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甲酯(Methyl acetate),又叫醋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分子式为CH3COOCH3。乙酸甲酯是一种非极性(亲脂性)至弱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溶剂,易挥发、易燃烧,微溶于水(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24.4g/100mL),在水中的溶解度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能与乙醇、乙醚等混溶。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乙酸甲酯存在于葡萄、香蕉等多种水果中,在咖啡和朗姆醚中也被检出,可用于硝酸纤维、醋酸纤维素等的溶剂,并应用于制喷漆、人造革及调制果香型食品香精等多个领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乙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安全事宜等介绍

中文名

乙酸甲酯

英文名

Methyl acetate

别名

醋酸甲酯

CAS编号

79-20-9

分子式

CH3COOCH3

化学式

CH3COOCH3、C₃H₆O₂

摩尔质量

74.08

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

气味

有芳香气味

密度

0.9342g/cm(20℃)

熔点

-98.7℃

沸点

56.7℃

溶解性

20℃时24.4g/100mL(水中),易溶于乙醚、乙醇等

log P

0.18

黏度

0.364mPa.s(25℃)

蒸气压

216.2mmHg(25℃)

安全术语

S:2-16-26-29-33

NFPA 704

空气中3.1%~16%(体积)

闪点

-10℃(闭杯)

自燃温度

505℃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乙酸甲酯是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为0.9342g/cm,熔点为-98.7℃,沸点为56.7℃,易挥发、易燃烧,微溶于水(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24.4g/100mL),能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上限:16%,爆炸下限:3.1%)。

化学性质

乙酸甲酯容易水解,在常温下与水长时间接触也会水解生成乙酸而呈酸性。

CH3COOCH3 + H2O

乙酸甲酯

GHS危险说明

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危险易燃液体]

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 [警告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H336:可能引起困倦或头晕 [警告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麻醉作用]

防范说明代码

P210, P233, P240, P241, P242, P243, P261, P264+P265, P271, P280, P303+P361+P353, P304+P340, P305+P351+P338, P319, P337+P317, P370+P378, P403+ P233、P403+P235、P405 和 P501

危险特性

乙酸甲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5450mg/kg;兔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3700mg/kg。

健康危害

乙酸甲酯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接触较高浓度的本品,可引起眼睛、鼻、咽喉和呼吸道刺激症状;重复或长时间接触,出现进行性的麻醉作用;停止接触后恢复较慢,有时可造成角膜混浊。对皮肤可引起皮炎及湿疹;接触本晶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忧郁、中枢神经抑制。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高浓度可发生麻醉作用及肝、肾充血;持续大量吸入,则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慢性影响可有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内脏浊肿和脂肪性变。

应急处理

当发生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泡沫、粉末、二氧化碳、细水雾灭火。

发生泄露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和运输

储存时用玻璃瓶或金属桶盛装。置阴凉处、密封保存。与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分开存放。

乙酸甲酯属于一级易燃液体。危规号:61108。运输时,容器上须标有“易燃液体”标记。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水冲洗。

眼睛接触:用水冲洗。

吸入蒸气: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及时就医。