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是一部由约翰·施莱辛格执导,瓦尔度·绍特编剧,乔恩·沃伊特、达斯汀·霍夫曼、西尔维娅·迈尔斯、布伦达·瓦卡罗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1969年5月25日在美国上映。影片根据詹姆斯·利奥·赫利希1965年的同名小说改编。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午夜牛郎的:影片剧情、演员与角色、影片制作、荣誉与获奖、发行与票房、影响与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午夜牛郎

英文名

Midnight Cowboy

别名

午夜牛仔

最高票房

4480万美元

电影类别

剧情

语言

英语、意大利语

影片片长

113分钟

获得奖项

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以及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提名

导演

约翰·施莱辛格

主演

乔恩·沃伊特(Jon Voight)

编剧

瓦尔度·绍特(Waldo Salt)

制片人

杰罗姆·赫尔曼

摄影

亚当·霍兰德(Adam Holender)

剪辑

休·A·罗伯逊

配乐

约翰·巴里(John Barry)

艺术指导

约翰·罗伯特·劳埃德

制片公司

杰罗姆·赫尔曼制作公司(Jerome Hellman Productions)

制作成本

360万美元

画面色彩

黑白

拍摄地点

美国纽约州、美国佛罗里达州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时间

1969年5月25日

简介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来自德克萨斯州的洗碗工,由于不满足生活现状,来到大城市闯荡却处处碰壁,经过一系列波折后幡然醒悟的故事。

该影片获得了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以及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的提名。1994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为国家电影登记处保存影片。并在1998年和2007年两次入选入选美国电影学会提名“100年100部最伟大美国电影”名单。截至2023年2月19日,该片在全球累计获得4480万美元。

影片剧情

乔·巴克(乔恩·沃伊特 饰演)不满足在德克萨斯州当一名餐厅的洗碗工,他穿上精致的牛仔装,前往纽约准备从事男妓工作。在入住曼哈顿一家破旧的酒店后,乔走上街头,在经过一系列的碰壁后,他遇到了一个看似富有的中年金发女郎卡斯(西尔维娅·迈尔斯 饰演),在他卖力的完成服务后,却发现卡斯是个妓女,反被她要走了20美元。

乔在酒吧遇到了拉索·里佐(达斯汀·霍夫曼 饰演),一个身有残疾还患有疾病的骗子,他答应给乔当经纪人,给乔要了20美元佣金。然而乔发现里佐给他介绍的是一个精神错乱的宗教狂热分子,乔直接逃跑了。乔很快花光了身上的钱,还被房东赶了出来。他为了能够赚钱,不惜为一个男人服务,结果对方根本付不出钱。

后来乔找到了里佐,发现里佐也是个穷光蛋,只能给他提供一个住处。两人一起住到了废弃的公寓,两人没有收入,偶尔靠偷盗过日子,但两人还是成为了朋友。冬天到来后,公寓里很冷,里佐的病也加重了,乔当掉了自己的收音机,还去卖血。

在里佐的帮助下,乔决定重新寻找女性目标。虽然还是屡遭失败,但他们被一位电影制片人邀请参加一个派对。在那里,乔遇到了年轻美丽的谢丽(布伦达·瓦卡罗 饰演),为她提供了服务,并收到了20美元的报酬。乔非常开心,谢丽还计划把乔介绍给他的朋友。

当乔带着为里佐买的药回到家时,发现里佐病得非常严重,已经不能走路了,他希望乔能带他去佛罗里达州。乔打电话给谢丽,不巧她没有时间。后来乔为一个同性恋服务,但中间起了争执,乔打伤了他并抢了他的钱。乔用抢来的钱买了两张去佛罗里达州的车票,带着奄奄一息的里佐上了汽车。

在中间停靠站,乔买了身新的衣服,丢掉了他的牛仔装,然后开心的回到车上。他告诉里佐,他计划到迈阿密后找份新的工作,而里佐没有反应,他才发现里佐已经死了。

演员与角色

午夜牛郎乔·巴克;(Joe Buck)乔恩·沃伊特饰本身是个洗碗工,天真善良,他有个悲惨的童年,母亲被父亲抛弃,他跟着祖母生活,还和女友被人轮奸,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来到纽约做起了男妓午夜牛郎拉索·里佐;(Ratso Rizzo)达斯汀·霍夫曼饰他的父亲是个意大利移民,靠给人擦皮鞋为生,他开始也做擦皮鞋的工作,为此造成了背部和肺部的疾病,梦想着在迈阿密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午夜牛郎卡斯(Cass)西尔维娅·迈尔斯饰一个大龄妓女,老奸巨猾,不仅没给提供服务的乔费用,还骗走了他20美元午夜牛郎谢丽(Shirley)布伦达·瓦卡罗饰一个年轻漂亮的社交名媛,热心善良,是唯一一个支付了乔服务费的客户

影片制作

前期准备

英国导演约翰·施莱辛格在1965年8月詹姆斯·利奥·赫利希(James Leo Herlihy)的小说《午夜牛郎》出版后不久,就产生了将其改编成电影的想法。第一次看到小说时,他正在拍摄《亲爱的》(Darling),便向当时的制片人约瑟夫·詹尼(Joseph Janni)建议将其作为未来的项目。但詹尼对在美国拍摄的想法感到不舒服,他想把背景改成伦敦,所以约翰·施莱辛格与美国制片人杰罗姆·赫尔曼合作,他们在《远离人群》(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发行后开始制作。发行商联美(United Artists)对这个肮脏的主题感到紧张,但在约翰·施莱辛格和杰罗姆·赫尔曼同意降低工资以换取一定比例的利润后,该项目获得了批准。

《午夜牛郎》还参考了一部小众的南斯拉夫电影《当我死了,走了》(When I Am Dead and Gone)。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电影《我的骗子》(My Hustler)也影响了该片的视觉风格。

剧本改编

杰克·盖尔伯(Jack Gelber)最初被聘请来改编剧本,但两份早期草稿(大概是盖尔伯的)被扔掉了。瓦尔度·绍特又被请来从头开始编写剧本,绍特和未署名的编剧写了前五十页,而剩下的剧本是在排练中以对话的方式创作的,是联合主演沃伊特和霍夫曼之间的即兴排练完成的。

选角

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Blake)被邀请出演里佐的角色,但他拒绝了。制片人杰罗姆·赫尔曼在1965年看到了霍夫曼在一部非百老汇单人节目《Eh!》的表演,后来邀请他来试镜里佐的角色。霍夫曼为这部电影试镜之前,担心他在《毕业生》(The Graduate)中扮演的形象让他失去这个角色。为此,他让负责试镜的电影主管在曼哈顿的一个街角与他见面,而当他穿着肮脏的破布,像一个乞丐一样在工作人员前面表演时,竟然没被认出来,这让他最终获得了这个角色。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一开始对乔的角色感兴趣,电影公司也有向导演推荐他,并希望他能创作几首歌曲,但“猫王”更希望自己被当成一个演员,然后他就选择了继续拍摄《修女变身》(Change of Habit)。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对扮演乔也很感兴趣,但导演认为他太有名了,以至于作为一个天真的街头骗子令人难以置信。李·梅杰斯(Lee Majors)最初饰演乔,但在《峡谷情仇》(The Big Valley)决定拍续集时不得不退出。后来导演选择了沃伊特,但他难以掌握角色的德克萨斯州米德兰口音,所以迈克尔·萨拉辛(Michael Sarrazin)被邀请饰演乔,而在拍摄前不久,他因片酬纠纷退出。沃伊特随后被请来接替他,沃伊特为了能够出演乔的角色,拿的是美国演员工会要求的最低工资。在此之前,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和斯图尔特·库珀(Stuart Cooper)也被考虑过出演这个角色。

扮演佛罗里达公共汽车司机的是剧组的电工阿尔·斯泰森(Al Stetson),当时在拍摄的最后一刻由于仍未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就让他来出演了。公交车上的乘客老牛仔,其实是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当地人,被说服在片中扮演这个小角色。

角色塑造

霍夫曼在他的鞋子里放了鹅卵石,以确保他的瘸腿在每次拍摄时都一样。他花费了很多精力来练习角色的咳嗽,以至于有一次他练到呕吐。为了让自己的角色塑造的更好,他还去到纽约的贫民窟观察流浪汉和街头人士,研究他们的身体动作和行为。

沃伊特为了更好的掌握德克萨斯口音,他在跟剧组去德克萨斯州时,专门带了一个录音机,在那里录下了当地人的口音,然后不断的练习。

布景

影片中里佐住的公寓,是剧组在选景时无意中看到的,那是在萨福克街一个旧公寓。最初的计划是直接用在拍摄的取景,但是房间过于狭窄,而且即将拆除,具体能用多长时间也不清楚,甚至还有瘾君子来抢占房子。这让剧组不得不回到制片厂来布景拍摄,而布景设计师约翰·劳埃德(John Lloyd)没有从头开始,而是利用市电影委员会许可,从那里拿走了门,还有一些废弃的家具,然后在制片厂精确的做了重现。

化妆

对于霍夫曼的妆容,约翰·施莱辛格希望看起来普通自然一些,而不是奇奇怪怪。化妆师在达斯汀自己牙医的帮助下,为他做了一块牙板,让里佐的角色看起来像是牙齿被腐蚀了的感觉。

拍摄

这是亚当·霍兰德的第一次拍摄电影。他被霍兰德的儿时朋友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推荐给约翰·施莱辛格。

这部电影于1968年5月6日在纽约市开机,整个拍摄周期大概进行了4周左右。两个月后,剧组前往佛罗里达州,在迈阿密海滩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拍摄。完成迈阿密的拍摄后,剧组又在德克萨斯州一直拍摄到1968年的8月下旬;最后在当年的9月中旬,剧组在纽约完成了最后的拍摄。

乔和同性恋学生之间的3.5分钟场景需要三个不同的地点才能完成,历时几个月,工作人员前往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州拍摄电影的这个场景的开头和结尾。乔在电影开场中拿着的摇摆手提箱的特写镜头是后来在新泽西州补拍的。

在拍摄乔和里佐沿着默瑟街走到沃霍尔派对的暴风雪情节时,造雪机发出了非常大的噪音,以至于无法录音。在现场拍摄完成后,需要循环播放,然后由霍夫曼和沃伊特录制了他们的对话。出租车场景的拍摄没有剧本,当时剧组没有拿到在纽约市街道进行拍摄的许可证,所以他们不得不在街上行驶的面包车里用一个隐藏的摄像机来拍摄,并为演员提供远程麦克风。然后经过十五次拍摄,终于拍摄成功。剧组在一次拍摄时,遇到一辆出租车闯红灯。霍夫曼非常气愤,不仅是可能会产生事故,他还担心这会毁了拍摄。这次拍摄是电影史上的一次创举。

配乐

哈里·尼尔森(Harry Nilsson)创作的歌曲《Everybody's Talkin》最初被用作电影早期编辑中的占位符,同时等待他的作品《I Guess the Lord Must Be In New York City》准备进入最终剪辑。但导演和制片人已经习惯了听填充歌曲,他们最终坚持了下来。电影考虑的其他歌曲是兰迪·纽曼的《牛仔》和鲍勃·迪伦(Bob Dylan)的《Lay,Lady,Lay》。鲍勃·迪伦当时被要求为电影制作一首歌,但他没有及时完成这首《Lay,Lady,Lay》。

荣誉与获奖

《午夜牛郎》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X级电影。

年份

颁奖方

奖项

获奖方

结果

1969年

柏林国际电影节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午夜牛郎》

获奖

金熊奖

《午夜牛郎》

提名

纽约影评人协会

最佳男主角

乔恩·沃伊特

获奖

最佳男主角

达斯汀·霍夫曼

提名

最佳男配角

达斯汀·霍夫曼

提名

1970年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午夜牛郎》

获奖

最佳导演

约翰·施莱辛格

最佳改编剧本

瓦尔度·绍特

最佳男主角

达斯汀·霍夫曼

提名

乔恩·沃伊特

最佳女配角

西尔维娅·迈尔斯

最佳剪辑

休·A·罗伯逊

美国金球奖

最佳男新人奖

乔恩·沃伊特

获奖

最佳剧情类电影

《午夜牛郎》

提名

最佳导演

约翰·施莱辛格

最佳剧情类男主角

乔恩·沃伊特

最佳女配角

西尔维娅·迈尔斯

最佳剧本

瓦尔度·绍特

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电影

《午夜牛郎》

获奖

最佳导演

约翰·施莱辛格

最佳男主角

达斯汀·霍夫曼

最佳新人

乔恩·沃伊特

最佳编剧

瓦尔度·绍特

最佳剪辑

休·A·罗伯逊

大卫·迪·多纳泰罗奖

最佳外国导演

约翰·施莱辛格

获奖

最佳外国男演员

达斯汀·霍夫曼

博迪尔奖

最佳非欧洲电影

《午夜牛郎》

获奖

美国导演协会

电影杰出导演成就奖

约翰·施莱辛格

获奖

格莱美奖

最佳器乐主题

约翰·巴里

获奖

美国国家审查委员会

年度十佳影片

《午夜牛郎》

获奖

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

最佳男主角

乔恩·沃伊特

获奖

美国作家协会

最佳剧情片改编

瓦尔度·绍特

获奖

参考资料

发行与票房

1969年5月25日,《午夜牛郎》在纽约市皇冠剧院独家开幕。上映后第一周票房为 61503 美元,创造了当时纽约东区电影的第一周票房记录。当年的票房收入约为1100万美元,是1969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截至1970年4月15日,该片在美国的票房收入预计超过1700万美元。

电影于同年12月18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截至2023年2月19日,在美国累计获得4478万美元的票房,在全球累计获得4480万美元的票房。

该片在上映初期被美国电影协会(MPAA)评定为X级,收到一些美国院线的撤档。1971年,在被撤档60天后,联美将该片提交给MPAA进行重新评级,《午夜牛郎》被重新评定为R级,随后得以继续发行。

影响与评价

影响

199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午夜牛郎》选为国家电影登记处保存影片。

1998年,《午夜牛郎》入选美国电影学会提名“100年100部最伟大美国电影”名单,排名36位;2007年,再次入选该榜单,排名43位。

2004年,该片中的歌曲《Everybody's Talkin》入选美国电影学会“100年100首最伟大的美国电影歌曲”名单,排名第22位。

2007年,该片中的台词,“I'm walking here! I'm walking here!”入选美国电影学会“100年100部最佳美国电影语录”名单,排名第27位。

霍夫曼饰演的角色里佐,被《首映》(Premiere)杂志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场表演”中的第七名。

万斯·乔伊(Vance Joy)在他2013年的热门单曲《Riptide》中提到了该影片。贝克(Beck)在单曲《Beck: Devils Haircut》中模仿了这部电影,带着老式收音机在纽约市的街道上大步走来。

权威评价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的影评人欧文·格莱伯曼(Owen Gleiberman)认为:“《午夜牛郎》对曼哈顿底层生活的窥视实在是令人震惊,更令人震惊的是,一部大厂出品的电影在1994年还能将这份真实印证在现在人身上。”

《Time Out》的影评人苏菲·蒙克斯·考夫曼(Sophie Monks Kaufman)认为,“导演约翰·施莱辛格和编剧瓦尔度·绍特为影片注入了如此多的情感,以至于它成为两个努力的角色和美国梦本身的动人墓志铭。”

《新闻日》(Newsday)的影评人约瑟夫·盖尔米斯(Joseph Gelmis)则认为,“影片想要在悲剧和闹剧间做个平衡。但就我的个人感受来说,它并没有成功。”

大众评分

截至2023年2月19日

网站

参评人数

评分

IMDb

113000+

7.8/10

烂番茄

25000+

4.2/5

Metacritic

49

8.2/10

豆瓣

21373

8.3/10

注释

[a]

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许观看

[b]

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必须由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陪同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