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鸡(学名:Porphyrio porphyrio)秧鸡科紫水鸡属中型涉禽,英文名Purple Moorhen。紫水鸡体长455-500毫米,体重约550克。紫水鸡头顶、后颈灰褐略沾紫色,额甲宽大,后缘平截,呈橙红色。背至尾上覆羽紫蓝色,背部较浅,向后逐渐变深。翅上覆羽和飞羽外翈蓝绿色,飞羽内翈黑褐色,先端缀蓝绿色,腹暗褐而沾紫色。肛周黑色,尾下覆羽呈白色。

紫水鸡有13个亚种,其广泛分布于古北界至非洲、东亚地区及大洋洲。在中国紫水鸡在云南西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长江中游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紫水鸡为留鸟,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或咸水湖泊、河流、池塘、水坝、漫滩或沼泽地中,也见于城镇的湖泊、河流中的绿洲。紫水鸡常成群活动,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食物来源如水生和半水生植物的嫩枝、叶、根、茎、花和种子,动物性食物占小部分,包括软体动物、蚂蟥、小蟹等。

紫水鸡被列入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无危(LC)。紫水鸡亚种中分布于中国的亚种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紫水鸡还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二级保护动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紫水鸡的:形态特征、分布栖息、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物种保护、人工饲养等介绍

中文名

紫水鸡

英文名

Purple Moorhen

拉丁学名

Porphyrio porphyrio

分布区域

世界分布:中国、欧洲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小亚细亚、俄罗斯东南部等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鸟纲(Aves)

鹤形目(Gruiformes)

秧鸡科(Rallidae)

紫水鸡属(Porphyrio)

紫水鸡

体长

455-500毫米

体重

约550克

形态特征

成鸟

紫水鸡雄性与雌性鸟形态相似,但雄鸟比雌鸟额甲稍大。其头顶和后颈为灰褐色并略微沾带紫色,具有橙红色的宽大额甲,额甲后缘平截。背部延伸至尾上的覆羽为蓝紫色,蓝紫色由背部向后逐渐变深。飞羽外翈以及翅上覆羽为蓝绿色。飞羽内翈为褐色并具有蓝绿色羽端。头侧面、颏部、喉部为灰白色,上面覆有少许蓝绿。

紫水鸡

上胸为稍浅的蓝绿色,侧胸、下胸以及两胁处颜色为蓝紫色,与背颜色相似。腹部呈暗褐色并略沾紫色,腿部覆羽呈蓝绿色,尾羽黑褐色,但尾下的覆羽为纯白色。

虹膜红色。嘴粗短,呈三角形,红色。腿和脚暗红色,爪黄褐色。

量衡度如下表:

性别

体重

(克)

体长

(毫米)

嘴峰

(毫米)

(毫米)

(毫米)

跗蹠

(毫米)

雄鸟

470-712

418-455

46-68

235-250

95-100

87-97

雌鸟

530-740

400-440

42-56

225-235

82-95

84-94

幼鸟

紫水鸡幼鸟体色相比成鸟较为暗淡,头面部、前颈处和胸部为灰色,身体裸露的部分也比成鸟颜色暗。

分布栖息

分布

紫水鸡分布范围较广,世界范围内其主要分布在古北界至非洲、东亚地区及大洋洲。

例如:中国、欧洲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小亚细亚、俄罗斯东南部等。

在中国紫水鸡在云南西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长江中游以及福建、广东等地。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西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江西省、上海市、湖北省、广东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四川省。紫水鸡共有13个亚种,其中中国有2个亚种,为云南亚种(Porphyrio porphyrio poliocephalus)和南方亚种(Porphyrio porphyrio viridis),紫水鸡各亚种信息及分布详情息如下。

紫水鸡

亚种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和年代

分布

紫水鸡澳洲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bellus

Gould,1841

澳大利亚西南部

紫水鸡印尼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indicus

Horsfield,1821

印度尼西亚

紫水鸡马达加斯加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madagascariensis

Latham,1802

非洲东部和南部、马达加斯加

紫水鸡新几内亚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melanopterus

Bonaparte,1856

帝纹岛、摩鹿加、新几内亚

紫水鸡查塔姆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melanotu

Temminck,1820

查塔姆岛

紫水鸡里海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caspius

Hartert,1917

里海

紫水鸡帕劳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pelewensis

Hartlaub&Finsch,1872

帕劳伊岛

紫水鸡云南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poliocephalus

Latham,1802

中国云南、印度、泰国、安达曼群岛等

紫水鸡指名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porphyrio

Linnaeus,1758

欧洲西南部、非洲西北部

紫水鸡菲律宾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pulverulentus

Temminck,1826

菲律宾

紫水鸡萨摩亚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samoensis

Peale,1848

大洋洲萨摩亚群岛

紫水鸡土耳其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seistanicus

Zarudny&Harms,1911

土耳其东部、伊朗东部

紫水鸡南方亚种

Porphyrio porphyrio viridis

Begbie,1834

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岛等

栖息

紫水鸡常见于城镇中的湖泊、河流中的绿洲。另外,与湿地相邻的草地、农田、公园、路边绿化带和森林边缘都是紫水鸡栖息地。紫水鸡栖息地通常湿地面积很大,而且是永久性的。紫水鸡的栖息地海拔高度可从海平面到海拔1400米。

生活习性

活动方式

紫水鸡行走时步伐缓慢而稳重,受惊或带领幼鸟时,尾羽会上下翘动,露出白色的尾下覆羽。其喜欢在芦苇上攀爬,或在水面植物上行走,不善飞翔,很少游泳。但必要时紫水鸡也会尝试飞行。紫水鸡起飞困难,飞翔于空中时,它们的长腿略显笨拙,其通常会选择在灌木从中着陆以缓冲撞击。

当遇到捕食者时,紫水鸡会成群结队的对捕食者进行身体攻击。同时,它们还会拍打翅膀,发出叫声,并迅速的上下摆动尾部,露出白色臀部来警示捕食者。

在滇西北鹤庆草海湿地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紫水鸡应对干扰威胁的警戒、避让、惊飞平均距离分别是26.4米、20.5米和17.6米。

群居

紫水鸡性温顺而胆小,常成5-10只的小群在晨昏时活动,白天则隐藏在水草从中。紫水鸡种群通常具有稳定的成员,但一些在繁殖季节早期形成的群体,因为有太多的雄性,因此会有成员变动的现象发生。

紫水鸡个体的性别和年龄决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等级,幼鸟成熟后,它们暂时会留在原来的种群中,但配对后,会在下个繁殖季筑巢繁殖时期成对的离开原种群。

领地意识

紫水鸡种群具有一定的领地意识,尤其是繁殖期的紫水鸡会保护自己的领地,群体中的其它个体也会协助其守护领地。

交流

紫水鸡通过视觉和声音进行交流。它们的叫声多种多样,包括尖叫警告和攻击叫声。通常情况下,其叫声为反复的轻而较长的单声“ge-ge-ge-ge”。

觅食

紫水鸡常在水边觅食,也会在稻田中或者漂浮的植物上觅食。它们可以用前脚趾移动石块或翻动植物,也会用前脚趾抓住食物并将其撕碎,而后采食。紫水鸡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动物性食物只占一小部分。其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水生或半水生植物的幼嫩器官和种子,如香蒲、水稻秧、酸模种子、水百合块茎等。动物性食物主要有蚂蟥、小蟹、小鱼和鱼卵等。有时也食用小型啮齿动物的腐肉。它们偶尔也会吞食砂粒或其他沉淀物,以帮助自身碾碎胃中的食物。有时紫水鸡会用脚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是在地上啄食。

节律行为

紫水鸡早间9点前频繁活动在开阔水域、高草丛、岸边草地,中午后则逐渐远离岸边而藏掖于草丛中。白天活动的紫水鸡种群在1-7只,大的集群中常有司职警戒。一天中紫水鸡用于觅食、休息、警戒的时间分别约占全天的47%、23%和15%。

非繁殖期紫水鸡觅食高峰期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一年四季寻食时间从长至短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分别约占总活动时间的19%、9%、3%,而取食时间则相反,依次为秋季约(72%)、春季约(56%)及冬季约(44%)。

生长繁殖

紫水鸡社会结构和交配体系复杂,主要为单配制,但也有混交制。在混交制中两只繁殖的雌性共享一个巢,由几只雄性受精,一个繁殖群体内通常有2-7只繁殖雄性。

营巢

紫水鸡的繁殖期在斯里兰卡常为2-4月,在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为6-9月,在中国为4-7月。紫水鸡雄性有时会建几个巢,在繁殖季早期建造的那些巢往往不成形。

紫水鸡通常将巢址选择在有浓密水生植物的浅水中,或建在倒下的植物构成的平台上,高出或漂浮于水面。

营巢材料由干植物茎叶构成,呈浅杯状。巢周围植物常被折弯形成篷盖。巢的外径约30厘米,内径19-30厘米,巢高10-20厘米,巢深3-10厘米。

产卵

紫水鸡每天产卵1枚,每窝3-7枚卵,常为4-5枚,若卵丢失还可补产。混交制情况下产卵时每只雌鸟每窝产3-6个卵,一个公共巢内最多产12个卵。占优势的雌性比另一个雌性至少多产一个卵。

卵呈淡粉红色、皮黄色或红皮黄色,有红褐色斑块和斑点,卵大小为50.5×35.7毫米。孵卵期一般为23-27天。有时1个繁殖季节可产卵2窝。

育幼

混交制情况下,一个繁殖群体内的两只繁殖雌性有时会共处一巢,但相互之间不会破坏对方的卵,这些卵会在4天内相继孵化,孵化出的雏鸟常由双亲和繁殖群内其他个体共同喂养,直到10周大后可独立生活。

有时一个繁殖群是在一个繁殖季内试图进行第二次繁殖,但这些卵往往孵化不成功。

紫水鸡60日龄以上可长出飞羽,1-2岁可开始繁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15年来自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统计结果显示,紫水鸡总的种群数量为78万只-291万只。欧洲种群数量约为9600-51000对,相当于19100-102000只成熟个体。

致危因素

对该物种生存的主要威胁有5个。一是向湿地排污,造成湿地污染使其栖息地丧失。二是外来物种(如河狸)的引进。三是农药污染造成紫水鸡直接死亡。四是湿地中蓝藻密集繁殖产生的蓝藻毒素使紫水鸡中毒。五是禽流感爆发。

紫水鸡

保护等级

紫水鸡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无危(LC)。

紫水鸡分布于中国的亚种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1年紫水鸡还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二级保护动物。

保护措施

在欧盟鸟类管理附录I和尼泊尔公约附录II中明确指出:紫水鸡在法国、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享有完全的法律保护,并被列入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家红色名录。

在葡萄牙,由欧盟生命基金资助的重新引进紫水鸡的方案已经在拜索蒙台戈地区(科英布拉)、保罗德阿尔齐拉和保罗达马德里兹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西班牙已经成功完成了三个重新引进项目。

人工饲养

在中国,紫水鸡是二级保护动物,不可随意饲养。但在动物园中有作为展示动物饲养的情况,饲养经验如下。

饲养环境

紫水鸡的饲养笼舍是半遮盖半露天的铁网笼舍。其中遮盖部分和露天部分各占一半,笼舍内设小水池和小砂池。笼舍露天部分种竹林,用作遮挡直射阳光。

饲料

干谷实饲料:稻谷、花生、麦子、玉米。

熟食饲料:黄豆,麦子,米饭、麦糠。

混合饲料:玉米粉,黄豆粉,食盐、微量元素、骨粉等。

果菜饲料:苹果、雪梨、苦麦菜、大白菜、小白菜、苕菜、通心菜。

动物性饲料:熟鸡蛋、草蜢、田螺。

平均每只紫水鸡日采食量80-100克。

养殖经验

紫水鸡日常管理中注意饲料多样化外,还应有清洁的水池供其饮用和淋浴。紫水鸡较易饲养。如果在笼舍内增加种植一些小灌木,让其有较多的地方隐蔽,会更加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