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被简称“重庆师大”,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管。学校的注册地址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共有3个校区,分别是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截止2023年3月学校总面积约为2688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重庆师范大学的:学校历史、办学条件、学术研究、学校排行、学校荣誉、校园文化、学校校区、标志建筑、行政管理、杰出校友等介绍

中文名

重庆师范大学

英文名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别名

重庆师大

成立日期

1954年1月

所属地区

重庆市

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重庆市

占地面积

2688亩(截止2023年3月)

教师人数

2100多名职(截止2023年3月)

前身

重庆师范专科学校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曾礼

校庆日

10月20日

校训

厚德、笃学、砺志、创新

校歌

《重庆师范大学校歌》

院校代码

10637

专业数量

74个(截止2023年3月)

本科生人数

25000多人(截止2023年3月)

简介

1954年1月,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建立。1960年,取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1978年1月,重庆师范专科学校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校名定为重庆师范学院。1986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4月,重庆师范学院正式改名为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并于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止2023年3月,在校学生3万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0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多人、留学生近500人。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拥有74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2100多名职教职工,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多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000多人。

学校历史

重庆师范学院

1954年1月,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批准,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建立。1960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将校名更换为重庆师范学院。同年,该学院正式取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重庆师范学院于1962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校名恢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成都师范专科学校被正式并入重庆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1月,重庆师范专科学校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再次将校名更换为重庆师范学院。

1981年,重庆师范学院正式成为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6年,重庆师范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校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随着重庆成为直辖市,重庆市人民政府也成为了重庆师范学院的主管部门。

2000年5月17日,重庆师范学院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建设职业师资培训基地名单。2001年5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重庆市渝中区创建的重庆幼儿师范学校和国家轻工部创办的重庆纺织职工大学正式并入重庆师范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2003年4月,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同意重庆师范学院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的通知》,重庆师范学院正式改名为重庆师范大学。同年9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前身为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的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正式并入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7月,重庆师范大学的大学城校区正式奠基,首批学生于2005年10月入住该校区。

2008年,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重庆师范大学成为中期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单位高校。2014年9月22日,重庆师范大学被教育部、农业部与国家林业局批准列入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同年12月5日,重庆师范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名单。

2017年11月,重庆师范大学获批成为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2018年,重庆师范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校的考古学专业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19年12月,重庆师范大学被教育部选为“幼儿保育与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的国家级职教团队培训基地。2021年,重庆师范大学的数学和生物学专业获批成为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同年12月29日,重庆师范大学为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应用数学中心建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23年3月,重庆市师范大学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现代智慧旅游产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智能科学学院)以及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学院与本科专业

学院

专业名称

大类包含专业

学制(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4

历史与社会学院

历史学

4

文物与博物馆学

4

社会工作

4

4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类

教育学

4

学前教育

4

特殊教育

4

教育康复学

4

应用心理学

4

教育技术学

4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

4

运动训练

4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4

汉语国际教育

4

秘书学

4

戏剧影视文学

4

外国语学院

英语

4

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

4

翻译

4

音乐学院

音乐学

4

音乐表演

4

音乐与舞蹈学类

舞蹈学

4

舞蹈表演

4

美术学院

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

4

视觉传达设计

4

服装与服饰设计

4

产品设计

4

美术学

4

绘画

4

新闻与传媒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4

网络与新媒体

4

戏剧与影视学类

广播电视编导

4

影视摄影与制作

4

数字媒体艺术

4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统计学

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

4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4

化学学院

化学

4

材料类

材料化学

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4

生物技术

4

食品质量与安全

4

森林保护

4

生物科学(中外合作)

4

地理与旅游学院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4

地理科学类

地理科学

4

地理信息科学

4

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

4

酒店管理

4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4

金融工程

4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4

财务管理

4

人力资源管理

4

市场营销

4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软件工程

4

智能科学与技术

4

电子商务

4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

4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

4

科学教育

4

书法学

4

注: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9月,重庆师范大学拥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6大优势学科群。学校还拥有重庆市一流学科2个,市级十四五重点学科18个,通过师范认证专业8个、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2个、优势学科群6个。

获批等级/类别

专业

通过师范认证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小学教育、地理科学、历史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考古学、数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

重庆市一流学科

数学、生物学

重庆市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农业、旅游管理、科学教育学

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

智慧教育、智慧生态旅游

优势学科群

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教师教育

注:资料来源

师资规模

截至2022年9月,重庆师范大学拥有2100余位在职教职工,其中包括1000余位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截至2023年3月,重庆师范大学拥有1位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位国家“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1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等各类人才。

二级教授

杨新民、张礼慧、陈斌、周泽扬、周晓风、孟东方、赵元莙、邓卓明、董景荣、靳明全、张汉马、邓晓、杨星勇、柯佳敏、梁建平、程新跃、孔春阳、彭建文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

杨新民

国家“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

孟东方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杨新民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苏维词、杨新民、周泽扬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

张汉马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人选

杨新民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

邹后曦、孟东方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杨新民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申仁洪、邹后曦、周晓风、邓卓明、陈斌、吴至友、张礼慧、孔春阳、董景荣、苏维词、赵元莙、周泽扬、孟东方、罗明、杨新民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

申仁洪、董景荣、张希希、梁国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刘国栋、李阳兵、吴至友、杨新民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周晓风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董景荣、杨新民

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

杨新民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杨如安、孟东方、黄坤林、周泽扬、杨新民、陈志军、李明、邓卓明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

郑红

注: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重庆师范大学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0个重庆市一流专业。

截至2022年9月,重庆师范大学共获得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7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169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另外学校还有7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8部十四五“重点建设教材”。

重庆师范大学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有2个市级项目,建有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学校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有4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还有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7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获批等级/类别

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13个

数学与应用数学、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经济学、学前教育、英语、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软件工程

重庆市一流专业20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音乐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广播电视编导、工商管理、新闻学、教育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科学教育、历史学、电子商务、材料化学、财务管理、音乐表演、绘画、体育教育

重庆市“三特”专业13个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广播电视编导、特殊教育、小学教育、生物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应用心理学、地理科学

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1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过师范认证专业8个

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小学教育、地理科学、历史学

重庆市“三特”学科专业群5个

教育学、汉语言文学与影视创编学科专业群、数学与数学教育学科专业群、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群、应用型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群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汉语言文学

市级项目

特殊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幼儿文学与幼儿成长

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数学教学论、数学欣赏”、唐诗宋词鉴赏、第三只眼睛看世界——走进遥感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师语言技能

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数学教学论、地理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设计素描、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教学、金融学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2019年8月8日,重庆师范大学与英国知山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被教育部批准。截至2022年9月,重庆师范大学与俄罗斯、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先后在英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卢旺达等国建立5所孔子学院和1所汉语师范学院。

校校合作

2019年10月23日,重庆师范大学与山东大学正式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于2020年5月21日与四川师范大学正式签订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7月5日,学校与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校地合作

2015年,江津区人民政府与重庆师范大学就共建校地一体化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并于2018年11月8日签订了校地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补充协议。

2018年8月,重庆师范大学与重庆市文化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师范大学于2019年11月26日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签署了教育协同创新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9月14日,梁平区人民政府与重庆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校企合作

2018年11月14日,重庆师范大学与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庆师范大学于2020年5月26日与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1月6日,学校与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于2021年9月24日与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2021年10月13日,该校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9月,重庆师范大学拥有包括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最优化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最优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82个。

类别

平台名称

批准/共建

重点实验室

最优化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

重庆市

重庆市运筹学会

重庆市

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

光电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

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

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

媒介昆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

工程研究中心

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重庆市特色作物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

重庆市数字农业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重庆市

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

重庆市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重庆市

重庆市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市

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

重庆市

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市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市

智库中心

重庆市高校党建研究咨政中心

重庆市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板式SCR脱硝失活催化剂清洗再生技术研发重庆市国际联合研发中心

重庆市

注:资料来源,仅列举部分

科研资源

图书馆

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4年,截止2021年底,该图书馆拥有273余万册纸质图书、约164万种电子图书、90余万册电子期刊、992余万篇学位论文、容量达24余万小时的音视频、2台电子借阅机,拥有8万多册特藏文献,其中包括6万多册线装书、近3万册古籍和三万余册民国线装书。拥有包括CNKI知网总库、龙智教师教育资源库和文泉学堂知识库在内的62个中外文数据库。

学术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1980年1月正式创刊,其主管单位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要刊载有思想、有创新、有深度的学术论文,设有3个重点栏目,分别为“先秦秦汉历史与文化”、“抗战文史”和“环三峡地区考古与文化”。该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1984年正式创刊,其主管单位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地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学术文章,设有3个重点栏目,分别为“运筹学与控制论”、“动物科学”和“三峡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研究”。该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是“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A)、德国数学文摘(ZBMATH)、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瑞典国际开放获取期刊名录(DOAJ)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重庆师范大学获批立项的国家级项目有300余项,其中包括15项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及优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发表3500余篇高质量科研论文,出版230余部高水平专著;荣获1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市自科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等奖。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

课题名称

姓名

项目类别

预期成果

计划完成 时间

新时代应急管理现代化理论及其治理效能转化研究

侯玲

重点项目

专著

2025/12/31

企业数字化赋能对中国OFDI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古广东

一般项目

研究报告

2025/6/30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资源资本化价值核算与实现路径研究

赖苹

一般项目

研究报告

2025/12/31

“双碳”目标下基于“效率”的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测度、预警及应对策略研究

孙德亮

一般项目

研究报告

2025/12/31

当代青年女性生育社会心态培育及生育支持体系的建设研究

李祚山

一般项目

研究报告

2025/12/31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在地化培训研究

胡娜

一般项目

专著

2025/6/30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新疆民艺图像研究

李楠

一般项目

专著

2026/12/31

演示叙述原理研究

伏飞雄

一般项目

专著

2025/12/31

稀见晚清民国宣讲小说叙录及相关研究

杨宗红

一般项目

专著,工具书

2026/12/31

汉语常用单音节动词的语义浮现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胡丽珍

一般项目

专著

2026/12/31

新时代职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层次发展模型与达成路径研究

李传兵

一般项目

论文集,研究报告

2025/12/31

共同富裕目标下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动态监测与推进策略研究

官永彬

一般项目

研究报告

2025/6/30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名单

川帮银行家与四川地方政府关系研究(1911-1937)

辜雅

青年项目

专著

2025/12/31

中国接受视域下的北欧文学区域性建构研究(1907-1949)

王金黄

青年项目

专著

2026/12/31

晋冀豫交界地带晋语副词的类型及其演变研究

穆亚伟

青年项目

专著

2025/12/31

学校排行

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重庆师范大学名列第207位,该校的流行舞蹈与教育康复学专业在优势专业榜均获评A+,分别排名第一、第二。

根据2022-2023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重庆师范大学在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678名;在亚洲最佳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13名;在中国最佳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227名。

学校荣誉

2018年10月重庆师范大学荣获第二届“汉教英雄会”优秀组织奖。

截至2022年9月,重庆师范大学先后28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校徽设计整体为圆形,分内外两环,外环的正上方写有学校的中文校名,正下方是学校的英文校名,中间部分是校名英文简称“CNU”,这三个字母组成了一个形似山茶花花蕾的图案。

学校校旗

重庆师范大学校旗形状为长方形、红底白字,校旗上印着学校的中文名、英文名和校徽。

学校校训

重庆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厚德、笃学、砺志、创新”,其中,“厚德”一词出自《易经•坤》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学校将“厚德”放在校训的首位,意在强调“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体现学校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笃学”,来自《史记•伯夷列传》中的“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体现学校鼓励追求真知,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砺志”,即磨砺意志,砥砺人生,希望学校师生能够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信念,拥有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精神;“创新”是进步的核心动力,也是发展的必经之阶,学校不仅希望广大师生拥有渊博是知识,也期待大家能有锐意进取的态度,追求创新、矢志不渝。

学校校风

重庆师范大学的校风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高学”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与技能的高妙,也包括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与方法;其中的“身正”,也不仅指形象与表率,也包括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而只有做到“身正”,才能为人师表。

学校精神

重庆师范大学的精神“自强不息躬行师道”,“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易经•乾》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在鼓励师生做人做事要坚持不懈、锐意进取的精神;“躬行师道”,来自《论语•为政》中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在希望师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省自身,也强调要重视践行,做到以身作则,为楷为模。

学校校歌

重庆师范大学的校歌为《重庆师范大学校歌》,作词者是唐云,作曲者是孙伟。

重庆师范大学

学校校区

沙坪坝校区

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坝校区,地址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是学校的注册地址。主要有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是老校区。

北碚校区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地址在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主要是定向师范生和全科教师在该校区。

大学城校区

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地址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学校的大部分专业都在该校区。

标志建筑

图书馆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位于重师校园的中心位置,东侧是三春湖,该馆整体形似一个立体汉字“书”的造型。位于沙坪坝校区。

博物馆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展厅规模约为3000平方米,是一座以地方文化、教学辅助、科技考古为特色的博物馆。该馆目前对外开放的展厅有六个,分别是文物保护厅、凝固之史厅、三峡文明厅、民俗文化厅、艺术之韵厅以及科技考古厅。位于大学城校区。

生物馆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生物馆,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总面积约为1000余平方米。该馆目前存有十万余号(4000余种)动物标本,一万余号(2600余种)植物标本,现已发展为集生物标本采集、制作、研究、教育、展览和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命科学教学、研究和科普的重要基地。

行政管理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曾礼

党委副书记

孟东方、陈志军

党委常委

杨如安、陆远权、董景荣、肖应红、孟小军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肖应红

校长

孟东方

副校长

杨如安、陆远权、董景荣、孟小军

注: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周文

党支部书记

1954.04—1956.05

李栋宸

党支部书记

1956.05—1956.11

金涛

党支部副书记

1956.05—1956.11

刘平直

党总支书记

1956.11—1958.11

王厚溥

党委书记

1958.11—1983.08

朱桂芳

党委副书记

1964.08—1966.05

赵诚

党委副书记

1965.05—1966.05

王耀祖

党委副书记

1973.01—1975.04

李玉德

党委副书记

1973.03—1981.09

岳崇兴

党委副书记

1979.09—1983.03

王德裕

党委书记

1983.08—1990.03

唐贤甫

党委副书记

1983.08—1988.01

刘德道

党委副书记

1988.01—1997.03

秦志仁

党委副书记

1990.03—1993.02

(1991.11前主持党委工作)

孙仁鑫

党委书记

1991.11—1999.03

华鹏

党委副书记

1995.05—1997.01

徐仲伟

党委副书记

1997.01—2001.08

(1999.3后主持党委工作)

傅世放

党委副书记

1999.03—2003.09

徐仲伟

党委书记

2001.08—2003.09

徐仲伟

党委书记

2003.09—2004.09

傅世放

党委副书记

2003.09—2004.09

龚燕

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2003.09—2011.01

周晓风

党委副书记

2003.09—2009.08

傅世放

党委书记

2004.09—2009.08

周泽扬

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

2004.09—2011.01/2009.08--2010.06

邓卓明

党委书记

2010.06—2011.01

李禹阶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1.01—2012.07

张尚毅

纪委书记、党委常委

2013.10—2018.03

注:资料来源

历任校长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邓垦

校长

1954.1—1956.9

李嘉仲

校长

1956.9—1957.8

刘平直

副校长

1956.8—1983.8

龚灿光

副校长

1956.11—1957.12

王厚溥

校长、院长

1957.10—1981.8

朱桂芳

副校长

1958.3—1966.5

王德裕

副院长、院长

1979.6—1983.8

李玉德

副院长

1979.9—1983.8

叶乃器

院长

1983.8—1988.1

龙正宁

副院长

1983.8—1995.5

王文哲

副院长

1983.8—1988.1

李敬敏

副院长

1988.1—1991.11

陈昭文

副院长

1988.1—1997.3

王正煜

副院长

1988.1—1997.3

秦志仁

院长

1991.11—1999.3

华鹏

副院长

1997.3—1998.12

王崇举

副院长

1997.3—1999.3

李禹阶

副院长

1997.3—2003.9

傅世放

院长

1999.3—2003.9

徐仲伟

副院长

1999.3—2001.8

詹培民

副院长

1999.3—2001.8

黄翔

副院长

1999.3—2003.9

傅世放

校长

2003.9—2004.9

黄翔

副校长

2003.9—2009.3

黄书琥

副校长

2003.9—2009.8

杨新民

副校长

2003.09—2011.01

周泽扬

校长

2004.09—2011.01

颜虹

副校长

2004.12—2009.08

肖建国

副校长

2006.09—2011.01

陈志军

副校长

2009.08—2011.01

陈久奎

副校长

2009.08—2011.01

孔春阳

副校长

2011.01—2016.12

注:资料来源

党群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有党政办公室(党委巡察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新闻中心)、党委统战部和党委政策研究室(发展规划处)等党群机构。

行政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有教务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高等教育研究所)、招生就业处(生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生涯发展中心)、科研处(科学技术处、人文社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财务处和审计处等行政机构。

杰出校友

学术界

姓名

备注

马志明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截至2019年)

杨新民

重庆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截至2019年)

胡应和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截至2019年)

查屏球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截至2019年)

马元龙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截至2019年)

郭遂红

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英语专业教授、外国语言与外语教学研究所所长(截至2022年)

邬文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截至2022年)

何太平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截至2010年)

陈放

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学科植物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骨干教师(截至2010年)

其他

姓名

备注

谭婷

中国首位通过司法考试的聋人律师、重庆华代律师事务所律师(截至2022年)

江云

成都国嘉生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截至2019年)

陈卫东

嘉陵集团党委书记(截至2019年)

崔坚

原西南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重庆股份转让中心董事长(截至2019年)

邹渝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截至2019年)

李卫平

重庆大坪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截至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