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瓦癣是一种真菌感染皮肤病。叠瓦癣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叠瓦癣的病原菌是同心性毛癣菌,外伤、破溃皮肤处水分增多等适于同心毛癣菌生长。症状为细薄鳞屑的炎症性皮损,排列成多环形、漩涡状或屋瓦状,伴轻度瘙痒。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一般不波及头皮、掌跖部位。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及时治疗可以消灭体表癣菌,避免复发。皮损发生在面部,会影响美观;患叠瓦癣后还可能会传染给他人。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叠瓦癣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参考文献等介绍

中文名

叠瓦癣

别名

浪花癣或开花癣

症状表现

体癣瘙痒鳞屑

就诊科室

中医科

显状部位

全身

原因

同心性毛癣菌即叠瓦癣菌感染

多发人群

男性青壮年

就诊科室

  • 皮肤性病科

病因

  • 叠瓦癣的病原菌是同心性毛癣菌,外伤、破溃皮肤处水分增多适于同心毛癣菌生长。本病在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传染,但传染性不太大。

症状

  • 叠瓦癣表现为细薄鳞屑的炎症性皮损,排列成多环形、漩涡状或屋瓦状,伴轻度瘙痒。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一般不波及头皮、掌跖部位。

检查

  • 需要做鳞屑真菌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确诊叠瓦癣。

鳞屑真菌检查

  • 可发现病原体,能够确诊本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可以了解皮损部位的病理特点,能排除其他皮肤病。

诊断

  • 医生根据症状、鳞屑真菌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可以诊断叠瓦癣。

  • 症状:细薄鳞屑的炎症性皮损,排列成多环形、漩涡状或屋瓦状,伴轻度瘙痒。

  • 鳞屑真菌检查:检出同心性毛癣菌。

  • 组织病理学检查:慢性炎症,无特异性。PAS染色在表皮角质层可以看到真菌菌丝。

鉴别诊断

  • 叠瓦癣有特殊的多环形及涡纹状损害,不易与他病混淆。症状不典型时需要与湿疹、脂溢性皮炎相区别。

  • 皮肤出现任何损害,都要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诊断,不可以自行诊断,一般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

  • 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及时治疗可以消灭体表癣菌,避免复发。

药物治疗

  • 口服药

    • 常用的药物有灰黄霉素、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等,疗效显著,症状可在几天内消退。

  • 外用药

    • 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有苯甲酸、水杨酸、碘化钾、复方苯甲酸酊、硝酸咪康唑霜等,治疗时间要充分。

危害

  • 皮损发生在面部,会影响美观。

  • 患叠瓦癣后还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预后

  • 一般规律用药,治疗效果好。

预防

  • 避免皮肤外伤。

  • 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尽量穿透气性好、吸汗的衣服。

参考文献

  • [1] 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