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学名:Corvus corax)为鸦科、鸦属大型鸦类,体长607-710毫米,体重600-1450克。渡鸦羽毛通体黑色具紫蓝色金属光泽前额较平而不上拱。喙粗厚为黑色,鼻须长而发达,几盖住上嘴的一半。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喉部、胸部羽毛长、呈锥针形,具紫色金属光泽。腹部带有绿蓝色金属光泽,翅初级飞羽外缘具绿蓝色金属光泽。尾呈楔形,飞翔时明显可见。跗蹠、趾、爪均黑色。

渡鸦在欧亚大陆西起大西洋欧洲沿岸,北起不列颠群岛、格陵兰、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南至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半岛。非洲西北部和加纳利群岛,往东经巴尔干半岛、黑海、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中亚、高加索、西伯利亚、蒙古一直到远东的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及库页岛。南至印度及马来西亚。在北美洲和中美洲也有分布,南至尼加拉瓜。在中国分布于西起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等地,东至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渡鸦主要栖息于林缘草地、河畔、农田、村落、荒漠、半荒漠、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森林草甸、高原和高原牧场等各类环境中,尤以农田、草地、高原牧场和村寨附近较常见。

2016年渡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2023年,渡鸦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渡鸦的:起源演化、命名与分类、形态特征、分布栖息、生活习性、繁殖与生长、物种保护、主要价值、相关文化、相似物种等介绍

中文名

渡鸦

英文名

Raven、Common Raven

别名

老鸹、渡鸟

拉丁学名

Corvus corax

命名者

Linnaeus

命名年份

1758

分布区域

遍及欧亚大陆及非洲西北部,北美洲及中美洲也有分布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鸟纲(Aves)

雀形目(Passerformes)

鸦科(Corvidae)

鸦属(Corvus)

渡鸦(Corvus corax)

体长

607-710毫米

体重

600-1450克

起源演化

鸦属起源于约1100万年前的更新世的欧亚大陆,逐渐在距今约700万年前的上新世和中新世晚期扩散到非洲和北美洲,大约在距今500万年前进入大洋洲。该属中与普通渡鸦亲缘关系较为接近的是奇瓦瓦渡鸦(Corvus cryptoleucus)和棕颈渡鸦(Corvus ruficollis)。渡鸦可分为全北极分支和加利福尼亚分支,前者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地区,后者主要分布于北美西部。加利福尼亚分支的渡鸦和奇瓦瓦渡鸦基因关系更为接近。

命名与分类

最初命名渡鸦的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博士(Linnaeus,1758),Corvus在拉丁文中即为“渡鸦”的意思,源于希腊语的korax。渡鸦的英语名Raven源于古丹麦语ravn亦为渡鸦之意。

亚种分类见下表:

亚种名称

学名

命名人

分布范围

加纳利亚种

Corvus corax canariensis

Hartert & O. Kleinschmidt, 1901

加纳利群岛

克拉利翁亚种

Corvus corax clarionensis

Rothschild & Hartert, 1902

克拉里翁岛

指名亚种

Corvus corax corax

Linnaeus, 1758

于挪威、瑞典、芬兰、克里米亚、高加索、中亚、阿尔泰和贝加尔湖

西班牙亚种

Corvus corax hispanus

Hartert & O. Kleinschmidt, 1901

西班牙

东北亚种

Corvus corax kamtschaticus

Dybowski, 1883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至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库页岛以及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和日本北部。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少数种群冬季游荡到河北、甘肃和青海等地

南亚亚种

Corvus corax laurencei

Hume, 1873

印度及巴基斯坦

北美亚种

Corvus corax principalis

Ridgway, 1887

分布于阿拉斯加、加拿大和美国北部

中美亚种

Corvus corax sinuatus

Wagler, 1829

分布于美洲中西部和中部

青藏亚种

Corvus corax tibetanus

Hodgson, 1849

分布于南亚喜马拉雅山地区以及中亚。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北非亚种

Corvus corax tingitanus

Irby, 1874

分布于北非

冰岛亚种

Corvus corax varius

Brünnich, 1764

分布于冰岛和法罗群岛

形态特征

渡鸦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在607-710毫米之间,体重在600-1450克之间。它们的羽毛通体黑色,具有金属光泽,这使得它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和引人注目。

渡鸦

渡鸦

渡鸦

渡鸦的头部相对较平,不具备其他一些鸟类那样明显的上拱特征。它们的喙粗厚,且为黑色,鼻须则非常长而发达,几乎盖住了上嘴的一半。虹膜的颜色通常是褐色或暗褐色,这使得它们在黑暗中更容易辨别。

喉部和胸部的羽毛较长,呈锥针形,具有紫色金属光泽。腹部带有绿蓝色金属光泽。初级飞羽外缘具有绿色和蓝色金属光泽。渡鸦的尾巴呈楔形,飞翔时很容易辨认。它们的跗蹠、趾和爪都是黑色的。

渡鸦

渡鸦

雄鸟体型较小。雌鸟与雄鸟羽色相似。幼鸟羽毛颜色与成鸟相似但较深,自颜至上胸、颈侧、下腹羽为黑褐,羽片松散,虹膜蓝灰色。

渡鸦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渡鸦分布范围在欧亚大陆西起大西洋欧洲沿岸,北起不列颠群岛、格陵兰、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南至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半岛、非洲西北部和加纳利群岛,往东经巴尔干半岛、黑海、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中亚、高加索、西伯利亚、蒙古一直到远东的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及库页岛。南至印度及马来西亚。在北美洲和中美洲也有分布,南至尼加拉瓜。

在中国分布于西起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等地,东至黑龙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黑河,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根河、博克图等地。

渡鸦

栖息环境

渡鸦主要栖息于林缘草地、河畔,农田、村落,荒漠、半荒漠、一直到海拔5500米左右的高山森林草甸、高原和高原牧场等各类环境中,尤以农田、草地、高原牧场和村寨附近较为常见。在这些地区渡鸦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条件。

渡鸦通常栖息在悬崖峭壁或大树上,也会在电线上、城市地区和广告牌上筑巢。那里的悬崖、稀疏的树木和建筑物为渡鸦提供了筑巢的地点。在中纬度地区,渡鸦通常栖息在针叶林和阔叶林中,森林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避难所。在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温带森林渡鸦中较为常见。渡鸦通常会避开大城市,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都市地区有大量渡鸦存在,这可能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食物。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渡鸦为区域性常见留鸟,部分个体会在非繁殖季做短距离的游荡或迁移。居住在北部地区的种群通常会在冬季向南短途迁移。居住在海岸地区的渡鸦亦会进行短距离的季节性迁徙,以避免极端天气对其造成伤害。

渡鸦

日常行为

渡鸦多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见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其飞行能力强,两翅扇动缓慢有力,也能利用热气流在高空翱翔。多成直线飞行,四处游荡,但一般不远飞。边飞边鸣叫,叫声粗哑、低沉。休息时多停歇在悬崖边缘和树上。既能在地上慢步行走,也能快速在地上奔跑,但很少跳跃。喜欢守候在人类野外营地附近或山野村寨旁边树上和电杆上,有时甚至停歇在一些残垣破壁和牲畜篷圈处,在一些垃圾堆和动物尸体周围,也常聚集着渡鸦。渡鸦会用脚抓住大块树皮来扩大受风面积,以节省飞翔的力气。它们还会用各种材料来覆盖自己和食物进行伪装,用蚂蚁来擦身以消灭自己身上的寄生虫。

渡鸦

渡鸦

交流行为

渡鸦有各种各样的叫声,用于不同的目的和社会环境。它们可以发出15到33种的声音,有报警呼叫,安慰呼叫,追逐呼叫,以及警告呼叫。有着独特的深沉叫声,包括喉部发出的呱呱声、格格声、尖锐刺耳的金属声、高的敲打声、低沉的嘎嘎声及接近音乐的响声。渡鸦也可以模仿环境的声音其他动物的叫声,包括人类的说话声。

渡鸦

渡鸦还会通过拍打翅膀和敲打喙等身体语言来和其他个体沟通。渡鸦还会通过梳彼此的羽毛来进行交流。渡鸦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来感知环境。

渡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一些渡鸦具有较好的领悟能力和洞察能力,而大多数渡鸦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来掌握一些技能。在学习如何打开盒子之类的技能时,渡鸦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来掌握这类较为复杂的技能,当确定可以获得食物时,其学习的意愿会加强。

渡鸦

觅食习性

渡鸦食性较杂,主要以大型昆虫、昆虫幼虫、蛙、爬行动物、小鸟、鸟卵、小型鼠类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死鱼、动物尸体、腐肉、人类丢弃的厨余垃圾以及植物果实、种子和农作物,有时也会以生病和垂死的大型哺乳动物为食,还会进食动物粪便内未经消化的部分。渡鸦有储存食物的习性,也会抢夺和偷窃其他猛兽的食物。在离开巢穴独立生活之后,渡鸦就开始进行储存各种物品的活动了。

渡鸦

渡鸦

渡鸦主要在地上觅食。它们在与同种生物争夺隐藏的食物时表现得相当聪明。作为储存者,它们会有选择地取出食物。作为偷窃者,它们会先观察储存者把食物存在了什么地方。渡鸦不仅记得它们在贮藏食物时看到了谁,而且还知道其他动物的视线会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它们表现出了与黑猩猩相似的理解水平。

渡鸦会使用羽毛和树枝做工具探查自己喙和爪够不到的地方以寻找食物。还可以通过扔树枝来检查其他鸟类的巢中有没有卵。渡鸦会用水洗掉自己食物上不喜欢的口味,用食物设置诱饵来引诱猎物渡,用石头敲击打开食物的硬壳。

防御行为

渡鸦很少被捕食,但一些猛禽和小型食肉哺乳动物可能会对雏鸟和卵有一定威胁。渡鸦对陌生环境和陌生鸟类非常谨慎,通常只有在明确没有危险后才会接近。一旦遭到侵扰,亲鸟在保护雏鸟时,会在空中主动追逐“干扰者”即使它们是猛禽。亲鸟有时可以追逐数千米,通常会成功地将“干扰者”赶走。它们还会用树枝当武器去戳猫头鹰,投掷松果和石头来击退捕食者。

繁殖与生长

求偶与交配

亚洲地区的渡鸦的繁殖期为3-6月,欧洲地区的渡鸦繁殖期为2-5月。在格陵兰和西伯利亚等较为寒冷的地区,它们的繁殖季节直至4月下旬才开始。它们会建立自己的领地,并会主动保卫边界及食物资源。领地的大小由食物资源的密度来决定。雄鸟通过提供食物及求偶飞行等方式吸引异性。求偶时其飞行动作十分壮观,包括高飞翱翔和各种复杂的空中特技动作,还会在空中翻滚。如果对雄鸟满意,雌鸟会稍微蹲下身体,张开、伸直或下垂翅膀,并抖动微微抬起的尾巴来吸引雄鸟前来进行交配。

筑巢与产卵

渡鸦巢址通常位于乔木顶枝杈上、岩石凸起处和悬崖岩壁的缝隙中或凹陷处。也会位于电线杆、建筑物、无线电塔、废弃的车辆、石油井架、桥梁、灌溉管道、风车等人工物体上。其巢位通常较为固定,如无干扰,会多年在同一位置营巢。渡鸦喜欢利用旧巢,常将旧巢修理后继续使用。渡鸦的巢外观粗糙,体积大。由枯枝、枯草混杂一些泥土构成,内垫以细枝、细草茎、草根、羊毛、兽毛和羽毛等材料。形状为不规则的深碗状。口部直径40-153厘米,底部直径22-40厘米,外部高20-61厘米,内部深13-15厘米。

交配后雄鸟雌鸟共同筑巢,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7枚,卵淡蓝绿色或淡绿色、被有褐色和淡灰色斑点,有时还被有粗著的黑褐色斑。

孵化与育雏

最后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化,通常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则觅食喂养雌鸟,孵化期18-19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35-43天的喂养幼鸟离巢。幼鸟离巢后还会与双亲一起生活约6个月。渡鸦约3岁时达到性成熟。

野生渡鸦寿命约为13年零4个月。在英国伦敦塔饲养的渡鸦活了44年甚至更长,圈养的渡鸦寿命纪录是80岁。不过大多数渡鸦在它们生命的最初几年就会死亡。

渡鸦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04年全球渡鸦数量估计超过1600万。2007年美洲渡鸦数量在过去40年中增长了166%。2015年欧洲渡鸦的数量估计在61万到116万对之间,相当于122万到232万只成年个体,其数量增长较为稳定。渡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在其分布地区较为常见。

渡鸦

渡鸦

致危因素

从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恐惧和迷信,渡鸦受到了广泛的捕杀,导致欧洲种群数量减少,尤其是北欧和中欧地区。在冰岛和格陵兰岛,对渡鸦的捕杀仍在继续,但在欧洲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已经大大减少。

在美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渡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了与农场主的冲突加剧。在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犹他州和内华达州,大量的渡鸦被射杀和毒死。此外集约化耕作、林地砍伐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也可会影响渡鸦的生存。

保护级别

2016年渡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级别为无危(LC)。

2023年渡鸦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措施

截止2009年,行之有效的放归活动使得一批渡鸦陆续回到了德国、荷兰、捷克共和国的部分地区。这类保护活动在欧洲得到了相关机构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在美国东南部地区,当地也有类似的保护活动。

主要价值

渡鸦主要以腐肉为食,特别是死去的动物。这种行为有助于清除可能携带疾病的生物,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此外,它们还是节肢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重要捕食者,有助于对一些农林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

尽管渡鸦主要以腐肉为食,但有时它们也会吃谷物、坚果和水果等作物。这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失,尤其是在收获季节。此外,渡鸦还会杀死或致残小型牲畜,如鸡、鸭和兔子等,给农业生产带来困扰。

由于其捕食性和适应性,渡鸦可能会对其他受保护的小型动物产生威胁。例如,它们可能会捕食濒危鸟类的幼鸟或卵,或者破坏栖息地以驱逐其他掠食者。然而,渡鸦在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维持着生态平衡。

相关文化

传说故事

渡鸦在西方文化中是死亡、瘟疫和疾病的象征。但同时渡鸦又是聪明和勇气的象征。在很多传说和民间故事中,都有关于渡鸦的内容。渡鸦还是很多纹章和艺术品的上的图案。在英国,驯养的渡鸦居住在伦敦塔里。按照传说,只要渡鸦还在,整个英国便可以高枕无忧。不丹王国的国鸟就是渡鸦,在王冠上有渡鸦的装饰。渡鸦也是美国职业橄榄球队巴尔的摩渡鸦队的队徽。

文学形象

渡鸦是美洲民间传说中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神话生物。北美洲太平洋西北海岸的传说中,渡鸦发现了人类、第一次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牵线搭桥、创造世界、盗来火种供人类使用,还修复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在北欧神话中,奥丁(Odin)有两只渡鸦相伴:一只叫“海吉”(Huginn),代表“思想”,另一只叫“牧宁”(Muninn),代表“记忆”。它们环绕世界飞行,把人间的消息带回给神明。在犹太教传统中,亚伯被该隐杀死后,渡鸦教亚当和夏娃埋葬亚伯的方法。渡鸦也是诺亚从方舟中派遣出来的第一只鸟,其任务是寻找尚未被洪水淹没的陆地。在圣经《新约》中,基督劝诫我们要相信上帝:“想想渡鸦吧。它们从不种,所以也不收;它们既没有库房,也没有谷仓,上帝尚且供养着它们,你们可要比这些鸟高贵多了啊!”

埃德加·爱伦·坡以《渡鸦》为名创作了诗歌。乔叟、布拉加特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现了渡鸦。

相似物种

中文名

学名

形态特征

图片

小嘴乌鸦

Corvus corone

喙部较细

渡鸦

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额头突出、喙部较粗

渡鸦

渡鸦

Corvus corax

额头较平、喙部粗壮微勾

渡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