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水鳖科的特点是一年生或多年生淡水和海水草本植物,沉水或漂浮水面,根扎于泥里或浮于水中,茎短缩,直立或匍匐。基生叶多密集,茎生叶常对生、互生或轮生,佛焰苞合生或离生,无梗或有梗。花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单性或两性,常有退化雌蕊或雄蕊,花被片离生或合生,有花萼、花瓣之分,或无花萼、花瓣之分。果实肉质,果皮腐烂开裂,种子多数,形状多样,种皮光滑或有毛,胚芽直立,胚乳不明显。
水鳖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许多属种可作草食性鱼类的饵料或猪饲料;有些可作药用或食用。此外,水鳖科还具有净化水体的自然能力,对保护水体、净化环境具有潜力。
水鳖科曾被单独列为一个水鳖目(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或并入泽泻目(1998年的APG分类法),但2003年的APG II植物分类系统取消了水鳖目,将水鳖科的属种改分类至泽泻目下。
在台湾,水鳖科的一些属种(如瘤果篑藻、有尾蓼藻、日本蓼藻、水蕴草、水王孙等)广泛分布,全岛均有分布。然而,由于福寿螺等公害,这些野生属种的数量正在减少。
2003年的APG II植物分类系统将水鳖科改分类至泽泻目下。此外,水鳖科的一些植物被作为观赏植物或水族箱中的装饰植物引入。
分类地位
(Hydrocharitaceae)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idae)、泽泻亚纲(Alismatidae)、水鳖目(Hydrocharitaceae)的一科。
种属分布
有16属80种。分布于热带及温带。中国有10属约26种,南北均产,以南部为多。
形态特征
淡水或盐水生草本,植物体局部或全部沉浸水中。叶簇生基部,或互生、对生、轮生茎上,形状大小不一,花序(或花)下托以一个两裂的佛焰状苞片,或对生的两枚苞片。花常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稀两性、整齐,单生,或伞形花序(单性花的雌花单生,雄花伞形花序),花被片常6(稀2),分离,常2轮,每轮3片,外轮常萼片状,绿色,内轮花瓣状,雄花雄蕊1~3,或有多数,常具退化雌蕊,雌花雌蕊1,常具退化雄蕊,子房下位,1室,常有3~6个侧膜胎座,有时胎座伸入室内,成不完全多室,或胎座的分界不明。胚珠似散生于表面,花柱1,常分成和胎座同数的分枝,每个胎座上有多数胚珠。果似浆果,一片在水中,种子很多,无胚乳。染色体基数x=7~12。
主要属
水筛属(Blyxa)、海菖蒲属(Enhalus)、喜盐草属(Halophila)、黑藻属(Hydrilla)、水鳖属(Hydrocharis)、水生草属(Nechamanadra)、水车前属(Ottelia)、泰来藻属(Thalassia)、苦草属(Vallisneria)。
常见种类
常见的有水鳖、水车前、黑藻、苦草等。水鳖又名马尿花,有匍枝,叶圆状心形,飘浮水面。花白色。药用治赤白带,也充猪饲料。黑藻沉生水中;茎分枝,长达2米。叶4~8片轮生,条形或条状长椭圆形。可育于水族箱。苦草也是沉水草本。叶极长,条形,均基生,有匍枝。花梗极长,受精后卷曲,将子房拖入水中。全草含菠菜留醇(chondrillasterol)、β-谷留醇(β-Sitosterol)、甘烷醇(eicosanol),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