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絜青(1905年12月23日——2001年5月21日),满族人,原名玉贞,笔名燕崖、胡春,号洁青,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国画家、作家,老舍先生夫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胡絜青的:人物经历、个人作品、创作特点、荣誉与影响、人物关系、个人生活、画家自述、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胡絜青

笔名

燕岸、燕崖、胡春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黑龙江省胡尔哈村

性别

出生地

北京西城

出生日期

1905年12月23日

去世日期

2001年5月21日

爱好

写作、书画

职业

中国画家、作家

代表作品

《姹紫嫣红》《胡絜青百菊图》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

配偶

老舍(舒庆春)

子女

舒乙、舒济、舒雨、舒立

简介

胡絜青于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校期间她成立了一个新文艺团体“真社”。 同年,胡絜青经介绍结识老舍,并于当年结婚。 1950年初, 胡絜青拜齐白石为师,开始系统学习绘画,并深得老师信任。 在绘画方面上,胡絜青深得齐白石先生的真传,能工能写,尤以画松、菊、梅为佳。1980年,胡絜青在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 之后她于1998年和1999年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美国举办个人作品展。 她的作品《姹紫嫣红》曾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胡志明主席。

胡絜青历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满族书画研究会会长、北京文联顾问、中国画研究会顾问、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顾问等职务。

胡絜青在文学创作方面也颇有造诣,她撰写的散文《老舍和朋友们》《老赶不上趟》等作品曾获第十三届十月优秀散文奖、北京市散文奖等诸多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胡絜青1905年12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幼时的她便十分喜欢书法和绘画,中学期间,胡絜青便跟随国画家汪礼祈学习美术,并为学校博物馆绘制了多幅挂画。1925年,胡絜青考入女子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就读期间,她成立了一个新文艺团体“真社”。 经人介绍,胡絜青结识作家老舍,并于1931年结婚。 婚后二人一同去了山东,胡絜青先后齐鲁中学高中部和青岛女一中教语文,并生育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因老舍前往武汉参加抗战,胡絜青带着儿女回到了北平,并继续教书,期间,她结识了著名画家齐白石。 胡絜青的母亲于1942年病逝,随后她带着孩子前往重庆于与老舍团聚。

深耕书画

1950年初,夫妻二人返回北京,为了充实自己, 胡絜青参加了多个学习班,1952年, 胡絜青加入中国画研究会,学习绘画的技法技巧。 同年,她正式拜齐白石为师,深得老师器重和信任。 在学习写意画的过程中,胡絜青会反复研究齐白石的作品,体会并掌握其用笔用墨的技巧。 此外,在胡絜青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还受到了于非闇的绘画指导。 1957年,胡絜青与陈半丁等人共同举办联合画展。

晚年经历

1980年,胡絜青在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同期,出版了《絜青画册初集》。 1995年和1997年,胡絜青分别出版了《胡絜青画集》和《胡絜青百菊图》,其中,《胡絜青画集》收录了其创作的22张花鸟画,《胡絜青百菊图》均为工笔写生,以单支菊花作品为主。 随后,她于1998年和1999年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美国举办个人作品展。 其工笔画作品《姹紫嫣红》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越南的胡志明主席。

胡絜青的一生中担任过多个职位,1951年, 胡絜青加入中国画研究会,并先后担任理事、常务理事、服务部副部长和副主席。 1958年她担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之后被评为一级美术师,历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此外,胡絜青还担任过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满族书画研究会会长、北京文联顾问、中国画研究会顾问、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顾问等诸多职位。

2001年5月,胡絜青病逝,终年96岁。

个人作品

绘画作品

胡絜青主要书画作品有《月季》《银星海棠》《菊花》《苍松》《凌云直上》《傲霜图》《玉羽春光》等,出版有《胡絜青画集》《胡絜青百菊图》等。

《月季花图》:《月季花图》采用半景式构图,两只月季花从右下方拔地而起,低矮的粉色月季花在前方撑起花底,红色艳丽的月季花向上蔓延,其花枝上栖息一只小鸟,下方土地以虚点染表现,虚实对比增加画面层次。

胡絜青

《长风万里图》:《长风万里图》为折枝式构图,构图上表现出了菊花生机勃勃的状态,画面平衡得当。

胡絜青

《大光明图》:《大光明图》采用兼工带写的艺术手法,注重色彩的浓淡变化。菊花先用藤黄染底色,再用鹅黄和硃磦分别染花瓣根部和花尖,最后用钛白提亮。花瓣的层次感通过颜色来区分,使得花朵更加饱满、立体和精致。整幅画给人一种轻盈、亮丽、和谐的感觉。加上五只写意的蜜蜂,静态与动态的对比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

胡絜青

散文作品

胡絜青主要散文作品有《从北平到重庆》《破镜重圆》《记齐白石大师》《老舍和赵树理》《难得的好人》《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巨人的风格》《市宝》《老赶不上趟》。

出版作品

以下作品是由胡絜青创作或主编

出版时间

作品名称

出版社

1980年

老舍论创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

老舍剧作全集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6年

老牛破车新编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86年

散记老舍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

京腔北韵

商务印书馆

数据来源:

创作特点

创作理念

胡絜青注重写生,会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提取创作题材,并想出新的绘画方法。

创作题材

胡絜青擅长画菊、梅、松,书法苍劲浑厚,她笔下的松苍劲而有力量,梅花体现出傲寒的特质,而菊花则看起清新多彩。胡絜青擅长画菊花,她所创作的《胡絜青百菊图》是一本具有较高美学参考价值的菊花图谱,图集中的画均采用工笔手法绘制,基本每张都以单只菊花为主体,菊花形态各异,有的雍容华丽,有的清新淡雅,敷色浓淡得宜,色彩和谐。

绘画技巧

色彩

胡絜青用色大胆丰富,她将中国传统设色方法和民间绘画设色方法结合起来,作品有的清新淡雅,有的雍容华贵。她创作写意画大多是重彩敷色,在浓郁的墨色上搭配艳丽的色彩,以提高化作层次感。

构图

受齐白石先生的影响,胡絜青的作品整体构图平衡,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十分饱满,给人视觉冲击。在她的小品册作品,如《果熟来禽图页》《碧桃图页》中,构图简洁单纯,看起来十分特别。

荣誉与影响

胡絜青

在胡絜青的绘画题材中,“菊花”是擅长的领域,其创作的《百菊图》体现了其在该绘画艺术上的成就。同时她还较早地把苹果、鸭梨、谷物等事物引入到国画的重要题材中,拓展了国画的表现领域。

胡絜青的散文作品《老舍和朋友们》《老赶不上趟》等曾获第十三届十月优秀散文奖、北京市散文奖等项著作奖。

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

关系

人物

备注

丈夫

老舍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代表作有《四世同堂》等

儿子

舒乙

中国现任文学馆馆长

女儿

舒雨

国家级优秀教师

女儿

舒立

家中老四,与兄长、姐姐共同捐赠家中所藏

女儿

舒济

老舍纪念馆馆长

个人生活

胡絜青与老舍相识于1930年,之后老舍去到济南教书,寒假时他给胡絜青寄了一封长信,写到了自己的身世,并描述了他对胡絜青的印象,并表示两个人有共同语言,能生活到一起。老舍还在信中提出“约法三章”:“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第二,要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他还说:“我没有欧洲人的习惯,出去时夫人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打伞,我不干;如果心里有气,回家就打太太,我也不干。我愿建立一个互相友爱、和和睦睦的家庭。”

之后,老舍共给胡絜青写了100余封信,二人于1931年结婚。

画家自述

我是学文学的,前半生教书。可是,从小就喜欢画画,练字,四十岁起才开始拜师习画,可谓半路出家。

但我是幸运的,我的写意老师是齐白石,我的工笔老师是于非闇。我从他们那里不光是学到了技法,还学到了当艺术家的道德规范,可谓机遇难得。

我有一个好家庭,丈夫一辈子从事写作,虽然他自己的作画水平不及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却偏偏天生地有一双鉴赏家的眼力,评论起来头头是道,加上为人热情,喜好交结画家,家中常常画家如云,墙上好画常换,满壁生辉;我们有一个小院子,种花养草是我们的共同爱好,极盛时栽培的独朵菊花多达百盆,秋天经常举办家庭花展。我陶醉在百花丛中,它们都是我的天然好老师;而家庭艺术沙龙式的漫谈常常使我处在创作的激情之中,可谓环境助我。

我爱观摩各派古画,我爱旅行,我爱写生,我爱走到哪儿写生到哪儿,我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值得特别夸耀的地方,不,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由传统中走来,想在生活中找到新东西。想用新的方法去表现,去画,去画我自己的东西,我老老实实地画,我老老实实地写,我老老实实地做人。

我八十有七,不知不觉留下了几百张画,几百张字,像我的脚印,证明我没有白白地来到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