州的朱元璋。

驻守滁州

在到达滁州后,因他人挑拨,郭子兴心中对朱元璋产生了猜忌,并设法削弱其权力。而后,元军围攻滁州,有个姓任的将领嫉恨朱元璋,便在郭子兴面前诬陷朱元璋每次参加战争都颇为懈怠。但在实际战场上,朱元璋身先士卒,表现勇猛,郭子兴颇为叹服。每次军中有所得,朱元璋都让将士自行分掉,并未献给郭子兴。

此事使郭子兴颇为不满,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察觉此事后,便将军中所得献给郭子兴的妻子张氏。在张氏的调和下,郭子兴逐渐放下对朱元璋的猜忌。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元军进攻高邮(今属江苏省扬州市),并围攻六合镇(今南京六合区),六合镇起义军前来求救。因郭子兴先前与其领袖有嫌隙,他拒绝前往搭救。经过朱元璋的一番劝导,才愿意派军相助。而后郭子兴又打算就地称王,经朱元璋劝阻,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信元璋

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滁州缺粮,朱元璋等人数次献计,郭子兴均未采纳。直至朱元璋患病,郭子兴才采纳朱元璋的建议,派遣将领张天祐和耿再成带兵前去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耿再成带领的军队在中途被元军打败,而张天祐随后成功攻下和州,耿再成却对此毫不知情,便回去禀告郭子兴,张天祐也被打败。恰逢元军派遣使者前来招降,滁州军备薄弱,郭子兴颇为惊恐,打算杀掉使者。朱元璋献计,借使者之口宣扬军威。

随后,郭子兴派遣朱元璋前去攻打和州,朱元璋驻守和州后,孙德崖在濠州遭遇饥荒,于是请求进入和州驻军,朱元璋接纳了他。郭子兴与孙德崖有旧怨,有人为此向郭子兴进谗言,诬告朱元璋。郭子兴连夜赶至和州,朱元璋前来拜见,郭子兴颇为气愤,朱元璋便言明是为了防备孙德崖。而孙德崖在听闻郭子兴到了和州后,便打算带兵离开。前营已经出发,孙德崖正留在后军察看,便发现他的军队已经同郭子兴的军队展开了战斗,死伤颇多。之后,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住,朱元璋却被孙德崖军队活捉,郭子兴于是派起义军将领徐达前去代替朱元璋,还将孙德崖释放回去。孙德崖的部下释放了朱元璋后,徐达也逃了回来。

逝世

郭子兴对孙德崖颇为怨恨,本打算杀掉他,但因为朱元璋,便只能放过孙德崖。郭子兴为此颇为不满,抑郁成疾,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逝世,葬于滁州。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并下诏命有关部门为之建庙,用中牢祭祀,免除他的邻居宥氏的赋税徭役,让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洪武十六年(1383),明太祖亲手写出郭子兴的事迹,然后命太常丞张来仪将其刻在碑上。

人物争议

郭子兴第四子真伪

对于郭子兴是否有第四个儿子郭老舍,史学界尚存在争议。根据《明史》和《明太祖实录》的记载,郭子兴应当只有三子一女。但根据明代史学家何乔远和郑晓的记载,郭子兴有第四个儿子,即郭老舍。而由《明太祖实录》和嘉靖《定远县志》的记载可知,在朱元璋时期,滁州确实有一个叫郭老舍的人。《明太祖实录》甚至言明郭老舍有可能是郭子兴的儿子。但关于郭老舍是否郭子兴第四子,并没有实际的官方记载。同时,明代史学家对此事也有过质疑:一是老舍 ,应为年龄大;二是如果是郭子兴第四子,应有封赐,不可能默默无闻。因此,郭老舍是否是郭子兴的第四个儿子还有待考证。

人物评价

《明太祖实录》评价:郭子兴性子莽直,不懂得包容收敛。

《明史》表示:郭子兴为人枭悍善斗,性情耿直,但易怒多疑不容人。碰到事情紧急时,总是听从朱元璋的计谋,就像对待自己左右手一样信任他。但事情解决之后,便马上又听信谗言疏远朱元璋。

现代学者陈怀仁评价:占据滁州城后,郭子兴心无大志、无意远略。

现代学者夏玉润评价:当今的网民们把郭子兴称为“帝王伯乐”,伯乐仅是一位善于发现良马的人或善于识别有才之人,而郭子兴不仅发现了朱元璋,救了他的命,还招他为婿,把他推向“总管”的职位,给他一个崭新的人生平台,这是“伯乐”无法做到的。

人物关系

关系

名字

备注

父亲

郭公

擅长占卜,为人预言祸福

母亲

不详

富家瞎女,育有三子一女

第一任妻子

张氏

为郭子兴生了三个儿子

第二任妻子

张氏

认为朱元璋是个奇人,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

养女

马氏

宿州闵子乡人马公之女,孝慈高皇后

长子

不详

早年战亡

次子

郭天叙

与攻打集庆路(今南京)时战败身死

三子

郭天爵

官至行中书省右丞,因谋反被诛杀

女儿

郭氏

后被朱元璋纳为妃子,为惠妃

郭子兴

轶事典故

生来不凡

郭子兴的父亲是术士,擅长占卜。在郭子兴出生时,郭子兴的父亲曾为其算过一卦。卦象显示郭子兴日后必定不凡,将会大富大贵,会让家族兴旺。

郭琥认亲

宣德年间,滁阳人郭老舍曾以滁阳王亲戚的身份到京城朝见。弘治年中,有一个名叫郭琥的人称自己的四世祖郭老舍是滁阳王的第四个儿子,因此被授予冠带前去奉祀滁阳王。不久,郭琥被宥氏揭发。礼官言明滁阳王的祀典是明太祖所定,滁阳王没有后代一事已经在庙碑上刻得很清楚了。由此,郭老舍被剥夺了奉祀的资格。

文艺影视

影视形象

年份

作品名称

饰演演员

剧照

1987年

《大明群英》

陈中坚

1999年

《凤阳小子朱元璋》

齐景斌

2004年

《朱元璋》

王玉璋

郭子兴

2006年

《传奇皇帝朱元璋》

唐国强

郭子兴

2016年

《真命天子》

高宏亮

文学作品

年份

作品名称

作者

简介

1965年

《朱元璋传》

吴晗

郭子兴身家颇丰,元末大乱,他聚众起义,攻城略地,随后与孙德崖生怨,不忿死去。

2019年

《朱元璋大传》

陈梧桐

书中郭子兴忌才护短,是定州土豪,元末加入白莲教,广结豪侠攻占城池,因与孙德崖有隙,没能杀死他而忧愤死去。

2017年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书中的郭子兴性情暴躁、不能容人,对孙德崖不满,却招其毒打,朱元璋搭救他,还将兵权给他,他却对朱元璋生厌。

后世纪念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今安徽滁州的天庆观旧址修建滁阳王庙,用以祭祀他妻子的义父滁阳王郭子兴。还命张来仪撰写《滁阳王庙碑》,并在此立碑。清康熙年间被改建为关岳庙,民国时被改建为小学,到了近代,学校在建设发展中,对关岳庙进行了拆除,仅有部分建筑构件有所保留,移交给滁州市文物部门进行保存。

郭子兴

注释

[a]

指猪羊二牲

[b]

指供奉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