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5年5月的四川烹饪专科学校,原为商业部隶属高校。1998年,因高校体制改革,划转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筹建四川旅游学院;2013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四川旅游学院。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67.2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0080人,其中本科生9294人,设有14个二级学院,7个学科门类,共计28个本科专业,同时开办中西烹饪、高尔夫等特色专科专业。有教职工82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
历史沿革
四川烹饪专科学校时期
1985年5月,四川烹饪专科学校成立于成都市北巷子,为商业部(后改称贸易部)部属院校,成立初期仅有1个烹饪专业;1992年7月,学校从北巷子迁址到清江东路;1998年,因高校体制改革,划转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
200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产业现实需要,决定在全国率先建立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本科高校;2003年,为加快龙泉新校区建设,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四川旅游学院校区(四川烹专龙泉新校区)建设列入全省重点项目。2005年和2008年,按照教育部受理全国院校设置的要求,四川烹专创建四川旅游学院的工作曾两次通过四川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并两次以四川省政府的名义正式向教育部申报。但由于政策原因,学校最终未升为本科院校。
四川旅游学院时期
2012年3月29日,经教育部批准,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后者为教育部截至2012年4月确定的348所全国成人高校之一)合并筹建四川旅游学院;2013年4月18日,由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四川旅游学院正式建立。
2014年,学院获批第二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5月,四川旅游学院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7月13日,学院被认定为2020年度四川省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年,学院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9月3日,四川旅游学院当选四川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单位;2022年11月,入选2022年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2年5月,学院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28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学、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此外还有5个专科专业。
学院名称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烹饪学院 | 烹饪与营养教育 | 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工艺、西餐工艺 |
食品学院(川菜工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 | - |
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 | 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
运动与休闲学院 | 休闲体育(本科) | 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休闲体育(专科) |
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生态旅游研究所) | 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 - |
经济管理学院 | 会计学、物流工程、贸易经济 | - |
信息与工程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工智能 | - |
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日语、法语 | - |
艺术学院(乡村休闲旅游研究设计中心) | 环境设计、风景园林和工艺美术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创新创业学院 | - | - |
大健康产业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 |
大数据与统计学院 | 应用统计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 |
师资力量
截止2022年5月,学院有教职工823人,其中专任教师47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25人,高级职称占比为 47.3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12人,占86.74%;“双师双能型”教师228人,占48%;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3人。此外还有中国食品安全专家、非遗专家、烹饪大师、烘焙大师等共46人;学院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四川省教指委委员14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教学名师、旅游专家、十佳运动员、成都川菜名厨、驿都工匠等荣誉称号获得者60余人。
姓名 | 备注 |
段丽丽 | 全国劳动模范 四川省政府特聘专家、全国科技致富女能手、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 曾获中国青年创业奖、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以、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
钟志惠 | 201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西面点高级技师、中国烘焙大师、中国烹饪名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四川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成都市钟志惠面点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
梁爱华 | 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徐向波 | 2011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13年,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
注:上表仅列出学院部分师资情况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5月,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批准四川旅游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仅开展全日制本科与全日制专科、高职扩招专项等招生工作,未开设硕士点和博士点。
教学情况
截止2022年5月,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同时开办有中西烹饪、高尔夫等特色专科专业;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立项省级“一流、特色、优势、应用型示范、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13项;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立项省级“一流、本科应用型示范、精品在线开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思政示范”等课程共58门。此外开设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各类特色实验实训室166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89个。
专业/课程 | 备注 |
烹饪与营养教育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酒店管理专业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西餐工艺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西点制作技术》《烹饪原理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注:上表仅列出学院部分教学情况
教学成果
截止2023年5月,学校教学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6项,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3项。在2018-2021年的“互联网+”大赛中,学校获国家银奖1项,国家铜奖12项;获省级金奖11项,省级银奖35项,省级铜奖58项。
学校合作
国际交流方面,截至2022年5月,学院与法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地区)的29所高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理事单位,参与东盟旅游教育合作;学院加入欧盟伊拉斯谟+高等教育能力提升项目;学院长期与新加坡、阿联酋、卡塔尔、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合作,开展海外实习就业项目。
国内交流方面,学院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眉山市、资阳市等12个厅局、27个地方政府及相关协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协同育人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地方(行业)制定标准14个,为省市政府制定旅游、川菜、户外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咨询建议20余项。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7万余册,电子图书70万余册,主要收藏有烹饪、食品、旅游、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文学、艺术等方面图书,形成以餐饮旅游为特色的藏书体系。并有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综合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考试资源、电子图书、论文检测等各类数据库资源29个;自建“烹饪特色数据库”“川菜产业特色资源服务平台”“旅游学术及行业信息特色资源服务平台”“馆藏报纸书目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万兆校园网。
学术期刊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是餐饮、旅游为重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设有教改特稿、饮食文化、食品科学、餐饮管理、新兴旅游、西部旅游、旅游理论等特色栏目。
学报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被评为2020年度人文地理学最受欢迎期刊。
科研平台
截止2022年5月,学院建有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此外还有数个地方菜品研究所和实验室和文旅研究中心、数个校企共建研究机构和科研教学机构。此外,学院还有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等省级研究机构;有美食与旅游文化普及基地、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基地等省、市社科研究平台。
类型 | 名称 |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 |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 四川省高校川菜工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川藏智慧旅游工程研究中心、 |
省级地方菜品研究所(中心) | 川菜发展研究中心 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 中华饮食文化学院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烹饪科学实验室 |
科研教学机构 | 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乡村休闲旅游研究设计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 红色文化教育学院 |
参考资料来源: |
注:以上表格仅列出部分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止2022年5月,学院获省级新工科项目1项、省级新文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6项。
2018-2020年,获得学生专利、软件著作权共10项;2020年,获得教师专利、软件著作权数十项。在学术出版方面,出版《资阳美食文化》《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等书籍,均为省级和国家级代表成果。
成果名称 | 备注 |
《中国川菜》(中英文标准对照版)(书籍) | 中国第一本大型中英文标准版的地方风味精美图文集 |
《一种快速发酵制作宜宾芽菜的方法》(专利作品) | 专利号:ZL2010 1 0229819.7 |
《中国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示范》(地方标准) | 2014年4月该规范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于5月正式实施,成为中国川菜的又一个地方标准 |
注:以上表格仅展示学院部分科研成果
校园文化
校徽
学院校徽设计以汉字“旅游”的拼音字母“L””Y“抽象变形。利用中国传统纹样“凤凰””太阳神鸟“等形象元素结合,构成凤凰形象。

校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释义:要求师生员工在践行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校训中增长见识,在学习工作、做人做事中,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已行求知。
校歌
《可爱的母校 难忘的家》
学院校歌由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作曲,旋律优美、抒情。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 晏启鹏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卢一 |
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杨祥禄 |
副校长 | 陈云川、白洁、王雄、任迎伟 |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4月11日
校友情况
政界
李加双,受封大校军衔。曾主持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出海训练周期性食谱的制定;全程参与“朱日和沙场点兵”信息支援方队饮食保障任务管理。
文化界
扶霞·邓洛普,欧美知名美食作家。英国伦敦《金融时报》专栏作家、BBC美食主持人;致力于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推广中国的饮食文化,曾四次获得“饮食世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
商界
周毅,获“天府著名艺术家”称号。食品雕刻大师、拉糖大师、翻糖蛋糕大师、“我是主厨学院”创立人;著有《跟着大师学翻糖》《周毅食品雕刻》《食用食品雕刻精华》等书籍。
校园风貌
休闲美食文化园
休闲美食文化园依托四川旅游学院而建,占地面积653亩,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呈现“一心三区”空间布局,“一心”即游客中心;“三区”是烹饪美食体验区、运动休闲文化区、蜀景博览观光区。

中国唐球练习场
中国唐球练习场为中国首家唐球教育基地。唐球运动是一项创新型大众运动,开创了中国高尔夫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位于四川旅游学院的中国唐球练习场是成都市仅有的2家唐球之一。

所获荣誉
2013年,四川旅游学院被授予“四川省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称号、被认定为“国家西部旅游餐饮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单位”和“国家西部乡村旅游培训示范单位”。
2020年,四川旅游学院获2020年度中餐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21年,四川旅游学院被文旅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川菜烹饪技艺”的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